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40节:第四节 关于农村第二步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战略的讨论(14)

对上述关于"大农业"、"大粮食"的看法,有些人表示异议,认为"大农业"和"小农业"这一对范畴,一般是指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社会化程度,而不是指的农业这一物质生产部门的范围,照字义理解很容易使人误解为是农业中的大生产和小生产。

而表示农业生产范围不同的概念是"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这一对人们习惯用的较明确的范畴,而且这对范畴也没有褒贬的含义。

如果以形容狭义的农业、即以形容粮食种植业为所谓"小农业",那就很难表明其实际含义,而且这种说法,将会显得对粮食种植业有一些轻蔑之感。

朱剑农:《"大农业"的提法值得商榷》,《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第2期;秦其明、魏道南、王贵宸:《"大农业""大粮食"辨》,《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第4期。

至于所谓"大粮食"这一概念,有些人认为,把所有食物都置于粮食一类,那就没有粮食与其他食物的区分了。

而且,这种观点混淆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第一性生产(植物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动物性生产)的关系,混淆了农业与林牧副渔业的关系,以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把粮食生产当做多种经营中的一个项目,把作为人们主食的粮食和作为副食的其他农副产品视同一般,这样,粮食倒真正成了包罗万象的"唯一",这不仅与提出"大粮食"概念的人企图纠正"以粮唯一"的本意相反,而且更加不利于处理粮食生产与其他多种经营之间的相关关系,促进粮食和其他食物生产的全面发展。

因此,有人认为。

"大粮食"不能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和措施,付诸实践。

丁声俊:《试论粮食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经济研究》1982年第3期;梅兴保:《论生态平衡与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第4期。

[ 书客网 ShuKe.Com ]2.我国发展农业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哪里?持"大农业"观点的人认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必须从以粮为主的小商品生产中解放出来","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

"不以畜牧业为主,我国农业就无法前进,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入以畜牧业为主的时代,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也必须走以牧为主的道路,争取本世纪末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40%-50%"。

刘振邦:《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人民日报》1979年7月31日;《以畜牧业为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2期。

有的人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并认为如果畜牧业的产值占不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就是不可能的、虚假的。

任继周:《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甘肃日报》1982年4月12日;石山:《我国农业高速度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2期。

有人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改变食物构成,来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由以吃粮为主改变为以吃肉、蛋、奶为主,使我国人民需要的营养得到根本改善。

为此必须打破那种吃饭就是吃粮食,搞农业生产就是搞粮食生产的狭隘观念。

李必训:《大力发展畜牧业--谈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术论坛》1980年第1期;石山:《生态问题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探讨》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