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14节:第三节 关于农民三大改革创新的理论探讨(7)

有人认为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和完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上来,因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国家与广大农户实行经济联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和今后都是一种重要的合作经济组织。参见《1985年7月山西运城地区农村合作经济座谈会》,《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11期。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将来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以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层次、多种合作生产和合作服务组织同时并存、同步发展、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合作经济网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调节、综合职能将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将围绕它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参见《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动向和趋势的认识》,《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8期。

有人认为股份制合作经济和城乡联营经济将是今后农村合作经济的主要形式。因为就当前农村的实际来看,不仅各种新经济联合体采取了股份式合作方式,而且一些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乡、村办企业,也在通过清资折股向股份式合作经济发展。股份式合作还是引导雇工经营的最现实、最易为各方接受的合作经济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地域会逐渐打破,城乡经济联合体将日益发展。参见《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动向和趋势的认识》,《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8期。

有人认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经营地位的历史性变化,要求农户从自主走向自立,两权合一,从而从集体经济以及双层经营结构的分属层次中摆脱出来,转而成为直接跻身市场,直接与社会经济发生联系的独立商品生产者。这种以专业生产和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独立的生产者,构成了农村经济新的联合的基础。新的联合表现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在农村经济中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经营的不同需求而建立的局部的小范围的联合;另一个是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实现的以城市工业为主导的更为广泛的全社会范围的联合,随着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统一市场的崛起,这种联合将会充分调动各项生产要素,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高鸿宾:《试论农村经济中联合的存在与发展》,《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5期。

二、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

(一)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与二次创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这样一个在广大农村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经济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力求从经济理论上研究概括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分析的角度虽各有差异,但绝大多数学者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均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它在实现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振兴整个农村经济、实现我国广大农村的富裕繁荣、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他们认为,乡镇企业之所以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客观存在实现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表现在:(1)它打破了持续几十年的农村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所有制格局,开始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新格局,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家庭承包制的实行,由于仍坚持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并未能出现多元所有制并存的局面,而乡镇企业除了乡办、村办仍是集体所有外,出现了一大批个人办、家庭办、联户合伙办的企业,在这些地方称之为"多轮驱动",实际是多元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方面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发挥了家庭、个体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2)它打破了持续几十年的"以粮为纲"的单一失衡的农村产业结构,打破了城乡传统的产业分工,开始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振兴的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乡镇企业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方式扶持农业和其他各业,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3)它打破了持续几十年的农民被捆在土地上仅靠"土里刨食",从而造成农民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单一收入结构,扩大了农村就业门路的容量,转移安置了一大批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收入分配来源多元化,农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一大批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大大缩小了城乡的差距。(4)它打破了持续几千年的农村自给半自给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把商品经济的活力带入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也促进了农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大大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能。(5)它极大地冲击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开始出现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新的经济社会结构萌芽。乡镇工业发展带动起来的农村集镇,日益成为联结大中城市的广大农村的经济网络中的链条,逐步形成城乡之间合理化的社会分工协作体系,构成复合式、多层次的经济网络。城市现代大工业与农村乡镇工业、大中城市和农村小城镇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构成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黄守宏:《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经济研究》1990年第5期;郭书田:《论中国农村工业化问题》,《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12期;张藩成:《乡镇企业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载《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陈吉元:《9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载《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2-143、151-152页;刘济民:《农村的创举--关于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199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