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36节: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论的演进(4)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社会定性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任务就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65页。

由于对中国的国情认识深刻,对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正确,使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共领导人都认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将经历一段时期。

但经济的迅速恢复,极大地坚定了毛泽东尽快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

他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毛泽东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4页。

对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来说,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可能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观察,他们对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工业化的难度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尽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工业化和所有制改造齐头并进的路线,但毛泽东关注的重点却在后者上,他认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同上书,第705页。

苏联从十月革命到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历时18年,而毛泽东认为中国只要10-15年时间或更多一点时间,就能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页。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速度比毛泽东设想的还要快。

1956年,党的八大就在政治报告中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只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并非表明社会主义的建成。

薛汉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上的类似表述》,《理论前沿》1987年第4期。

毛泽东在1957年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在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还拿定息,也就是还有剥削;就所有制这点上说,这类企业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

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一部分也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完全社会主义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个别问题上,还需要继续解决。

在各经济部门中的生产和交换的相互关系,还在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逐步建立,逐步找寻比较适当的形式。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8页。

这里实际上已经蕴涵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毛泽东认识到,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确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全建成,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将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参见沈宝祥《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但他很快就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他的主持下,出台了一系列严重脱离中国国情、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的方针、政策,发起了各种大干快上、赶英超美的群众运动,推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甚至号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最终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了惨痛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