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第三十五章 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风波2

联大会议期间,邓小平会见了许多外国领导人,其中有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4月14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邓小平与基辛格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这是邓小平与基辛格的首次见面。

在以后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们曾多次见面,并成为相互敬重的真诚的老朋友。

这一次联合国之行,奠定了邓小平作为一名国际政治活动家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这个名字,从此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胜利完成了赴联大使命后,中国代表团一行,按照来时的路线,从纽约乘法国航空公司飞机,先到法国巴黎,再换乘中国民航飞机回国。

在巴黎停留时,父亲住在我国驻法国大使官邸。

他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起来,在官邸的院子里散步。

他喜欢喝五十年前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所喝的法国小咖啡馆的咖啡,请使馆的工作人员帮助到街头的小咖啡馆里去买。

驻法大使曾涛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特地派使馆的党委成员孙晓郁每天去买。

于是孙晓郁每天早上六点来钟,便提着两个中国传统的大暖瓶去小咖啡馆买咖啡。

在小咖啡馆里,一杯一杯地倒,要装满整整两大暖瓶,可真不容易。

咖啡馆的老板笑着说:“你们是来了一个营的人,还是一个团的人?”有一次,咖啡打回来后,要开早饭了,可乔冠华还在睡觉,父亲说:“不等他。”

便和全团的人入座就餐。

在法国,父亲曾经让使馆的人员帮助,寻找20年代他和周恩来等人在法国从事中国**地下活动的旧址。

在一个名叫意大利广场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旅馆,在一间小而简陋的房间里,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年轻的中国**人,过着俭朴艰苦的生活,在法**警的监视和追捕下,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

1926年,当父亲避开法**警的搜捕,离开法国到苏联学习时,他不会想到,四十八年后的今天,他以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故地重游。

由于保安的原因,他不能随意下车。

车子到了意大利广场,绕行两周,也没有找到那个他们当年住过的小旅馆。

父亲从车窗往外望去,不胜感慨地说:“样子变了。

以前总理、富春和我们几个,常常到对面的一个小咖啡馆喝咖啡。”

离开法国前,曾涛大使问,回国时想带点什么东西?父亲想了想,请使馆帮助买一些法国牛角面包和奶酪。

曾大使说,这个好办。

让人一下子买了二百个牛角面包和各式各样的奶酪。

带回国后,父亲亲自分配,把这些面包和奶酪分送给同在法国勤工俭学和参加革命的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蔡畅等老战友。

在代表团要回国的头一天晚上,大家聚在大使官邸的客厅里。

因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众人情绪很高,神情也很轻松。

父亲一人坐在沙发里,安静而沉默。

在大家谈到要回国了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回去是一场恶战。”

他的思绪,早已回转到了国内,回到了那残酷的政治斗争战场。

4月19日,父亲率参加联大会议代表团回国。

这一天的上午,周恩来致函**:“小平同志率代表团今日下午五时半到京,欢迎场面同欢送时一样。”

下午,周恩来再次不顾病痛,前往机场,以隆重的仪式迎接邓小平。

他为他的老战友如此成功地完成任务,感到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