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

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北京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首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我们在充分肯定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在参政议政机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成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一)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机制建设上存在的主要缺憾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新任务,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从健全和完善的模式考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建设,我们认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访者中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不满意的占21.1%;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发以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设的状况,认为较完善的占19.8%;认为初步完善的占69.3%;认为不完善的占10.8%。

1、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总体思路是明确的,许多党派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但是在参政议政的机制建设上的思路还不系统,机制建设在实现规划上的作用不显著。

党派的同志在座谈时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在市委领导下,明确指导思想,取得了显著成绩,相关的介绍往往令我们感动。但是由于主客观的限制,在提到机制建设时往往摆出一大堆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参政议政工作的效果和期望值问题,组织协调和人员安排问题,经费的使用和工作骨干的选拔问题等等。形象地说就是:“过河”的方向明确,但是对解决“过河”的途径和方式感到困惑,因此事倍功半的问题存在,有规划执行难的问题突出。所以调查显示,在影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的诸多因素中被列为首位的是制度机制建设,占到40.3%。

2、北京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组织和领导体制是健全的,但是在适合参政议政的要求上还有距离。从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发至今的15年间,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不断完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组织体系,各党派市委的主委会、常委会、专委会、党派区级组织、基层组织工作运转正常,这是事实。但是健全的组织体系并不意味着有健全和完善的参政议政机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的工作体制不适合参政议政要求的占30.1%,认为本党派主委会的工作运行状态不适合参政议政工作需要的占到25.8%。

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化建设初具规模,但是还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情况。随着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已经纳入了党派建设的工程,有的党派在制度建设上很重视,有的党派就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制定了的了不少于6项制度的规范体系。同时整个党派在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上尚未形成一个较科学、全面和完整的规范框架,从总体上看,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民主党派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既“制度规定多,有效落实少”;工作制度多,运行程序少”。“按习惯性作法办事多,有组织执行规范少”。同时制度建设在各党派之间发展不平衡,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及尚未形成层次清晰、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列举的关于调查研究的10项制度中,从受访者反馈的情况看,所有的党派几乎都建立了某些制度,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本党派是否建立了调研选题

、组织实施、成果转化、奖励表彰等制度时,85.3%的同志表示肯定,可是在问及已经建立相关制度的知晓率接近50%的只有《课题征集与审核制度》占57%,《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占52.5%。《与政府部门联系制度》占48.9%。这种近乎矛盾的状态的合理解释是,要么制度建设不完全,要么建成的制度束之高阁。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制度的执行情况更不能乐观,从座谈会我们了解到,有的党派在制定制度时就缺乏与实际结合,当然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制度和规定难免不形同虚设。调查问卷显示:在问到信息报送、管理、反馈、奖励表彰制度落实情况如何时,认为情况一般的占到55.6%。在问及您认为调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规范时,33.8%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

4、由于参政议政的机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对首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深度不够,意见和建议缺乏针对性,政议政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过不少富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不同界别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但由于党派成员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尤以科教文卫居多,懂经济、懂政治、懂法律、懂管理的少,所以对一些重大的宏观的问题要提出全局性、建设性的、科学化、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来难度很大。

二是参政议政的人员范围较窄,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在调查研究形成全党派集体智慧的结晶难以实现,因此在参政议政活动中提出意见建议随意性和即席性问题仍然存在问卷显示;成员对所在党派参与高层协商发表的意见是否按照规范程序产生的?对所在党派是否为参与高层协商建立了“常规机制”和“应急机制”的问题时,不清楚率达到49.5%和56%;当问到您认为本党派主委会的工作运行状况适合参政议政工作需要吗?您所在党派主委会决定的有关参政议政事项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等问题时,不清楚率达到48.3%26.5%和32.4%;反映出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还没有调动全体成员参与,得到大多数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大多数人的力量。

三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意见建议的效率不高,时效性不强。如在参加协商会、通报会的人员不能将会议的有关精神和情况党派向市委会进行传达反馈,出现“两张皮”情况。除此之外,在民主党派各部门之间、领导与各部门之间、党派成员与市委机关之间沟通渠道不够通。比如,当问到本党派已经建立《市区级组织联动制度》的只有16.9%,在所列十项制度中排名第五。

四是工作竞争的压力大。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政治关系是和谐的、团结的。但是每个党派都有为国为民之志,客观上存在着攀比的压力,尤其在参政议政的数量和质量上体现的工作“竞争”更为明显。加之总体机制缺乏协调性,所以各党派在参政议政上重数量轻质量,高层次、有特色、原创性、影响大的意见和建议与首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显得少;缺乏发挥本党派特点和优势的问题比较突出,甚至还出现了争当所谓“提案大王”的浮夸之风。

调查问卷显示有64.3%的受访者认为党派在参与高层协商过程中感觉压力大,其中有39.2%的人认为是缺乏机制保障,有63.4的人认为应该建立高层协商的“常规机制”和“应急机制

”等等。

(二)对参政议政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对民主党派及其参政议政的作用重视不够,对民主党派情况通报不够。

由于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宣传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民主党派及其参政议政缺乏了解,对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不理不睬,解决民主党派的建议提案比较困难,有的党派反映,有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党派提案的办理工作视同包袱,仅以书面材料答复了事,甚至有的在办理党派提案时,总是向党派市委强调办案时间紧迫,希望党派尽快签字。党派提案办理虽然承办单位能够做到“ 件件有答复”,但没有做到“事事有落实”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参政议政缺少知情渠道,信息交流网络不够畅通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通报往往是礼节性的,开会的前一天才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来不及形成全党派的意见,更谈不上调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出“真知灼见”可想而知。问卷调查显示,民主党派成员获取有关参政议政工作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一是党派刊物,二是会议传达;分别占69.1%和66.3%,而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报纸和网络,仅有21.4%和15.3%。信息渠道少,信息占有不对称是党派成员知情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2、民主党派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党派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参政议政的重视程度、人员的合理配备以及经费的合理使用等等

目前,北京市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受到领导班子的重视,有的民主党派专职副主委座谈时谈到,本党派以参政议政工作作为中心和龙头,盘活全局工作,以此凝聚党员的力量。问卷显示:“为了加强参政议政工作,您认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的七大选项中,主委亲自抓参政议政被列在第一位,占37%;加强参政议政工作需要增加党派专职领导数量被列在第二位,占33.6%。

参政议政需要整合资源,加强人员的合理配备。问卷显示:在“参政议政工作的主体”前4项的顺序是中青年骨干成员、专委会成员、部分知名专家、主委会成员。回答“为了加强参政议政工作,您认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顺序是,加强对参政议政骨干培训、主委亲自抓参政议政工作、增加党派专职领导数量,显示中青年骨干成员都是排在第一位,应予以特别的重视。

加强人员配备的另一个重点是党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大力加强。调查问卷显示:在问到本党派机关干部队伍状况是否适应参政议政需要时,认为一般的占到38.9%,认为不适应的占5.2%,就是说有44.1%的受访者目前对机关干部的状况并不看好。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座谈会都呼吁要提高机关工作的水平,要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认为机关干部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参政议政工作质量的瓶颈之一。

参政议政时间和经费需要保障。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多是兼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的管理都实行定时间、定工作量、定任务,并与经济效益挂钩。要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的冲突是很多党派成员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也成为目前影响参政议政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问卷显示,民主党派已建立《经费使用与保障制度》的只有14.7%。问卷反映,影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的主要因素,回答“经费、人员编制等资源提供状况”列到了外部因素的第3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