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千古菊花香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他和她青梅竹马。

因为两家的血亲姻缘,两家交往甚密。随着他和她年入青春,都擅长诗词的他们,常常流连于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他的眼里心里,这个叫唐婉的表妹美丽温柔、卓异出尘;而在她看来,这个叫陆游的表哥,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黯淡群星的那一弯明月,是此生倾心的惟一。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他的父母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他和她亲上加亲的婚姻。他19岁那年,一夜洞房花烛,他和她终于伉俪相依。从此,两人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她将所有的缠绵都倾注在他的身上,他寒夜苦读,她举烛相伴,他飞笔诗,她琴瑟相悦。而他,对她更是视若心命。

人生常常起风雨。

他是家中4个兄弟中最小的,却是最被母亲寄予厚望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梦到了大诗人秦观秦少游,母亲相信,那定是佛祖托梦于她,她即将降临人世的这个孩子将成人杰,有朝一日定能金榜题名,登科进官,光耀门庭,母亲甚至将他的名和字各取了秦观字和名中的一字名陆游,字务观。

寄托到名与字之中的期望,该是何等赤诚和沉重。

于是,当新婚后,他考进士落第,母亲在极度失望和伤感之中,寻找起他落第的根由。母亲不相信,以他出类拔萃的诗才情,怎么会功名难求。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成长过程中,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频频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皇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饱尝战乱和流离痛苦的他一直渴望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乃至,求取功名的考卷中,淋漓着他的抗金报国心。可是,他的政治主张却和当时以秦桧为主的求降派的朝风相悖,自然,他空有满腹才华抱负,却只能惋叹。

他的母亲是浸泡在传统封建礼教中的女人,并不关注政治,自然,也不会知晓他名落孙山的个中因由。最后,他的母亲将罪过归结到他学业不精。他母亲认为,导致他学业不精的罪魁祸首是唐婉,唐婉和他的日夜耳鬓厮磨消磨了他的进取心,唐婉和他的朝夕儿女情长淡散了他的功名志。于是,他母亲的眼里,唐婉处处不是;于是,他母亲的训斥中,唐婉常常泪湿衣襟。但唐婉不怨不恨,不闹不争,她太爱她的郎君,为了不让他在中间为难,她更加小心翼翼尽着为人妻为人媳的责任,起在鸡鸣前,劳于厅堂厨房中,孝于公婆左右……一日,她听人说,晒干的**做枕头可以清脑提神,她便一朵一朵地采来**,晒干,然后精缝细做,细做精缝,为他做了一个**枕。于是,夜夜睡在**香中的他,才思泉涌,佳作不断;于是,他和她更加如胶似漆,无以复顾;于是,他的母亲更加忧心忡忡、训怒累加。

一日一日,她以胸膛融坚冰的心念盼望自己的姑姑,也是自己的婆婆能重新接纳自己。然后,一日一日,婆婆,也是她的姑姑,脸色越来越青冷,训斥越来越严苛。

一日,他的母亲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为他和她卜算命运。尼姑一番掐算后,说,他和她“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他的母亲魂飞魄散地赶回家,叫来他,强令他速修一纸休书,将她休弃。

惊天霹雳。

他试图劝求母亲,母亲却历数她的不是,其中,最不可饶恕的是,她和他结婚已近3年,却始终无子。最后,母亲态度坚决地告诉他:他若不休了她,就与之同尽。

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

他和她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他悄悄地另筑别院安置了她,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她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他的母亲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他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而她也改嫁了一个皇族后裔。

满腔幽怨的他,重理科举课业,终于在又一年的“锁厅试”中被荐为魁首。然而,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深感脸上无光的秦桧借故将他的试卷剔除。

他回到家乡,落寞满心,愁怨满心。

在他的家乡,每年3月5日,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会祭大禹、逛庙会,而庙会旁边的沈园成了大家经常光顾的一个好去处。他和她离婚6年后的这个3月5日,他信步来到沈园。沈园,他和她曾经无数次依偎同游,如今,花仍红水照清,身旁已经空无她的音容。正愁绪百转中,她迎面走来了。

隔着6年的光阴与分别,四目凝对,泪眼蒙蒙。她向他介绍着身旁同行的夫君,也向夫君介绍着眼前的他,以及他们曾经的婚姻。然后,她转身,挽着她的夫君,一步一泪地远去,他则痴怨漫绕心头

海棠花啊,还是那么娇艳。春光啊,还是那么明媚。可是,海棠花啊,为什么你还叫相思红?叫了相思红,为什么你还叫断肠红?而那依旧的春光啊,为什么你年年空来,你还要年年来?

于是,沈园的墙壁上留下了他回肠百转的千古名句《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满城尽唱《钗头凤》,满城尽是泪雨飞。

次年,那一首情深爱重的《钗头凤》终于传进她的耳中,她悄悄来到沈园,目睹沈园墙壁上那飞舞的凄凄情意,百感交集,心绪难平。于是,她写了一首《钗头凤》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一首和词,似乎耗尽了她的心力,不久,她的生命随着秋日的落叶凋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他的爱情无法随着他的诗句峰回路转。

此后,他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心中对她的眷恋。40年后,他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半面破壁,泪落沾襟,挥笔哀书:“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他75岁那年,住到了沈园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似水流年。生亦何欢,死亦何悲。

他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仍在写着他的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山水凝噎,天地无语。

幸好我是男人,若我是女人,我一定会嫉妒那个叫唐婉的女子,她能够在死后60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该是怎样的幸福!蓦然,有**香,伴着月光从千年前的沈园透穿时空而来,浸透心腑。于是,在这缭绕的千古**香中,我不由得开始怀疑,金代诗人元好问那句流传千古的佳句,并不是为哀亡的大雁而作,而是为了他和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快乐提示: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一生中有过许多女人,但他终生怀念的是一个与他没有展开感情发展的北京小女生。他曾经这样回忆“我一生忧患,所存美丽的回忆无多。但是对张敏英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温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这样清纯、单一的回忆而不掺杂任何俗情与尘网,实属罕见,而它却是罕见中的极品。我一生的许多经历都不想重过。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少年可再,我魂梦所依,除此之外,却无复他求。只是为了她是我的第一个小女生,只是为了她是我永恒的小情人,只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只是为了那一场春梦无痕的初恋,我愿在时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并不希望她做我的朱丽叶,但我若能长眠在她怀中,我就宁愿不活十三岁以后的我了。”

不是所有的爱都需要厮守!有一颗心,胜过厮守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