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17节:第三节 关于农民三大改革创新的理论探讨(10)

对此,有人认为造成上述一些困难和问题,"乡镇企业的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应该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并提出应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与智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具体对策思路。

丁仕达:《福建省乡镇企业结构现状与调整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8期。

有人则认为,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才是"增强乡镇企业活力的着力点","重点是解决好乡镇企业政企不分、'二国营'的问题。

对大中型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造,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

对小型企业则采取股份合作改造一批、拍卖租赁放活一批、破产重组重建一批等措施,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现存的家长制、家族制的管理方式。

"刘芳震:《浅谈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困难、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5期。

有人特别强调"以产权制度创新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对策思路。

杨继瑞:《乡镇企业、扶持、改革、调整的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5期。

有人指出:"为适应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乡镇企业必须尽快扭转产权关系中的种种模糊化状态,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要求,明确各种财产的归属关系,包括划清国家与集体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虚拟所有者与实际占有者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等在财产所有、占有和使用关系上的各种界限",只有这样,乡镇企业才能"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并走向成熟化。

"江林、高小斯:《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转移》,《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地区模式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原有集体经济状况、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城乡关系状况以及人文、自然、地理、传统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地区发展模式,讨论中涉及的几种主要的不同模式为:

1."苏南模式"。

这是以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为代表的一种模式。

有人概括这种模式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乡镇工业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县乡政府直接领导的一种农村经济模式"。

其特点是:(1)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2)乡镇工业成为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部门;(3)充分利用接近大中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有利条件,同城市大工业发生不可分割的联系;(4)资金、原材料、能源的来源和产品的销路,除依靠城市国营工业、商业供应和推销外,主要靠市场的自行开拓和竞争;(5)县乡两级党政领导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决策人。

有人认为,这些特点就使"苏南模式""发展虽快然而稳妥,困难虽多然而风险不大"。

朱道华:《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的道路》,《经济参考》198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