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美貌追妻

第49章

太子往盛京送信的事除了经手的冬凌外无人得知。

赵明彰对太子使了一手激将法,虽然事发时镇定自若,到底心虚,没敢如往常一样在太子跟前晃悠。几日过去,琢磨着太子大约忘了这桩事,才试探着回到膳厅和太子同桌用了顿晚膳。

南境王白日里忙于政务,趁着用膳,便同太子说起为洛之蘅招婿的琐事。

太子似是想开了,很有见地地为南境王出谋划策。

洛之蘅目光中仍流露出排斥之意,但似乎劝不住南境王,习以为常地垂着眼,认真用膳,由着两人自说自话。

赵明彰心中不禁微微遗憾。

兄长和小郡主相貌登对,性情相投,任谁一瞧,都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眷侣。

他自幼和太子一道长大,只觉得太子同任何人都隔着一层,就算是见到皇伯伯,也隐隐透着几分防备和警惕。唯有对崔老将军亲近些,但这种亲近是亲眷之间的孺慕之情,远没有和小郡主一起时的松弛快意。

东宫太子地位尊崇,但也是众矢之的。

若没有见过兄长和小郡主相处也就罢了,见过之后,他自然希望兄长能够与知心人相伴一生。

赵明彰不由在心底长叹,因着摸不准太子消气与否,也不搭腔,兀自低调地用着膳。

太子和南境王的对话无可避免地传入耳中。

南境王兴致勃勃:“此子是今岁的探花郎,相貌端正,才学俱佳,也算是能配得上我们蘅儿。”

太子思考片刻:“才貌确是上乘。但听闻秦贵妃正在为三公主择选驸马,想来……”

南境王果断否认:“那不行!”

赵明彰:“?”

秦贵妃为三公主选驸马是真,但探花郎家境贫寒,压根入不得秦贵妃的眼。兄长对秦贵妃的性情知之甚深,岂会不知?

南境王再接再厉:“这一个呢?虽然才学上逊色了些,但相貌俊逸,气质出众,也很不错。”

太子认同点头:“是很不错。但阿蘅妹妹饱读诗书,倘若这位公子才学堪忧,怕是不能与阿蘅妹妹相谈甚欢。”

“有道理。”南境王毫不气馁,“再看这个……”

赵明彰越听越觉得奇怪。

太子兄长确然一副为南境王排忧解难的贴心模样。但不论南境王提起哪个公子,他总有反驳之语。

才貌若缺其一,便不加掩饰地说配不上小郡主;才貌俱佳的,便开始拿家中和睦与否说事……

哪怕赵明彰听来都觉得很是不错的佳俊,到太子口中,总能挑剔到不妥。

一顿晚膳下来,看似太子善解人意地帮着南境王筹谋,实则毫无成果。

与其说是帮忙出谋划策,倒像是——

赵明彰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朝太子瞥了一眼。

像是担心赵明彰再度出言坏事,赵明彰抬眼的瞬间,太子便警醒地捕捉到他的视线,继而眯了眯眼,不着痕迹地递给他一个警告的眼神。

赵明彰:“……”

*

见太子没打算追究,赵明彰总算不再刻意躲着他。

翌日清早,他照常起身出门,正好碰见准备离府的太子。

赵明彰若无其事地迎上去:“兄长早。”

“早。”太子随意地应了声,似笑非笑地瞥他一眼,“不躲着我了?”

“……兄长莫要取笑我了。”赵明彰赧然地挠挠头,腼腆地笑了声,乖巧作揖道,“特来预祝兄长遂心如意。”

太子边走边“嗯”了声:“承你吉言。”

原本尚是猜测,如今得了太子准话,赵明彰不由一喜,抚掌道:“兄长若能得偿所愿,便不复我一番苦心了。”

太子微微扬眉,偏头觑他一眼。

赵明彰正高兴着,毫无防备地问:“兄长想说什么?”

太子沉吟道:“你也到了该用功的年岁。左右闲来无事,今日便跟着我去大营理政罢。”

“???”赵明彰似是没有听清,“兄长方才说什么?”

太子善解人意地重复道:“你一番苦心,为兄很是感动。打从今日起,便跟着我去大营理政。”

赵明彰如遭雷劈,愣在原地:“我是——”

——我是想助你抱得美人归不错,但不想把我悠游闲散的好日子搭进去啊。

太子洞悉他的心思,不等他说完便出声打断。

他轻轻蹙了下眉,故作谴责地问:“你不想帮我理政,让我好有空闲讨郡主的欢心吗?”

太子的脸上明晃晃地写着:莫非你的苦心就止于此?

“……”

赵明彰有苦说不出。

他先前还庆幸自己逃过一劫,如今才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兄长这分明是秋后算账。

赵明彰垂头丧气地跟着太子朝外走,边走边思索着推却之辞。

还未想出个所以然,便碰见了款款而至的小郡主。

洛之蘅一袭浅碧色的曳地长裙,臂挽水色薄纱帔子,发簪碧玉藤枝步摇,装扮简单,却不失精巧,衬得她清新出尘,炎炎夏日中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太子步履微顿。

洛之蘅也瞧见了他,浅笑道:“阿兄早。”

“早。”太子问,“今日要出门?”

洛之蘅点了点头。

太子瞧见她身后只跟着一个半雪,蹙眉问:“我陪着你一道?”

“不必劳烦阿兄。”洛之蘅莞尔解释,“林姑娘约我出门喝茶,今日只是在茶楼坐坐,并不去旁处。况且,洛南已经派了府卫跟着,阿兄无需忧心。”

上回林夫人上门提亲,多亏林姑娘通风报信才得以有所准备。

并非如林夫人般为了林疏言不择手段。

太子微微颔首,对洛之蘅道:“我送你过去。”

正巧太子也要出门,洛之蘅自然却之不恭。

把洛之蘅送到茶楼门口,太子径直打马奔往大营。

赵明彰亦步亦趋地跟着他。

太子侧目,像是有些讶异。

赵明彰万分诚恳道:“兄长方才教训得是,我确然不该半途而废,这回定会好生跟着兄长学习理政,为兄长略尽绵薄之力。”

“行。”太子自无不可。

赵明彰殷勤地凑到桌案边,试探道:“兄长等会儿可要回城?”

太子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翻阅:“回城做什么?”

“小郡主独自赴约,兄长既送人过去,焉有不接人回府的道理?”赵明彰边整理奏折,边使劲暗示。

太子略略抬眼,深以为然地点头:“说得有理。”

“那我——”赵明彰一喜,“那我随兄长一道去”还未说完,太子便瞥他一眼,道:“那你便将手底下这摞折子看完,写好条陈,等我将洛之蘅送回府后过来看。”

赵明彰:“……”

*

茶楼。

洛之蘅带着半雪步入二楼,雅间内,林岁宜已然等候多时。

“是我来迟了。”洛之蘅一愣,旋即不好意思地笑笑,“林姑娘久等。”

“不晚,我也是才到。”林岁宜笑着招呼洛之蘅落座,又吩咐侍者上茶。

两人客气地寒暄着。

林岁宜率先打破生疏,坦言道:“这回请郡主过来是为赔罪,母亲和小弟前些时日唐突了郡主,是我们失礼。”

虽然过了多日,但林岁宜相邀,洛之蘅就料到会有这一遭。

她抿了抿唇,委婉道:“与林姑娘无关。”

林岁宜闻音知意,不以为意地笑笑。母亲和小弟上回逼迫太过,小郡主没有因此迁怒于她,已是万分好性。

洛之蘅道:“算起来,还是我要谢过林姑娘,多亏林姑娘提前知会,当日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林家世代清白,行事素来堂堂正正,我也未曾想到,母亲竟当真会为了小弟为此行径。”林岁宜不咸不淡地道,眉眼间流露出些微的不屑。

这是林府的家事,洛之蘅本不应该置喙。

但林岁宜同林夫人毕竟不是亲母女,此番又因为她忤逆了林夫人,万一招致林夫人怪罪,洛之蘅心中难安。

想了想,洛之蘅斟酌道:“林姑娘大恩没齿难忘,日后若遇为难之事,南境王府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郡主是担心我会被母亲记恨?”

洛之蘅已经尽力婉转,却仍是被林岁宜一语中的,不由赧然。

林岁宜却坦率地笑笑:“郡主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我早已及笄,母亲能拿捏我的唯有亲事而已。但兄长如今就在楚州任上,若母亲在亲事上做手脚,兄长定会为我讨回公道。”

见她并非毫无防备,洛之蘅放下心来。

“不过,”林岁宜话音一转,眨了下眼,露出些许俏皮的影子,“兄长离得到底有些远,难得郡主愿意为我撑腰,日后有难,还请郡主切要施以援手。”

洛之蘅弯了弯唇:“自然。”

两人都是家世显赫的贵女,鲜少出户,却见识广博,无论说什么都能聊得下去。越聊越觉投缘,几盏茶的功夫,称呼已经从客气生疏的“小郡主”、“林姑娘”进化为互称名字。

半雪在一旁叹为观止。

快要到午膳时分,半雪离开一会儿,回来凑在洛之蘅身边轻声道:“郡主,崔公子在楼下等您呢。”

洛之蘅诧异地抬眼。

半雪:“说要接您回府。”

林岁宜善解人意地笑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了。改日有空,我再约阿蘅喝茶。”

洛之蘅略显抱歉地颔首,应下林岁宜的邀约,才率先带着半雪离开。

林岁宜落后一步,正准备离开时,余光瞥见楼下的场景:

碧色罗裙的女子身形窈窕,同身姿颀长的男子并肩走向马车。男子小心地护着洛之蘅不被人流侵扰,同样一袭青色长衫,看上去分外相得益彰。

两人边走边说话,不知聊到什么,洛之蘅唇边漾起浅浅的笑容,眉眼都生动起来,衬得周遭瞬间黯然失色。

林岁宜目送两人渐行渐远,许久,感慨地道:“难怪瞧不上小弟……”

珠玉在前,萤火安能争辉?

*

太子借口回府有事,正巧赶上正午,想着恰好可以同洛之蘅一道用午膳。

午膳用到一半,南境王身边的长随便匆匆赶来,说王爷急着见崔公子。

洛之蘅以为是军营正事,瞧见长随目光躲闪,不敢正视她,霎时明白了南境王的用意。

定然又是为了婚嫁之事。

洛之蘅半是无奈半是失语地对长随道:“你先下去用膳,等崔公子用过午膳,再跟你回大营。”

长随目露为难:“这——”

“阿爹若是问你,就说是我的意思。”

长随这才心无妨碍地下去。

“……阿爹竟然连午膳时都不放过你。”洛之蘅收回视线,歉疚道,“阿兄忙于政务,这等琐事,不必时时依从阿爹——”

太子打断道:“不会,这桩事我乐意之至。”

洛之蘅一噎。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太子搁下筷箸,看着洛之蘅认真道,“我既答应了叔伯,就定然会为你择选一位世无其二的好郎婿。或许没办法入赘南境王府,但必定对你始终如一。”

洛之蘅并不意动,下意识抗拒道:“我——”

“我知道你眼下不愿成婚。”太子心领神会地打断她,“他会等你。”

洛之蘅一怔。

太子望着她,像是承诺一般,郑重道:“一直等到你愿意成婚的那天。”

洛之蘅思绪纷乱,沉默片刻,呐呐道:“这岂不是耽误了人家好儿郎?”

“怎么会?”太子理所当然地道,“他既心仪于你,便是数十载也能等得。你情我愿的事,谈何‘耽误’?”

“那若是……”洛之蘅下意识躲避他的目光,迟疑着问,“我不愿意呢?”

“自然要看你。”

“——看我?”洛之蘅困惑。

太子垂眸看她,只能看到她精巧的发髻,奔波了一上午,一丝不苟的妆发不可避免地有了些许瑕疵,细碎的发丝躲过钗环,调皮地翘起来。

“看你是不喜欢那位公子本人,还是出于某种顾虑,不愿意嫁人。”太子缓慢地道。

洛之蘅心头一跳,陡然间生出被人一眼看透的慌乱。白皙莹润的手指下意识绞在一起,她低声问:“这有区别吗?”

“自然是有的。”太子道,“倘若你是出于顾虑不愿嫁人,那位公子就愿意等到你顾虑尽消的那一天。倘若是前者——”

太子一顿。

洛之蘅屏息以待。稍倾,听到膳厅中漾出一声轻笑,太子笑意深深,自信道:“以我的眼光,绝不会出现前者这种情况。”

洛之蘅:“……”

膳厅中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被太子一句话冲得干干净净。

洛之蘅也不觉惊慌了,好笑地望向太子。

太子跟着莞尔,眸色深深:“我们阿蘅只要好生照顾自己。”

“我定会将能伴你白首的郎婿双手奉上。”

太子一字一字道:“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