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第十六章 孤独的南行座机2

其次,对于**等“革”势力,**的态度则更为微妙。

综观“革”始末,**为了用“革命”的手段达到“革命”的目的,起用**、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元等人作为策划者、发动者和“运动”的基本力量。

**认为,这些人是真正的“左”派,是他的路线和思想的真正卫士。

但是,对于这些人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愈来愈明显的猖狂和政治劣根性,**已有察觉,在使用上也开始有分寸和节制。

**始终没有让他们管理国务院,始终没有让他们管理外交,始终没有让他们接管军队。

对于这些人,**只把他们当作“运动”的急先锋,当作贯彻他的理论、路线的一种保障,而绝没有把他们作为安邦之才和治国之用。

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应有的清醒。

**对于他所使用的“革”两大势力,既倚重,又警惕;既使用,又观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毕竟是一个政治家,在他热情澎湃地致力于运动的时候,他尚能冷静地心存一念,保留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一批老干部。

**、**等人是“革命”的力量,但绝不是治国之才,对于这一点,**心里是清楚的。

“革命”是要搞的,但“革命”之外,还有经济建设,还要进入**,还有可能再打大仗,以后的路还长着呢,“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任务也都还重着呢。

这诸多重任,仅靠**这个接班人是完不成的,加上**等人也不可能完成。

在**的心中,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这些老同志,不能全都打倒,还要保留一批人,还用得着这批人。

本着此意,在这次战备疏散安置时,**明确指示,要安排好这批老人。

**特意让周恩来主持疏散安排,他知道,只有周恩来,才能够真心诚意地安排好这一批人。

**对陈云、王震等老同志的安排专门有所交待,说还要他们,说还离不了他们,说还用得着他们,说还要找他们,这些,都是他心中的真实思虑。

这真是一种复杂的政治心态。

在为完成不断革命的理想所选择的特殊途径之上,在所用两大派系之间的有分有合与明争暗斗之中,在革命**高涨之时,**仍保持了一份冷静与多虑。

在“革”“大乱达到大治”乱得太不成样子的时候,他对于运动的狂热和野蛮进行了一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了对大批干部的进一步打倒和迫害,并逐步恢复了一些干部的工作。

**的这些尚属清醒的做法,有意无意之间,为未来的中国,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保留了可贵的基础和生命力。

**对这一批老干部的保留,可算是他晚年政治作为中少有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