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作为:协同创新 共谋“十三五”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教育资金投入结构,提高教育资金利用效率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教育资金投入结构,提高教育资金利用效率

不同类型国家教育总投入的强度和公共财政所占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其政策效果也是不同的:

以西欧、北欧为代表的高税负福利型国家(财政税收占GDP的40%—50%),政府承担90%左右的教育经费,教育总投入一般占GDP的比例为5%—6%。社会和私人投入很少,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经费只占GDP的1.1%—1.3%,远低于美国高等教育经费占GDP2.9%和韩国2.6%的强度,影响了人才和知识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显然,这种模式不适合我国。

美国的公立教育和私人教育均很发达,充分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2009年美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为GDP的5.3%,社会私人教育投入为GDP的2.1%,两个渠道的教育总投入合计达到7.4%,要高于西欧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美国的教育经费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政府拨款,它是美国学校教育所需资金的主要和基本来源;二是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筹集部分资金。美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以公立为主,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入学;美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州立和私立,没有国立大学。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要收取学费,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私立大学学费约为公立的两倍或以上,因为私立大学主要以学费收入维持其庞大的开支。美国高等教育总投入中,学费、捐赠和社会服务等筹资来源占一半;还有10%规模的私立高品质中、小学,每年吸纳私人家庭学费600亿美元以上。

类似的还有,韩国2009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为GDP的4.9%,私人教育投入为3.1%,合计总投入为8%。韩国在人均GDP只有3000—4000美元的八十年代后期,教育总投入就达到了GDP的6.9%—7.0%,其中政府投入和社会、私人投入分别占3.5%和3.4%,是新兴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调动民间教育资源的典范,最早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既极大地增强了综合国力,又满足了老百姓的多元需求。

我国高中毕业生逐年增多,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扩大规模。这给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扩大多种类型民办高等教育的比例;另外,在公立高等学校继续实行政府、家庭和学生个人成本分担的政策,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

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共财政要适度调整“985”大学、“211”大学的拨款强度,加大对专门、特色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