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36节:第四节 关于农村第二步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战略的讨论(10)

3.认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起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体制。评论员:《对农村改革要有清醒的认识》,《农民日报》1986年11月1日。认为在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向纵深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系统内部构成日趋复杂化的条件下,单纯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导向,已经很难达到控制全局的目的,必须调整包括农村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在内的整个经济结构。因此,作为第二阶段农村经济改革的中心,要解决农村经济体制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龙配套问题。郭正模:《经济结构调整是第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第4期。

4.认为农村经济改革的重点必须从组织创新向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建立包含有现代内容的财产权利体系和完备的商业法规,从而为大规模节约交易费用、扩大运用市场机制铺平道路。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农民、市场和制度创新》,《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

5.认为所有制改革仍然是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为,第一,当前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小农经济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刘福垣:《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与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第4期。第二,农村改革多层次配套的中心是所有制改革,其他改革是随着中心改革的进展而逐步配套,不能喧宾夺主。蔡昉:《改革土地所有制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第1期。

6.认为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将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陆学艺:《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关键》,《经济日报》1986年10月18日。认为当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既有"流通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障碍";既有"组织性障碍",又有"制度性障碍"。郭裕怀:《关于农村改革的思考》,《农村发展探索》1987年第3期。

7.认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内容为两个方面,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即促进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健全);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即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组合配置,让生产力效能在不同产业层次上获得充分释放)。从生产关系发展角度看,一是完善生产和交换的组织形式(即按照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适应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经济组织形式);二是优化所有制结构(即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出发,合理配置多种经济成分)。编辑部:《当前农村形势判断及深化农村改革问题探讨》,《农业经济问题》198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