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34节: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论的演进(2)

在经济制度上,这一阶段将实行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所有制,由于生产者之间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量将不是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不是凭借价值及其各种形式来计算,因此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将不复存在,社会将按照劳动量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分配制度则实行体现资产阶级平等权利的按劳分配原则。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将消失,劳动将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从而实现集体财富的充分涌流,"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同上书,第305-306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根据对英国、法国等当时比较发达国家的研究而做出的,他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表述也是非常简单、抽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很多研究者认为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但从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考察,马克思在设想未来社会时,从未用过"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概念,第一次使用这个概念的是恩格斯,但也仍然非常严格地把社会主义看做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冒天启:《五十年巨变: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它又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论述。

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探索是从列宁开始的。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并做了发展,他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社会明确划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一下自己,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什么,那么我们应当说,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

共产主义则是更高的社会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能得到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社会改造。

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同,俄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

在俄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布尔什维克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列宁最初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设想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模式,在早期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试图用国家直接分配产品来取代商品货币关系,但遇到了强烈的反对。

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向商品经济的回归。

列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他曾经使用过"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的社会主义"、"完整的社会主义"、"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的丰富内容。

薛汉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上的类似表述》,《理论前沿》1987年第4期。

列宁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如何实现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他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主要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则没有展开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