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金浪里各自游
记不清是一九九九年的哪本杂志上,介绍彬州侨县金银湖的冶炼业的情况是这样叙述的:
呼啦啦,一阵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鼓风机响彻山里人家,金银湖的淘沙佬重走黄金路到现在为止走的是五步曲。
第一步:1979四月至1980年四月,李日亮独自用新棉毯换镀镜厂的旧棉毯回收白银;
第二步:以李龙良、李日亮为首的金银湖“走水”大军走遍全国各大小城市收购定影水和废旧胶片提炼白银。定影水由开始的5元一桶逐步涨至100元一桶;旧胶片由0.5元1公斤涨至5元1公斤,这是一个相当热闹的场面。
第三步:李日亮转向收购汽车、飞机上用过的废旧电瓶回收金银。这个市场不广阔,其量不大,经营的时间短,但犯罪率高——不少有权人物将新银锌电瓶当废品卖,事发判刑。
第四步:收购冶炼厂的废渣废料回收金银,这是一个比前三项既无限广阔又有无穷潜力的市场。从1985年起至今,**叠起,历久不衰,巨额利润与巨大风险并存,走运的投入数千元,盈利数十万;倒霉的押上几十万,却血本无归。有的人亏得只剩一根裤带,一个偶然的机会又立即腰缠万贯;也有的先天还是富极皇家,转眼间变成穷光蛋。金银湖人赚得起也亏不怕,几起几落的何止百十人。明知金道有险,偏向险道行:有时赢个满贯,有时输得精光,红道白道,也有黑吃黑,厂家商家,难免尔虞我诈。历经坎坷和风险的金银湖人虽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但凭他们的聪明才智驾驭商机,闯过难关。这段相当长的年月里是金银湖人充分显示其胆识和智慧的时期。
第五步:一九九七年起,侨县冶炼业立足做大做强向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形成采矿、提炼、再提炼、销售一条龙。
现在依然从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北上列车18号车厢里那些“走水”的人讲起。
到了1981年,金银湖人亲教亲,朋教朋,“走水”大军形成——几乎家家户户有人“走水。”有些家庭人人走水,这天的245次列车上只是走水大军其中的一拨而已。
金银湖的走水大军走遍了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也就是说,凡是照相馆、医院尤其是电影制片厂都有金银湖人光临。金银湖人做事太霸蛮,仅两年时间,就把全国积存数十年上百年的废水废片回收成银子,变成一大坨一大坨的票子。他们为之骄傲,一个个口气大起来,有人喊他们淘沙佬还有点不高兴。李日亮最初开炉,是拿祖上用过的那种木风箱,年久失修、风力不大;后李日亮把铁皮子喷雾器的圆筒管改成风箱,效果好多了;1981年,金银湖通电了,全都用电动鼓风机,开关一搭,发出“嗡——”的柔和的叫声,风大风小,任意调换。北上南下走水的陆续回来了,金银湖乡几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鼓风机声响彻山里人家。昼夜不停,热闹非凡。炼出的银子,大户头数以吨计,全国那些本该倒掉的废水废料被金银湖人到底炼成多少吨银子,没谁统计过,但金银湖的淘金人一个个腰板挺直,就知他们都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