第三十五章 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风波1
对于**等人所为,**已经一再批评了。但凡有点自知之明,都会有所收敛。**一伙却认为,挨点批评不算什么,反正**垂垂老矣,已离不开他们这些“革”卫士了。他们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倒更加变本加厉,于1974年的3月再次挑起事端。
事情的起由,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我国政府要派团参加第六次联大特别会议。此时,周恩来的病情更加严重,不可能再出国了。在这种情况下,**提议由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这是我国在恢复联大合法权利后,中国政府重要领导人首次参加联大会议,并将在本次会议上,向世界全面阐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纲领。**之所以提名邓小平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邓小平“革”前多次代表中国的党和政府参加与苏联等**国家的谈判和斗争,具有外交斗争经验。二、这是一个重要国际会议,应该让一个未来将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的人,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在**心中,未来,将由邓小平代替生病的周恩来,主持中国今后的对外事务。
邓小平复出,**等已十分不满。邓小平一再被提升和重用,**等更加恼怒。出席联大会议这样一个在世界舞台“出风头”的“美差”,也要让邓小平来担任,**简直无法容忍。
3月下旬,周恩来连续几天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外交部根据**提议由邓小平担任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的报告。会上,**以“安全问题”和“国内工作忙”为由,公然反对由邓小平担任代表团团长,向周恩来和邓小平发难。24日,周恩来对外交部的报告批示同意,并送**和在京政治局委员传阅。**阅后仍表示反对,并无理地要求外交部撤回报告。
**知道后,托人转告周恩来:“邓小平出席联大,是我的意见,如政治局同志都不同意,那就算了。”周恩来得知后当即表示:“完全同意**的意见。”周恩来将此意转告政治局其他成员,并特别要在场的王洪向**、张春桥、姚元转达**的意见。26日的政治局会上,与会成员一致同意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会议,只有**坚持己见,搅闹政治局会议。会后,周恩来让王海容、唐闻生将会议情况报告**。
**生气了。3月27日,他写信给**,态度极为严厉:“**: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当晚,在一个会上,**迫于**的怒气,表示同意由邓小平率团参加联大特别会议。会后,周恩来致信**:“大家一致拥护主席关于小平同志出国参加特别联大的决定。小平同志已于27日起减少国内工作,开始准备出国工作。”并告:“小平等同志出国安全,已从各方面加强布置。4月6日代表团离京时,准备举行盛大欢送,以壮行色。”
这一次面对面的激烈斗争,以周恩来、邓小平胜利和**失败而告结束。对于周恩来来说,这次斗争胜利的意义非同一般。在整整七年的“革”岁月中,面对**、**两大“革”势力集团,周恩来独撑危难。为了国民经济不致崩溃,他苦苦工作着;为了扭转混乱局面,他奋力抗争着;为了解救被打倒的老同志,他努力奋斗着。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却还要不时地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恶人的诬陷中伤。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体力是透支的。他心情郁闷,累得身患不治之症。他自知重病缠身,已去日无多。在**的支持下,他努力争取到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干部的复出。现在,在中央、在国务院、在军委,他已不是孤军奋战,有叶剑英、邓小平、**等人和他并肩战斗。如果说,在此以前,为了顾全大局、为了能够多做工作,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话,那么,在今天,他则是拼其全力,与罪恶势力进行不妥协的坚决斗争。他要以他最后的全部气力和生命,为他的战友们创造继续进行斗争的有利条件。他知道,就是他不行了,他的战友们也一定会不妥协、不放弃地继续战斗下去。国家、人民和党,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一切都应该结束了。天降大任,他们是背负着民族希望的人,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己任的人,“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决战的时刻到了,为了祖国和人民,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一次的胜利,得来太不容易了。这是经过了七年血与火的痛苦磨难之后得来的胜利。在为邓小平送行的时候,周恩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周恩来不只是为邓小平出国送行,他是为邓小平能够在今后的险境中战胜谬误与罪恶,送行出征,“以壮行色”。
此时的**,也已下定决心支持周恩来和邓小平。**现在所要取得的,是“无产阶级化大革命”光荣辉煌的胜利结束,而不是一个继续造反、无政府主义泛滥、无秩序的混乱局面。他不能听由**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再行胡闹。在挨了**的骂后,**等人的嚣张气焰暂时收敛,这一场平地而起的**,也暂时地平息了下来。
在**决定由邓小平率团参加联大特别会议后,父亲除日常工作外,开始着手准备赴联大的工作。第一次会议是在花园村住地开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问:准备工作应当如何进行?父亲回答说:“重要的是要有一篇好的发言稿。”一言指明了此行的要旨。此后,父亲集中精力,组织联大会议发言稿的起草工作。他经常召集外交部的有关人员在人民大会堂等地开会,一遍又一遍地讨论发言稿。在起草过程中,父亲反复强调,要根据**历次关于外交政策的讲话来写发言,要把**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通过这次会议向全世界作详尽的阐述。父亲和外交部的“笔杆子”们在一起,对讲话草稿反复斟酌和修改,有时甚至是一段一段地详细讨论。中午,他和大家一样,每人各分一份工作菜饭,吃完靠在沙发上略事休息,就再行讨论。这时的他,已近七十高龄,但一点不觉疲倦。要说,这还要归功于在江西三年的劳动生活,为他练就了一副强健的身体。一次开会,在讨论到讲话稿的结束语时,父亲思考着说,应该讲这样几句话,就是“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联大会议讲演稿起草好后,报政治局讨论通过,最后送**审定。**在稿件上批示:“好,赞同。”
在邓小平全力准备联大讲演稿的时候,周恩来不顾病痛,亲自为邓小平的出行作细致周密的安排。他召集外交部和民航有关负责人开会,研究欢送礼仪和代表团专机的飞行安全。他对民航领导交待:“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大会,我们要为他圆满完成任务打通道路,增添光彩。”为确保航线畅通,他建议民航机组安排东西两线同时试飞,这样如遇情况,可以确保飞行。当时,我们国家完全处于对外封闭的状态,没有通往西方国家的飞行航线,为了邓小平此次出席联大会议,周恩来特别批准我国民航飞机申请航线,进行一次极其特殊的飞行任务。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一行,起程赴纽约参加联大特别会议。周恩来不顾病情加重,扶病专程前往机场,与数千群众一起,为邓小平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面容消瘦的周恩来和精神矍铄的邓小平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多少嘱托和信任,都付与了这紧紧的一握。
4月10日,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大都会纽约,在著名的联合国大厦的大会场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大第六次特别会议上发表演说。面对专心聆听的与会者,邓小平向全世界全面阐述了**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的对外政策。邓小平的讲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响和热烈欢迎。讲演结束时,联合国大厅会场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拥上前来,和中国人民的代表热烈握手,场面令人激动。各国媒体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对中国的发言人邓小平,都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一些舆论评论道:这个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小个子的中国人,不仅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还是周恩来总理的一个“最好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