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第9辑 微妙处理冲突中的危急与尴尬5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空城计”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不难看出诸葛亮的勇气与智慧,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人们常用“大智大勇”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到底何谓“勇”?是敢于面对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或是战胜自己的怯懦?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齐说,人只要有勇气,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

○王羲之化险为夷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而真书为古今之冠。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更是精妙绝伦。

王羲之10岁时,聪明伶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还安置在帐中同寝。

某日,大将军王敦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在床。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风进来,于是王敦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全然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在**听得分明,发现竟然是密谋造反之事,不由暗自吃惊,随即一想,既然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这可如何是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羲之急中生智,用手指捅喉部引起呕吐,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并作出睡得很香的样子。

王敦与钱风正谈得起劲儿,忽然想起帐中还有个王羲之,不由得大惊道:“糟了!我们的话都被他听到了,事到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等王敦掀开床帐,见王羲之呼呼大睡,嘴里吐出来的东西流得到处都是,似乎仍好梦正酣呢!

二人看了大为放心,消除了杀意。王羲之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王羲之在命悬一线之际,能临危不乱、急中生智,用智慧来救了自己一命。

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危险,有时假装愚蠢笨拙,令敌人放松戒备,不失为一条保身妙计。这也是一种智慧,而且需要勇气和信心,才能真正让对方信以为真,从而保全自己。

○孙膑装疯脱身

相传孙膑为孙武的后人,他少年时就聪明过人、心智灵犀,后拜名师学习韬武略,深得老师的喜爱。他有一名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自知才能不如孙膑,想法迫害孙膑,但他表面却装着与孙膑交好。孙膑为人心地淳厚、善良纯洁,没有觉察出危险来,把庞涓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经常与之讨论韬略,越是如此,庞涓就越发嫉妒孙膑的才华。

几年之后,庞涓出师了,到魏国被召为驸马,深得魏王的重任。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等到孙膑来到魏国,就利用手中权力迫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他所用。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中,假意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孙膑在遭受如此的迫害之下,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他心计周密,知道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不为庞涓著书,他佯装疯癫,整日在街上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派人暗杀孙膑。

一次,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带他到了齐国做了他的谋士,后来在庞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杀死了庞涓,得以报仇雪恨。

在这则故事中,孙膑巧妙地运用了装疯卖傻的策略,既保护了自己,又消灭了仇人,一举而两得,不失为恰到好处的应变招法。“装痴作呆”、“装疯卖傻”都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韬晦待机的应变战术。运用这种战术的分寸在于“装假”必须“成真”、“装疯”必须“真傻”,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能真正起到欺瞒和迷惑对方心理而又保护自己的作用。

○诈死成名的范睢

范睢(?—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李斯评价他时指出:“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枉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学纵横术(相当于现代的外交学),胸怀大志,但是家境贫寒,没有人引荐,于是投奔魏国中大夫须贾,做他的门客,可以说是英雄末路,一直郁郁不得志。

一次,范睢跟着须贾出使齐国,范睢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肉和酒等物,均谢绝。

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里通外国。魏齐正在举行宴会,听说后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命人抓来范睢狠狠拷打。

范睢的牙齿被打掉了,肋骨也被打断了,范睢假装气绝身死,魏齐才命人把他用席子卷起来,拖到厕所里,让喝醉酒的宾客向范睢撒尿,用以表示对国王的忠贞和对卖国贼的痛恨。

酒席散了以后,范睢等凌辱他的官员散去之后,在席子里悄悄对看守他的人说:“你能放走我,我一定厚谢你。”看守向酒醉的魏齐请示把卷在席里的死人扔出去,得到批准后便悄悄送范睢回家休养。

范睢的朋友郑安平把他藏了起来,改名张禄。

秦昭王的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把范睢推荐给王稽,王稽带范睢入秦。不久,秦昭襄王听从范睢意见,废掉太后,免掉穰侯相位.把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逐出关中。

同时,秦王任用范睢为丞相,并封为应侯。他采用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亡了六国。范睢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生命危机的关头,范睢用自己的智慧和冷静侥幸逃生。不愧为天下奇杰!其中的艰险与屈辱更能让范睢奋发图强,终成一代名相。

范睢的遭遇有点像韩信,都是在困辱中崛起,不过范睢是全身而退,韩信是功成身败。他们的传奇人生,是能够引起后人深省的。

○普希金巧解尴尬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学和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也曾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摆脱了一个困境。他在他的《夫人》一书中,写到了美容产品大王卢宾丝坦女士。

后来在一次他自己举行的家宴中,一位陌生人不断地批评他,说他不应该写这种女人,因为她的祖先烧死了圣女贞德。

其他客人都觉得很窘,几度想改变话题,但是都没有成功。谈话越来越令人受不了,最后普希金自己说:“好吧,那件事总得有个人来做,现在你差不多也要把我烧死了。”这句话马上使他从窘境中脱身出来,随后他又加上一句妙语:“作家都是他的人物的奴隶,真是罪该万死!”

普希金以轻松幽默来解决面对的尴尬局面,足见其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在不破坏愉快轻松的气氛的同时,也对那位喋喋不休的批评者幽默了一回,及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没有伤到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