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意识”向核心看齐

第四章 内化于心,“三个坚持”_一 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第四章

内化于心,“三个坚持”

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坚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坚持以党的使命为使命

“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不仅是对党校工作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中央权威的要求。

一 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引领方向,旗帜标明形象,旗帜凝聚力量。一个政党的旗帜,表明了这个党的性质、纲领和行动方向。党的旗帜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到党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得失。

党的旗帜就是党的纲领和党的指导思想。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早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形象地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有了“主义”,有了纲领,就有了旗帜,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有了坚强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就是党章总纲上规定的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主义和理论。也就是说,写入党章的主义和理论才能称得上是党的旗帜。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人民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希望,那就是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像俄国那样,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的错误,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学说,它坚实地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工人运动,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真真正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第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作出的正确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是在确立和执行基本路线的进程中,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反映全党意志、反映全国人民最高利益的路线,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路线。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勇于推进各方面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第四,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着各种以西方“普世价值”为幌子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他们妄图在意识形态领域“驱除”马克思主义,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最终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改旗易帜。特别是现阶段,由于诸多直接关系民生的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导致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滋长或重生。这就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这些错误思潮一经产生便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极大地干扰了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和巩固,导致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因而,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和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没有也不会过时。但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则认为,当今时代主题已经转变,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了”。“过时论”的错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条化,一旦某个观点不能说明变化了的情况,便认为整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又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但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却大肆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有人提出要疏离主流意识形态,有人认为西方的“后现代观念”有解构“正统意识形态”的作用,还有人主张“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主要成分”。这些言论,其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主义并不简单地排斥西方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那种企图以西方现代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潮,既不符合科学,也不符合现实。

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地位,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反马克思主义者则极力否认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及其领导地位。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将由那些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来领导。同时,他们提倡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制。近些年来兴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评价”为名,贬低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歪曲历史,其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地位。

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对立的又一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反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生产资料的主体结构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一些新自由主义者主张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一些民主社会主义者,污蔑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号称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引发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动乱,必须高度警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