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

第152章:南北相议和,袁世凯逼宫

一:

冬天的北京,很寒冷,只是轻轻的一阵风刮过,便能扬起尘沙灰土,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便能将灰黑色的秃树枝,给吹得东摇西晃;便能撩起行人的衣角,七扯八拽的;便会将地面上的杂物,给吹得七零八落,七上八下。

尽管北京很寒冷,但大街小巷里,仍然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仍然是一片繁华盛世,热闹非凡。 只是因为寒冷,行人的脚步匆匆了,脸色枯燥了,举步投足之中也越发的缩手缩脚了。

天气虽寒冷,而袁世凯的官邸里,却温暖如春;袁世凯的心里,更温暖如春。 此时此刻的,正围坐在炭火旁,伏案看着南方的革命代表给他来的一封卦热情洋溢的信,静静而激动地等待着爱将——段祺瑞的到来。

他之所以如此激动地等待段祺瑞的到来,是因为他要让段祺瑞去前线,把与革命军酣战正浓的冯国璋给撤换下来;他之所以要撤换冯国璋是因为,是他面对着南方政府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面对孙中山的承诺,心动了,心热了。 于是,他立即给在前线打得正欢的冯国璋致电文:对革命军不必穷追猛打,赶尽杀绝,应如猫戏老鼠,周旋之余,静观其变……

而前线的冯国璋呢,酣战正浓,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对自己的致电置之不理。 所以,面对冯国璋用“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来置袁世凯的电文于不理,那袁世凯便立即要段祺瑞去前线代替他冯国璋。

其实。 从内心里来讲,他也实在不想与革命往死里战,这样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 而大清地气数,也确实摇摇欲坠了。 如果成立民国,既有利于民众,又有利于国家,自己还能当上万民之首的大总统。 可乐而不为呢!

其实,即使没有南方提出来的议和。 袁世凯也不准备对革命穷追猛打,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革命党暴乱,清政府要他袁世凯何用。 他虽说不是大学问家,可还是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如果很快剿灭了革命党的判乱,那他袁世凯又与卸甲归田的日子不远了。

现在。 既然孙中山都主动表示议和了,那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事,当然也要有所表示吧。 古人云:人赠我木瓜,我予人桃李。 我也要当面授予段祺瑞密语,要他紧跟着自己的节拍来与革命党周旋,这样,即使南方政府是打着议和地名义,用缓兵之计来养精蓄税的。 那也能将革命党和朝堂上那孤儿寡母给玩于鼓掌之中。

袁世凯想到这里,闭上了炯炯地大眼睛,将头仰kao在虎皮椅的温暖后背上,静静地思考着——思考着如何与朝堂上的孤儿母寡摊牌。 一想到这里,袁世凯的心里,立即愧疚起来。 立即慌恐起来。 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与太后摊牌之事,自己决不能亲自去的。 可让谁去呢?让世昌兄去?不行,世昌兄太圆滑,不能雷厉风行,不能直截了当,做事说话,从来都是旁敲侧击。 而现在,事情是必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

袁世凯正千思百想着与隆裕太后摊牌的事情。 段祺瑞在卫门的禀报之中。 已跨门进入。

袁世凯立即从威仪地虎皮椅子上跳起来,急步上前。 一把握住段祺瑞的手,像父辈对子女一样亲爱说:“芝泉,外边一定很冷吧,快来暖和一下!”

袁世凯说着,一边将段祺瑞让到炭火旁的棉绒褥坐位上,一边吩咐人上茶。

段祺瑞知道,这么冷的天,袁世凯不会无缘无故召见自己的,他是个直性子,刚刚坐定,便迫不及待地问:“老宫保,您召见我,有事尽管吩咐,我段芝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

“那好!”袁世凯立即放下才刚刚品了一口的茶水说:“芝泉,都是自家人,不说多余的话,你现在立即去前线,把冯国璋给换下来……”

段祺瑞一听,大吃一惊,心想,北国璋在前线是战绩辉煌,打得革命军连连败退,为什么突然撤换他呢!

袁世凯见段祺瑞吃惊的表情,也不做解释,而是随手将南京政府地信件递给段祺瑞说:“他心里只有大清,不懂得顺应形势和潮流,可这事又不能在电文中解释,而他现在是只管酣战。 ”

段祺瑞只扫了一眼信纸,便心知肚明,急忙冲袁世凯点点头,以示自己明白袁世凯的意思;可随即他又眉头紧皱说:“如果是南军在施缓兵之计怎么办?岂不白白错过了趁胜追击的大好机会……”

袁世凯一摆手,打断段祺瑞的话,:“就革命军那三脚猫的本事,能有什么缓兵之计。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是他们不守城信在先,那我袁某倒真对他们不客气了。 ”

“调国璋回京,可委任他何职?”段祺瑞担心地问。

“嗯,”尽管袁世凯在心里,早已安排了冯国璋地委任,面对段祺瑞的询问,他仍然装做思考状沉默了一会,才像突然想起来了安排冯国璋的职位说:“让他任京城禁卫军总统,兼察哈尔都统。 ”

段祺瑞又一次大吃一惊。 因为他知道,这禁卫军是几年前才重新组建起来的一支保屯清王朝的新式武装部队,不管是武器的配制,还是军将和士兵的素质,都不在北洋军之下。 并且,官后皆是满蒙旗人,共一师二旅,总计一万多人。 如果冯国璋能掌握了这京畿防务大权,那整个大清,更是袁世凯的手中之物了。

段祺瑞想到这里,又一次对袁世凯的用兵和心机。 佩服地五体投地。 可是,在敬佩之余,他又忍不住担心地问:“国璋他能率领得了那清一色地满清旗人吗?”

“这个倒用太担心,我会从中斡旋调换地。 ”袁世凯立即打消了段祺瑞的顾虑,运筹帷幄地说。

二:

在凛冽地寒风中,一列由武汉开往京城的专列,尖锐而刺耳地鸣叫着。 正撕破冬天的僵硬和寒冷,轰轰隆隆地奔跑在华北平原地大地上。 奔跑在萧条而凄凉的冬季,奔跑在有目地地的旅途中。

从前线被替换回京的冯国璋,正落寞在坐在车窗前,望着窗外那急速向后奔的冬野,望着冬野里的凄凉和萧条,刚刚走下战场的他,心里禁不住也升腾起一股与窗外的冬季一样凄凉和萧条地孤寂心情来。

这个冯国璋。 字华符,直隶河间县西诗村人,生于1859年。 七岁读书,二十岁到直隶省会保定莲池书院深造,因家境贫穷,不久辍学。 二十五岁时,只身到大沽口淮军直隶营,通过族叔的介绍。 入伍当兵。 因有学识,得到上司的赏识,保荐到天津武备学堂,习步兵兵科。 因他学习刻苦,毕业后被留学任教,直到而立之年。 不安于现状的他。 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便于1893年进聂士成军中效果。 在甲午战争前夕,跟着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历尽艰险,所达之处,皆绘图说明。 并把搜集到资料以聂士成的名字整理成《东游纪程》一书,由此得到聂士成垂青,被任命为该军军械库局督办。 甲午战争后,又被聂士成保荐,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 他为了考察日本军事。 想方设法结交日本军界人士。 并不分昼夜博览大批日本军事书籍,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龄前发展兵书。 回国后。 他将在日本整理的笔记交与聂士成,聂士成又转交袁世凯。 而袁世凯当时,正好在天津督练新军,急需军事人才,见到冯国璋整理的笔记如获至宝,立即招冯国璋入小站铺佐编练北洋新军,从此,冯国璋成了袁世凯的心腹亲信之人。 而袁世凯对冯国璋,更是尊重有加。 在袁世凯下野时,冯国璋怕受牵连,主动以夫人病丧为由,请辞回原籍,未被清政府批准,而是原职原用。 可冯国璋仍然对下野地袁世凯忠心耿耿,一直暗通信息。

自武汉革命暴发之后,冯国璋在率军南下的时候,途经安阳洹上村的时候,特意进村向袁世凯请示过机宜,袁世凯授意他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

于是,冯国璋便紧记袁世凯的授意,唯袁世凯的密令是听,根本不理会陆军大臣荫昌的批挥。 待清政府无奈迫于无奈启用袁世凯之后,他又如猛虎下山,指挥着手下,对革命军猛烈进攻。 而当时地革命军,面对他们北洋军的猛烈进攻,想玩花招,想巧妙地化整为零,躲在汉口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内,以不可见的暗处,狙击他冯国璋在明处的北洋军。 冯国璋见革命军拼死抵抗,难于**,于是,他灵机一动,效防三国里的火烧曹船,一把大火将整个汉口扔进了火海之中。 那时,正值深秋初冬,天高气爽,北风南流;而冯国璋放的这一把大火,是火借风势,风借火威,由北向南,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直烧了几天几夜,方圆几十里的繁华商埠、商店、民房,皆埋葬于火海,化为一片废墟焦土。 由此,冯国璋得到了朝延的嘉奖和封赏。 但他冯国璋知道,名义上是得到朝廷的嘉奖,实际上是袁世凯在嘉奖他。 于是,他在攻打革命军上,越发地拼命卖力了,真心实意地拼命卖力。

可他冯国璋正把革命军打得节节败退,他拼命想把革命军早日歼灭,好高秦凯歌,班师还朝,邀功授赏。 可没想到,袁世凯却让他如猫戏老鼠,与革命军周旋之余,仍静观其观。 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是袁世凯没复出之前,他可以这样做,为的是给袁世凯复出制造机遇,可现在,上司袁世凯已经复出,并统领整个朝野,为什么还让自己静观其变呢!

因为冯国璋揣不透袁世凯地思,酣战正欢地他。 为了不给革命军喘息的机会,便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置袁世凯的电文于不顾,继续对革命军猛打强攻。 可袁世凯也知道他的心情,仍频频致电于他。

而冯国璋不但继续置之不理,甚至还至电咨问隆裕太后,询问袁世凯为什么不让冯国璋攻打革命军。 而是让静观其变。 而隆裕太阳也如坠云雾之中,以为袁世凯在与工命命军玩什么深不可测的计谋。 便召袁世凯祥问原因。

这一下,可把正与南京政府的袁世凯吓得心惊肉跳,可这议和事是属于密中之密,岂不冯国璋给坏了,幸亏太后并无怀疑袁世凯什么,只是询问一下而已。

可此时此刻,坐在直达京城专列的冯国璋。 望着窗外,心里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仗打得正得意之时,袁公为什么突然让停战呢?再说了,袁公已经复出了,这快速剿灭革命党,脸上光采地是袁公,可他为什么一封封急电下令我停战呢?自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置之不理他。 现在,他便又让段祺瑞撤换自己。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让自己回京城任禁卫军统领兼察哈尔都统呢……

带着这种种不解和迷惑,冯国璋一到京城,顾不得喘息,立即马不停蹄的直奔袁世凯地官邸。

早已等候冯国璋的袁世凯,立即热情的迎了出来,虚寒问暖的同时。 不等冯国璋询问,刚刚坐定,便抢在冯国璋的前边说:“华符,你酣战正欢,我却急急地让你停战,并让芝泉撤换你,你心里一定很委曲吧!”

冯国璋一怔,心想,袁公聪明才智胜人,真真看透了我的心。 立时。 冯国璋诚慌诚恐地解释说:“宫保。 我华符一直对您忠心耿耿,只有服从。 只有死心塌地,怎么会有委屈呢!只是华符感到不明白,革命军正节节败退,我军再一鼓作气、趁胜追击,即使不能将将乱党剿灭干净,也让他们大伤元气,再不能死灰复燃。 再说了,这迅速剿灭乱党,功在宫保,可宫保为什么让停战呢!华符来,是向宫保请罪的,请宫保治华符不服从您让停电地命令……”

“华府,这所有的一切,皆因为我另有禁卫军兼察哈尔这些重职委任你,而这个重职,又非你莫属;所以,才让芝泉去撤换你。 ”袁世凯打断了冯国璋的解释说。

“这禁卫军皆清一色的满清旗兵,我担任统领,他们服我管束吗?”冯国境面色凝重地问。

“若是别人,可能会麻烦些,但你华符,统领清一色的满旗禁卫军,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袁世凯微微一笑说。 他心里知道,自己说这话,并不是给冯国璋戴高帽子,而是冯国璋确实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带兵之才能。

冯国璋立时不好意思起来:“这是为什么?”

冯国璋说这句话地时候,凝重的脸色立即舒展如云。 尽管他心里也知道这是袁世凯给自己说掏耳屎的话,但听起来却很受用的很。

“你在前线将革命军打得节节败退,他们正对你刮目相看呢!所以,这个时候让你出任禁卫军统领,他们岂有不服之理,再加上你的带兵之才能,就是天大的麻烦,还有你华府摆不平地吗!再说了,禁卫军的将领多数都听过你讲课,岂有不服你管束之理!呵哥呵呵!”袁世凯说着,大笑起来,趁着冯国璋脸色舒展如云,又立即将南北议和事情告诉了他,并秘密授予冯国璋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让他逼宫——逼隆裕太后下逊位召书。

袁世凯密授冯国璋的同时,又把南京政府的来函递给了冯国璋一封。

立时,冯国璋大惊失色,尽管他已耳闻这些传闻,可他始终都不相信。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清朝和袁世凯的份量一样重。 所以,此时此刻,面对袁世凯授予自己如此尴尬的差事,思想经过激烈的斗争,踌躇了一会儿,便把心一横,决定助袁世凯一胳臂之力,成全他的南北议和,便立即说:“嗯,华符决负老宫保,只是这事急不得,需要些时间。 ”

“夜长梦多。 议和地风声一旦传出,时间太长了,僵持下去没有结果,会生变故地的。 ”袁世凯有些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即就让清朝退位。

“如果快,那就暴力逼宫……”冯国璋看着袁世凯地脸色,试探地说。

“使不得暴力!”袁世凯急了。 立即打断冯国璋的话说:“君臣一场,怎么可以使暴呢。 如果使暴,我还让你去摊牌吗?我自己也会,芝泉也会。 现在,正因为我不想出面,正因为芝泉脾气暴急,我才让你去摊牌。 ”

“宫保,摊牌可以。 摊牌之后,还是给皇上和太后几天的考虑时间吧!”冯国璋仍然坚持缓和几天。

袁世凯既想让清廷立即退位,又不想使暴力逼宫,为了说服冯国璋尽快去给隆裕皇太后和皇上摊牌,又怕冯国璋心里怨怒自己脚踏两只船,便立即拉起冯国璋的手,眼睛潮湿,悲伤难过地说:“华符。 你是不是认为我是个无情无义的白眼狼呀!啊?我做着大清地命官,吃着大清的俸禄,背地里却与南方政府拉扯……”

冯国璋也不知道袁世凯要往下说什么,立即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以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认为地。

袁世凯接着说:“华符,你只顾在前线酣战。 却看不透眼下的形势,我袁某何尝不想把革命军尽快剿灭,以还大清之安然太平。 可是,你放眼看一看我们大清的国土,现在已有十多省拖离我们大清,这样打下去,军民死伤严重,于大清于全国民众,有什么好处。 这大清的江山摇摇欲坠,岂是我们所能保得下来的。 再说了。 改朝换代。 历来有之,又不是他大清率先而为。 这南北议和。 于国于民,皆大欢喜呀……”

冯国璋听到这里,立即想起了他自己放火烧汉口繁华商埠之情景,深为袁世凯的高瞻远瞩而感动。 于是,激动不已的他便立即说:“宫保,明早上朝,我就去与皇太后和皇上摊牌。 ”

袁世凯一听,立时心花怒放,心说,好!搞定。 但他面却上不lou声色,只是立即让人取出自己这几天拟定好地清室退位后的优待条件,递与冯国璋。

冯国璋接过,只见上面写着——《皇室优待条款》: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民国以待外国君之礼相待;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银400万两,矣改铸新币后,改为400万元,此款由民国拨付;第三款:大清皇帝辞拉之后,暂住故禁。 日后移居颐和园。 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 由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 其所用经费,并由民国支出;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民国特别保护;第八款:原有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冯国璋本来就对袁世凯的高瞻远瞩所感动,看过他拟定的皇室优待条件,那颗感动的心,越发的激动不已了,越发对袁世凯尊敬的无以复加。

冯国璋之所以大为感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份皇室优待条款,充分体现了袁世凯对皇室那无以复加的尊重和呵护,及袁世凯被迫议和地无可奈何。

三:

隆裕太后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娘娘,自1908年冬天,光绪皇帝和慈禧相继归西,她便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可是,她也很想学慈禧那样,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但她却没有慈禧的杀伐决断和心机,更没有慈禧的翻云覆雨之能耐。

可是,当冯国璋以革命军太猖狂,全国皆起而应之,十万革命大军即将逼进京城为借口,小心翼翼、诚慌诚恐地劝隆裕皇太后下召逊位时,隆裕皇太后抱着几岁的小皇帝,大放悲声:“怎么会这样!我大清立国几百年,这祖宗地基业,到了我隆裕这里,怎么如此多灾多难呀……”

隆裕皇太后一哭,她怀里的上皇帝也跟着哭。 一时,本应属于威严肃穆地朝堂,却像死了人一样哭声震天,像落日沉没一样凄凉而惶惶。 而抱着小皇帝的隆裕,一旦大放悲声,便想起了自她垂帘听政之后,所遭受的种种艰难和不顺。 便哭起来没完没了,直哭得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哭得下边的冯国璋也忍不住唉声叹气、悲伤难过。 哪敢再劝下召逊位的事情,便急急地告退,去向袁世凯复命去了。 并提议,待缓几天之后,再进宫咨询隆裕太后考虑的怎么样了。

袁世凯听了冯国璋地复述,也大叹悲声,只得依了冯国璋地提议。 缓和几天再说。 令人高兴地是,毕竟是摊牌了,缓和几天之后,紧接着就是直入主题,逼宫了。

可是,令袁世凯担心的是,清一色满族旗人地禁卫军,得知袁世凯逼宫的事。 立即群起而反之,扬言要誓死保护大清王朝,与大朝王朝共存亡。 可令袁世凯欣慰的是,冯国璋果然不负他的厚望,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官兵,高声向全体禁卫军宣读了皇室的优待条件之后。 并向禁卫军保证说:“弟兄们。 皇室让位,是当年迫不得已地形势所驱,因为我刚刚从前线回来,知道革命军的厉害,并且,现在十多个省份已经宣布拖离我们大清,袁世凯是为了大清考虑,才不得已而为之,再说了,皇室逊位。 是让权不让位。 皇室尊号仍存不废,就像对待外国皇室一样对皇逊位的皇室。 并且。 众位弟兄们的军额及俸银,不但不予减少,还双倍增加,我冯某愿用身家性命担保……”

因为冯国璋在禁卫军的威信,很快便将禁卫军誓死与大清王朝共存王的激愤给平息了。

可几天之后,当冯国璋再一次入宫劝隆裕太后快下逊位召书时,隆裕太后仍向几天前一样,大哭不止。 冯国璋这些也失去了耐心,本想说几句难听说,可袁世凯还如此结皇室尊重有加,自己更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于是,只得无功而返,实话实说地向袁世凯禀。

袁世凯以为,隆裕太后经过几天的考虑,这冯国璋一进宫,就会把逊位召书给拿回来,正坐在官邸静候佳音,没想到冯国璋却是无功而返,便忍不住嗔怪他说:“你就不会给她来点颜色吗!”

冯国璋面lou难色:“老宫保,我现在可还是个臣子,她可还是个太后,我总不能上去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吧!”

袁世凯一想,也是呀!自己还不好意思使暴逼宫呢!怎么就责怪起华符来呢。 再说了,她太后哭哭啼啼,华符确实也于心不忍呀!

袁世凯虽这样想,但心里却烦躁郁愤,心想:放眼历史,这任何朝代在改朝换代时,都是强者将弱者斩草除根,杀尽灭绝。 远地不说,就拿你们大清入关来说吧,打着抱君父之仇,打着帮助明宗为借口,对明室斩草除根;崇祯的儿子不管是真是假,一经发现,统统以假冒为由,杀无赦。 对南明政权不予承认,对逃到缅甸的历帝也派兵捉来用弓弦勒死。 而现在,我袁世凯给你们清室如此优厚的待遇,你还哭哭啼啼,迟迟不肯退位!他们革命军的口号可是驱逐鞑虏的,是要把你们这些满清们驱逐走地,竟然不体量我袁世凯对你们的一片苦心。 再说了,你们满清入关而来,占了我们汉家三百年,毁了我们汉家衣冠,现在,该是你走的时候了,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袁世凯虽这样想,但始终都不想步后来者居上的历代前朝的后尘,对大势所去的亡朝动用暴力,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暴力的名声。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庆亲王奕劻和内监总领小德张,便给予每人各三百万两银子,让人游说隆裕皇太后。

奕劻和小德张见钱眼开,立即前去游说。

袁世凯在游说奕劻和小德张的同时,立即致电前线的段祺瑞,用很无奈的口气,把隆裕太后哭哭啼啼、迟迟不肯退位地情况,告诉了段祺瑞。

段祺瑞一接到袁世凯地电文,就知道袁世凯的意思,心想:好了,我段某做恶人就做到底,反正这大清倾倒,也是指日可待。 我段某对袁宫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也一忠到底、一塌到底。

于是,段祺瑞立即给京城地隆裕太后发了一封急电: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 事至今日,袁总理忍辱负重,与革命讲条件,才为皇太后和皇上争取来了优待皇室待遇。 而皇太后皇上却欲求一安富贵尊荣之典,置四万万国人之生死于不顾,迟迟不肯逊位下召书。 祖宗若有知,能不恫乎。 盖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之死于非命者,日何啻万。 假若太后因为贪恋皇族之虚拟之位,再不肯逊位下召,那对皇族的优待条件皆一律免之,我将率前线军士进京,与太后当面剖陈利害……。

段祺瑞这封电文的下面,还有四十七位将士的联合签名。

隆裕太后接到段祺瑞的电文,立即傻眼。 她此时此刻,真的害怕段祺瑞从前线撤军回京,任由革命军**地直捣京城,那样的话,皇族老少,恐怕连性命也难保,更何况皇室优待条款。

此时此刻的隆裕太后,面对奕劻、小德张和冯国璋的劝说,再不敢哭哭啼啼,迟迟不肯答应逊位了。 可事以至此,最让她感到安全和信任的,还是袁世凯。 于是,她又一次把袁世凯当做救命稻草,急忙命人召见袁世凯,商量逊位下召书的一切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