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宁青新卷

甘肃省_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烈士陵园

概况

高台县烈士陵园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城东,坐东向西,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陵园是为了纪念在高台战役中英勇献身的红军指战员建立的。2001年6月,高台烈士陵园被中宣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正门上方镌刻着朱德亲笔题写的“烈士陵园”四个大字,正门背面镌刻着郭沫若亲笔所题“浩气长存”四个大字。正门两侧分别是红5军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的汉白玉雕像。

进入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三檐双层五角纪念亭,亭四周的板壁上是烈士诗抄、长征组画等屏幅。通过由松柏、花圃夹道的百米水泥通道可以到达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堂额“烈士纪念堂”是洪学智亲笔所题,堂前几幅油画再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同国民党马步芳的军队浴血奋战的场面:攀上城头的敌人被大刀砍落,有的紧抱敌人跳下城墙,同归于尽,弹药耗尽后用石头砸、拳打口咬……英勇悲壮,气贯长虹。堂内东西墙壁上,是一组花岗岩“血战高台”群雕,堂内南北两侧,坐落着董振堂、杨克明两位烈士的汉白玉半身雕像。

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是董振堂烈士纪念亭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董振堂纪念亭的大红木柱上的挽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杨克明纪念亭的挽联是:“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纪念堂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5军阵亡烈士公墓,这里掩埋着先烈们的尸骨。

陈列馆在陵园北侧,馆内大厅正面为毛泽东手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

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东西两侧有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整个馆室由“红军西征展室”和“血战高台展室”两部分组成,内有烈士用过的手雷、螺号、子弹、皮衣等实物,还有一张张照片、解说词、烈士事迹介绍,真实地再现了西路军血染祁连的悲壮历程,揭露了国民党部队的残暴酷刑,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营救西路军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高台血战

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和赵博生在江西宁都率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总指挥。从1932年起,董振堂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长征中,董振堂指挥红5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6年10月,董振堂率红5军,加入西路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6年12月下旬,西路军总部令红5军为先头部队,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于12月30日从山丹城出发,经过一天急行军,于当天黄昏一举攻克临泽。临泽被攻克后的当晚,军首长决定由政委黄超率37团、40团及军直一部留守临泽,筹备粮草,为西路军总部及后续部队西进做准备。董振堂和杨克明则率43团、45团、骑兵团和女子独立团三营及军直一部向高台进发。

1937年1月1日,红5军一举攻克高台。长期盘踞在该城的伪

县政府、保安团等1500余名敌人被歼。红5军进城后,立即进行守城部署。杨克明带领政治部人员在城内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1月2日,杨克明主任主持了群众大会,当场扣押了国民党高台县党部书记长王兆德和伪县政府头目赵仓。会后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很快赢得了当地回汉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红5军进城后的第三天,马步芳、马步清、马鸿逵分别从青海、宁夏等地调来4个骑兵主力旅和炮兵团、手枪团,加上胡宗南的一个步兵旅,共35000余人包围了高台,切断红5军与东面临泽和西路军总部联系的通道。红5军虽称是一个军,但人员不过3000,弹药严重不足,过半战士手中没有枪,每枪不过几发子弹,剩下的人连大刀片都不能配齐。敌情对红5军明显不利,红5军唯一的一部电台也被留在临泽。董振堂只得派人分批化装出城,向总部报告情况,但一直都没有音信传来。

1月12日,马家军一部进攻临泽附近的红9军、30军,主力则绕道围困高台的红5军。红5军近3000将士血战8天、弹尽粮绝,准备撤离时又接到死守高台的命令。最终,董振堂、杨克明与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董振堂时年42岁。

高台大血战是红军长征后的一场大仗,也是红军战史上一场异常惨烈、悲壮的战斗。红5军将士以简陋的武器与十倍于己之敌恶战,坚守孤城达半月之久,他们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载青史。1956年,叶剑英元帅在高台悼念英烈时,慨然赋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尔著荣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