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故事

留得豪情做楚囚——恽代英

留得豪情做楚囚

——恽代英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做楚囚。

——恽代英

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15年,进入中华大学学习。1920年春,恽代英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联系,开始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同年底,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与邓中夏等一起创办和主编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半月刊。为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呕心沥血,精心编辑,亲自撰写并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几十篇通讯,使《中国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右派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年们最喜爱的进步刊物,培养和影响了一代青年。1928年6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年4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不凡少年

恽代英,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世家,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二。恽代英从小聪颖伶俐,勤奋好学,文才出众,疾恶如仇,深得父母和街坊邻居的钟爱。

恽代英自幼勤奋好学,在私塾里是首屈一指的好学生。他的文章写得极好,私塾先生常以他的文章做范文,读给学生们听,同学们都很羡慕他。称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1909年,恽代英14岁,他的在老河口盐务局任职,小代英随父母从武昌迁居老河口,全家居住在仁义街一座临街普通的四合院内。此时,他的私塾还没有读完,到了老河口后,才发现这里没有合适的学校,恽代英为此非常着急。

一天,父亲对他说:“没有合适的学校,我也没有办法,你先等等吧。”

恽代英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怎么能等呢?”

父亲说问:“那你有什么办法?”

恽代英说:“我要自学!只求爸爸给些钱,我要买些书。”

父亲同意了他的要求。恽代英买了许多书,开始在家里自学。他每天早起晚睡,孜孜不倦地学习。在老河口的一年多,恽代英虽然没有进学校,却自学了许多知识。在父母指导下,恽代英阅读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他边读书边做笔记,有些书的重要段落,他都能熟记于心。经常在这些书中吮吸着“修身、立志”的思想。后来,他又读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受到了西洋新学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开始突破封建社会士人修身立志的樊笼。

在老河口,少年恽代英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屈辱。那时老河口仁义街洋人很多,英国、挪威等国在这里办了几处教堂,还开办了医院。虽说医院也给平民治病,但和洋人是有区别的。一次,恽代英的伙伴也就是隔壁邻居的孩子不慎摔倒小腿骨折,痛得头上直冒汗。恽代英背起伙伴同他父母一起奔向医院,好不容易排队轮到他们了,突然来了一个洋人,硬是抢先医治了。恽代英上前与他们理论。那个洋人和医生都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对他说:“难道你不知道外国人优先吗?再说这医院是我们开的,能给中国人看病已经很不错了。”

这件事对恽代英触动很大,外国人为何如此蛮横不讲道理,还是少年的他想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恽代英思想渐渐成熟,他认为:中国要强盛,仅靠变法不行,必须要推翻腐败的清王朝,赶走外国殖民,实行一次彻底的民主革命。恽代英虽不赞同戊戌变法,但十分敬佩谭嗣同为国献身的精神,经常在书房和院内吟诵谭嗣同在狱中写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以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立志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

1913年,恽代英随父母回到武昌,结束了他在老河口四年的生活。1915年夏天,恽代英高高兴兴地对父亲说:“爸爸,武汉中华大学文学系要招生了,我要去报考!”父亲见恽代英读书心切,就满口答应了。

到了武汉,恽代英参加了考试,果然被录取了。恽代英在中文系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业长进很快。他不但文思泉涌,而且有雄辩的口才,很快受到了师生们的重视。

第二年,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妄图灭亡中国的条约——“二十一条”。消息传来,校园中沸腾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如火山爆发,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揭露袁世凯的卖国行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恽代英成了学校的中心人物。他满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充分发挥他善写善讲的天才,组织团体、撰写文章、出版刊物、宣传爱国爱民族的思想、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他像一个旗手,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呐喊呼号,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恽代英在《文明与道德》一文中指出:随着文明的进化,统治社会的神权、君权,应该让位给民权、人权。在震撼全国的“五四”运动中,恽代英更加热血沸腾。这时候,他已从中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因为成绩优秀,被分配到中华大学附中任教务主任。“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恽代英异常激动。他召集学生上街演讲。宣传“五四”爱国精神,旨在揭露北洋军阀的卖国罪行,以唤起国民的觉醒。

面对军警的镇压,有些教师劝他说:“代英,你这样做太危险了,随时有被捕的可能。我们是不是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办法呢?”恽代英听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挽救民族危亡,重要之事在于唤起民众。使那些卖国者的罪行大白于天下,使工商界及平民为爱国家而奋斗。

在—次师生大会上,恽代英走上讲台,滔滔不断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说:“同学们,我不愿大家不说爱国的话,因为不说是心死了。我不愿大家只说不做,因为这是无真心胆气的表现。我不愿意大家不趋于极端,因为不如此,便没有真感情、真知识。我不愿意听许多不冷不热的折中论,因为那是不求甚解的心理表现!”

恽代英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广大师生。在他的带功下、武汉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并且起草丁“宣言书”。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大大地激怒了反动当局,他们立刻派军警出来镇压。恽代英毫不畏惧,奋勇当先。他大声疾呼:“为国家虽死伤,亦所甘心!”

反动当局迫于革命群众的压力,只得退让。广大师生庆贺革命行动的胜利,恽代英更加斗志昂扬。他说:“前边的路还长,我们的斗争无穷期!”

改造校风

“五四”运动之后,为了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革命青年,恽代英于1919年底成立了半工半读的“利群书社”。过了不久,他又组建了“利群毛巾厂”,成立了工人补习学校。这期间,恽代英结识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兄弟二人志趣相投,互相敬重,合作用十分融洽。1920年秋天,刚吃过早饭,萧楚女便来找恽代英,说:“代英,我有一个朋友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当校长,他要聘请咱们去那里任教,你愿意去吗?”

恽代英笑笑问:“他怎么知道我呢?是你故意这样说的吧?”

萧楚女认真地说:“不,人家可是真心邀请你去的。你的久字如雷贯耳,谁不知道啊?”

恽代英说:“既然这样,容我考虑考虑好吗?”

恽代英从心里不愿意离开武汉,因为这里是他战斗过的地方,有许多美好的记忆。他将这种心情向好友林合南诉说。林育南说:“你正直的品格和诲人个倦的精神,受到了广大青年的爱戴,大家是不愿意让你走的。可是我想,男儿志在四方,萧楚女又是你的好朋友,何况去那里照样可以开辟一片革命的天地呢。”

恽代英听了林育南的话,于是同意和萧楚女一齐去安徽。到了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恽代英和萧楚女又很快地把这里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

当时,第四师范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富裕家庭。他们来到学校并不好好读书.更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是为了拿个文凭。他们讲究吃喝玩乐,摆阔气比家庭,懒散成性,不愿上课。

学校里也有—些来自乡村的贫困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到学校省吃俭用,埋头读书,争取将来有个出头之日,为家里争光。

面对学校的这种情况,恽代英心里非常着急,他对萧楚女说:“当年在武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看来这次是来对了。中国之大什么情况都有,要想传播革命的种子,只在—个地方东不行呀!”

萧楚女说:“我也常这么想,通过咱们的努力,把第四师范的校风改造过来!”

两个人统一认识后,分头进行调查研究,把学生们的思想状况进行分类排队,按照学生的志趣爱好,组织成“互助社”等许多社团。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社团,慢慢地形成了凝聚力。上街游玩的人减少了。这样一来,校方也十分高兴,大力支持恽代英和萧楚女的工作。

每个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有时讨论问题,有时命题写文章,有时到校外从事公益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恽代英和萧楚女因势利导,成立了社团总会,定期由恽代英和萧楚女前来演讲。他们所讲的内容,一是宣传新文化运动,二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他们由浅入深,从身边的事情讲起,分析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指明青华学生肩负的责任。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演讲,大开眼界,激发起爱国热情,向往着新的生活,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立一起

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恽代英和萧楚女把一潭死水般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改造成一所生动活泼、充满革命思想的新式学校。

1921年夏大,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恽代英要离开这里,回到湖北去。临行时,恽代英紧紧握着萧楚女的手说:“我走了,愿我们永远互相鼓舞!”萧楚女微微笑着说:“放心吧,你在这里播下的革命种子,一定会生根、开花、结果的。”

思想升华

恽代英在武汉时组建的“利群书社”,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各地青年纷纷效仿,建立不同形式的书社。恽代英回到湖北后,见到这种情况,心里十分高兴,他同林育南商量,借助“利群书社”的影响,宣传革命思想,召开一次青年联合大会。

林育南非常支持,最后决定会议在黄冈召开。这次大会开得很热烈,也很成功。当时一些有影响的社团都派代表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文化书社”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青年联合大会。在各地代表的磋商下,成立了联合社团。定名为“共存社。”大家一致推举恽代英为社长,并由他起草了社章。社章中规定:“拥护无产阶级专政.拥护苏俄革命,赞成组建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到那时将解散‘共存社’。”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恽代英立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解散了“共存社”。 恽代英入党后,精神抖擞,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受党的派遣,去四川省开展工作。和他同去的仍是好友萧楚女。他们到了四川,先后在泸州师范和成都高等师范等学校以教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并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由于恽代英的革命行为触怒了敌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被反动当局逮捕了。萧楚女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吴玉章等同志开展积极的营救。同年8月恽代英被救出狱。

萧楚女说:“你应该注意安全呀!不然会失去工作的机会。”

恽代英爽朗地说:“为了党的事业,我愿活100年!可是如果是因为工作而死了,活一天也是有意义的!”

1923年初,恽代英被调到上海,从事党的机关工作。他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兼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主编。做这项工作是他的专长。他为《中国青年》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的文章。他的文章文笔犀利,观点明确.具有强大的号召作用。

他在文章中号召革命的热血青年,要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工农群众的工作。他这样写道:“……我们的革命青年,应为工农平民努力。中国不是我们几个学生所能救治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同工人接近,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由这种团结,引起更多的更大的团结……”

在《中国青年》的舆论导向下,许多青年投身革命,对革命事业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恽代英为了党的事业,身兼数职,每天忙得寝食不安,可他仍是乐呵呵地工作着。

黄埔英才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恽代英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同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同年3月,发生了“中山舰事件”,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官学校。中共广东区委为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决定将其派入黄埔军校,任第四期政治主任讲师,后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及军校中共党团领导成员。其间曾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区委军委(军事部)成员,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青年部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黄埔军校中共特别委员会,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四人为委员。他在黄埔军校任期中编有《政治讲演大纲》、《政治学概论》、《中国国民党与农民运动》等讲义。

在黄埔军校,为了使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以实现,恽代英与国民党右派分子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由于恽代英政治理论水平高,在党内有很高的威信。

1926年3月1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易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随即第四期学员入校训练与学习。其间恽代英以政治总教官身份,为印行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同学录》题序,是所有为同学录题序军政要员中唯一的中共领导人,当时他在军校的地位与影响力可见一斑。他在《第四期同学录序》盛赞黄埔军校的影响与声誉:“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黄埔’,青年几乎没有人不希冀能够做一个‘黄埔’的学生,‘黄埔’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黄埔’的学生人人都预备牺牲他们的精力生命,为被压迫的中国四万万人杀开一条血路。……敬祝这三千健儿的胜利!你们是‘黄埔’队伍的主力军,你们是中国民族革命的战士!你们的胜利,便是中国全民族的胜利。”他在这篇《同学录序》中高屋建瓴阐明了黄埔军校在当时中国南方军事、政治之地位、作用和影响,昭示了当时先进青年之向往、追求与潮流。

恽代英是较早认识“军队重要性”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他早在1922年9月25日为《东方》杂志撰文《民治运动》中,最先提出了“组织作战的军队”的思想。他在文中强调:“时机危急了!我们要赶快组织作战的军队,为民治政治,向一切黑暗的势力宣战”。这是中共领导人最早阐述武装斗争思想的一篇重要著作。到黄埔军校工作后,他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年他撰写了《国民革命与农民》,作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丛书第三种印行。他在文中指出:“必须注意军队、群众,……使武力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应该组织学生军,编练农军。”这些都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武装斗争比较清醒的理论认识。期间,恽代英对革命军队的建设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论述,使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更趋完善。这些都清楚表明,他与周恩来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926年5月毛泽东聘请他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员,由他主讲《中国史概论》。为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伐战争开始后,恽代英随北伐车到了武汉。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心中升起无限感慨。为了工作的方便,党组织任命他为中共湖北省委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总教官和党委书记。

恽代英旗帜鲜明,行为果敢,带领着革命学生抗击了叛军夏斗寅、杨森的袭击,保卫了革命的成果。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高尚情操

恽代英对党的事业勤勤恳恳,有火一样的热情。在生活上更是艰苦朴素,坚定乐观。

1927年春,他前往汉口开会。身披着绿色橡胶旧雨衣走进会场,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同乡,名叫羊牧之。

“是恽教官吧?”羊牧之问。

恽代英抬头望望他,微微点头。羊牧之打量着恽代英笑着问:“今天是晴天,你怎么还穿着雨衣呀?”恽代英风趣地说:“未雨绸缪嘛!”

坐在一旁的同志急忙解释说:“恽教官的雨衣用处可大了!雨天用来遮雨,晴天当大衣,晚上当被子。他的雨帽,晴天防太阳,雨天防雨淋,平时当手绢,用来擦鼻子,擦汗水。”周围的人都笑了。恽代英满不在乎地说:“这才叫物尽其用呢!”恽代英的乐观精神和简朴生活,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为了总结革命的教训,为了建立自己的武装,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起义之前,中央决定建立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组成。 8月1日起义成功后,立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恽代英当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兼任革命委员会下属宣传委员会代理主席。因为刚刚取得胜利,一切从头做起,所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周恩来看他累得很消瘦,关心地说:“不论多忙,吃饭和睡眠都是不可少的呀,不然,我给你派一个秘书来吧。”

恽代英摆摆手说:“不用不用,现在是一个人做十个人的工作,哪里会有闲人啊:请你放心,我是累不垮的石头,只有奋斗可以给我快乐,只有奋斗可以给我生命!”

挚爱真情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恽代英具有强烈反封建礼教的意识,他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而他自己的婚姻恰恰是由他父母议定、媒人撮合的旧式婚姻。

妻子沈葆秀的父亲沈云驹是江苏苏州人,在武昌官钱局的任职,因为恽沈两家是江苏同乡,所以来往甚密,沈云驹的二女儿沈宝秀生得聪慧、美丽,虽然没有正式上过学,但在家中受到了私塾老师的细心指点,琴、棋、书、画都有领会,还懂得一些诗文,沈云驹把这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沈云驹早就知晓恽代英的才学,在媒人的说合下,他同意了把爱女许配给恽代英。对于这门亲事,恽代英的母亲是非常满意的,她在世时就曾经议论过让儿子恽代英尽快结婚。这门旧婚姻自然激起了恽代英的一番抗争,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母亲伤心的眼泪,被迫答应下来。不久恽代英的母亲就去世了,恽代英为母亲守孝两年,两年后,恽代英的大哥突然疯癫了,恽家也开始为恽代英的婚事焦急起来。

终于在1915年10月,恽代英与沈宝秀完婚,新婚之夜,恽代英闷闷不乐地走进洞房,二人初次见面,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恽代英问:“听说你叫沈宝秀,是哪三个字啊?” 新娘子痛快地抽出桌上笔筒里的笔,在纸上写了三个字:“沈宝秀”,恽代英看后,思考一会说:“我想把你名字中间的这个‘宝’字改成另一个同音的‘葆’字,你觉得怎样?” 新娘子听后,没有笑,而且

一本正经地说:“好啊!”

为了增进了解,恽代英介绍说:“我们家里原有7口人,有父亲、继母、兄弟4个、小妹,现在加上你,就是8口了。我大哥疯了,被关在进门一边的小房子里;一个弟弟还小,在上学;还有一个弟弟也有病。因此你一进门就有一副沉重的担子,真是委屈你了。关于我自己,我有好几本日记摆在案头,你可以随时去翻翻。”恽代英见新娘子已有倦意,说道:“你先休息吧!我们明天再接着谈!” 恽代英离开新房,回到书房,点上灯,记下了当天的日记,然后熄灯独自在书房睡下。

在恽代英看来两个陌生人首先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就这样二人分开居住持续了很长时间。

按习俗婚后第三天沈葆秀回门,一见到母亲向母亲哭诉,沈母也十分惊诧,觉得恽代英此举不可理喻,但她仍教导女儿说:“他是读书人,先相处一段时间,彼此了解了就好了。”果真时间一长,随着了解的加深,二人终于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1918年2月,恽代英、沈葆秀夫妇满怀期待的宝宝即将出世,产期快到时,恽代英提出应把妻子送到医院去生产,而那时人们的思想特别守旧,恽代英的亲属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纷纷说:“女人家生孩子不能见生人。”面对家人的竭力阻挠,恽代英也只好把妻子留在家里生产。

2月22日傍晚,沈葆秀的腹部开始出现阵痛,出现了难产迹象,沈葆秀在昏昏沉沉、半昏迷状态中挨到25日,阵痛再次发作,几个接生婆一听到喊声,就一起拥进了房间,这些接生婆对站在一旁的恽代英说:“这样老躺着,当然生不下来,一抱下床,马上就生了。”就这样恽代英糊里糊涂地将妻子抱下了床,孩子果然生了下来,是个男孩,但胞衣却下不来。见状,接生婆们又用土办法让沈葆秀呕吐,她们先用头发在沈葆秀的喉头搔划,而后又用烟袋让她吹呛。没过多久,胞衣也下来了。不一会儿,接生婆对恽代英大喊道:“她气色不对,你快抓脉!”不久,沈葆秀晕了过去。接生婆个个大惊失色,不停地拍打沈葆秀的额头、面颊等部位,只见沈葆秀的眼睛朝恽代英的方向疲倦地望了一眼,便永远地合上了。

恽代英几乎昏厥,他的岳父沈云驹闻讯赶来时,恽代英扑通一声跪下,放声大哭,自责是他误了妻子,并向岳父、岳母发誓永不再娶。他还在亡妻灵位前庄严保证:为了死去的她,他将“守身如玉”,并说:“吾愿吾托身为女子,与汝为妇,亦一尝怀孕分娩之苦,以赎此生之罪。”他还为儿子取名“秀生”,即是妻子葆秀所生之意,但后来儿子也夭折了。

恽代英把妻子的遗照放大了一张,并在遗像上,挥笔题下了一首七言诗,抒发他的思念之情:

郎君爱唱女权论,

幸福都抛付爱神。

常欲寸心如枯井,

不妨人笑未亡人。

横风吹断平生愿,

死去已看物序更。

我自修身俟夭寿,

且将同穴慰卿卿。

同年4月初,沈葆秀被埋葬在珞珈山后谷岭,每到星期天,恽代英便会带着日记本,倚在妻子的茔头,一边读着日记,一边手抚萋草,暗自垂泪。在妻子的坟前,他还毅然决然地改号为“永鳏痴郎”,后来刻了一块玉石图章,上镌篆文“葆秀忠仆”四字,以表达对亡妻的忠诚。恽代英想念妻子想得几乎发了疯,恽家长辈们也开始担心起来,因为他的大哥已经疯了,他的三弟的神经也不大正常。

就这样,恽代英忍痛节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在妻子去世后整整十年后依然没有再婚。许多亲戚、朋友纷纷劝他,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开导他,让他再娶,他多次婉言谢绝了同志、亲朋好意为他介绍对象,同时也拒绝了女青年的追求,守护着对妻子的思念。

妻子去世后,恽代英一直履行着自己对妻子许下的诺言,经常抽空到沈家,帮沈葆秀的弟妹们补习功课,批改作业,沈葆英是沈葆秀的四妹,姐姐去世时,她才12岁。沈葆英的英文不好,恽代英就很耐心教她,还常给沈葆英讲地理和历史知识。

1921年,17岁的沈葆英考进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恽代英就按期把自己主编的《中国青年》寄给她。在恽代英的帮助和引导下,1924年,沈葆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大革命时期,恽代英在皖、川、沪、粤等地频繁活动,他和四妹沈葆英之间始终保持着通信联系,恽代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令沈葆英十分感动。

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时,有一天,恽代英突然收到沈葆英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满纸虽无一情字,但恽代英看着清秀的字迹,却读出了其中深深的爱意,而且这种爱又使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过去,恽代英与沈葆英情同兄妹,现在又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在同志们的一再劝说下,两个人建立了恋爱关系。

1926年秋天,北伐军占领了武汉,恽代英回到武昌,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总教官。这时,22岁的沈葆英已从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在省立第一小学教书。恰恰就在这时,恽代英应省立第一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王觉新的邀请,来到这个学校演讲,沈葆英也站在教师的行列中欢迎恽代英。讲演完毕后,恽代英、沈葆英两人前去凭吊沈葆秀。站在被荒草覆盖的沈葆秀墓前,恽代英脱下军帽,深深鞠了一躬,并低声说道:“葆秀,我和四妹来看你了。葆秀啊,你离开人世已有十年了,我为你守义也守了十年。古人强迫女人为死去的丈夫守节,我坚决反对。而今我为你守义,是心甘情愿。如今四妹也已长大成人,我们二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希望你九泉之下,同意我们完婚。”

1927年1月16日,32岁的恽代英和22岁的沈葆英在武昌德胜桥恽宅举行婚礼,至此,“永鳏痴郎”的恽代英终于结束了十年独身生涯。完婚后不久,这对革命连理双双投入了紧张的革命工作。

大义千秋

1927年12月,为了发动广州起义,恽代英被调往广州,组织起义。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军打败了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占领了市内大部分地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恽代英起草了《苏维埃政府对内对外政纲》,颁发到各地。

国民党的反动军队不甘心失败,他们在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后,疯狂反扑,起义军英勇奋战,终因力量悬殊,被迫退出广州。总指挥张太雷同志英勇牺牲。

从广州撤出来以后,一些同志情绪沮丧,恽代英就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他说:“革命斗争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经得起挫折,要跌倒了爬起来再干!”

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部队到达东江,参加了海陆丰的革命斗争;一部分部队到达左、右江一带,和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而恽代英接受了新的任务,去香港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恽代英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大会之后,他被派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他的主要工作是深入工厂,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斗争。1930年4月19日,恽代英组织召开了工人领导会议。直到深夜两点多,他才走出会场回到自己的住所。他实在太累了,没脱衣服,躺下就睡着了。

突然,一阵急乱的脚步声把他惊醒。没容他看清是些什么人,就被戴上了手铐。天亮后工人们听说反动派把恽代英抓走了,立即组织游行请愿强烈要求将恽代英放出来。

反动当局迫于工人群众的压力,便秘密将恽代英转到南京,投入狱中。

当天夜里,恽代英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保守党的机密,机警地把自己的脸抓破.任鲜血在自己的脸上流淌。南京反动当局听说抓来了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恽代英,便迫不及待地进行提审。“你是恽代英吗?典狱长问。

恽代英镇静地回答:“我叫王作林,是失业的工人。不知你们为什么要抓我。”典狱长怔住了,望着恽代英满脸的血迹,又问:“你的脸上怎么有伤?”

恽代英冷笑一声,反问:“你难道不知道,随便打人是你们的本事吗?”

典狱长没有话说,尴尬地走了。他立刻向反动当局做了汇报,说从上海转来的这个犯人并不是共产党高级人物恽代英,而是一个普通的失业工人。南京的反动当局听了汇报后,丈二和尚捞不着头脑。他们派人到上海调查,一直调查不出结果,弄不清恽代英的真实身份。

因身份不明,恽代英在狱中前期没道酷刑。直到1931年4月,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已有希望被释放。正当恽代英对出狱充满希望时,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顺章在汉口被抓,并供出恽代英被抓的消息。反动当局得知真实情况后,下令将他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并动大刑摧残恽代英的身体。恽代英虽受百般折磨,但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气节。回到牢房他默默地写下一首诗,表达他的壮志。诗中写道: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做楚囚。

凶恶的敌人面对坚如磐石的恽代英毫无办法,只好下令将他杀害。临刑之时,恽代英挺身屹立,拒不下跪,高唱着《国际歌》向前走去,他身中数弹,躺在了血泊之中。

1950年5月、在纪念恽代英壮烈牺牲19周年的时候。周恩来亲笔题词道:“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周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 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