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工了
放好粮食, 肖兰去上工了。
大队长给他们新来的知青半天时间休整,明天再上工。
韩小英跟周文静端着盆,打算去村北的小河边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
谭雅婷犹豫了一下, 还是跟上去了,她不想一个人呆在屋里。
她第一次到乡下来, 处处都不习惯。韩小英却恰恰相反, 两个月前她还在这村子里生活,虽然那是二十几年以后,但是现在的宋家堡,每一个地方, 她都无比熟悉。
就比如从南向北流淌的那条小河,平时洗个衣服刷个篓子什么的, 村里人都习惯到河边来。
而饮用水,村里有两口公共水井的, 可以去挑水用。
河水不深,但水清见底,偶尔还能看见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河边这会儿只有几个小姑娘在洗衣服。
见她们三个陌生人过来,原本在叽叽喳喳说话的小姑娘们立马不吱声了, 齐刷刷的看着她们。
这些孩子韩小英都认识,不过现在也只能装作不认识, 她到了河边, 找了一处水清的地方, 蹲到石头上就开始洗衣服。
一旁的周文静跟谭雅婷也有样学样的。
她们都是第一次用河水洗衣服。
“嗳, 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吗?”一个声音清脆的小姑娘看着她们问道。
是大队长家的老闺女刘金枝,韩小英刚才一眼就认出她来了。
“是啊, 我们是今天刚来的知青, 我叫周文静, 她叫韩小英,这个是谭雅婷。”周文静嘴快,一一介绍道。
刘金枝现在只有十四岁,还是个小黄毛丫头,也不太会隐藏心里情绪。
韩小英,周文静看着还好,普普通通的不出彩,谭雅婷无论是打扮还是长相都比较惹眼,刘金枝就一直盯着她看。
谭雅婷脚上穿着皮鞋,来河边她也不怕沾水。
感觉到刘金枝的打量,谭雅婷高傲得睨了她一眼,没说话,只当她是个没见识的小村姑,一直盯着自己看。
“你怎么穿皮鞋来洗衣服啊?”刘金枝心直口快的,她想说什么说什么。
“我没来得及换,那个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谭雅婷在洗上午穿过的裙子,她在家很少洗衣服,动作看起来有些笨拙。
韩小英停下手上的动作,侧着脸看着旁边的刘金枝,原来这姑娘从小就这么耿直,连人家穿什么鞋洗衣服都要说,这不关她什么事吧?有些爱多管闲事儿。
可刘金枝却还不自知,骄傲的回道:“我叫刘金枝,我爸是大队长。”
平时村里的孩子们都众星捧月一般,围着她打转转,没看这会儿其他孩子都不吱声,这是以她为首呢。
谭雅婷听后眼神闪了闪,笑道:“你名字可真好听。”
“我爸给我起的,谭知青你是打哪个地方来的。”刘金枝一脸的好奇。
“我是从申城来的。”整个知青点只有她一个人是申城的,她家也最远。
“申城一定很大很漂亮吧?”她去过县城,申城只听人说过,好像比京城还要远,听说那里还有大海。
“还行吧,也没多大,金枝你们今天放假吗?怎么没上学?”谭雅婷在打湿的裙子上涂上肥皂,然后就胡乱的搓起来。
“我学习不好,没考上初中,已经不上学了。”她去年就不上学了。
村里很多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都不上学了,回家挣工分。
谭雅婷愕然了半天,才点点头。
韩小英扭头对上的是同样一脸震惊的周文静,这些小姑娘看着不过十二三岁,竟然都不上学了。
宋家堡大队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有一所小学,只是村里读到小学毕业的孩子不多,能考上初中的更是寥寥无几,刘金枝是她自己不想上,家里也没勉强她。
她年纪小也不能上工,只好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干点儿家务活,等过几年到年龄了就找人相看,然后嫁出去,面朝黑土背朝天,浑浑噩噩的就是一辈子。
韩小英低叹了一声,即使二十年后,能考上大学走出宋家堡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数的。
一时间都不说话了,韩小英她们洗完衣服回到知青点晾好,然后回屋睡了一觉,路上颠簸了两三天太乏了。
晚饭是肖兰回来做的,玉米野菜糊糊,下饭的是一碗萝卜咸菜,并没有因为有新知青到来而改善伙食。
“咱们就吃这个吗?”周文静抱着饭盒皱起眉头,她家里条件是一般,可对着野菜糊糊还是有些难以下咽。
“现在青黄不接的,能有野菜糊糊吃就不错了。”肖兰说道。
现在菜园子里能吃的也就菠菜或者韭菜葱之类的,可就这几样也不是谁家都有的,知青点就只有菠菜,没有葱韭菜,可菠菜根本供不上吃。
谭雅婷撇撇嘴回屋了,她带了不少好吃的来,还大方的拿出一节香肠,肖兰给切了,每人分上薄薄的两片。
老知青们看见香肠一个个都两眼冒光,他们好长时间没见过荤腥了,馋得口水要流出来了。
韩小英也拿出了一包熏豆腐干,周文静是自家做的剁椒辣酱。
郑家和拿出一盒肉罐头,李明伟贡献出一瓶豆腐乳,只有马卫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掏出一瓶萝卜咸菜。
大家也没挑剔,咸菜也是宝贝,知青点的咸菜坛子早见底儿了。
不过在坐的这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小气谁大方,或者说谁家里条件好,谁家条件一般,一目了然。
“今儿个咱们可是借新来的知青光,开荤了。”坐在韩小英左边,梳着大辫子的柳玉洁笑着打趣道。
“行了,开开荤就行了,豆腐乳跟肉罐头我收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肖兰说着把这两样赶紧收起来了,不然一会儿没了。
她是点长,知青点这十几人,吃喝拉撒的什么都得上心,不然就乱套了。
跟她同批的知青只有廖俊杰,其他人都找关系回城或者嫁人了,男知青有什么事儿就由廖俊杰负责。
吃完饭没多久天就黑了。
大家上了一天工都累了,轮番洗漱完,早早的上炕躺下了。
窗外,皎洁的月光穿过老旧的格子窗,照进屋里来,影影绰绰映在墙上,屋里有些昏暗。
韩小英躺到炕上,耳边听着蛐蛐吱吱吱的叫声,没一会儿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上工,大队长刘清福略说了几句,就把新来的知青分散到了各个生产小队。
宋家堡大队一共有七个生产小队,韩小英被分到二队跟肖兰一组。周文静去了三队,谭雅婷去的是七队。
大队长见韩小英长得实在太小了,还特意叮嘱肖兰:“肖知青你照顾她一下,千万别出什么事。”
这么小下乡来能干什么?这不是添乱吗!大队长无奈的摇摇头,背着手走了。
二队的郭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对韩小英也十分不满意。
大队长分了个孩子给他们,不能干活还得搭个人看着,这是什么事儿啊!
被嫌弃了,韩小英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拿着领到的锄头,跟着肖兰去了玉米地。
五月份,地里的玉米苗有手掌那么高了,正是需要除草的阶段。
除草这活韩小英前世干了二十多年,上手就来,不过她还是要装装样子,不然很容易让人怀疑,她一个城里长大的姑娘怎么会干庄稼活?
她佯装学着肖兰的姿势握着锄头,弯腰弓背的,姿势夸张得让人忍不住发笑。
“小英啊,你稍直起来点儿腰,锄头的长短你怎么舒服怎么拿,不然像你这样,一条垄没铲完腰就累折了。”肖兰在一旁耐心的指导着。
她不怕干活笨的,笨可以慢慢学,总能学会,她就怕是个偷奸耍滑的,让你又气又无计可施。
“点长,我没铲过地,你别笑话我。”韩小英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生产队上工早,这会儿太阳还没升起来呢,地里并不热。
“谁也不是一下子就会的,你不用着急,跟在我后面慢慢学。”肖兰干了四年的庄稼活,跟村里最能干的女人比也不差什么。
“嗯,我会好好学的。”韩小英调整了一下握锄头的姿势,跟在肖兰身后,动作一点点的变得协调起来。
她现在还是太瘦弱了些,虽然在田家好吃好喝的养了一个多月,可体力跟同龄人比还是有些差距。
不过她不跟肖兰比,只要挣的工分够她分口粮就好,她可不想成倒挂户,反欠生产队的。
肖兰时不时的回下头,见她一直在远处跟着,速度虽然慢了些,但草除得很干净,也没有伤到玉米苗,还不错。
她感觉韩小英很能吃苦,人看着也老实,家里条件瞅着应该不是很好。
玉米地的垄很长,每条垄有三四百米,一条垄除完,肖兰刚停下来直直腰,跟她熟稔的两位大嫂便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