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酸涩
爸爸下车,小姑娘难过一阵,火车一开,就变得好奇,叽叽喳喳问姑姑很多问题,胡澜耐心给她解答。
火车上吃得不错,但睡不舒服,小姑娘也没有哭闹,挺懂事,带着小孩子坐火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麻烦。
火车到站是早上七点,张彧一行人下车,在火车站附近的国营饭店吃热汤面,再坐公交车去车站,中午到达县里。
张彧他们在国营饭店吃饭后就坐在里面休息,服务员没有赶他们离开,没有客人的时候还来和他们搭话。
两点半去车站坐车,在公社下车后走回去,张彧负责绝大部份行李,胡璇自己走累后姑姑背,胡澜背个十几分钟,换林三丫背,快进村,小姑娘又要自己走。
林三丫看到熟悉的道路,感觉特别亲切,满脸笑容,和胡澜说:“出去的时候开心,回来更开心!”。
胡澜虽然住的时间短,到村里也觉得亲切,笑说:“那是,回家自然开心”。
回京城见到大哥大嫂,胡澜也开心,大哥大嫂对自己很好,和他们住几年,她心里清楚,那不是自家,没有办法将那里当成自己真正的家,爸爸在的地方才是家。
“铁蛋哥回来了!”,一个小男孩看见他们叫起来。
“铁蛋哥,林大娘,胡姐姐”。
“胡姐姐,这是谁啊?好漂亮”。
“我侄女,叫璇璇,你们以后和她一起玩啊”。
“……”。
“铁蛋叔,我帮你拿行李”。
张彧低头看身高还没到自己大腿的小东西:“你拿不动”。
“铁蛋哥,京城长什么样?”。
“……”。
张彧他们回到家,后面跟着一群四、五、六岁的小男孩小姑娘,林三丫拿包硬糖,一人发给两粒,拿到糖,小孩们转身就跑回家。
还在上工的大人们得到小孩们的报信,知道铁蛋他们回来,胡知青还带来漂亮的小侄女,消息很快传到在翻地的牛棚七人。
得到消息,胡玮泽心神不宁,盼着下工时间到来,他出事下牛棚时,小孙女还没有出生,只从儿子寄来的照片上看过。
陈牧元看他的样子说:“马上就下工,老胡,真羡慕你,女儿来身边不说,这下孙女也来”。
林叁也说:“羡慕”,他早年娶过媳妇,但没几年人就没了,连个子女也没留下,后来他没有再娶。
其他人也羡慕,唐济安不经意看一个方向,见远远走来的一大一小,叫胡玮泽:“老胡,你闺女孙女来了”。
胡玮泽惊喜抬头看向来路,果然是澜澜牵着一个小姑娘向他们这边走来,高兴迎过去。
双方很快会面,胡澜笑说:“爸,我带璇璇来,惊喜吧!”。
胡玮泽盯着白嫩的小孙女,两手在衣服上擦擦,胡璇听姑姑的话,知道前面有点像爸爸的人就是爷爷,于是软软叫:“爷爷”。
胡玮泽喜不自禁,擦完手想抱抱嫩生生的孙女,但又想到自己衣服上有土,伸出一点的手又缩回。
胡澜见状说:“没事,爸,你抱抱她,晚上我给她洗澡换衣服”,再说他们坐车来也脏。
胡璇小姑娘歪着头:“爷爷,我给你抱”,这是爸爸的爸爸呢。
“哎”,胡玮泽激动答应,抱起软软的孙女,眼眶含泪:“璇璇,爸爸妈妈弟弟好吗?”。
小姑娘软糯说:“好,爷爷,爸爸叫我替他孝顺你”。
胡玮泽眼里的泪夺眶而出,哑声说:“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胡澜心里酸涩,忍住泪,平复情绪后说:“爸,张彧叫你晚上去他家吃饭,他说要准备晚上的食材,不能亲自来叫你,你不要见怪”。
胡玮泽说:“见什么怪,他们刚回到家肯定事多”。
胡澜看下手表说:“爸,我去接替你翻地,你和璇璇说说话”,这地翻了种玉米,春忙时不好提早下工。
胡玮泽应:“哎”。
“爷爷,你长得像爸爸”。
“是爸爸像爷爷”。
“……”。
旁边的人看这一幕,再想到自家儿孙,心酸涩。
胡澜带侄女走后,张彧看水缸里水满,便和亲娘说:“我去抓几条鱼,晚上再炒腊肉和腊兔肉炖土豆,整两个青菜”。
现在还很冷,林三丫说:“现在这么冷,鱼就不要抓了”,不吃鱼也没什么。
张彧说:“没事,娘,在外头吃不好,我想吃酸菜鱼,晚上煮米饭”。
林三丫说不过儿子,闷声说:“我给你煮姜汤,烧热水”。
张彧:“行,我很快回来”。
张彧进房间脱下厚衣服,只穿单衣出来,拿水桶去河里抓几条鱼,回到家放下水桶,便进洗澡间洗热水澡。
穿好衣服从洗澡间出来,“三哥”,张建设激动喊人,张彧看着他说:“来了,这段时间怎么样?”。
张建设笑说:“挺好,三哥,北京好玩吗?”。
张彧回他:“不错,以后有机会你也去看看,等照片洗出来你也看看”。
张建设开心应:“嗯,三哥,我和你说,公社办个养兔场,清川哥现在是养兔场的工人,吃商品粮了”。
张彧说:“我刚听小孩们说过,不错”,吃商品粮是农村人最大的目标,找媳妇也容易。
张建设又说:“三哥,听说养殖场建在荒山下,清川哥他们还要开荒,种那什么苜蓿,说苜蓿是牧草喂兔子”。
张彧接过亲娘端来的姜汤正要喝,听建设说苜蓿,拿开碗问他:“他们有种子?”。
张建设说:“是,据说是县委书记调来的,公社种子站也有卖,我们也可以去买,但我们队没有人去买”,兔子草在外头割就行,谁会种?
明天一早就去买,张彧心想,然后一口气把姜汤喝完,问张建设:“七月你要考初中,有信心考上吗?”,建设读书不是冒尖。
张建设开心说:“有,三哥,晚上我和贺大哥一起睡,他教我功课,说我进步很快”。
“……”。
傍晚,清冷的太阳剩下一点余辉,张彧出门,路上不停和人打招呼,过知青点不远,迎来胡家三人。
张彧笑着打招呼:“胡伯父”。
胡玮泽激动的心情已经完全平复,笑说:“我们这就过去,你不用来接的”。
张彧笑说:“正好忙完,这段时间怎么样?”。
“也就那样,没啥事”。
“……”。
一行人到张彧家,胡澜带璇璇进厨房帮忙,张彧和胡玮泽进堂屋说话。
没多久,饭菜做好摆上,鱼肉都有,张彧烫度数较低的黄酒,也给亲娘和胡澜各倒一小杯。
胡玮泽拿起酒杯说:“亲家母,张彧,多谢你们,我们碰一杯”。
林三丫细声说:“亲家不用客气,澜澜一起”。
碰杯喝下酒后吃饭,几人边吃边说话,吃完饭,胡玮泽一脸满足,大儿媳肚子又有孩子,他孙辈又将多一个。
张彧送他回去,到牛棚门口,胡玮泽说:“已经不早,你回去吧”,这孩子对澜澜对他们胡家都很用心,他不用担心女儿了。
胡澜和侄女在张彧家洗完澡,才收拾行李去知青点,张彧把她们送过去,路上他和胡澜说:“如果不方便,就搬来家里住,住东厢或和我娘住都行,你也知道,有些地方订婚的男女,女方可以住进男方家,不用在意别人说闲话”。
胡澜点头说:“嗯,我知道,林姨也和我这么说”,如果知青们反对璇璇一起住,她只能带她搬进张彧家,闲话以前听太多,她不在意。
第二天早上,胡澜带侄女过来吃早饭,这是他们在火车上就商量好的,以后胡澜姑侄都在张家吃饭,不在知青点吃了。
两人一来,林三丫问胡澜:“你们昨晚睡怎样?有人说吗?”。
胡澜笑说:“挺好,璇璇和我一个被窝不占地方,晚上她也不哭闹,没有吵到别人,没有人表达不满”。
林三丫抱起小姑娘:“想爸爸妈妈和姑姑还有林奶奶说,不要自己偷偷哭”。
胡璇点头说:“林奶奶,我想爸爸妈妈弟弟,就看他们照片,林奶奶,我还想看兔子”。
林三丫细声和她说:“吃完早饭再看”。
“好”。
“……”。
用完早饭,林三丫和胡澜带孩子去上工,张彧去公社,到公社种子站,工作人员刚上班。
张彧在窗口外问:“同志,是不是有苜蓿种子?”。
里边的工人员回答:“有,哪个大队?要多少?”。
张彧说:“三家里大队,十五斤”,种三亩,多养些兔子,秋天摆酒时用。
“拿袋子来”。三家里大队现在挺有名的。
买什么东西都要自备袋子,张彧当然带袋子来,他将布袋递进去,工作人员接过装袋,打称,结账。
没多久,张彧提着种子离开种子站,他去沈家跟沈家二老说自己回来,问他们最近情况,两人挺好,沈夏阳也听话,现在去上学。
离开沈家,他又去黑市转一圈,快十点,提个大麻袋回家。
种子买回来,张彧没有急着马上进山开荒,他把大块新鲜肉放进厨房,收拾一下。
等亲娘回来做中午饭,张彧和她说:“晚上我叫叶昆和贺知文来吃饭,牛棚那边也送去两个菜,一瓶好酒,晚上我把日历拿给林伯,让他帮忙看结婚日期”。
结婚日期?林三丫听了精神一振,高兴说:“好,好,下午我早些回来,铁蛋,今年我们多养着鸡”。
张彧说:“和去年一样就行,我买到牧草种子,咱们多养些兔子”。
林三丫:“好!”
“……”。
中午胡澜带小姑娘来吃饭,张彧问胡澜:“上午怎么样?”。
胡澜说:“还行,她自己在一边看小人书,不吵不闹”。
“那就行”。
“……”,
中午吃完饭,张彧家就陆续有人上门,来的都是男人,想听北京的事,妇女们没有来是因为上午上工时就听林三丫说过。
男人们一来,林三丫就和胡澜姑侄进自己房间休息。
张彧在院子里给大家讲去北京见闻,讲一些有名景点,风俗习惯,还有住房情况。
首都啊!谁都想去见识,没有机会去,听听也好。
大家听得特别认真,等听张彧说升国旗,大家肃穆,等听到大杂院住房情况,不少人都想,没想到首都有些人住得比他们还挤。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