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第四十二章 全面整顿3

7月18日,**肆意诬蔑一部反映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电影《创业》有严重问题,下令停演,并叫嚣要抓“黑后台”。该片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张天民致信**、邓小平,直言不讳地对**和化部核心小组批判《创业》提出不同看法,建议重新上映该片。邓小平将张天民的信转呈**。7月25日,**即在张天民的信上作了批示。批示说:“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艺政策。此信增发化部及来信人所在单位。”**的批示下发后,**竭力抵赖,推脱责任,否认给该片强加的十条罪名是他们搞的,并恶狠狠地说:“张天民告了我的刁状。”她诬蔑说:“张天民这个年轻人给主席写信,后面总有人支持,可能有坏人。”还说:“有人逼着主席批。”意指邓小平就是“黑后台”。针对已经开始进行的艺整顿,**凶相毕露地说:“目前有人攻击化部,给化部施加压力,说化部是大行帮,我替他们顶着,老子不怕。”

不管**怎样地撒泼耍赖,根据**的批示精神,中央开始调整一些艺方面的政策。由中央批准,《人民学》、《诗刊》等杂志恢复出版,举行了聂耳、冼星海纪念演出,并将一小批被**等诬为“毒草”的影片解禁放映。

关于电影《创业》的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但是,艺整顿的斗争还在继续,而且更加尖锐。

下面一场斗争,是围绕着电影《海霞》展开的。

电影《海霞》于1975年初拍摄完成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先后审看,肯定了该片,并建议上演。而在“四人帮”的授意下,化部查封了该片的全部底片和样片,还给该片妄加罪名,称该片是“黑线回潮的代表作”。该片编导谢铁骊、钱江就此事上书**进行抗争。谢、钱二人的信,经国务院政研室的胡乔木和邓力群送交邓小平,邓小平将此信转呈**。7月29日,**在谢、钱的来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全体同志。”**批示的次日,根据**的意见,邓小平与在京政治局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看《海霞》。电影放映时,编导谢铁骊坐在邓小平与**之间,与他们边看边讲。“四人帮”的干将、化部长于会泳坐在一旁,监视着场内的一举一动,之后,马上去向**作了报告。邓小平、**和其他政治局委员认为《海霞》一片没有问题,中央旋即作出决定,此片可以在全国上映。《海霞》上映后,**对此怀恨在心,等到再次批判邓小平时,她翻出此“案”进行反攻倒算,说《海霞》是邓小平支持的片子,叫嚷着“要算账”,还企图逮捕该影片的创作人员。

许多著述在评述这段历史时都说,1975年,好戏连台。指的是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和同志们一起,以惊人的胆略和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使在“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经济、化、教育、科学、军队等等各个领域,得到了一个整顿和恢复的机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这次整顿的成果,使经历了九年“化大革命”的全国人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生产的恢复、政治稳定的恢复和安定生活的恢复。从整顿的实践中,人们看到了意志,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正义,看到了希望。

1975年的这一段全面整顿,的确是好戏连台。但是,在这戏之中,从始至终,一直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充满了诸多变幻不定的因素。好戏连台,戏是好戏,唱得精彩,唱出了声色,但却唱得并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