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60节:第六节 21世纪初期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思考与探索(6)

还有学者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不把生产搞上去,其他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从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想在两三年内就把五个方面、二十个字的目标完成。

因为急于求成,一些地方往往偏重村容村貌,偏重面子和形象,有的地方叫"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立牌子",忽视了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这一问题。

这说明,如果现在不研究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怎么发展,那么,建设新农村很容易成为一个口号,成为一个"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

当然,在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生产发展和以前应该是有区别的,应该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明确现代农业这个主题,有利于把各地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到生产发展上来,引导到用现代农业的思路和要求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的生产发展上来。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唐仁健:《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第3期;张晓山:《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前线》2007年第4期。

[ 书客网 ShuKe.Com ]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这首先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官员的"形象工程";其次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增进农民的福祉,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害民工程";最后要求要体现出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专家学者的"明星工程"。

依靠农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经验教训。

为此,就要在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前提下,进行农村组织体系创新,让农民真正组织起来,即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建设和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

当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需要有具体的形式来实现的,因为如果没有适当的组织形式,农民的意志很难得到表达并成为社会目标,也没有力量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也就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的福祉。

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应有不同的农民组织方式,建立农有、农治、农享的农会组织应是其中的一种。

于建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组织》,《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