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60节: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3)

在此期间,经济学界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大量很有见地的文章。

首先,提出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划分体制模式的主要标志。有文章说,"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参见方生《认清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对"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方针的一点理解》,《经济研究》1982年第7期。"比较各种计划--市场模式的得失","选择或者设想建立哪一种模式,是关系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参见刘国光、赵人伟《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几个问题》,《红旗》1979年第9期。有的经济学家进一步认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以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划分体制模式的主要标志。"参见《首都经济理论界座谈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问题》,《经济学动态》1982年第2期。

计划与市场如何结合,经济学界提出了几种主要不同主张。

[ 书客网 ShuKe.Com ]1."板块结合说"。主张"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必须实行计划调节,就是说,由国家统一计划生产,统一规定价格,统一进行产品的分配。""对于其他产品,则可以实行市场调节的方式。"北方十三所高校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21页。

2."渗透结合说"。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性和市场性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参见孙尚清、陈吉元、张耳《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几个理论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5期。或者说,"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发展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本来是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它们截然分开以至对立起来是不够妥当的。"参见何建章、王积业、吴凯泰《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

3."胶体结合说"。认为计划与市场之间的互相渗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国民经济总体分为两个部分(两块),一部分是计划调节,一部分是市场调节,同时每种调节部分都渗透有另一种调节的因素。第二种情况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再分为两块,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胶合成为一体,在统一的国家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发展来看,"最终将形成在统一的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把计划和市场紧密胶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参见刘国光《略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几个问题》,《经济研究》1980年第10期。

1979年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迅速展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民开始得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农副产品的自主权,是农村经济活动引入市场机制的重大举措。家庭联产承包制同调整和放开农产品价格一起,使中国的农业连年丰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终止了阳光道与独木桥之争,农村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金光大道。许多经济学家在总结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时,都归因于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尊重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的权利。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放开哪种农产品的价格,哪种农产品很快就会像泉水般地涌流出来,市场的"魔力"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