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第四节 猛虎下山

千军齐发5月26日凌晨战幕一揭开,中国军方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兰州军区的结集在库尔勒的56集团军,除了预先派出的快速部队168师外,其余的 166、167二个师先乘火车抵达喀什,然后在装甲运兵车和强龙I的运送下直扑西线的指定目标-印军部署在班公湖北部的第三整编山地师。

——结集在乌鲁木齐的第57集团军的169、170师,同样经火车转运后,在装甲运兵车和强龙I的运送下直扑西线的指定目标-印军部署在扎达西北部的第四整编山地师。

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全部留在后方基地,装备了大批的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

——成都军区的第47集团军,以他们的快速部队141师为先导,迅速地直奔东线的目标-印军部署在邦迪拉东北部的第七整编山地师。

——第48集团军也以快速部队144师为先导,迅速地扑向印军部署在瓦弄西北部的第八整编山地师。

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则将在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后,从缅甸运到他们手中。

——第46集团军也在兼程赶往拉萨结集,准备投入东线作战。

他们的不少部队是由征用的民航机空运的。

还有不少民航货机在昼夜向拉萨运送物资。

——四条进藏的公路全部由工程兵部队接管,投入巨大的力量确保良好的路况。

并以先进的设备指挥调度运输。

大批的强龙I满载着人员和物资昼夜在公路上飞驰。

他们有力地保障着前线部队的高强度、高消耗的作战。

——后续部队也在紧张地调动。

我军的统帅部完全清楚,为了达成最终的目的,并保住胜利成果,至少要派遣40万大军,高强度的作战至少要进行4个月。

只有兢兢业业地做好后勤保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规模,决不是1962年时的边境反击战可比拟的。

陆军是我军的主干,以其坚强的防御能力,灵活而快速的穿插攻击力著称于世。

当然指战员在苦战时表现出来的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不但始终激励着国人,也令与其交过手的敌人胆寒。

不过美国的资深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已不是单凭勇敢就能取得胜利的,当然解放军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装备,但在任何情况下,解放军必须继续开发军事准则,以便确定如何使用这些新型装备,然後,还必须建立训练常规和程序,以便使指战员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装备。

解放军距离能够有效地打一场局部战争,还有至少十年的路程要走。

即使十年之後,解放军也还是一支防御为主的力量,几乎没有能力在其所在的亚洲太平洋角落以外地区发动有效的军事行动。

他们还认为:在目前,解放军尚无法有效地实施自己的局部战争战略。

中国军队还无法在其边界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持久的军事行动。

而且,在今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解放军也仍然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

印军的高层自己通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军队当年能打败自己,主因是印军的准备不足,装备太差。

经过四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在印中边境地区,印军在炮兵火力、空军前沿基地、步兵兵力和训练水平远远超出中国军队,后勤支持方面更是占压倒性的优势。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专家(包括中国的不少专家在内)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当年的“撤军、交还缴获的武器”的惊人之举,完全是因为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军队不可能在那里持续作战,为了避免彻底的失败,才以退为进搞出来的花招。

那么我国的陆军在这次的反击战中能有什么表现呢?错那宗东南北京时间7:03这一带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六千多米,地形是世界上最崎呕不平的,根本不是打仗的地方。

即使在探险家眼里,这里也是“地球最后的秘境”。

陡壁、恶瘴、密林,春季里低洼处巨蟒和毒蛇已开始活动,开始消融的雪山冰原导致江水开始咆哮,尽管还在旱季深谷里也是阴雨沥沥。

这就是藏南地区的作战环境。

在这参天古木挂满松茸,热带雨林托举冰川,粗藤盘折,荆棘载途的地域隐蔽着我军的一支部队,山南军分区的第2守备团的第1营。

营长王克成少校在夜暗中注视着小河对岸不远处的1个印军哨所,他身旁的“电甲虫”指挥车的荧屏上显示对面的印军没有异动。

他在等待进攻的命令,在激战前的时刻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

我军的不少职业军人毕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的所在多有,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场共和国的保卫战对一位职业军人来说是极为幸运的。

王克成出身于川西的一个农家,从保定步校毕业后立志毕生从军创建自己的功业。

虽说是一名有志青年的冲动,但他在扎扎实实地努力。

在他的要求下来到了西藏戌边,在独立师得到锻炼后,又主动要求来到了前线的守备团工作,令他的老同学、老同事们大惑不解。

藏南边境的守备条件十分艰苦,这里山高谷深、丛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雨季和雪季都会造成补给的中断。

他在连长任上就率领部队努力改善守备条件。

新的成员来到连队的第一天,他总要带他们去前线的哨所,看印度入侵军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哨所,通过望远镜观看印军修建的庞大的工事群。

他自己每次都在内心深处感到震撼,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大规模扩军,在中印边境的入侵印军也在跃跃欲试,大肆扩建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前沿的攻击基地,并不惜耗费巨资改善各基地之间的山区公路。

印度移民的农牧场也越来越逼近停火线。

这一切都令他忧心如焚,不断向上级报告入侵印军的情况,也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

作为基层的指挥员,他也感受到中央越来越重视边防建设,前二年团里建成了设施优良的基地,还投巨资改善了通往前沿的山地公路。

这二年的变化确实大,职业军人已占了绝大多数,近年了待遇大幅度提高。

守备团的装备得以优先更新,大批“电甲虫”、TJ-1火力突击车、自动榴弹发射器、反装甲导弹、火箭筒装备到连队,指战员士气大振,练兵热情十分高涨。

去年底陆续运到的“小强龙”越野车更是令他们欣喜若狂,这些载重2吨,3轴6 轮、重心低矮的小型越野车最适合这里的险恶地形,6台强劲的电动机使它们可以轻松地爬坡涉险,结构坚固,机件极少维护非常简单,驾驶也很简单,电动机根本不惧这世界屋脊稀薄的空气,而且没有噪声。

王克成感到中央的措施非常有效扎实,这批电动装备极大地改善了守备团的打击力量,他感觉到中央的方针绝对不是被动的防御。

今年初他刚提升为营长,守备团首次装备了8架电动直升机(4架多用途的-9,4架WZ- 10),营连级干部轮流培训空地协同作战的指挥,连队里也选拔人员学习地面引导直升机攻击的技术,还得到了改装的“电甲虫”协同指挥车。

在这世界级的险恶山地直升机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过世界上也没有在这样的地域使用直升机作战的范例。

王克成也没有被动地学习条例和规范,他认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运输直升机的作用,提出建议用直升机把迫击炮等轻型火炮运送到敌军阵地周围山上的有利阵地,然后不断地运送炮弹,在山上或直升机上的炮兵校正员可以指挥火炮居高临下地实施精确打击。

因为我们的电动直升机隐蔽性好,可以做到出敌不意。

敌军在山顶的工事不多,也很容易被攻击机或直升机摧毁。

教员和上级领导都很重视他的报告,在研究实施的战术。

不久他们的战士还被送到基地集中训练使用激光枪、雷达波照射器为被动制导的导弹和滑翔炸弹制导的技术,当王克成看到演练场上一颗颗炸弹、导弹在战士的引导下逐一摧毁目标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看来中央“打赢”的决心已经要转化为行动了。

他仔细地研究过上世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全过程,那时不要说轰炸机,就是战斗机、侦察机也没有动用过,至于后勤,那大多数是靠人力和部分畜力。

比较起来现在的准备要充分得多。

当印巴局势紧张起来时,守备团和独立师立即奉命进入临战状态。

指战员加快了新型通讯设备、电脑网络设备的使用学习,他深感守备团指战员实施职业化的重要性,电脑控制的无声迫击炮,超轻型榴弹炮等先进武器源源不绝地送到了他们手中。

指战员们无不感到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他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在加快了。

他们看到网络上印度人还在大叫大嚷“中国人面对强大的印度军队绝对不敢动手,他们将像1971年 ‘观赏’ 第3次印巴战争一样,袖手旁观第4次印巴战争。”

无不感到可笑。

第4次印巴战争一开始,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军加强了挑衅活动,侦察机、直升机活动频繁,前线的基地在忙着储备战争物资,印军还不时到我军的哨所来挑衅。

王克成他们则与印军针锋相对,进行回击制止,上报的资料成了我国政府抗议照会的铁证。

大批侦察兵潜入印军阵地进行慎密的侦察。

战士们十分激动,纷纷向领导请战,王克成始终在引导,让全营保持高昂的士气。

这几天印军突然收敛了,整个停火线都平静了下来。

王克成却认为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

昨天终于盼来出击的指令,王克成和营里指挥员在团里再次按照预案,在电子沙盘上进行了战术演练。

他们营承担的作战任务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团的主力他们得到了4架直升机(2架Z-9、2架WZ-10)的支持,将连续突破印军的3个据点群,推进到邦迪拉东北方的印军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的正面,为独立5师开辟攻击的通道。

攻击路线的直线距离是 35公里,但在这险峻的山区实际路程要超过50公里,不少路段的高差在1200米以上,指令他们必须在5小时内攻击到达预定地段,每小时的推进距离是10公里!团的2营和3营分别在他们营的两侧攻击前进,扫除其余的印军哨所和据点,阻截那些印军对中路的增援。

4营是预备队,王少校当然不想让预备队来支持他们。

王克成营长把1、2、3连组成轮番突击的攻击阵营,4连作预备队。

他让实力最强的1连作前锋攻占5公里外的印军A集群据点,经侦察那里是1个连的印军,筑有32个火力点,有防空阵地。

1连得手后,2连即穿越这里直扑13公里外的B集群据点。

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多少可通行的路,这条路算是到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最“好的”通道,两侧虽有些枝杈的路,有几段还得借助这条路绕过去。

可见2营和3营也是很艰苦的。

B据点的规模要大得多,有1个连的兵力和1个营部,至少有41个火力点,还有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和1个直升机停机坪。

2 连得手后,再由3连穿越过去,继续攻击17公里外的C集群据点,那里也是1个连的兵力,同样有大批的明暗火力点。

一旦攻占了这连串的印军前沿据点,他们就直逼印军第七整编山地师的基地。

独立5师的地面攻击部队将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到达攻击地域,会同47军的141师等部队围攻印第七师。

他们营以及整个守备团将回师扫荡这一地区的各印军据点,并保障这条重要通道的畅通。

他们将创造陆军在山地作战中推进速度的世界记录。

现在前指的攻击指令终于下达,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这一地区要北京时间7:30才出太阳,此时是新德里时间4:35),刹那间王克成少校只觉得热血沸腾,同时感到地动山摇。

营部的120、82、60迫击炮以最大的射速向与他们对峙了几十年的印军哨所和A集群据点发射炮弹,团部的炮兵则以105毫米榴弹炮猛轰B集群据点,第5独立师配属的155加榴炮和火箭炮以密集的火力砸向C集群据点。

大批炮弹和火箭弹划过夜空的景象十分壮观。

在炮弹出膛的同时,配属给1营的4架直升机也腾空而起,2架Z-9各搭载了1个炮兵校正小组飞奔A、B 二处据点群周边山上的预定地点,2架WZ-10则在前面为他们开路。

到了地头发现那里山上并没有印军,于是WZ-10立即投入对A据点群的打击。

每个炮兵校正小组有10个人,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负责保卫,有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

他们一着陆立即分在二处,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

Z-9迅速返回,第二次把第3个炮兵校正组送到了C据点群周边的山上,还把1个迫击炮班送到了A据点群周边的山上,他们的2门无声60炮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

接下来Z-9的首要任务就是抢运重伤员了,这是条令规定的,抽空才能运送迫击炮班或炮弹。

不久,各炮兵阵地就开始收到前方校正员的指令:“120、120,向左4密位。”

“82,82,延伸50米!”…那些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砸在印军的炮兵阵地、高炮阵地和防空导弹阵地上,印军隐蔽的火炮刚一开火就遭到压制,尽管在两军的前线据说印军的火炮占了优势,可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

印军也无法在阵地内活动,一经我炮兵校正员用夜视仪或热成象仪发现,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印度炮兵的确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中印边界地区取消了105毫米口径火炮的建制,仅在最前沿重炮拖不上去的地方留了一些,全面由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径)和俄制M-46改进型(130毫米口径)野战火炮所代替。

FH-77B型火炮,射程40公里以上,可发射俄制“卡斯诺普”-M型激光制导炮弹,而且有一种射程超过70公里的冲压喷气式发动机的炮弹也已列装,印军认为已经全面取得中印边界地区的炮火主动权。

不过实际作战时,就大相径庭了。

王克成率领的突击部队完全不按照炮火准备20分钟,再步兵冲锋的模式。

炮弹一出膛, 1连的3辆“电甲虫”立即加速到最大速度,飞驰过面前的浅滩,从印军哨所东面500多米穿插到他们后面,然后沿印军的前沿公路直扑A据点群。

原来我军在小河的南岸有一个哨所,河上有一座木板架的小桥,这处的河水由于山上融雪水深流急。

印军把哨所就建在我军哨所南边不远处,时时向我执勤战士挑衅,他们并未发现对面有什么变化,也就相信了“中国军队不敢动手”的观念。

这一印军哨所转瞬间就被满怀仇恨的我军战士摧毁,不久木桥就换成了钢桥。

当2连通过时,前方已经爆发了激战。

5公里的直线距离有8公里的山路,电甲虫以 60公里的时速10分钟不到就冲到了A据点群的前沿,这些定型生产的步兵战车,全重仅7吨,可搭载5名战士,由于体积小,前装甲比BMD伞兵战车还厚。

在山区的小路上驰骋十分灵活。

3辆车向山路的两边发射了扫雷火箭弹,立即冲入了印军阵地。

他们根本不在乎暗堡或火力点的机枪吐出的火舌,一发现就是一串30毫米机炮弹,立即把它们打哑了。

它们要防备的是印军到地堡外发射反装甲导弹和火箭弹,这时步兵已经下车,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发现异常就持枪射击或发射枪榴弹。

这些常年守卫在高山密林地区的守备团指战员,大都是职业军人,适应这里的高山环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现在又装备了直升机、步兵战车、火力突击车等先进完全,真是如虎添翼。

周围山顶上的炮兵校正员和迫击炮则居高临下,只要发现印军有异常,就引导炮弹或自己开炮砸下去。

不久TJ-1突击车等把大批战士送到了阵地中间。

A据点群是在一块台地上,周围是一圈山峰,印军在反斜面上构筑了坚固的炮兵阵地,配置了6门105毫米榴弹炮。

我军的炮火难以摧毁它们,可是1连的突击如此神速,被炮火警醒的印军炮兵刚跑到炮位,就被冲入阵地中的电甲虫击毙了。

12辆电甲虫分成4组,后面还有TJ-1的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火力支持,在台地上四处出击,很快把营房中和连部的印军打得一片混乱。

战斗只进行了25分钟就结束了,昔日在我军哨所前耀武扬威的这连印军在副连长的带领下缴械投降了,他们的连长被炮弹击毙了。

在不远处指挥战斗的王克成营长命令2连立即通过这个阵地攻击B据点群,3连、4连跟进。

1连留下打扫战场。

看着战车搭载着其他连的战士扬长而去,1连长大叫“冤枉”,在无线电话中向营长求情:“营长,我们根本还没有发挥呢,由4连来打扫战场吧,B据点群我们也包了。”

王克成在飞速挺进的指挥车中开导他:“4连是预备队,任务重着呢。

你们连的人正散在这个阵地上,要仔细搜索,我们的战果可不能漏掉。

俘虏和物资交给团部的收容队和后勤,立即赶过来。

伤员情况怎么样?”“只有2名重伤员,12名轻伤员,1个也没有 ‘光荣’ (指牺牲)。”

“你让指导员查一下,不要让重伤员混入轻伤员中,立即呼叫直升机运走重伤员。”

“是!”直升机直接把重伤员送到3#基地,由于后送及时他们都及时得到救治。

1连长鲁国兴上尉接下来被战士的报告震惊了:这么一个印军连队的营地,不但费尽心机运来了6门105榴弹炮(4门好的,马上会有团部的炮兵来使用),有12辆“潘哈德”VLB装甲运兵车,它们上面不少装备的是崔格特反装甲导弹。

居然有4个相当大的洞库,储存了16门120毫米,24门82毫米迫击炮,44挺重机枪、大批弹药和燃油。

还有4辆英制的2吨级的全地形越野车,在这险峻山地是很珍贵的。

行家一看就知道,这里是作为一个进攻基地来配置的。

却说,2连的车队刚行进到一条山脊上的公路时,遭到B据点群正面的二个火力点的无后坐力炮的轰击,由于车行速度快,未被击中。

印度人没有机会开第二炮,就被WZ-10发射的火箭弹摧毁。

这个据点群要大得多,座落在一片山间的小盆地中,所谓的盆地只是与四周的高山峻岭相比低些,略微平坦些,其间也有不少小山包,周边的山坡上有多处小台地,一条山区公路蜿蜒曲折地穿越其间。

印军的防御工事、指挥所、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部署在各处,营部和连队的营房集中在3处,在一处台地上还修筑了一个直升机的停机坪,还在山坡挖了几个洞库隐蔽直升机呢。

不过在我猛烈的炮火打击下,洞库的门被破坏,山上滚下来的土石又堵住了洞口,直到战斗结束藏在里面的2架直升机也未能飞起来。

此时我军已有4门 82迫击炮和4门60迫击炮机降到高山上,居高临下地猛轰下面的印军。

当2连即将冲入山谷的关键时刻,在炮兵校正员的招呼下,独立5师的重炮也加入了火力封锁,天上又来了H-6,那些500公斤的炸弹在引导员的激光枪和雷达照射器的指引下,如同长着眼睛一样砸到了印军指挥所和炮兵的工事上,其造成的震撼或者说恐怖是可想而知的。

2连的大批电甲虫和TJ-1火力突击车运载着步兵顺利地冲入了谷地,然后按预定方案让步兵下车后向各个方向的印军发起攻击。

当炸弹和重炮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突然停顿时,阵地上的印军一时还不能适应,在冲上前来的我军战士面前一个个呆若木鸡,连举手投降都不会了。

战士上前抓住他们的枪,大喝一声才把他们惊醒过来。

不久印军抵抗的枪声逐渐稀少,在晨曦中,一群群俘虏从各处被集中起来。

4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难怪战士们要大叫“空军万岁!”王少校在大局初定之际,就率3连、4连穿越此处扑向了C据点群。

独立5师的陆航大队一开战就不断把迫击炮和山炮运送到印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周边的山上,这些炮兵与空军和陆航部队武装直升机对基地持续攻击和封锁,第七师自顾不暇当然不可能去增兵那些前沿阵地。

当3连向C据点群发起攻击前,这连印军已经遭受了2个多小时的轰击,而且都是精确打击,他们曾组织了多次仰攻企图夺取山上的炮兵阵地,均被警卫步兵的枪弹和榴弹歼灭。

当大批500公斤的“飞蛇”滑翔炸弹呼啸着砸向印军的指挥所、防御工事后,印军的抵抗意志已被摧毁。

3连仅遭遇轻微的抵抗,就开始收容俘虏打扫战场了。

在这低纬度地区,太阳一升起很快就放射出炽热的光和热。

王克成少校看了一下表,才9:45。

真令人难以置信,仅2小时40分钟他们就攻击前进了 50公里崎岖的山路,连克3个据点群,以一个营的兵力全歼了一营印军。

4连的指战员还大呼 “吃亏”,他们在攻到印第七师基地前,只是“顺手”干掉了7个印军工事。

全营仅化3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预定5个小时的任务。

独立5师的地面部队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蜂拥而来,他们的前锋营营长在C据点群向王克成少校表示谢意。

“时间”在战争中的价值太高了,趁敌人处于被动、混乱之际发起攻击,意味着减少伤亡。

“报告营长,有一股印军正从东边向B据点群进犯,团部命令我营予以歼灭。”

通讯员的报告打断了二位前锋干将的交谈。

“预祝你们尽快拿下第七师。”

“也祝你们再次歼灭印军。”

王克成少校率部再次投入紧张的战斗。

东线初响惊雷与我军的“传统”陆军相比,中央突击师是由全新的概念组建的陆军部队。

很多军事爱好者并不重视“概念”这类抽象的东西,他们喜欢比较飞机的速度、机动性,军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等。

可是专家们却以实例来证明“概念”的重要性。

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德国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在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当时古德里安还默默无闻)不仅在193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还为苏军建立了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改变,古德里安关于装甲战的思想被希特勒接受, “概念”变成了可怕的的打击力量-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在德国诞生了。

而苏军却重走老路,机械化军被解散。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坦克在发明它的国家-英国却在遭受冷遇。

没有了 “概念”绝对不会有行动。

二战初期,德国以装甲部队为主体的“闪击战”,使得世界震惊!将德国的成功和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拙劣表现相比较,使苏军受到很大震动。

在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过程中,德国人是幸运的,机械化部队首先遇到的任务是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使得德国人能够不流血地纠正错误并取得经验。

在大战爆发后,德军最先遇到的是实力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波兰人,在作战中即使犯了错误(这肯定发生过),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

当经历了法国战役后,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劲旅,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的错误都是致命的。

不幸的是丢掉了机械化军“概念”的苏军碰上了这支劲旅,于是发生了前苏联红军的65 万大军(整整几个集团军啊!)在南方被德军合围而被吃掉的大败仗,其惨败场面之宏大,连希特勒似乎都吃了一惊。

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瞧不起斯大林的战略指挥艺术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冷平治、郝志刚这些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先锋,执着地构建陆航集团军时,直升机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

美军和前苏联的红军都大量使用这款陆军的新宠儿。

发明直升机的美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在二十世纪末就为每万名陆军配备了140架直升机,军事专家们也在强调低空火力和垂直突击,还组建了101空中骑兵师,但组建陆航集团军独立完成战役任务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直升机尽管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作为低空火力平台,它不如A-10攻击机,装甲既薄,载弹量也少得多;作为运输工具,则不如C-130J,既不能载运重装备,航程还近,效率又低,C-130一类的运输机只要一块很小的场地就能起降了。

最要命的是直升机结构复杂,实在娇贵,“在常规武器中,直升机是最难伺候的动物,风险性最大。”

(美国专家语)大规模集中运用十分困难。

本来直升机最适合在山区运用,可是那里恰恰是难以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

美军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出动了著名的AH-64D“长弓阿帕奇”多任务战斗直升机,为了把原本驻扎在德国军事基地的24架“阿帕奇”部署到阿尔巴尼亚(是个极为落后的山国),居然用了3个星期,还动用了近3000名支援队伍,包括修建掩蔽物、守卫机场、对直升机本身和军械的维修。

该机虽然性能好,但耗油量大、零备件耗损也大。

不幸事件接踵而来,首先其中1架在途中出了机械故障只好留在意大利(所以到阿的只有23架)。

仅仅运输所有的人、直升机、装备的运输机就高达200架次,可是阿尔巴尼亚机场已被难民挤满,混乱不堪,装备运到也难以马上投入装配和使用。

遭到美国军方一些高层次官员的不满,一位官员说:“我现在担心的是,等到‘阿帕奇’可以出动时,他们(南联盟)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接着刚刚到达阿尔巴尼亚的这些“阿帕奇”,在4月26日一次夜间例行训练中,其中一架突然坠毁,只是两名飞行员死里逃生。

5月4日,又一架“阿帕奇”在训练中空中爆炸,机毁人亡。

冷平治中校和郝志刚他们分析了坦克发展的历史,在早期坦克同样是故障频繁,那些汽油机功率小、机件复杂;装甲重了,动力跟不上;装甲薄了,又不顶用;火力也不强。

难怪发明坦克的英国并不重视它。

然而,在德国和俄国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把它们组成了一支可怕的突击力量。

冷中校认为美军发展V-22“鹗式”直升机并非上策,它虽然加大了起飞总重,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航程,可是非但没有解决“复杂性” (虽然美国人并不在乎另一个缺点“昂贵”,每架造价4400万美元!)这个致命的问题,反而加重了复杂性。

从直升机的飞行方式变为固定机翼飞机的飞行方式时,极易出事。

1989年 3月9日V-22完成首次试飞,此后,原型机一共生产了7架。

但是,1991年6月11日,一架 V-22在试验飞行中突然坠毁,造成两名人员受伤,首开记录,飞机最后彻底报废;1992年7 月20日,又一架准备降落时坠入波多马克河,造成3名陆战队员和4名平民丧生。

为此,老布什政府差一点决定取消该型飞机。

最惨的是,2000年4月8日,一架MV-22在执行夜训任务时坠毁,导致19名海军陆战队员无故丧生。

到2000年12月11日晚间海军的一架MV——22鱼鹰直升机又是在夜间训练时坠毁,机上四名机组人员生死不详。

不过技术从来不是军事改革的最大障碍,坦克集群的大量运用既不在工业强大的美国产生,也不在发明坦克,而且拥有坦克最多最好的英国产生。

关键是有新的概念,有一套实施的措施,有一批推进的人,如想取得成功,还得有最高统帅的大力支持。

我军的直升机既少,高性能的更不足,更大的问题是缺乏大规模运用直升机的经验。

冷平治和郝志刚他们是幸运的,得到了最高统帅的赏识,在王刚的支持下,统帅部作出了行动。

中央突击师是我军陆航集团军的雏形,军委几乎把军内最好的直升机的三分之一武装了他们。

当我军成功地研制出电动直升机时,冷中校、郝志刚和王刚更是信心大增,直升机的致命伤-“复杂”被攻克了。

在此基础上,“鹗式”直升机也许能真正成为直升机的升级产品,我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奋力拼搏。

朝鲜事变让中央突击师得以大显身手,这是一次突击行动,强调的是速度,当时的战争气氛远比实战演习紧张。

我军又是首次大规模运用直升机作为突击力量,当时电动型的并不多,发生了一系列的失误,一些部队送错了地方,在冰天雪地中一些部队迟迟得不到帐篷和睡袋,甚至在紧张的操作中发生了三机相撞的事故…。

不过战争没有发生,失误不流血地纠正了,并取得经验。

在解决崔止钟的装甲师和压制韩国军方时,他们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统帅部的高层大受鼓舞,更加重视中央突击师的建设。

这次他们将受到实战的考验,幸运的是,对手是昔日的手下败将-印军,而且这个对手还极为傲气。

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印第八整编山地师7号野战机场其实在整个“天鹰”计划中最早出发的是1-4#前进基地上的各个突击小队。

4#基地的郝志刚突击师的各由一名营长率领的2支突击小队已经准备就绪,每个小队1架武装侦察型直-15(卡-60国产电动型),1架武直-10M,2架重型直-14M(米-26电动型),每架运送50名突击队员加一辆BMD电动伞兵坦克。

郝志刚亲自来送行,他的动员十分简洁:“苦练多年,就看这一下子了。

好好干,打出特种兵的威风来!”4:45他们依次升空出发,其他3个基地的突击队基本上是同时出发的。

这是最早出发的部队。

他们钻山沟,越山口,直奔各自的目标。

中印边界东线,印军在非法侵占我国的地区建有三十四个野战机场和六十多个直升机停机坪,设有飞行联队和导弹联队。

天鹰计划中为它们一一编号,制订了攻击的计划。

从3 #、4#基地出发的4支突击小队的目标是印军的7号、12号野战机场和46号、51号直升机停机坪。

它们都是比较隐蔽又比较大的,其上停有战机的,而且位于印军第七、第八整编山地师的背后要害处。

田丰民少校率领的突击小队,5:35就隐蔽地到达位于察隅西北部的7号野战机场不远处小山坳里。

这全靠电动直升机的优良性能。

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迅速地向机场接近,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待命。

悄无声息地卸下二辆BMD伞兵战车后,直-14M又隐蔽地返航了。

他们一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出击!”命令,个个如出山猛虎,看守跑道边上6架战机的二名印军卫兵一下子被微声突击步枪击倒。

埋伏在小山包上的雷达站和指挥所边上的突击队员,冲进里边一看只有几个值班人员,还在迷糊中就被制服成了俘虏。

不远处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根本就没有人。

几名突击队员刚冲进战勤值班室,制服了值班人员,警报才响起,大概是印军上级通报已遭袭击。

冲进营地的突击队员也是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

把俘虏集中起来,个个都是垂头丧气,清点后,才知道警卫部队是一个排50人,还有8名飞行员和18名地勤人员。

突击队员又找到了2架隐蔽在山洞里的苏-27。

跑道边上的是米格-21的改进型。

大家高兴坏了。

一占领印军基地,田丰民少校马上在指挥所用数字式无线电话报告了师部。

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一名印地语和英语讲得好的队员在少校的示意下拿起了电话,耳机里响起了急迫的英语,命令他们立即投入战斗行动。

田丰民也听到了,就向他点了一下头,那名队员用英语大声地回答道:“是,长官!”恰好此时耳机里传来爆炸的轰鸣声,那位“长官”,大概也没有心思去辨别这位队员的语音了,急忙挂断了电话。

15分钟后,直升机运来了一批部队接管了这个基地,布置了警戒。

为了防止印军第八师发现情况后向这里开炮把飞机打坏,随部队一起来的6名飞行员把外面的6架米格机飞回了基地。

田丰民少校率领25名队员,跳上了一架改装的突击火力直升机TZ-14M,与2架武直- 10M组成了一支营救小分队,一起升空执行新的任务去了。

经审讯才知道,这个小基地储存了不少燃油、弹药等物资。

而且在它的东面2公里处,还有一个军牧场,养了300多匹马和骡子,以及几百头奶羊。

我军的4#基地又派了12名军垦人员,在突击队员的帮助下接管了这个牧场。

那几个非战斗单位的印军老兵自然是束手就擒了。

董启星少校是特种兵团2营营长,1米76的身材,十分壮实,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驾驶起直升机、轻型飞机、坦克和装甲车得心应手,这一年多来又迷上了电脑,经常到电子战团与那些博士们“切磋武艺”。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

在战术研究上颇有心得,在多次实战演练中屡建奇功。

很受郝志刚的赏识,说他用脑的时间比用手脚的时间长,是智能型的特种兵指挥。

他率领的另一支突击队也顺利地攻占了第八整编山地师侧后的12号直升机前进基地,这个基地面积虽小,但收获更丰富。

在这险峻的山区,印军也十分重视垂直输运和低空打击力量,在前沿修建了不少直升机的出击基地和前进基地。

由于印军接到命令,这段时间尽量减少去前沿的侦察飞行,以避免中国人借口挑起冲突,所以直升机都停在基地里。

他们缴获了4架米-24D、6架ALH和4架卡-60武装侦察型,立即由技师装上了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和通话装置,然后尽量装备火箭弹和炮弹,米-24和卡-60就可以投入了战斗,那些特种兵太熟悉这二款武装直升机了,它们的战斗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印军几乎不可能攻击它们,因为它们也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

那些印制的ALH只能先回基地了,这是我军首次得到这款大名鼎鼎的“先进轻型武装直升机”,还得等那些印军俘虏教练后,才能用来作战。

不过后来都成了“兰军”的装备。

另外2个小基地的情况也差不多。

基本上是完好地接管了下来。

中央突击师在地面战中立了第一功。

歼灭第八整编山地师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是东线的一支主力部队。

印军的山地步兵师突出强调了在高原山区对敌方步兵的杀伤火力,由于山地步兵师内有骡马一千多匹,从而保证了军队在简易公路乃至没有公路的条件下,仍能顺利实施战斗行动。

每师兵力有一万四千人。

印军在1987年初举行的“棋盘”演习中发现山地师表现出了缺乏机动力、防护和生存能力弱以及火力不够的弱点,印军随即决定将山地师逐步改编为“整编陆军山地步兵师”,增加直升机数量以提高机动和后勤保障能力。

在防护力方面,开始大量换装“凯夫拉”便携式掩体,该装备具有防寒保暖、使用方便、伪装性好的优点。

为弥补火力不足,增加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印产克莱莫定向杀伤地雷以及主要用于摧毁敌掩体的SS11-B1和“法弋特”导弹等。

他们又在察隅北部驻地构筑了强固的前沿工事。

还在停火线前梯次地构筑了24个据点,派出了3700人驻守,时时向我军挑衅。

这样的四个整编山地师难道是为了“防御”吗?这一带海拔普遍在3000米以上,山峰的比高大都在1300-1400米以上,地形崎岖,森林密布。

第八整编山地师的基地位于瓦弄的西北方,是印军投入巨资修建的,位于4条山区公路的交汇点的山谷中的三片台地上。

完全不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印军工程兵大量修建山区公路,前沿据点与基地都有相当不错的公路连接。

在一些险峻的高地据点,也修筑了山道,至少可以供骡马通行,大型装备则由直升机吊运。

在公路旁的谷地和台地上还招募移民来开发了不少的小型农牧场,也有一些用来饲养山地师的骡马。

印军参谋部的意图很清楚,这些都是今后进攻西藏的出击基地。

不少据点和前沿基地甚至越过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直逼我边防哨所。

林芝军分区的2个守备团常年驻守在大峡谷地区,每位指战员都轮流到前沿哨所值过勤,看到那些耀武扬威的印军实在是生气。

一接到备战的命令欣喜万分,他们的任务极为艰巨,得到了8架电动“黑鹰”、4架Z-1L(电动卡-32)和8架WZ-13(电动卡-52)的支持。

于是扎扎实实地制订了拔除据点的方案。

接到“出击!”的命令,守备3团和守备4团的官兵如同猛虎下山,他们需要通过原始而神秘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里的高差是地球之最,达4000-5000米。

陡壁、恶瘴、密林、巨蟒,江水咆哮,阴雨沥沥,尽管有印度洋上空的通信卫星和“飞天”超高空转播机,部队的电台还是时时与大本营失去联络。

这一切都加重了走进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守备团指战员的孤独感。

这里古木参天,热带雨林托举冰川,低洼处荆棘载途茅草过人。

虽然是万里晴空骄阳似火,在雨林中,却暗无天日。

战士们脚下的枯叶盈尺,不时踩出一条栖睡的毒蛇来。

树叶上迷彩色的旱蚂蟥像蛇一样晃头直立,发出一片“嗖嗖”声。

要不是事先在身上涂有防虫膏,他们早被这些蚂蟥吸成无血僵尸了。

就是万分小心情况下,有的战士一摸脖子,还能甩下一条长蛇,令人毛骨悚然。

就在这恐怖残酷的“死亡峡谷”,他们这些山地步兵刚毅顽强的战斗素质得到充份展现。

在海拔5000米的雪线上,他们消灭了一支尚未得到开战信息的印军巡逻队,冲下峡谷区,凿石定绳索,飞身越过山涧,直取印度边境指挥所。

攀登、格斗、捕俘,似山猿,如猛虎,一气呵成,让印军无还手之机。

1架Z-1L以6200公斤的载重量不能搭载1辆战斗全重7 吨的“电甲虫”,他们去掉电池和弹药,将重量降到6吨就行了;黑鹰则搭载人员、电池和弹药。

直升机不断来回把“电甲虫”、迫击炮班越过天险,大大加快了推进速度。

一发发带有定向破甲装药的迫击炮弹、无后坐力炮的炮弹,连同战士射出的枪榴弹,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飞向印军的据点,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弹、导弹更是加大了打击的力度。

被爆轰声惊醒的还活着的印军,面对冲入据点的我军战士的黑洞洞的枪口,乖乖地缴枪投降。

把俘虏交给后面的武警部队的收容队后,守备团的战士们又扑向前方的据点。

对险峻地段的据点,低处的由“电甲虫”步兵战车实施攻击,印军的机枪子弹打在它们的装甲上只是擦出道道火花。

印军的反装甲导弹红外寻的不起作用,雷达波寻的,则受到电子战战车的强力干扰。

再说印军遭受火箭弹和高爆炮弹的打击根本也不敢离开地堡去发射导弹和火箭弹。

高处的据点则由武装直升机和Q-6攻击机予以解决,那些据点怎么经得起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大多数据点是支撑不住投降的,很少有人敢冒险后撤。

他们如同一把尖刀插入印军的据点群,快速推进,为独立6师打开了扑向第八整编山地师的通道。

由于得不到师部的支持,外围那些孤立的印军据点很快就被2个守备团全部拔除。

独立6师更是了得,他们以陆航大队为前锋直扑第八整编山地师北侧的一系列高地,很快清除了上面不多的印军警戒阵地,大批突击队员机降在高地上,一部分人用激光枪、雷达照射器为滑翔炸弹、巡航导弹制导,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指示目标,另一部分人快速构筑炮兵阵地,不久一批82、120迫击炮,超轻型的105毫米榴弹炮由直升机吊运上来。

很快就有大批炮弹居高临下准确地落入第八师基地。

他们与中央突击师南北夹击,狂烈的炮火打得基地内的印军晕头转向。

独立6师的地面部队在守备团扫清的前进道路上快速推进,4个小时后,就攻到了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主阵地的正面。

一面构筑工事,一面以加榴炮和迫击炮向他们发动攻击。

运送到第八整编山地师后背的中央突击师的部队也向他们发起攻击。

中央突击师的攻击直升机和独立6师的陆航大队则从空中,向他们的重炮阵地、指挥机关发动猛攻。

第八师基地内的几架直升机刚起飞就被打下来了,吓得他们再也不敢派直升机升空了。

我军的电子战直升机又以强大的压制功率切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加重了他们的孤立感。

到12:00时大批H-6也加入了对第八师的攻击,那些500公斤的“飞蛇”不断地砸在印军的指挥所、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的地下工事的顶上,那些超音速的“飞蛇”是带有复合弹头系统的钻地弹,可以贯穿4-6米厚的混凝土。

它的预侵彻弹头内含4个预制装药,爆炸能量及柱状装药在轴向产生的射束流使弹头破片速度达6000米/秒,将目标炸开一个洞口,50公斤的主侵彻战斗部沿此洞口继续侵彻,弹头上的智能引信探测到空洞后再引爆主侵彻战斗部装药,毁伤目标。

不久独立6师的部队向侧后方转移了。

正面的印军刚松了一口气,马上遭到48集团军的快速部队144师更猛烈的攻击。

中央突击师的各突击分队则封锁印军第八师的各条退路,使他们陷入了包围圈中。

山地阻击战第八师的侧后80多公里处是第十整编山地师基地,奉命向第八师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增援。

可是在这高山深谷纵横的的地区,这80公里可算是“远在天涯”了。

首先是直升机几乎被打光了,藏在主阵地的2架直升机刚起飞就被占压倒优势的郝志刚的武装直升机打掉了。

要求东线司令部派遣空军掩护,被告知空军正在与中国的空军“争夺制空权”。

到了11:00,在司令部的一再催促下,第十师的第40山地团只好硬着头皮沿着山区公路前进,很庆幸公路一点也未遭破坏,他们的装备是相当精良的,前面是装甲车开路,车上的高射机枪直指天空。

中间有5辆防空导弹车,最后也是装甲车。

步兵不是乘坐在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中,就是乘坐在拖着山炮的重型卡车上,中间还有16辆俄制的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威风凛凛地绕过2个山脚,翻过一个山口,快速推进了40公里后,庞大的车队正行进在一段险峻的山路时,突然前面向江中突出的一个山嘴的陡直山坡上倾泻下山泥,一下子把公路堵死,而且“恰巧”把刚转过山嘴的4辆装甲车与后面的车队隔绝。

紧跟着装甲车的军车差一点就给“活埋”。

整条车龙一下子变成了“死蛇”,团长里达尔斯上校命令全团投入战斗。

话音刚落,车队后面也发生滑坡了。

这一下整个团被困在这山谷的险峻山路上。

里达尔斯通过无线电话呼叫前面装甲车上的人,没有回音。

空有各式武器可是不知去打谁。

这一切当然是特种兵小队的杰作啦。

里达尔斯上校一方面指挥工兵清除山泥,一方面派出一个侦察小队越过山泥堆去查看前面装甲车的情况。

隐蔽在山谷对面的特种兵报告了这一动作,所以侦察小队刚绕过山嘴,里达尔斯就听到一连串的枪声,无线电话就中断了。

这道山嘴就像鬼门关,派人从上面翻越也是有去无回。

这一边又无法进行火力支援。

这位团长急得直跺脚,呼叫师部来直升机,得到的回答是直升机无法起飞,反而命令他们快速前往增援,第八师已经十分危急。

可是工兵刚清理掉一半山泥,山坡上又滑下更多的泥石。

凭借空中优势,我军以一个突击小队就这样拖住了印军的一个主力团。

总体来说,在东线的印军除了4个整编山地师,还有8个主力师在后面作支撑,在邦迪拉、德让宗、阿帕龙、瓦弄等地还有8个师的兵力在守卫。

如果他们能在这一地域任意机动的话,我军的攻势作战将遭遇极大的困难。

一般来说进攻方至少要有3:1的优势兵力才能取得成功,可是我军在发起攻击的那一刻,前沿只有4个守备团、2个独立师,1个中央突击师(印军还不知道)。

印军统帅部当然不相信我军敢发起进攻,可是他们疏忽了这里的地形和陆航兵团机动性对于进攻方的价值。

拥有电动直升机的47、48集团军的陆航兵团的垂直突击能力也非同小可。

印军统帅部还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他们是静态地看兵力对比。

我军首先夺取了制空权,保障了陆航兵团的机动自由,陆航兵团则以低空火力和垂直突击能力夺取了印军的前沿野战机场,有几个机场运-14(伊尔-76)都能起降。

40架运-14、80架电动运-8、140架电动运-7,一次就可以运送100个连和140个排的兵力。

我军的前线兵力在迅速膨胀。

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师部19:35(新德里或当地实际时间17:05)再说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在独立6师、48集团军的144师、郝志刚师的一部分以及空中大批战机的联合打击下,到下午19:05时已经被切割成三大块,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了。

印军修筑的工事不可谓不坚固,但其战术思想是以此为攻击基地,分布在前沿的据点的任务是压制中方的哨所,所以相互间并不是按纵深防御来配置的。

它的防御正面超过170公里,对于这种复杂地形显然是过于宽大了。

而作为主动进攻方的我军是经过长期策划,精心演练的,在拥有战区制空权的情况下攻其无备,采用分割包围的手段,切断了印军前沿据点与基地的联系、各个基地之间的联系,然后以优势兵力和强大的空中火力,对其中的一个展开轮番进攻。

经过12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多波次的突击,彻底摧毁了基地内印军抵抗的意志。

前指决定暂停攻击,由直升机用英语和印地语向印军喊话要求他们投降。

5分钟后印军第八师师部一小队人打着白旗,前往中方阵地接洽投降事宜,144师师长率人接待他们。

印军要求由中方高级将领受降,并保证他们的高级将领受到体面的待遇;还要求我军关闭干扰机让他们向司令部通报情况。

经向前指请示后,答复他们:中方将由中央突击师师长郝志刚少将代表边防部队司令部接受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达尼里尔准将的投降,保证按照国际公约给予每一位放下武器的印军以体面的待遇;在中方接管了全部阵地后,在受降仪式前允许达尼里尔准将将向司令部通报情况。

现在,印军第八师师部发布了停止抵抗的命令,成了印军第一个被歼灭的整编山地师。

阵地上的枪炮声顿时沉静下来。

10分钟后,在第八师师部,当着郝志刚少将的面,达尼里尔准将向印军东北战区司令部报告,由于遭到中国军队的包围,重装备全部被摧毁,无法继续进行有效抵抗,为了避免军人无谓的伤亡,被迫向中方作出投降的决定。

无线电中沉默了一会儿,传来了东北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低沉的语音:我将承担我的责任,并把你的决定通报总参谋部。

林芝军分区的守备4团担负起,安置这8487名战俘的艰巨任务。

另外87名包括达尼里尔准将在内的高级军官,则由直升机送往专门的营地。

初步清点的缴获物资实在惊人:11架藏在山洞中的直升机及燃油、武器装备;32辆俄制BMP-2、BMD-3步兵战车,隐蔽它们的山洞洞口的路都被炸坏了;17门瑞典制造的FH-77B155毫米口径快炮和11门俄制M-46改进型(130毫米口径)野战火炮。

还有大批武器弹药、燃油、发电机、衣被、帐篷等。

这一消息我军以各种方式向印军传播,在印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其后也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边的部队腾出手来,毫不停歇地扑向下一个目标-第十整编山地师。

由于印军的7号野战机场和另二个野战机场完好无损地落入我军手中,运-14M(伊尔-76电动改装型)重型运输机可以直接把部队运送过来。

它一次可以载运46吨物资或者一个连的全副武装的士兵。

还有运-8M中型运输机一次也可运载22吨物资或全副武装的士兵105名。

这大大地加快了部队调动的速度。

东西线的地面攻势在第一天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由于我们夺得了战区的制空权,并以猛烈的突袭,全歼了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

另3个在最前沿的第三、第四、第七整编山地师也被我完全包围起来。

为了减少我军的伤亡,并更完善地部署攻击部队,为总攻击做好准备,夜幕降临后,我军停止了地面攻击。

由直升机严密监视印军的动向,部署在周围高地上的我军迫击炮、山炮则不断向包围圈内的印军开火,进行袭扰。

突击队则借助直升机在各个山口、要道部署阻击力量,完全堵死了印军增援部队的进路。

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19:00在边界战争火爆地进行的同时,在外交和新闻战线同样展开了紧张的活动。

在发起总攻前几分钟,中俄首脑热线应中方要求接通,王刚亲自向波诺马廖夫总统通报,中国将在中印边界全线展开自卫反击战。

沉默了一会儿,总统问道,贵国的目标是什么。

王刚强调,目标有限,仅仅是收复失地。

因此请求俄国不向印度提供情报;也不提供带有援助性质的贷款销售武器。

总统回答:只要中国的行动限制在边界范围,俄国答应严格保持中立。

反击战发起后,中国向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出外交照会,指出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战目标是有限的,仅限于收复被印度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

26日上午9:00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表政府声明:“印度侵略军长期以来非法占领我国大片领土,最近更是不断对我边防部队开枪开炮进行挑衅。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边防部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度侵略军进行全面的自卫反击。

我边防部队的目标是有限的,那就是把入侵者全部赶出中国的神圣领土。

印度的入侵军队必须立即停止挑衅行动,全部撤出非法占领的我国领土。”

声明十分简短有力,但一下子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接着国务院的网站,中央电台、电视台,各地的媒体同时发布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全国人民坚守各自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支持边防战士的自卫反击战。

不组织游行和张贴标语。

不对印度在华人员作出不友好的举动。

因此,国内十分平静,只是网络上十分热闹,提出各种战术,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强烈要求不能再从收复的领土上撤军。

大家纷纷涌到国防部的网站,可惜没有任何消息,自然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不满,一致留言要求提供确切的前线消息。

印度政府几乎同时在新德里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指责中国军队采用突然袭击的战争行动,全面入侵印度领土。

甚至派遣战机轰炸了科希马、提斯浦尔、萨地亚等城市。

声明要求印度人民动员起来,支持国防军把入侵的中国侵略军赶出神圣的印度领土。

并要求入侵的中国军队立即停止入侵行动,撤出入侵的印度领土,赔偿印度的一切损失。

声明宣布召回印度驻华大使以示抗议。

并宣布中国驻印度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

印度的媒体疯狂地**起来,纷纷指责中国在印巴战争的关键时刻,向印度的后背“捅了一刀”。

但大多数舆论乐观地认为,以印度多年来在阿克赛钦地区和“阿鲁那尔邦”的准备和部署的强大的军队,以及坚固的工事体系,中国的“挑衅”简直是“以卵击石”。

不少议员甚至要求军方的反击不必受现在的停火线的限制,坚决达成1962年就制订的目标,在东线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要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

少数担忧印度落入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的评论员,差一点被“骂死”。

一位印度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早在印巴战争前就狂妄地宣称印度拥有“世界第三”的军事力量。

这时一位前政府的高级官员更是权威地分析,印巴的“冲突”(他甚至不屑把同巴基斯坦的战争称为“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中国的行动根本救不了巴基斯坦,反而给印度抓住了机会。

他认为印度这次将会给中国人一个严厉的教训。

到北京时间19:00国务院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挤满了中外记者。

因为中印双方都实施了新闻管制,记者无法前往战区采访,只有美国、日本的媒体从特殊渠道获得少量的从卫星照片分析得出的情报。

所以消息十分混乱。

大家都想获得确切的消息。

时间一到,国务院发言人,陪同外长章士兴和国防部副部长何立清上将进入会场,引起了“老记”们的一阵兴奋,他们的“炮弹”有着落了。

国务院发言人神情严肃地重新宣读了一下我国政府的声明,马上请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抢先问道:“能否请章外长把这次边界自卫反击战的目标再详细地描述一下。

这会导致两国的战争吗?”章外长微笑着答道:“你一次提了二个问题,因为你是第一个,照顾一下,不过下不为例。

我国政府声明已经表述得很明确了,首先我们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因此目标是明确的,就是收复被印度军队非法占领的我国神圣领土。

如果印度军队立即撤出非法占领的我国领土,那么我边防部队的作战行动将立即停止。

我们注意到了印度政府的声明,同样把这场冲突界定为边界冲突。

我们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争端,这个立场至今没有改变,但是印度政府采取召回大使的做法是不利于和平谈判的。”

印度时报的记者责问道:“那为什么要轰炸科希马、提斯浦尔、萨地亚等城市呢?”发言人请何上将问答。

何上将神情自若地答道:“我首先要指出的是,印度政府的声明在这一点上完全混淆了是非。

我军轰炸的是位于这些城市远郊的远程雷达基地和空军基地,这是为了确保战区制空权所必须的。

我要反问这位先生,贵国政府能够拿出我军轰炸这些城市的证据吗?”把那个记者驳得哑口无言。

一位美国记者问道:“中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是否为了支援巴基斯坦?”章外长严肃地问道:“首先我要纠正这位先生的错误,这是我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战,而不是中印两国的战争。

我国政府对印度挑起的入侵巴基斯坦的侵略战争的立场是一贯的,反对印度的侵略,支持巴基斯坦的反侵略正义斗争。

而边界自卫反击战纯粹是中印两国的事。

印度政府都没有把这二者联系起来,不知这位先生有何用意。”

中国青年报记者:“能否请何上将详细介绍一下我军反击战的战况。

我们的读者十分关心。”

不少记者一起鼓掌,表达了大多数人的要求。

正在此时一位军人拿了一份报告递给了何上将,并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然后又分送给章外长和发言人。

何上将满脸笑容地说道:“我们并不是封锁消息,战斗刚打响,前方是很紧张的,请性急的青年朋友要耐心点。

我已经准备了一些资料,谁知又来了更好的消息。

首先我要向大家报告的是,我神勇的空军部队在第一波的自卫反击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摧毁了印军在一线的全部5架空中预警指挥机。”

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几位印度记者神情黯淡地作着记录。

何上将作了个请安静的手势,继续道:“并基本摧毁了印军在一线的战机和直升机,详细数据在统计,但至少在150架战机、100架直升机以上。

初步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

并在此基础上,击落了37架印军二线来犯的战机!”这些惊人的数据再一次引起了会场上老记们的轰动,那几位印度记者已经无心再作记录,只是直愣愣地看着何上将。

几个西方记者也露出怀疑的神色。

接下来何上将的话才让全场的人全都楞住了,他扬了扬手中的资料说道:“刚接到的最新战报,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已经向我军缴械投降了。”

这个消息反而使全场都肃静了,印军整编山地师的实力这些老记是清楚的,整整14000 人哪,他们的本领和精良装备被吹嘘了20年了,一天不到就完了?!有几个西方记者刚想提问题,何上将说道:“我知道大家有不少疑问,还是请看前方记者发送回来的受降仪式的录象吧。”

由于这次是向全国实况转播的,并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的,在现场也有不少大屏幕投影电视机。

场上的工作人员打开了音量开关。

画面上清晰地显示了一间宽大的掩蔽所,画外音解释说这是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师部,镜头拉近显示了一位神情有些沮丧的印军准将的近景,画外音介绍这位是达尼里尔准将师长。

接着画面显示了魁梧的郝志刚少将的近景,画外音介绍这位是中国军方的受降代表中央突击师师长郝志刚少将。

镜头切换成阵地各处中国军人在接管装备,天上到处是我军的直升机在巡视。

马上又转换为师部的场景,画外音解释,我军关闭了干扰机,让达尼里尔准将与印军东线司令部通话。

会场上所有的人都静下来,与全世界超过十亿的电视观众一起清晰地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他们的对话回答了一切疑问,印度女记者丝黛丽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地掩面奔出了会场,二位印度男记者也无心再行采访了,赶紧一起奔出去“护花”去了。

会场上的人被他们行动搞得倒是愣了一下。

明天这肯定是一条“花边新闻”了。

中国青年报的女记者林怡欣赶紧站起来,要求何上将允许她到前线去采访。

何上将表示目前战事很激烈,前线又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还是过一阵再说吧。

这一下招来了一群女记者的围攻了。

何上将可不善于抵挡这一类“进攻”。

国务院发言人赶紧宣布发布会结束。

林小姐连忙抓紧时间上前缠住了何上将,后来终于如愿以偿。

从前线发回了许多精彩的报道,锻炼成为有名的战地记者。

新德里记者招待会19:00的记者招待会在总统府圆柱厅里举行,新德里的新闻记者向来以尖锐的诘问和发难使别人难圆其说而引为自豪。

今天的政府发言人的日子不会好过,首席发言人里迪克尔博士拉来了参谋局的塔姆拉德准将和外交国务秘书拉尔·考尔压阵。

从欧洲刚赶回来的索拉雅总理板着脸指示他们,一是要谴责中国的卑劣行径,二是要鼓舞士气,然后匆忙赶去参加内阁紧急会议。

面对怒气冲天的大批记者,里迪克尔博士强自镇静。

首先报告了印巴战线的战况,说是印军发起的新一轮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克什米尔的战线平均推进了5公里多。

还介绍了一系列的战果。

然后语调一转,愤慨地说道:“在印中边界,由于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我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但现在已经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

这次中国的空军深入我国境内达300公里。

我们已经要求安理会紧急讨论中国的严重的侵略行为。

下面请大家提问。”

印报托的记者首先发问:“请问塔姆拉德准将,中国人公布的战报是准确的吗?”准将知道在大事上是不可能隐瞒的,马上以十分沉痛的表情说道:“中国在我们全力与巴基斯坦解决冲突之际,卑鄙地在今天凌晨向我军发动了偷袭。

不幸的是我军确实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一线的5架预警机被毁;第八整编山地师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达尼里尔准将为了避免更大的无谓的牺牲,已率余部放弃了抵抗。

至于战机和直升机的损失数字,我暂时还不能确定。”

印度时报的记者质问道:“我们的预警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政府为什么会重犯1962年的错误?”拉尔·考尔国务秘书心知肚明是他们的判断失误,却装作十分委屈地说:“先生们,政府对中国的侵略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在前线部署了大批的精锐守卫部队,建立了纵深的防御系统。

但是我们不是神,无法准确地知道中国何时会发动偷袭。

塔姆拉德准将可以为你们作军事方面的分析。”

把一个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准将。

准将只好接了下来:“侵略者总是采用偷袭的手法,以取得初战的胜利。

在历史上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偷袭苏俄,一开始都大获全胜。

(准将避开了十几天前对巴基斯坦进行的突然袭击)可是他们最终还是以彻底的失败收场。

中国的失败将会更惨。

我可以给大家作一个粗略的分析。

中国经过长时间的秘密积累,在前线贮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以巨大的强度发动偷袭,使我们遭受了初期的重大损失,这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接下来他们怎么支持长期的战争呢?任何一本军事著作都告诉我们,在激烈的战争期间,每个士兵每天的物资消耗接近200公斤,我军在边界现有16万,而且将不断增加。

中国是进攻的一方,至少要20万以上,那么每天的消耗就是4万吨!至迟6月下旬西藏地区即将进入雨季,那儿的公路系统能承受吗?一架苏-27类型的重型战机一次出击要消耗13吨多的燃油,中国的歼-10类型的轻型战机也要消耗近6吨的燃油。

如果以1比1的比例,一天出击300架次,燃油的消耗接近3000 吨。

至于直升机的燃油消耗更是惊人。

大多数军事战略分析认为,1962年中国的主动撤军,就是为了在冬季大雪封路前,避免失败的悲惨下场。

我们军方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场中国挑起的战争打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准将越说越有劲,似乎胜利已经就在眼前。

新德里国防部作战厅在政府发言人与记者进行“防御作战”的同时,在国防部的作战厅正在紧急商讨怎么同时战胜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作战方略。

与三天前相比,形势大变。

索拉雅总理坐在主席的位置主持会议,右手边是国防部长梅达尔那、陆军参谋长达维尔多上将,西部前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负责后勤的德拉尔多中将、东北战区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北部战区司令官帕利德斯中将、情报局长拉尔.辛格、空军参谋长拉迈蒂上将、海军参谋长萨赖达斯上将。

总理的左手边坐着外长卡辛达、财政部长凯林克和国务秘书。

印度似乎也信奉“文左武右”的排列模式。

总理气愤地责问道:“三天前,你们告诉我中国人不会出兵。

怎么会遭受这么重大的损失?”全场沉默,国防部长梅达尔那面有愧色。

索尼雅只好叹了口气:“当然你们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中国人的事确实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出来。

先汇报一下军事形势吧。”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西部前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不像三天前那么神气了,他以刻板的语调汇报道:“我们精心策划的 ‘阳光行动计划‘‘受到了中国军队的严重干扰,战机被迫提前45分钟起飞,而且中国的飞行员肯定从上空看到了我军战机的出击情况,把情报通知了巴军。

中国空军在关键时刻摧毁了西线的全部预警机,导致攻击机群得不到敌机的情报,而巴军的战机却在自己的一侧得到地面雷达和侦察机的支持,致使战机的攻击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还遭受了重大损失,出击的248架第一波战机,竟然损失了31架,还有16架被击中负伤。

而据报我方仅击落巴方23架战机,这尚待核实,其中可能有些仅是受伤。

地面进攻也受到严重干扰,没有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的支持,不可能达到预定目标,克什米尔战线平均推进了5公里。

这还是后来紧急调来了唯一能调动的一架A-50预警机(还有二架预警机是首都防卫圈的,是无法调动的)后,依靠第二波战机的猛烈攻击,才取得的战果。

中国空军并未参与巴方空军的防御作战。

只是我们的二线的8架追击中国入侵飞机的战机全部被他们击落。”

中印边界西线的北部战区司令官帕利德斯中将,接下来汇报:“今天凌晨的中国的突然袭击,我战区防御中国的72架战机全部被摧毁,直升机据报在4个整编山地师的主阵地中大约还有22架能作战。

由于最前面的第三、第四整编山地师与司令部的无线电通讯基本上被切断,难以得到确切的消息。

据前些时候传来的消息,前沿的据点已经全部被攻占,这二个师已遭围困。

中国人竟然出动了战略轰炸机实施轰炸,使我们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些重型轰炸机都是在防区外实施攻击的,我们未能打下一架。

第一整编山地师本来是准备支持在北部对巴军作战的第五整编山地师的,所以没有马上向第三整编山地师派遣增援部队,必须马上作出决定了。

在南部的第四整编山地师在被切断通讯前,已经频频告急,司令部指令驻扎在他们西北部的第二整编山地师派一个团去增援,至今还被阻截在半路上。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战区制空权完全在中国人手中,中国至少有200架战机在轮番攻击我守备部队。

我们即使还有一些直升机也根本无法升空作战。

而中国的攻击部队却有大批武装直升机的强大火力支持,运输直升机又可把攻击部队垂直输送到制高点,对我驻军发动准确的炮击。

我要求西线司令部先调一部分空军,再从后方调集大批战机把战区制空权夺回来。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守住前方的基地,并大量消耗中国军队。

等到雨季到来就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了。”

东线司令官普拉德尔中将的报告更是令人沮丧:“一线的2架预警机和122架战机全数被毁,配置的76架直升机,据报只有在剩下的三个整编山地师的主阵地内还有21架。

配置在第二线的前往增援的48架战机由于没有预警机的指挥,遭受了重创,29架被击落。

另有4架受伤。

本来我们在东线是有空中优势的,而现在战区的制空权完全掌握在中国空军手中。

给我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直升机根本无法升空,全部被压制在地面上;而中国的地面攻击部队则有战机的对地攻击火力和武装直升机强大的火力的全面支持;我们同样遭受重型轰炸机的狂轰烂炸,尽管它们都是些陈旧的H-6,因为实施防区外投射弹药,到现在也未能打下一架。

他们的运输直升机还可以自由地把炮兵部队垂直输送到主阵地周围的制高点对我基地进行准确地炮击。

中国军队还可以垂直输送到险要地段,使我军根本无法在地面机动。

第八整编山地师就是在这样强大的火力的连续攻击,又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被瓦解的。

“第十整编山地师派出的第40山地团,尽管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地面机动能力,可是没有空中打击力量的支持被中国的特种部队阻截的半路上,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为了防止东部战线的崩溃,必须重新夺回战区制空权。

当务之急是调集预警机、大批战机,以及地面防空导弹,重新建立出击基地。”

情报局长拉尔.辛格报告:“我们的侦察卫星发现了中国人在东西线的山间谷地建立了4 个秘密的空军基地,它们距战线的直线距离都在150公里以内。

所以从喀什和拉萨基地起飞的歼-10战机在战区有足够的空战时间,他们还佯作返航,引诱我机追击,然后回过身来对我机包围攻击,使我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他们则可以从这些基地及时得到补给。

原来我们认为拥有的基地的距离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空军参谋长拉迈蒂上将报告:“在印巴冲突前,空军拥有980架战机,在对巴作战中损失了142架,经过补充在中国人发起偷袭前仍有914架战机。

今天一天就损失了293架,而且全部只有8架的预警机,只剩下3架了。

形势确实十分严重。

我认为在得到预警机的支持前,不宜再派遣大量战机去印中边界争夺制空权。

侦察卫星的报告显示中国已在边界附近结集了近500架战机,我们在数量上也不占优势。

据前线返航的飞行员报告,中国战机的速度、转弯半径等性能都高于我们的,此事仍在核实中。

地面部队则报告中国出动了新型的螺旋桨攻击机,它们载弹量大,装甲坚固,低空性能十分优良,对防御部队威胁更大的是它们飞行时几乎是无声的,那些红外寻的导弹根本无法锁定它们。

而电子战型的干扰功率大得异乎寻常,反辐射导弹的火力也很强。

中国已经造出了电动攻击机了。

我们将研究对策。

那些重型轰炸机可以不占用一、二线的基地,载弹量又大,不但以重磅炸弹轰炸我军前沿阵地,而且以巡航导弹摧毁了我军十几辆 ‘普里特维’ 导弹发射车,这是我们原来没有估计到的。”

德拉尔多中将报告:“接受国防部的指令后,我们立即与俄国联系,他们答应可以立即提供A-50II改进型的6架,下视小型战机的距离提高到了350公里,但是单价提高了30%。

而且所有的现货都是现金交易,收款后发货。

苏-27、30、35及苏-37都可以供应一批现货,由于是紧急供货,而且性能也有了提高,提价幅度在15-25%,机载导弹和战机的配件都提价15%。

期货的定金提高到40%。

英国和法国都同意贷款供应幻影2000系列的改进型以及新型的美洲虎战斗轰炸机,贷款条件十分优惠。

美国人表示由于印巴冲突,无法直接向我们提供战机,但是支持英国以优惠贷款形式供应美英合作生产的**-8C( 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这款战机对山地作战有特殊效果。

一旦作出决定我们将立即实施。”

国务秘书萨林格报告:“中国的突然袭击,使我们遭受重大损失所消息传开后,不少议员包括几位议会的党团主席要求全国总动员,对中国宣战。”

索尼雅断然地说:“这点不用考虑,宣战对我们毫无好处。

我们与巴基斯坦打到现在都没有宣战呢。”

国防部长梅达尔那对形势的看法完全不同:“我与参谋总部的一些研究人员讨论了形势。

突然袭击在初战确实能占到很大便宜,我们的损失是不小,但当前最需要冷静。

二周前我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袭时,初期的推进也是很顺利的,但随着战线向前推进,阻力也越来越大。

而他们只能得到中国的全力支持,美国至今也未向他们提供F-15E攻击机。

我们的形势则完全不同,英法完全支持我们,俄国也愿意向我们提供新型战机,美国都在暗中支持我们。

印中双方的后勤支持能力的差距,简直不可比拟。

本次作战几乎没有藏族人参加,根本没有藏族人“支前”的事。

说明中国人不可能就地得到后勤支持,反而要把物资穿越1500公里的敌对人群以及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才能运到前线。

可以断言中国人的猛烈攻势绝对持续不了多久。

他们是依靠长时间的积聚才得以发动这次突袭的。

西藏的雨季最迟6月下旬就要开始,在运气最好的情况下,一个月后中国的前线部队将几乎得不到后勤支持了。

反观我军,在东线可以得到900万移民的全力支持,他们是西藏总人口的3倍半。

我们的二线部队将全力增援前线,而根本不用担心后勤问题。

“可以断言一个月后,中国人又会演出撤军的闹剧。

这一次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地放过他们了。

“我的意见是:主攻方向还是克什米尔,必须全力支持西线的决战,绝对不能动摇3周内收复全部克什米尔领土的决心。

统一克什米尔后,我们将迫使巴基斯坦求和。

然后回过身来全力与中国人决战。

“印中战线的重点是东线,在阿鲁那尔邦,我军要利用坚固的据点,投入精锐部队阻截中国军队,延缓他们的推进速度、消耗他们的人力和物资,即使暂时放弃一些地方也是可以的。

据卫星侦察中国人根本无法把重型坦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运送到前线,他们再推进的话就将遭到我们的重型装甲师的猛烈打击。

即使预警机到了,地面的防空系统也重建了,也不要试图夺取全面的制空权,因为我们的空军主力在西线。

但是必须打破敌人的制空权,空中只要达到均势就可以了,我们也要利用山区地形突袭他们的基地,迫使他们的空军实施防御以分散他们的攻击力。

在阿克赛钦战线也是如此,空中力量力争达到均势。

地面战斗能稳住战线、消耗对方就是胜利。

新疆进入西藏的公路以及中国人的非法占领的阿克赛钦地区的公路系统比青藏公路差得多了。

雨季一到,这条公路必然瘫痪。

要靠空运了维持十几万部队的连续作战,连美国人也未必能办到。

“总方针就是:对巴基斯坦猛攻;对中国军队则是顽强抵抗,直到把他们拖死。

至于武器的补充方案,请达维尔多上将来介绍”陆军参谋长达维尔多上将接着说道:“我完全同意梅达尔那部长的看法。

我们必须十分细致地调整总体计划。

应该立即把俄国能提供的6架改进型的A-50II买进来,再定购2架,预警机在空战中太重要了,我们是同时与二个敌人在作战啊。

为了尽早投入使用,二组原来的预警机空勤人员立即飞赴俄国接收新型预警机,并付款请俄国专家在付运时在空中就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款改进型的变化不会太大。

这样一来预警机一到就可以投入使用。

当然培训新的预警机空勤人员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可以说今天最大的损失还是有经验的战勤人员。”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在外汇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多购买苏-35和苏-37,而米格-29和苏-30、美洲虎战斗轰炸机则主要靠自己组装。

我们的大多数飞行员还是比较熟悉这些战机。

我和财政部长凯林克先生讨论后,估计可以用现金买180架,还要留一大笔款项购买零部件。

远远不足以补充我们的损失,这就要依靠英法的贷款来购买最新型的幻影2000系列战机和“狂风”战机,至少250架。

我们有不少飞这些机型的飞行员。

我们认为“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在东线的山地作战中确实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它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又能以超音速飞行,速度是直升机的三倍。

但是空军没有该机的飞行员,海军却有不少。

要立即贷款购买50架给空军,海军先把飞行员划给空军,然后再大力培训新的飞行员。

战争结束后,海军不但可以增加一大批“海鹞”垂直起降机,而且得到了一大批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

我们自己的LCA轻型战机生产线和米格-29、苏-30和“美洲虎”战机的组装线必须加紧生产和组装,以补充战机的损耗。”

听了他们二人的分析,索拉雅总理的脸色好多了,她说道:“军事上的事我完全交给各位将军了。

卡辛达外长立即赴欧洲,请英法二国的贷款条件优惠些,我们可以从他们那儿多买些战机。

海军要把最优秀的“海鹞”战机的飞行员暂时划给空军。

这里要明确,战争一结束,这批飞行员连同新购买的“海鹞”战机全部归还海军。

我认为美国人既然愿意通过英国来暗中支持我们,我们应该多买些“海鹞”机,把美国人拖得更深些。

“我将亲自出面动员海外侨民更多地捐款,这样可以多买些俄国战机,终究我们的飞行员最熟悉俄制战机。

“既然我们已经满足了军方的要求,我们的敌人也明确了。

那么我要求你们也兑现诺言,在3周内收复克什米尔全境,一个月内至少把中国人赶回去。

你们能保证吗?”在场的将军们看到政府如此全力支持,纷纷表态,一定如期结束战争。

中印和印巴之间的大厮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第二天,中印第二次的边界冲突成了世界舆论的焦点。

虽然一致对中国军队奇袭所取得的惊人战果赞叹不已,但大多数评论员和战略分析员并不看好中、巴双方。

美国的智囊-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勃兰德斯基的分析文章较有代表性,下面摘录几段:“中国军方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再次对印度动手了。

与1962年时完全不同,由于印度率先对巴基斯坦发动突然袭击,受到国际社会的抨击。

因此,中国不会受到什么人的谴责。

而印度却一下子陷入了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中国军方出手不凡,战役布局极为精当,完全符合现代战争的规范,先手摧毁印军的防空系统,一举击毁了战区的全部5架预警机,有2架居然还是在地面基地上受到大批防空导弹保护的呢。

在夺得战区制空权后,精心组织了集中而强大的兵力和空中打击力量,竟然一举全歼了驻守在坚固基地上的印军精锐-第八整编山地师。

这一点再次教育了人们,任何坚固的工事在高强度的空中火力打击下,都是不堪一击的,一架卡-50N“灰狼”上的126枚火箭弹足以摧毁一个炮兵阵地,一枚1千磅重的钻地弹可以钻透3-6米厚的混凝土工事,深入内部再爆炸,武装直升机上的一枚反坦克导弹足以摧毁一个坚固的火力点,扫雷火箭弹一瞬间可以为步兵开辟一条进攻的通道。

在轮番的连续打击下,守军如何坚持呢。

人的神经根本承受不了如此恐怖的摧残。

山区的复杂地形对掌握制空权的一方极为有利。

由直升机垂直输送的特种部队,可以阻截任何企图通过险峻山路的增援部队。

印度的守军将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要熬呢。

但是任何初期的胜利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中印双方差距极大的后勤条件。

尽管西藏的公路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很大的改善,中国的空运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后勤能力远远不能维持这么高强度战争的物资消耗。

各种情报显示,中国已在一线部署了4个集团军,一个空降军,4个独立师和一个突击师,总兵力将超过20万,仅以这些兵员计算,以每天每人200公斤的消耗量,一天就要4万吨。

如果中国人经过多年努力在前线储存了20万吨物资,也不过能维持5天的高强度攻势作战。

物资从拉萨运往前线就和从北京运往拉萨一样困难。

前线部队的消耗根本得不到补充。

战机的油料消耗更是惊人,青藏铁路至今未能修到拉萨,从格尔木到拉萨的输油管每天只能输送400吨油料,根本不够它们“喝”的。

即使中国人全部使用电动汽车,电又从何而来?还是要用燃料来生产出来的。

印度军队则几乎完全不存在后勤问题,人员损失和物资损失很快就能得到补充。

…中国军方的最大敌人还是自然界,从拉萨通往前线的道路系统在雨季几乎是完全瘫痪的,而雨季至迟6月底就要降临到这块世界最高的、道路最险峻的地区了。

中国人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到时候就得撤军。

但是印度人是否会再次忍受“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呢?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把握的。

…”文章的结论是:“中国人救不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将失去克什米尔,就像当年失去孟加拉国一样。

然而世人感兴趣的是,中国人将失去什么,是西藏吗?”台湾的舆论关心的是另一件事,一位资深的评论员认为:“前些天闹得不可开交的台海危机终于可以平息了,大陆是不可能在与印度激战的时候再来攻击台湾的。

不过一想到我们不过是被大陆利用的一个棋子,心里真不好受,这是我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必然结果。

可是跨越台湾海峡不会比跨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困难太多。

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的坚固阵地和人员素质也不会比国军差多少,竟然一下子被共军消灭了。

印度人有广阔的南亚大平原上十亿人口的支持,还有季雨的帮助,可以在一个月后赶走共军。

但是国军能熬过一个月吗?拥有2亿5千万人的美国是远在8000多公里外的太平洋的对岸啊!不管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当王刚把这支部队派来进攻台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天鹰一号”基地经过激烈战斗夺取到印军第八整编山地师主阵地后,运输机连夜送来了大批工程兵专家和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马上投入抢修野战机场跑道和损坏的营房的紧张工作。

专家和后勤部门领导在印军被俘的后勤官员的协助下,彻底摸清了这个基地的全貌。

原来这是印度的著名军事建筑师的杰作,印度工程兵团历时6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直到2005年底才完成的。

基地占地smenhu.cn平方公里,按照地形,分成3大块,简直像一个巨大的城堡。

修建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

为了战时的安全供电,居然有二处电厂,一处的电厂有二台9000千瓦的发电机,另一处有三台7000千瓦的发电机。

基地内部就有一个野战机场,跑道长800多米,运-14M(伊尔-76)可以起降;导航设备齐全;旁边依山势修了6个坚固的机窝,里面还有4架米格-29战机呢;跑道边还有二处宽敞的停机坪,可停放6架伊尔-76或其他战机。

有4个直升机机场,共有7个起降点;坑道式机窝可停放16架直升机,还有隐蔽的停机坪可停放12架。

12处集中的营房足以容纳20000多人宿营,说明印军是将它作为前进基地的。

基地内部的许多大型仓库中的战备物资完全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

在一天的战斗中印军消耗的物资并不多。

被我军摧毁的也仅是放置在露天的一部分。

完整地落入我军手中的计有:——战机12架(包括7号野战机场缴获的8架);直升机19架(包括4号直升机停机点的7 架)——7000吨航空燃油;4000吨车用油。

还有大批各种油料。

——30辆BMD-3步兵战车,24辆装甲车,58辆装甲运兵车以及12辆自行火炮,77辆大小军车。

还有不少虽遭损坏,还是可修复的。

——轻重机枪400多挺,各式步枪近20000支。

枪弹上千万发。

——大批战机和直升机用的机炮和机枪的弹药。

——两个仓库中的军用衣被、野营帐篷,难以计数。

——粮食和食品储备超过8000吨。

——9000吨水泥,其中有100多吨的用于抢修机场跑道的速凝水泥。

这些既说明印军的阴谋和野心,但对我们简直是无价之宝啊。

郝志刚少将在接管时,多次听到印军的后勤官员在向我们移交装备时,要求我们尽量维护和管理好这些装备。

他起先还有点不以为意,重复几次后终于明白了他们的言外之意是,等你们“撤军、归还武器” 时,可以保存得好一些。

后来,他十分感慨地对王刚说道:“这些物资都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啊。

没有当年的 ‘撤军、归还武器‘‘的史无前例的仁义之举,这次印军就不会把这么多装备留给我们了。

而且据统计,不像1962年的反击战,这次几乎没有败退的印军士兵逃入深山老林的,都安然地当了俘虏,知道会得到中方的人道主义对待。”

前指的年副总理得知这一切后十分高兴,请示军委后把这一基地命名为“天鹰一号”基地,交中央突击师作为前进基地。

另外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开赴基地把那儿作为修理和改装缴获的坦克、装甲车、军车和直升机的工厂。

为了让郝志刚全力处理军事问题,把4#基地的主任马振华少校调来任基地主任,负责基地的行政事务,当然还包括附近的2个野战机场和5个直升机停机点,还有6个牧场呢。

考虑到粮食已经足够支持一段时间,命令停止向前线运输粮食。

为了向前线的直升机、军车供电,基地的所有发电机日夜发电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立即空运了一套KTP-6型反应堆的一体化发电机,它的smenhu.cn万千瓦的电功率,稍微缓解了供电的紧张状态。

东线**5月27日双方的空军彻夜进行激战,夜暗现在已经不能阻止战机的行动。

我军的歼-7M都已经改进为全天候的战机,它们大批地部署在1#-4#前沿基地,还有不少就部署在我军夺取来的印军前沿机场上,它们不断地起降迎战印军战机。

歼-10和歼-8M也有不少部署在前沿机场的,它们与部署在拉萨的歼-11一起为实施对地攻击的歼-11II、飞豹和Q-6护航。

H-6则不断在格尔木、成都、库尔勒、昆明基地与前线之间往返,把大批滑翔炸弹投向印军的炮兵阵地、防空阵地,印军结集的地域,不过它们对印军的最大打击是根据EY-14空地协同指挥机、侦察卫星和歼-8高空侦察机的情报,以“红鸟”和“钻天鼠”巡航导弹连续摧毁了12 辆“普里特维”导弹的发射车。

经过充分的准备,在陆路和运输机、直升机的全力以赴的抢运下,我军在前线集结了大批野战军。

凌晨我军再次全线向印军发起猛攻。

东线始终是主战场,战斗极为激烈。

最惨的是被堵截在路上的第十整编山地师的40山地团,耽在公路上彻夜遭到突击小队的袭扰。

他们也不敢抛弃战车落荒而逃。

到凌晨时已困顿不堪,突然一批迫击炮弹越过旁边的山头,准确地落入印军的车队中,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混乱,印军却无从回击。

15分钟后炮击才停止,最前面的军车旁的人看见有二个印军士兵摇着一面白旗从泥石堆的另一边艰难地翻越过来。

一看原来是昨天先越过山嘴的4辆装甲车上的士兵。

他们很快被带到里达尔斯上校面前,交给他一封郝志刚少将的劝降信,信中要求里达尔斯上校立即率余部投降,以避免无谓的伤亡。

告诉他第八整编山地师已经在昨晚投降了,受到了中方的体面接待。

并指出中国的攻击部队15分钟后将发动毁灭性的总攻击。

二个士兵告诉上校,他们4辆车刚转过山嘴,第一辆车的车长和驾驶员被狙击手击毙后,刚停下来,就被突击队员包围,把磁性炸弹吸在车壁上,只好投降了。

昨晚他们看到了达尼里尔少将投降的电视转播。

里达尔斯上校无可奈何地率余部向中方投降。

2千多人(包括伤员在内)由中国的军车送往指定地点;不到1000人的印军官兵只好葬身在这深山沟中。

各式军车和武器装备则全都送往“天鹰一号”基地改装。

郝志刚的突击师的主力部队,在5月26日连夜被直升机运送到瓦弄西北部的印军第十整编山地师的后方,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去阻截前来增援的印军67步兵师,另派一个营去切断它与邦迪拉东部的第九整编山地师的联系通道;其余主力部队则与48集团军的快速部队144师的陆航兵团一起部署在第十整编山地师的后方。

独立6师以及143师则部署它的正面。

只有掌握了战区制空权,才能这么顺利地调动部队,在局部地区创造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

根据已经掌握的第八整编山地师的基地的特点和侦察系统获得的情报,可以推算出第十师基地的弱点。

根据连夜制订的方案,5月27日凌晨7:20(当地时间5:20),由扫雷火箭弹开路为进击的步兵扫清了冲击的通道,拥有坚固装甲的武装直升机则以破甲弹和火箭弹为步兵扫清通道两边的明暗火力点。

H-6机群、Q-6攻击机和歼-11II则以强大的对地攻击火力压制印军基地中心的炮兵阵地,并根本不让阵地中的直升机有升空的机会。

印军的二线战机根本无法前来增援,我军的预警机严密地监视他们的动向,几次冲击均被我战机准确地阻截,在损失了13架战机后,不敢再过来了。

在第十整编山地师基地周围的制高点上的由直升机吊运上去的我军迫击炮、火箭炮和山炮不断地向基地内的印军轰击,完全切断了他们调动的通道。

在这样的火力支持下,二支强悍的攻击步兵分别从东北和南部直插十师的师部-基地的心脏。

第十师本来就少40团这样一个主力团,又得不到增援。

根本无法抵挡这么猛烈的攻势。

师长见势不妙,在几个卫兵的护卫下借助复杂的地形逃出了包围圈。

经过连续8个小时的轮番不停的猛烈冲击,攻占了第十师师部。

余下来的印军纷纷投降,到15点半,全部停止了抵抗。

由于天鹰一号基地与第十整编山地师基地的公路很快修好了,林芝军分区的第三守备团赶赴这里来,负责接收俘虏和清理基地。

前指把它命名为天鹰二号基地,交付48集团军作为基地。

又调集了一万多工程兵全力修建从拉萨直达这里的公路系统,这二个基地储备的水泥起了极大的作用。

实际上印军工兵修筑的公路系统一直通到了停火线一带,由于物资供应的便利,以及印度的野心,所以这些公路的质量很高。

现在从拉萨和停火线二头同时施工,又有了这批水泥,进度相当快。

不久传来了位于邦迪拉东北的印军第七整编山地师被歼灭的消息,那儿自然被命名为天鹰三号基地,前指决定交给前来参战的海军部队作基地。

这个基地的面积比前二个要大得多,尤其是基地内部的野战机场规模比较大,这些基地都是印军建筑师根据地形修建的。

能顺利地夺取这些基地,确实是很幸运的事。

47集团军和独立5师在攻占这个基地的同时歼灭了克节朗、车新桥等地的印军据点,收复了这一地区。

率军直扑达旺的印军据点。

印军对东线唯一剩下的位于提斯浦尔东北面70公里处,卡门河东岸的第九整编山地师的基地,极为重视。

该师昨天派出去的第36山地团,由于出击不远,在基地的强大兵力的接应下,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撤回了基地。

东北战区司令部又调集了二个师的兵力,第42 师增援达旺和邦迪拉的守军;第44师则增援第九整编山地师。

原来增援第十整编山地师未果的第67师则就地构筑工事和阵地坚守。

另派第68师增援瓦弄的守军。

双方继续展开激战,我军的后续部队通过空运和公路源源开赴前线。

西线的辉煌胜利5月27日我军在西线的部队于昨天同样对印军的基地和据点展开了突袭。

168师和171师的陆航兵团和特种兵顺利地夺取了印军的2个野战机场和2个直升机出击基地。

接应了第15空降军的空降兵,实现了对班公湖北岸的第三整编山地师的包围,并切断了他们与第一和第四整编山地师的联系。

经过彻夜的努力第43空降师的官兵和装备已全部运抵前线,凌晨他们就会同56集团军的 168师以及独立3师,在大批攻击机的火力支持下对第三整编山地师发动了总攻。

遭受了整夜袭扰,早已疲惫不堪的印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周围制高点上我军的大批火炮居高临下,以猛烈而准确的火力切断了基地内各处印军的联系。

那些空地协同引导员则以激光枪和雷达照射器不停地为H-6投掷的“飞蛇”滑翔炸弹指示目标,它们巨大的破坏力不但摧毁了印军的坚固的工事,而且摧毁了印军抵抗的意志。

我军的各支突击队以火焰喷射器、枪榴弹、反装甲火箭筒等突击兵器,分片歼灭各坚固工事中负隅顽抗的印军。

并以三个梯队轮番进攻,根本不给印军以喘息的时机。

在我军如此狂猛的突击下,基地内各处的印军,在6个小时后就纷纷投降。

师部的几个主要官员则借助复杂地形在卫兵的掩护下穿越空喀山口逃回了印度。

我军在西线也取得了一块宝贵的前进基地,缴获了大批的物资。

前指把该基地命名为天鹰四号基地,交第15空降军作为基地。

大中小型运输机不断起降,迅速结集了大批进攻部队。

其中一架运-14M运送了一套组装的KPT-6一体化核动力发电机组,将和基地的发电机一起昼夜发电,为前线的大批电动军车和直升机、运输机提供电力。

陆航兵团的直升机又把大批部队输送到第二整编山地师的侧后方,加强了对他们的进攻。

在独立4师和57集团军171师和170师一部的联合进攻下,到夜幕降临时,印军阵地已经岌岌可危。

他们能坚守二整天,一是复杂的地形帮了忙,二是西北面的第四整编山地师的增援部队也帮了他们。

我军攻击部队不断增加,装甲运兵车在快速调动部队,并在空军火力的支持和直升机的垂直输送下在各个战略要点部署了阻截部队,对余下的第一、第四、第二整编山地师实现了隔离,达到了隔而不围的阶段。

部署在二线的印军第23师和第24师,开始向前线增援,但都遭到我军的有力阻截。

我军在西线的强大攻势,对印军的向巴基斯坦的猛烈攻势起了牵制的作用。

同样的,正因为印军把主力和绝大多数的空军投入了印巴战线,我军才得以快速地推进。

第三天,5月28日东线继续保持推进的势头。

——在东部,48集团军的143师的前锋直逼瓦弄北部的印军阵地,印军的68师急忙前往增援。

双方展开了激战。

——在中部,我军独立6师的部队沿雅鲁藏布江向印军的67师展开猛烈的进攻。

而48集团军的142师则沿苏班西里河扫荡这一带的印军据点。

快速部队144师和中央突击师则从天鹰一号基地一带出发直插印军第九整编山地师的侧后,参与对他们的围歼,并阻截前来增援的 44师。

47集团军的140师和刚刚到达的139师的一部从北部向印军第九整编山地师发起猛攻。

——在西部,快速部队141师和独立5师直扑得到印军42师增援的达旺的守军。

与1962年10月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完全不同,在东线这一主战场,中方在东部的推进要大大地快于西部。

(当年的第一阶段的反击中,中方从错那-克节朗-达旺一线发力猛攻,第二阶段又从达旺-西山口-邦迪拉再猛攻。

当时是限于后勤的困难,因为拉萨到这一线的公路略好些,距离又近得多)这一点引起了印军东线司令部的困惑。

在西线,——在北部,由于印军把原来与第一整编山地师互相呼应的第五整编山地师被派到印巴战线去攻击巴军。

第15空降军会同56集团军的快速部队168师直插部署在奇普恰普河南岸的印军第一整编山地师这支孤军的侧后,而独立3师和56集团军的167师,以及不断运来的166 师部队猛烈地向他们的正面发起攻击。

印军的北部战区司令部命令斗拴特别里奥地的守军派出2个步兵团前往增援,同时急忙请求西线司令部把第五整编山地师的主力第20山地团回援第一整编山地师,得到批准。

可是这一团人马刚离开印军的北部重镇斗拴特别里奥地,又被阻截在离第一整编山地师主阵地只有15公里的山谷中。

——在南部,57集团军的快速部队171师直插印军第二整编山地师的西部,与前来增援的印军第23、24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独立4师则移动到第二整编山地师的北部,坚决阻截第四整编山地师派出的增援部队。

而57集团军的170师和不断增加的169师部队从东边和南边向第二整编山地师发起猛攻。

我参战部队如同下山的猛虎,迅猛地扑向入侵的印军。

凭借突然袭击的先手优势,又以勇猛顽强的意志准确地贯彻了天鹰计划的方略。

在初战中大获全胜,大长了我国军民的志气。

到下午16:00时分,战况发生了变化。

印军经过了极大的努力,定购的预警机重新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升空执勤,科希马、提斯浦尔和巴里加斯的远程预警雷达基地初步修复,投入了使用。

一批防空导弹阵地也重新修复,对远程雷达基地和预警机提供了有力的保护。

空军开始派出战机与我国空军展开了制空权的争夺战,并派出小分队利用复杂的地形对我公路系统和后勤基地实施偷袭。

地面部队也从初期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展开突袭和反击。

双方在全线展开了激战。

21:30我侦察卫星发现印军的二个重型装甲师部署在萨地亚东面的山前丘陵区,企图凭借重型坦克的优势重创我军。

这些信息迅即传送到我军统帅部,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移民大转移新德里的高级决策人员只是从文档上知道,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1987年,印度议会通过法令,正式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印争议地区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企图使占领合法化)有900多万移民,实际上这群人有很大的流动性。

5月下旬这儿的冬小麦已经收获,春播也已基本结束,进入了一段农闲时节。

大约100多万移民回到他们的故乡去探望乡亲去了,20-30年的移居生活,远远不足以让移民们“断根”。

中印边界反击战一爆发,在留下来的移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惊慌。

位于最前沿的移民本来就不多,定居的年份又短,一下子都带了细软回家乡避难去了。

移民大转移是天鹰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1-4#前进基地的农垦战士被派出去接管天鹰一号??天鹰四号基地附属的牧场时,也接管了附近的小农场。

而大批经过木牛工程局各个农牧业基地培训,经过严格考核的农垦人员,被空运到1-4#前进基地以适应这儿的环境。

实际上从印巴战争一开始,中央就拨出巨额资金给木牛工程局,在富裕农业人口最多的山东、四川、安徽和江苏四省建立了很多的农垦培训基地,招募了大批的农民,让他们学习新型的农牧业技术。

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当地农业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大规模地开发即将收复的东线准备人力资源。

而新疆的农八师以及后来纳入木牛工程局的几个军垦农场,则大批培训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北疆的节水农业的比例,也为接收侵占的西段边境土地的印度非法移民丢弃的农地作准备。

随着战线的快速推进,涉及的印度非法移民数量大幅度地增加,在察隅地区的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和错那地区的车新桥这些小镇,有的人口达5万多。

前指派遣了大批的武装工作队,对分散的农户,先把他们动员到小城镇,然后集中动员非法移民们“暂时”撤离战区,以避免激烈的战火造成大批平民的无谓牺牲。

那些小城镇的印度民政官员都坚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也一起动员移民们先回老家去避一避。

由于我军严格执行不破坏公路的的命令,印度工兵修建良好的公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非法移民的撤离速度。

各种汽车、拖拉机、骡车、马车,甚至手推车组成了道道洪流,从山区滚滚奔向南亚平原。

在各条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公路的一边是移民的撤离队伍滚滚向南,另一边是向北增援的印军车队。

中央对收复地区的开发作出重要决策:——在原中印的停火线上建立严密的隔离线,由武警部队守卫,严禁无组织的人员进入该区。

这也是为了防止印军埋设的地雷伤人。

——从基地派出的农垦人员只准在原有的耕地上耕种。

所有这些分散的农地,由农场- 分场-小队-个人承包的小农场,逐级严密地组织起来,按现代化经营模式开始运转。

——未经专家的规划,严禁把牧场改为农地,更不准砍伐森林。

——由前指授权的工作组从各城镇的印度地方官员的手中和平地接收行政管理权,行使城镇的治安和管理工作。

不断接收基地派出的有专长的人员重新把商店、面包房、饭店、供电…启动起来。

——由通讯部队立即开始改造收复地区的电讯设施。

把该区的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纳入国家的系统。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暂时对电话和网络暂时实施管制。

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平稳的过渡,实现几乎无损的接管,在于印度的朝野都深信,“一个月后战争就会结束,中国人又会撤回去了”。

怎么会去破坏那些基础设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