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37节: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论的演进(5)

"大跃进"的失败和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促使毛泽东反思急于求成的错误。1959年年底到1960年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他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参见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7页。尽管这里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内涵上并不一致,而且联系毛泽东相关论述的前后文来看,他的这段话主要是批评苏联

教科书中"长期巩固"集体农庄制度的思想而不是批评"超越阶段"的理

论。龚育之:《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年第1期。但是不可否认,毛泽东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多阶段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

三、改革开放前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理论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进行过热烈的探讨。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术研究经常受制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导致很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而无法深入进行。尽管如此,当时一些学者的真知灼见,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智慧之光。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已经取得了全国胜利,但是在如何顺利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党和政府都非常缺乏经验,迫切希望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理论界在1955年前后,曾就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展开一次大规模的讨论。

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受到苏联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影响很深。1952年和1955年,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相继被介绍到我国,对国内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大讨论中,国内经济理论界广泛运用苏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展开了研究。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还处在过渡时期,还是一个过渡社会,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划时代的'社会,还不是一个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它基本上包含着三种经济: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这三种经济都有它们各自的基本经济法则。由于在这三种经济之中,国营经济是最强大的(不仅是指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而言),它占着支配或主导的地位,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就成为(不是将成为而是已经成为)我国过渡社会的基本经济法则。"骆耕漠:《关于我国过渡时期基本经济法则问题》,《经济研究》195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