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97节:第六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

第六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研究

2008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周年。这一年,有一些论著对国企改革30年基本经验进行论述。从此也可以看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一些规律性东西。

有的文章对中国三十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国有企业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实现微观经济基础再造。(2)坚持循序渐进,从放权让利到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从明晰产权到国有出资人到位,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步步深入。(3)坚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不企求把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搞好。(4)坚持"抓大放中小",着力搞好中央企业。(5)坚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6)坚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7)坚持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债务重组,剥离企业的社会负担。(8)坚持把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地上升为理论和提升为法律,指导改革规范进行。参见张卓元《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有的文章则把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归结为以下几条:(1)采取"试错法"--尊重事实、允许试错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法论。(2)选择"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路径。(3)采用"自适应"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机制。参见黄速建《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演进与经验分析》,《经济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有的文章概括中国企业改革的经验有: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国有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使之齐头并进;将改革的目标确定为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实行渐进式改革模式,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处理好企业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关系,以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把企业改革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既依靠中央政府的权威,又尊重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首创精神;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企业改革的成果。参见陈佳贵《30年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载王伟光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企业理论将进一步创新,企业改革的规律性将更全面地揭示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

2.《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5.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陈清泰、吴敬琏、谢伏瞻主编《国企改革攻坚15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戎文佐、吴冬梅:《企业理论》,载张卓元主编《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学5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周叔莲:《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经济学思考》,载张卓元主编《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经济学思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9.张卓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难点和途径》,《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10.国资委研究室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6)》上、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1.张卓元主编:《中国经济学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执笔人: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