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8节:第二节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5)

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看法,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同年9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这标志着对经济改革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随着改革的推进,改革经验的丰富,而日益充实和发展。

需要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后,有的经济学家对市场取向改革表示怀疑或否定,主张从"市场取向"转为"计划取向",调子最高的,是"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市场化"就是"自由化",是"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参见吴敬琏、张问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载张卓元主编《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等。

由于大部分经济学家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也由于1990-1991年邓小平几次讲话,明确指出不要以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等,这场理论争论不久就平息下去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而深化。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任务,要求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明确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党的十七提出了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政府、财税、金融、农村改革等任务。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大量的论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逐步深入人心。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利用外资理论、资本市场理论、市场价格理论、公共财政理论、金融创新理论、社会保障理论、效率与公平关系理论、法治市场经济理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三农"问题,等等,经济学界都有深入研究,其中有些成果具有超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