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野炊
周六下午放学,张彧在校门口等,凌江和沈秋阳把书包拿回去放,没多久,两人又各提一个小布袋来,一看就知道是装粮食的袋子。
张彧说:“去我家带什么粮食?”,他还不缺这两人的几顿饭。
凌江笑说:“公社现在都这样,去别人家吃饭都是自带粮食”。
沈秋阳高兴说:“随大流,走!”,明天上山打猎!期待已久。
既然这样,张彧说:“走吧”,这事他还真不知道,在村里,没有人随意去别人家吃饭,只有去帮忙别人干活,才会留饭,当然是主人家做的饭菜。
来帮他建房子的人,他都用肉结算。
三人走半路上,又碰到慢走回去的张清宁三人。
“彧哥”,“彧哥”,“彧哥”,张清宁张建辉张清川三人先后喊人。
“嗯”,张彧应一声问:“你们在等我?”。
张清宁心里忐忑说:“是,彧哥,明天星期日,想问你是不是进山?能不能带我们去?”,他们也想抓到野兔野鸡。
这三人还算听话,张彧想了想说:“可以,明早六点到我家门口,能起来就去,不要告诉其他人”。
沈凌和叶昆贺知文四人都不是村里人,带他们不带自家人,有些不好,不带他们去太远就行,就当去野炊。
张清宁三人马上喜笑颜开,张建辉说:“彧哥放心,我们不会透露出去”,一透露出去,明天跟彧哥进山的,没有二十人也有十人。
张彧给两方人做了介绍,六人边说话边回村。
回到家,三个人在堂屋炕上翻小人书,没多久,建设也来加入。
时间过去,林三丫下工回来,几个人从堂屋出来。
凌江微笑叫人:“阿姨好”。
沈秋阳满脸笑:“阿姨好,我又来了”。
“大娘下工了”,张建设。
“你们好,好好玩”,林三丫微笑回应,见儿子带两个同学回来,很是高兴,以前他们母子俩在老宅被压得喘不过气,都不爱说话,儿子和村里的孩子也合不来,只有建设喜欢跟着他。
现在儿子和村里男人关系改变,和叶知青贺知青关系好,在学校交到要好朋友,她自然高兴。
这几天过得和做梦似的,住新房子,睡新炕,穿新衣服,用大厨房,做饭的东西齐全。
林三丫进厨房,案板上有两条杀好的鲤鱼,每条有两斤多,小盆里泡着蘑菇,一块腊肉,一把蒜苗,知道这是儿子让她做完。
水缸里水满,林三丫挽起袖子,烫玉米面,和面,烧菜。
吃饭的时候,凌江和沈秋阳看炕桌上摆的菜,心里吃惊,两个盘子各装一条鱼,和鱼一起烧的蘑菇布满盘子,一大盘子的蒜苗炒腊肉,一小汤盆的炒大白菜,里面有油渣。
大气!两人心里羡慕,两条鱼是他们亲眼见张彧叉上来,蘑菇说是自己晒的,蒜苗是那个叫张建辉的拿来给的。
好家伙,就冲这伙食,他们都想做农村人。
张彧招呼他们:“吃饭,发什么呆”,他在黑市好不容易换到的腊肉拿出来做完,天再冷一些就自己做。
林三丫细声说:“沈同学和凌同学不用客气,多吃些”。
沈秋阳爽快说:“阿姨放心,我们不会客气”,凌江转头看一眼这个没什么脑子的家伙。
接下来五个人沉浸在吃饭中,屋里一时安静,快吃完,沈秋阳开口说:“张彧,你家伙食真好,阿姨做饭真好吃”,张彧家这边有山有河,加餐容易。
张彧还没说,张建设就自豪地说:“那是,我三哥有本事,红烧肉特别好吃”。
沈秋阳哈哈笑说:“我也觉得红烧肉最好吃,咬一口,吸溜,肥滋滋,可惜很少吃得到”,奶奶买回来一斤肉,分好多天吃,唉……
张建设动了动嘴没说话,大娘交待过他很多次,他们吃什么,不能和任何人说,爹娘都不行!
凌江笑说:“阿姨做的鱼很好吃”,鲤鱼腥味重,刚刚吃的鱼肉腥味很轻。
林三丫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太会做饭,这个鱼的做法是铁蛋在灶边念着书里的菜谱,我照做”。
沈秋阳称赞说:“阿姨你真厉害,这就学会了”。
凌江也说:“鲤鱼不好做,阿姨学会得快”。
林三丫被两人称赞,心花朵朵开,笑容久久不落。
次日早快六点,这时候天亮得晚,天刚有点亮色,人都到齐,张彧用长棍挑两个麻袋,一个里面是中号的罐子,罐子里有有三副碗筷,五个竹杯,还有装盐和调料的竹筒。
另一个麻袋是二十多个红薯,红薯上面扣着两个小盆,麻袋旁边吊着一把斧头。
其他人每人都背着一个竹篓,里面放着两个麻袋,张清宁三人的竹篓里还各有一把柴刀。
在林三丫略担忧的目光中,一行八人进山,张彧走最前面,叶昆和沈秋阳走最后面。
张建设很想跟他们进山,被张彧用他年纪小的理由劝住。
大家都没说话,安静走在山中小路上,清早露水重,没多久,膝盖以下的裤子都湿掉大半,好在赶路,没觉得冷。
走一个小时出头,天大亮,太阳爬出来,阳光清冷照在山里草木上,枯草上的露水慢慢变小。
除了张彧和叶昆沈秋阳三人,另五人吭哧吭哧喘着粗气,凌江和贺知文最明显。
在一个较宽阔的地方,走前面的张彧停下说:“歇一会”。
大家停下来,听张彧气息匀称,叶昆向他伸出拇指:“体力真好!”。
贺知文和凌江只觉得自己心脏突突跳得很快,快喘不上气来,张彧注意到他们,和两人说:“你俩慢慢走着,不要停下来”。
他走前面,没注意后面,自己已经放慢脚步,速度只有平时赶路的三成,没想到这两人体力这么差。
贺知文和凌江说不出话,摇摇晃晃一步一步挪,过好一会,两人气息平稳下来。
张彧见他们气息平稳,说:“你们该提醒我走慢一些”。
贺知文不好意思说:“我以为我能坚持”,他高估自己的体力,这段时间吃饭油水太少。
凌江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拖累大家”。
叶昆说:“没事,张彧,还有多长时间到?”。
张彧回答:“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等下要走慢一些。
沈秋阳:“好远”,消耗不少体力。
张建辉说:“今年农忙后好多人进山挖陷阱,天天有人上山查看,不远没东西”。
大队的人被彧哥在山里的收获刺激到,农忙一过就有不少人进山挖陷阱,收获很少。
一行人歇一阵后继续走,约一个小时后,张彧带他们来到一处溪谷,这条小溪水半米多宽,水清澈,溪边和水里都有些石头。
这处溪谷张彧来过两回,能走到这里的小路还是他开进来的。
这溪谷他来时草木矮小旺盛,这样的地方小动物多,蛇也多,他来两回,在这周围转两天,抓了不少蛇,现在溪谷草木调零,看过去空旷。
一行人在溪边停下歇息,张彧拿出罐子,拿出碗筷,竹杯,竹筒,放一块较大石头上,用几块石头搭简易灶,拿罐子去溪边装水,放灶上,点火烧水。
叶昆和沈秋阳歇得快,叶昆看两溪边砍下的一些树枝,树枝已经干透成柴火,问张彧:“张彧,树枝是你砍的?”。
张彧说:“是,这地方以前没人来,蛇比较多,现在虽然天冷,一会你们还是多加小心”,他抓两天蛇,肯定不能都抓完,也许还有蛇从溪谷上面和下面游过来。
凌江粗喘着气,他有些怕蛇,小声问他:“张彧,一会怎么做?”。
张彧说:“分两队人,一队四人,我带着你,贺知文,还有清宁”,这三人能力体力最差,清辉和清川会熏兔子洞,这样分大家都没意见。
张清宁气息渐稳,开口问:“彧哥,你来这里用多长时间?”。
张彧添上柴:“不到一个小时”。
“哇,牛!”,沈秋阳说,他自觉自己体力不错,没想到和张彧差太多。
罐子里的水开,开水装碗里晾一会,喝了热水,碗罐红薯就放在溪边,两队人分开。
张彧没急着走,而是在溪边找拇指大小的石头,揣进兜里,凌江三人惊讶一下,然后也捡小石头。
捡完石头,张彧拿上长棍,带他们进溪边草木丛,草枯,树木叶子落下,找猎物容易,别人还没看见,张彧一块小石头打出去,走过去提一只肥兔子回来。
迎上三人崇拜的眼神,张彧扯几根枯草绑住兔腿,“彧哥,兔子还活着?”,张清宁问。
“活着”,张彧把绑好的野兔放麻袋里,交张清宁:“拿着”。
“哦,好”,张清宁愣愣接过麻袋,心里喊:彧哥厉害厉害厉害!
接下来都一样,一粒石头打中一只兔子,一会,贺知文三人麻木,打了六只野兔,两只野鸡,张彧又带他们熏一个兔子洞,从洞里跑进麻袋的整整六只大兔子。
张清宁终于知道为什么彧哥有些么多肉发给帮忙的人!
不过一个小时,张彧带着三人回到溪边,他找叶昆几人,几人走得也不远,在溪边就能看到,那边有烟吹起,想来是熏兔子洞。
张彧在溪边杀四只约八斤大小的野兔,剥皮,掏出内脏,兔肉清洗干净,甩甩水,抹上盐和花椒粉,放进洗干净的竹篮里。
凌江三人傻愣愣地去拾柴火,今天真的被张彧(彧哥)惊到。
凌江问也被惊到的张清宁:“你也不知道张彧这么厉害?”,张彧说他学拳也可以,之前不想,现在有点想。
张清宁苦笑说:“不知道,只知道他进山,时常收获到野兔”。
腌完兔子肉,张彧又烧水杀一只野鸡,洗干净切小块放罐子里煮汤,丢进去小块姜。
兔肉腌制半小时,张彧升火烤兔肉,四个人,一人拿一只,张彧教他们什么时候翻,火堆旁边放一圈红薯。
兔子刚刚烤出肉香味,叶昆他们兴冲冲提麻袋下来,盯着火上的兔肉,眼都要发绿了。
叶昆咽咽口水:“张彧,有我们的份吗?”,好大的四只兔子,应该有他们的份吧。
张彧回他:“有,你们有熏到兔子吗?”。
“有”,四人兴奋齐声说,沈秋阳高兴说:“熏了三个兔子洞,收十三只大兔子!”。
“火都熄灭了吧?”,张彧问。
叶昆说:“放心,我和清川一起熄灭”。
焦急等待中,兔子肉变金黄,烤好的兔子放盆里,张彧用小刀切开,每只切成四份,每份份量都不小,大家洗干净手,拿起兔肉就吃。
真香!秋天的野兔肥,肉多且嫩,八个人吃得头都不抬。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