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一四五 摩尼教(上)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正是一年春最好,太阳将光影透过浓密的槐树映在花梢上,色彩斑驳,煞是好看,几只黄莺儿在柳条间嬉戏着穿飞跳跃,落英缤纷,遍地花瓣,柳絮轻轻飞舞,扬起如细雨般迷蒙。栏杆边垂杨千丝万缕,摇曳在和煦的春风里,精巧的窗檐下挂了一串小巧的风铃,微风过处,洒下一片细碎的悦耳铃声。

方雪晴凭栏远眺,耳听着隐约传来的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不由微微地叹了口气。

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起,一个大概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欢快的跑上楼来,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此时正正张开小手,欢笑这蹦跳过来,“娘!娘!帘儿要娘抱抱!”

方雪晴白皙的脸上绽放出慈爱的笑颜,蹲下身将女儿抱起来,用手帕擦了擦她满是汗珠的额头,柔声道:“帘儿,娘不是告诉你了吗?不要在楼梯上跑,万一摔倒可怎么办?”

帘儿清秀的小脸上绽放出天真的小脸,奶声奶气的说道:“帘儿记得娘的话,不过烈叔叔来了,帘儿才跑过来叫娘的!”

方雪晴闻言一愣,不由直起身来,正见李烈执着崔婉的手走上楼来,见到方雪晴母女俩,立即发出爽朗的笑声,“你家的小帘儿实在可爱,远远地见了我就跑了,却原来是来报信呐!”

李烈现在已经留起了胡须,短短的胡子紧贴着嘴唇,显得成熟了很多,身上由于长期身处高位,自有一个不怒自威的气势,而他身旁的崔婉则没有太大变化,仍是那样的美丽,只是多了些雍容华贵。

方雪晴连忙施礼,“大人您怎么来了!”

李烈看了崔婉一眼,崔婉会意,拉过帘儿的小手,“乖乖帘儿,走,跟姨姨到那边去玩!烈叔叔要和你娘亲说话!”

帘儿乖乖的点点头,被崔婉抱下楼去。方雪晴目送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走远,这才道:“大人,找雪晴有何事?”

李烈笑道:“韩大哥还没回来吗?”

方雪晴微微一笑,“还不是你那个强军计划给搞的?说什么要野外生存训练,这都去了两个多月了,一点音信也没有,哪像您现在这么清闲呐!”

李烈呵呵一笑,“都怪我,下次一定让韩大哥好好在家陪陪你!”

“大人说笑了!”方雪晴淡然一笑,“您还是说说到底找小女子干什么吧!”

李烈面色凝重起来,搬过两个绣凳,示意方雪晴坐下,这才说道:“雪晴,其实你也应该明白,对于你为宿州作出的贡献我时刻铭记于心,没有你给我的那幅藏宝图,只怕宿州的发展根本不会这么快,这里我要谢谢你!”

见方雪晴要说话,李烈挥手阻止了她,“对于你是方腊后人这件事,天下应该没有人知道,现在你可否能拿出一两件信物,来说明自己的身份呢?”

方雪晴浑身一震,“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李烈道:“不要紧张,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有些事情却与你有些关联。”

方雪晴一惊,却没有说话,静静听李烈说下去。

“由于去年湖北鄂州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加上地方官吏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南宋朝廷赈灾不利,所以民间的摩尼教死灰复燃,有人自称方云天,乃是方腊后代,自任摩尼教教主,利用宗教裹挟大量饥民发动叛乱,由于朝廷赈灾不利,进剿也手段孱弱,紧紧半年时间,摩尼教教众就已经聚集了二十万人,盘踞在鄂州、咸宁、黄石一代,攻击州城,杀害官吏,几成燎原之势,现在朝廷莫名其妙的下达了一道命令,令我率军到鄂州剿灭这股叛贼。这次我来,就是要确认一下,令祖当真没有另外的后人遗留下来吗?”

方雪晴心中一黯,缓缓说道:“据我父亲曾言,先祖并没有留下别的血脉,只有我们这一支隐姓埋名留了下来,应该是摩尼教假借先祖之名行事吧,毕竟先祖也是利用摩尼教才展开起事的。””

李烈暗暗点头,其实他也是这样想的,自古以来这种托名叛乱起事的事极多,根本不足为信,他只是过来向方雪晴证实一下。其实李烈担心的到不是什么所谓的方腊后代,而是对这个摩尼教很感兴趣。

摩尼教,也叫明教,波斯摩尼创立,也叫未尼教、明尊教,在唐代教传入中国。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时刻对垒,黑暗魔王使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后代,光明力量为了拯救人类,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这个教派基本上属于白莲教之流的邪教,利用灾民希望活下去的心理,裹挟百姓,发展迷惑教众,从而达到建立政权的目的。

对李烈来说,这次叛乱根本不值一提,手无寸铁的灾民拿起木棒锄镐也还是老百姓,在正规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关键是宋庭为什么会在沉寂了三年之后,会突然发来旨意,指名要自己率军前去平叛呢?这才是李烈现在还琢磨不透的问题。

三年来,两淮路处于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于李烈以及属下官员的努力,两淮地区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的很快,虽然前年还是出现了较大的水灾,受灾人口多达两百万人,不过由于先期各地囤积的大量粮食,各级官员齐心合力,共抗灾年,所以并没有出现较大的饥荒,灾民的生活很快被妥善安置起来,对两淮如火如荼的建设风潮并没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