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70章 不懂

林叁见张彧怎么说都不要房子,只好先做罢,决定等以后再说。

家里多了林伯,生活并没什么不同。

这天傍晚,张彧回来见建设和清岩在,两人脸色不对劲,便叫他们进堂屋问:“出什么事了?”。

建辉和建设离开车队后,车队就由张清岩管着。

张清岩沮丧说:“铁蛋,对不起,我们昨天中午经过X县X镇的时候被人碰瓷,赔了身上带的所有钱一千多元”。

有些零散货要付现钱,这回钱没有用完货车已经装满,就剩下一点钱带回,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碰瓷?张彧顿一下说:“你说详细些”。

张清岩叙述:“昨天中午我们在X镇吃完中午饭,从饭店开出来十几米就见一个老头在我们车前面倒下,我看得很清楚,我们的车碰都没碰到他,但他倒地上捂着脚说是我们的车撞倒他,我说送他去医院治疗,但他不去,只叫我们赔钱,很明显是来碰瓷,当时围过来密密麻麻的当地人,我们只好破财消灾”。

张彧听了说:“没事,你们做得好,这种事不能硬抗,行走在外,人身安全最重要,你们下回去出去和司机们问问,问有没有其他人中招”。

铁蛋没有怪他们,张清岩心里松口气应:“好”。

张彧想了想又说:“下回再遇到也一样,就算东西被劫也不要反抗,只要人安全回来”。

张清岩感激:“好”,被当地人围时的情景真的很可怕。

张建设担忧说:“三哥,现在治安又变差了,冒出一些帮.派收保护费,我担心有一天两家店也被人收保护费”。

这很有可能,张彧说:“到时候再说”,不管哪帮哪派,敢来收保费,他就挑了他们。

张清岩留下吃了晚饭才走,张彧和张建设商量事情,张建设说:“三哥,车队要扩大,司机自己培养还是从社会上招?”。

虽然建百货的地方还没有找到,但有些事要提前安排。

张彧想了想说:“我们自己培养一半,从社会上招一半,你写信给清池哥,让他帮忙挑人,年后来”。

张建设应:“好的”。

“……”。

经过一番寻找,张建设找到一个地方,西郊塑料厂的旧厂房区。

塑料厂发不出工资,就将旧厂房卖掉,张彧放学后和张建设去看,地方倒是挺大,有十五多亩,厂房就一层容易拆,就是太偏,不合适建百货大楼。

但在好位置买个地方建百货太难,经过一番思考,想到深市的东门批发市场,张彧决定买下那里建一座大楼,自己用一部份开百货商店,余下的隔成一间一间租给人开店。

张彧抽时间和塑料厂领导见面谈判,按市价买下厂房和土地,手续办好天已经变冷,年前不能动工,但前期工作准备起来。

张彧申请建楼,建一栋一千二平的大楼,建八层高。

楼房设计图张彧把要求一一列出,通过胡澜请清大的一个建筑系教授画图。

张建设找人去把厂房拆掉,杂草锄掉,和江建清跑建材市场,摸清建筑材料,日子忙碌。

忙碌之余,张建设送几回礼,快到年底,建大楼审批通过,

期间张清岩他们南下拉货又被碰瓷两次,又被讹走五千多元,好在货物没损失。

都是在那个镇,但每次碰瓷的人都不同,他们和其他司机打听过,几乎每个司机都被碰瓷过,有些货物还被抢。

张彧分析,觉得那是同一伙人干的,估计还和当地的官员勾结。

那是在外地,开车去要一天多,工作和暖暖高考重要,张彧并不急着去打听处理。

因为教毕业生,张彧寒假比一般老师晚放半个月,等他放假都快要过年了。

车队也放假,张清岩他们开中型卡车、兜着工资和奖金还有丰厚的过年福利回家。

张建设也有了时间,来找他三哥说话,交流信息。

堂屋里,壁炉里炭烧得火红,张彧用功夫茶具泡碧螺春,清亮茶水从公道杯倒进小白瓷杯里,散发出浓郁茶香。

张建设拿起小杯闻了闻,慢慢喝下,放下小杯子说:“三哥,索罗斯那些人太可怕了,居然搞垮英国金融”。

张彧看报纸有时也看财经版,但他看不懂,对金融方面是云里雾里,他看到报纸说空头在英国赚到十亿美元以上,但他弄不懂人家是怎么赚到的。

张彧就问他:“他们会来咱们国家兴风作浪吗?”。

张建设就说:“三哥,咱们国家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

不懂,张彧说:“对我们没有影响就好”。

张建设担忧说:“三哥,外围经济动**会影响到我们发展”。

张彧问:“怎么影响?”。

张建设说:“出口贸易,投资……”。

张建设说了一通,真复杂,张彧听得头大,心里决定以后不碰外贸和金融。

家有考生,今年过年家里比较安静,走亲戚时也不会有人问暖暖复习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之类的话。

一晃年过去,暖暖收心复习,元宵节后两天上午,天冷嗖嗖,堂屋里璧炉烧着炭火,东西两个房间的门都开着,三个房间暖融融,全家人都窝在三个房间里。

张彧和林叁坐沙发上看书,大门外传来敲门声,张彧看一眼西间,起身出去开门,看门外的三个人,他呆一下后说:“稀客稀客,快进去”。

多年不见,中年的沈秋阳成壮汉,穿着笔直军装,给人厚重感,他笑得灿烂,露出大白牙:“兄弟,好久不见”。

猛一见老友,张彧非常高兴,他看沈秋阳身边妇女和小少年说:“这是嫂子和文杰吧,快进来”,两人的照片他看过,和照片上差不多。

三人进门,沈秋阳笑说:“是,我媳妇吴秋兰,媳妇,这是张彧,文杰,叫张叔叔”。

吴秋兰是东北人,目测一米七三,微胖,她微笑说:“张彧你好,老沈常提起你”。

沈文杰和西西同年生,少年五官不错,脸上黝黑,笑得爽朗:“张叔叔”。

张彧笑摸他的头:“不错,真结实”。

林春棠从窗户向外看,见是沈秋阳马上出来到堂屋门口亲切叫:“小沈”。

沈秋阳笑容不落:“林姨,好久不见,我真想你,谢谢你常给我寄蘑菇肉酱”,林姨常寄东西给自己,亲妈也不过如此。

林春棠开心笑说:“这没什么”,吴秋兰和沈文杰上前喊人:“林姨”,“林奶奶”。

他们虽没见过面,但都吃了不少林姨(林奶奶)做的蘑菇肉酱,很香很好吃。

随即,胡澜带三个孩子出来,见面就说:“小沈,稀客稀客,真难得”。

沈秋阳笑说:“小胡好,和以前没什么差别”。

暖暖笑:“沈叔叔,你年轻时很俊,现在变糙了”。

沈秋阳哈哈笑说:“我不像你爸,和以前相差不大”。

小旭微笑:“沈叔叔,久仰”。

西西:“沈叔叔好”。

沈秋阳笑:“好,好”,然后给他们介绍:“你们婶子,这是文杰”。

暖暖三人一齐喊:“婶子”。

吴秋兰和胡澜相互介绍,听孩子们喊笑说:“好,哎哟妈呀,你们长得真俊,不像文杰黑不溜秋的”,丈夫发小的孩子长得真好!

胡澜笑说:“文杰长得不错,男孩子黑点没什么”。

张彧招呼大家:“进屋坐”。

众人进堂屋,又介绍桂华姑妈和林伯,然后男女分开坐下,文杰被孩子们拉走。

沈秋阳笑着和林伯说:“林伯,我还记得你”。

林叁笑说:“记性可以,当年我们就碰面两回”。

沈秋阳笑说:“张彧当时追媳妇,我就多关注你们一些”。

张彧给他倒茶:“喝茶,你们这是回老家返回路过?你爷爷和奶奶还好吧?”,两人年纪也不小了,现在的人真长寿。

沈秋阳笑说:“爷爷奶奶身体还好,我调到京城军区,惊喜吧?”。

张彧替他高兴:“惊喜,立功升团长了?”。

沈秋阳感慨说:“是,以后我们见面不会那么难,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孩子们都大了”,分别这么多年,他和张彧凌江只急冲冲见过两回。

张彧起身说:“我打电话给凌江,看他晚上能不能来”。

沈秋阳高兴说:“好!把建设也叫来”。

“行”。

凌江的电话拨通,张彧和凌江说:“沈秋阳带媳妇孩子来我家,有没有空过来?”。

那边凌江高兴说:“有,今天能按时下班,等着我”。

张彧:“行,挂了”。

张彧挂下电话又打建设家的电话,他正好在家,听了马上说:“三哥,我马上带馨馨过去”。

张彧挂电话回来坐下说:“凌江今天能按时下班过来,建设马上来”。

沈秋阳笑:“好,晚上咱们好好喝一杯”。

“……”。

吴秋兰是个爽朗人,客气问候说:“常听老沈怀念林姨做的饭菜,常说他住你们家那段时间吃得特别好,林姨,我们特别喜欢你做的蘑菇肉酱”。

林春棠听了很高兴,笑说:“小沈客气了,你们喜欢就好,我听暖暖爸说你们之前在那边,冬天的能吃的菜很少”。

吴秋兰说:“是,那边冬天还很长”。

林春棠笑说:“小沈现在调到这边就好了,我们村的一人租郊外的地种菜,这几年建大棚冬天种菜,我们家后院也搭暖棚,以后过来拿”。

吴秋兰笑:“你们家房子挺大,林姨,我们在军区分到一块菜地,你能教我怎么搭建暖棚吗?”。

那军区挺好的,林春棠说:“搭暖棚很容易,小沈自己都能搭”。

“……”。

半个多小时后,建设带着馨馨来,又是一番热闹。

相互介绍完,沈秋阳重重拍建设肩膀:“好小子,大学生辞职下海,有魄力!”。

张建设苦着脸说:“沈大哥,你差点把我拍地上”,沈大哥变得太有威严了吧!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