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将在七零

第131章 惊爆

既然这样,张彧就没有去看,这几年他们身体养得不错,有刘大夫也不会出什么事。

难过,苦闷,彷徨,不安情绪笼罩着大家,不少人更觉得天塌了,每天上工都没有说话的心思。

张彧一家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听收音机新闻播报,好多天没有听到不好消息,暗中松口气。

沈老爷子出院回家,但精气神不如之前,之前精神抖擞,现在身上有明显的迟暮。

金秋十月,收稻,收秋玉米,忙忙碌碌。

时间是治愈心里伤口的良药,日子忙碌而平静,农忙中一天晚上,张彧他们从收音机里听到数字帮粉碎的消息。

张彧觉得这是个好信号,他和胡澜相视一眼,夫妻俩的想法相同。

第二天一早去干活,张彧看到大队长和华明伯脸上明显的喜意,知青陆朝阳也有个收音机,知青们脸上的欢喜神色明显。

数字帮粉碎的消息快速传播出去,队员们不太懂那些,但见村干部和知青们的表现,知道是个好消息,也高兴起来。

当晚,张彧让亲娘媳妇做几样下酒菜,叫来建设和贺知文还有凌江一起喝小酒。

和建设不太关心时事不同,凌江和贺知文脸上是兴奋,坐下来后,张彧举起酒杯:“今天高兴,碰一个”。

贺知文举起酒杯,难得的满脸笑容说:“碰!”,感觉头顶上的大山搬走。

凌江笑:“碰!”,今年坏消息太多,终于有件好事,值得庆祝。

张建设不懂,不过和他们喝酒碰杯他喜欢:“碰!”。

四人喝下酒,张彧又给大家满上:“今晚喝个够”。

他话音刚落,隔壁桌的暖暖喊一声:“爸,打!”,胡澜笑说:“听到没,暖暖不许爸爸喝多”。

凌江抿一口酒偷笑,张彧不仅有媳妇管着,还有小可爱管着。

张彧瞪他一眼,转头和女儿说:“暖暖,爸爸不会喝醉”。

暖暖抓着奶奶喂饭的小勺:“爸,喝”。

张彧立即眉开眼笑:“好,爸爸喝酒”。

贺知文微笑不语,喝酒吃菜,张彧一家温馨,挺令人羡慕。

张建设不懂,张彧三人不是激动就闹腾的性子,几人开心喝酒吃菜说话,谈天说地,话题很广,从民国轶事到各地历史名胜地,时事却是一字不提,聊得痛快,聊到快半夜,晚上四人就在堂屋炕上睡。

第二天依然早起干活,都是青年人,且都打拳,休息时间不够依然很精神。

种完冬小麦,农忙过后,张彧从后院梨树上摘八个青梨给沈家送去,发现沈老爷子精气神回来,人精神抖擞。

张彧把梨递给沈奶奶笑说:“老爷子这是遇到什么好事?”。

沈爷爷笑说:“是好事,不顺眼的人下去了”。

张彧明白,他没想到数字帮粉碎对老爷子影响这么大,老爷子精气神回来是件好事。

沈秋阳也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信里一直说很好,但张彧明白,他在边境不可能很好,那家伙只报喜不报忧。

不久之后就是暖暖周岁生日,这天张彧特意请一天假。

早上胡澜把给她穿上粉色漂亮新衣服,头上戴个粉红色的小发箍,脚上穿奶奶做的粉色带小花的小布鞋。

张彧抱起她亲热一会,然后给她照相,和妈妈照一张,和奶奶照一张,和爸爸照一张,凌江来给他们照全家福。

吃完早饭,他和胡澜带闺女去公社溜一圈,这是暖暖第一次出村,在爸爸怀里眼睛溜溜地转,好奇看着陌生的地方和人。

三口去公社打酱油买盐,他们走后,鞋柜那边的大姐和旁边的人感慨说:“时间过得真快,当年小伙子还在上学,提个棍子来买鞋,当时把我吓一跳,现在女儿都这么大了,媳妇孩子都漂亮”。

小伙子拿个棍子进供销社买东西令他们印象深刻,他还经常来买盐,买东西,这张脸太熟悉。

“他媳妇是知青吧,在乡下一点也不黑,这是不用上工吧”。

“……”。

暖暖看累了呼呼大睡,张彧拿小毯子抱她回家,路上胡澜笑说:“这是转一圈,除了打酱油买盐什么也没做”。

张彧说:“主要是带暖暖来开开眼界”。

胡澜无语,一岁的孩子开什么眼界。

回到村里,暖暖醒过来不愿意回家,胡澜就带她在村口看着小孩们玩。

暖暖扶着妈妈,摇摇摆摆走在小孩们旁边,小孩们看暖暖的衣服眼热,看向暖暖的眼光全是羡慕。

有老大娘和胡澜搭话:“铁蛋带你们去逛街了?”,暖暖粉粉嫩嫩,干干净净地真漂亮,真是惹人喜欢。

有老大娘心里不屑,不过一个丫头,穿这么好做什么,养大还不是别人家的,就是个赔钱货,想不明白铁蛋怎么会这么喜欢这个小丫头。

胡澜不知道某些老大娘心里想法,知道肯定怼回去:你自己才是赔钱货!

她笑回提问的老大娘:“嗯,今天暖暖周岁,她爸带她去转转”。

“哎呀,是哦,暖暖是去年这个时候生的,铁蛋媳妇,你怀上第二个了吗?”。

“没有”。

“暖暖这么大了,给她生个弟弟”。

“……”。

晚上,林春棠杀一只开春养的嫩鸡给大孙女庆生,她把嫩嫩的鸡腿肉撕成细细小条,和软烂的米饭喂她,边和她说:“暖暖,晚上和奶奶睡,奶奶想和暖暖睡”。

暖暖晃着小脑袋说出一个字:“不”,她和爸爸妈妈睡。

林春棠装出难过的样子:“你不喜欢奶奶啊”。

暖暖啊呜一口,香香的鸡肉和米饭咽下去,吐出两个字:“喜欢”。

“喜欢奶奶就和奶奶睡”。

“不”。

“……”。

胡澜见祖孙俩进入循环对话中,笑说:“娘,她习惯和我们睡,晚上半夜醒来见不是我们,怕是要闹腾”。

她知道婆婆的心思,婆婆喜欢暖暖,想带她睡真心实意,也想让她怀上第二胎。

林春棠失望,张彧和她说:“娘,等她再大一点,不闹了,再去和你睡”,女儿再大一点也不合适和他们一起睡。

林春棠脸上露出笑容:“哎”。

晚上女儿睡沉,夫妻俩开启晚上的生活,张彧没有用计生用品,胡澜没有意见,女儿八个月大就断奶,现在过周岁,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许久夫妻停歇,没有用计生用品,张彧尽兴,两人安静好一会,他在胡澜耳边低声说:“我听说医院有结扎,等生五个孩子,我去结扎”。

他去打听过,男人结扎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他不喜欢用计生用品。

听张彧说要生五个,胡澜不乐意,不满说:“三个孩子就够”,她才不要一直生孩子带孩子,会烦死!

张彧说:“三个太少,你看队里孩子大都是五、六个,七个,八个都有”。

胡澜气呼呼说:“我又不是母猪,不生,生完三个你去结扎!”。

张彧:

媳妇生气,张彧哄她说:“孩子多,别人才不会欺负,打架不会输”。

胡澜哼哼说:“人家五个儿子,也干不过你一个”。

张彧亲昵说:“媳妇,你说得我高兴,但我还是想生五个”。

胡澜语气很坚定:“三个”。

张彧坚持:“五个”。

“两个”,胡澜减一个。

“好好,就三个”。

“……”。

两个多月后胡澜怀孕,预产期在明年中秋前后,这个时间白天有点热,不过胡澜还是比较满意,只要不是在大夏天和大冬天生孩子就好。

这一胎胡澜怀得轻松,只早上起来有点恶心,不吐也不难受,也能吃肉。

日夜流转,暖暖一天天的长大,张彧干的活和往年没什么区别,林春棠一样,每天高高兴兴上工,回来开心带孙女,日子平稳。

过春节,转过新的一年,转过春夏,胡澜肚子渐大,暖暖从摇摇摆摆走路到走稳。

农历八月初二,胡澜顺利生下老二,是个男孩,头发也很黑,五官能看出比较像张彧。

像自己的孩子,张彧很高兴,但没有生女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最高兴的是林春棠,有孙子了!

张彧见亲娘特别高兴,在背后和她说:“娘,有孙子你也不能忽略暖暖”。

林春棠怪道:“当然不会,这话我还想和你说”。

张彧说:“我看你特别高兴”。

林春棠说:“我是特别高兴啊,队里几个女人常常在我面前炫耀她们的孙子,暗示我没有孙子,这下她们没话说了吧”。

张彧有点气说:“是哪几个,布料不给她们换!”。

林春棠说:“看你,气什么?同一个队有点小矛盾正常”。

张彧看看亲娘,原来不知不觉中,亲娘的性子也有一些变化,变得有点主见。

他说:“行吧,你看着办”。

林春棠问他:“铁蛋,我孙子起名了吗?”。

张彧回她:“我和胡澜在挑”。

张彧和胡澜经过挑选,老二起名张荣旭,旭日东升,和姐姐的名字相呼应,这名字林春棠也很喜欢。

中秋过后是双农忙,胡澜在做月子还兼带两个孩子,林春棠便只上半天工。

种下冬小麦,农忙刚过不久,秋粮还没有分下来,阳历十月二十二日早上,收音机里传来一个惊爆信息:要恢复高考!

当张彧听到能参加高考的人员范围,范围很广,他心里的想法是:自己和胡澜也能考,他们去上学,孩子们这么小,怎么办?

胡澜的想法差不多,夫妻俩相视一眼,张彧说:“去哪里我们一家都在一起”。

胡澜说:“我想考回京城”。

张彧说:“那就考去京城”。

胡澜问他:“十二月考试,时间不多,功课你还记得多少?”,她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

张彧说:“大家一样”,当然不能和凌江那家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