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培训教材: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提升(2017)

第4章 树立信仰、模范守法—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提升_一、树立依法办事的思维

第4章

树立信仰、模范守法—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提升

领导·箴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 (孟德斯鸠)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波洛克)

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 (卢梭)

一、树立依法办事的思维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其法治思维如何、法治能力怎样,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实施水平和进程。

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指坚持依法治国,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规则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徇私枉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

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领导·辞典

系统法治:三个“共同推进”与“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为了进一步突出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在“12·4”讲话中首次提出了“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系统法治思想,这一思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再次得到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这个总目标作出了阐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道德、法治等多种考量因素,分别对应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治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就必须树立依法办事的思维,也就是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及法制观念。领导干部要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