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64节:第六节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确立(2)

需要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后,有的经济学家对市场取向改革表示怀疑或否定,主张从"市场取向"转为"计划取向",调子最高的是,"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市场化"就是"自由化",是"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参见吴敬琏、张问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载张卓元主编《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由于大部分经济学家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也由于1990-1991年邓小平几次讲话,明确指出不要以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等,这场理论争论不久就平息下去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而深化。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以上就是著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任务,企求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明确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政府、财税、金融、农村改革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