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第7辑 智慧看待人性的优点与劣势6

所谓智者,说穿了,其实就是有心眼儿,有心计,不瞎闯,不蛮干,不盲动,不胡来。对每一件事都前思后想,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定要想出高招,设下奇谋,让每个环节都细针密缕地缝进智慧的纽扣才成,所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即在于智慧的功用。智慧与智慧相争相斗,则大智胜、全智胜、奇智胜、险智胜。

○平衡之术

顺治当皇帝的时候,只有六岁,当时受制于皇亲国戚,以孝庄的精明,也要赔上自己,才稳住局面,保住顺治的帝位。但政治斗争非常残酷,于是,追随先帝打天下的武士将领,一个一个地被排斥。顺治初,摄政王多尔衮要分化黄旗大臣,但索尼、鳌拜等人不肯依附,多尔衮便大力打击,将索尼革除所有职衔,黜为平民;鳌拜免死赎身、削爵;遏必隆亦因为和多尔衮的人有过节,被夺世职,抄了家产的一半;苏克萨哈比较幸运,他是多尔衮的近待,没有被排斥。

这种状况一直到了顺治八年,顺治亲政之后,大权在握,才分别将全部的人召回复职。索尼,一等伯;鳌拜,二等公;遏必隆,一等公。各人再次有出头的机会,自然忠心效力于顺治。

顺治离世之前,已经挑了康熙当接班人,但康熙只有八岁,当然要找人辅政。于是他来个大改革,不找皇亲国戚,向爱新觉罗家族以外找人,找来四位自己对他们有恩的辅政大臣来帮助康熙,四位辅政大臣自然也感激流涕,大家一同发誓: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又强调: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他们四人的誓约,当然有诚意,但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一个监察制度,或者是有一个危机,才不会**他们四人越轨。

四位辅命大臣最初是平衡的,但索尼一死,鳌拜便立即扩大实力,他首先收买了遏必隆,因为这个人见风转舵,容易对付。另外一个苏克萨哈呢?他和鳌拜对抗,并以为自己是忠贞的,是为了国家而对抗鳌拜的,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忠心,可以得到朝廷力量打倒鳌拜,他的目的也是夺权,如果朝廷利用他而清算了鳌拜,自己便一生显贵。可惜的是他打错了算盘。孝庄盘算,康熙还未成气候,斗不过鳌拜,只好借苏克萨哈的人头一用,先让鳌拜斩了他的人头,推高了鳌拜的骄傲和自大狂,并最后用他的嚣张打倒自己。果然是一招高招,孝庄因此而换来几年时间,培养了康熙的实力,最后战胜了鳌拜。这也是在平衡中的平衡战术。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集中精力来搞平衡,这样才能对自己的统治有利。顺治在有生之年就安排好了身后事,提拔自己对其有恩的辅政大臣来辅佐幼帝康熙,设下了平衡之计。孝庄在平衡之术被打破后,高瞻远瞩、技高一筹,利用其间的不和最终战胜了鳌拜,康熙终得大业。可见平衡之术和执政者的眼光与智慧是成其大业的前提和保证。

○多久才能到城里

伊索因为喜欢讲各种笑话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旅行者沿着伊索散步时常走的一条路走来。

旅行者走近伊索,问:“请告诉我,我要走多久才能到城里?”

“去吧。”伊索回答。

“我知道我要去的,”旅行者说,“但我要你告诉我得走多长时间才能到城里。”

“去吧。”伊索又说。

“这个人一定是疯子。”旅行者自言自语道,然后朝前走去。

过了几分钟,伊索在后面喊道:“你走两小时就可以到城里。”

“你刚才为什么不对我说?”旅行者惊奇地回转身来问道。

“我刚才怎么能告诉你呢?”伊索回答,“我不知道你走得有多快。”

智慧与愚蠢在这一问一答中可见一斑。也许我们没有伊索那样的聪颖头脑,但至少我们不要像那个旅行者那般无知。

○它们是会传染的

林肯非常讨厌那些来白宫唠唠叨叨,试图寻求一官半职的人。

一天,林肯身体不适,但有一个家伙仍赖在他身边,准备坐下来长谈死缠。这时医生正好走进房间,林肯一边向医生使眼色,一边向他伸出双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看它们是会传染的,对吗?”

“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

那家伙听了这话,马上站起来说:“林肯先生,我没什么事,只是来探望您的,告辞了。”

那家伙走后,林肯在房里笑得前仰后合。

林肯借助医生,巧妙地“吓”走了“客人”。一般具有这种幽默感的人,都有一种出类拔萃的人格,能自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独自应付任何困苦的窘境。我们或许不能像林肯那样能言善辩,但我们确实也可以时时去使用幽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