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宁青新卷

甘肃省_会宁红军会师楼

会宁红军会师楼

概况

会宁红军会师楼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西,即原城门楼“西津门”。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1958年,会宁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红军会宁会师,将“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城门楼改为会师楼,并多次维修加固。1997年6月,红军会师楼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会师楼为歇山顶楼阁建筑,上下两层,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南北开门,下层为革命文物陈列室。城门高7.5米,城墙高8.2米,城墙两端各向下延伸30米,南面砖砌阶梯可登城墙。

1986年4月20日,在距会师楼100米处破土动工修建会师塔,10月10日竣工。会师塔高28.78米,共11层,下9层三塔环抱,至10层合为一体,11层收顶。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以汉白玉雕成16米长的阴文条幅,白底红字,镶嵌在塔的正面。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中螺旋式阶梯直通塔顶,结构严密,造型雄宏。

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冈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肴犒师。”

会宁会师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县,东靠静宁县和宁夏的西吉、海原县,历代为兵家重地。会宁古城,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

1936年5月,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组成了西北野战军,兵分三路,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从8月开始,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做积极准备。10月初,三个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分别进入会宁地区,10中旬,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在会宁地区实现了大会师。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党中央为什么选择会宁作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地点呢?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一线兵力薄弱,有利于红军大部队集结休整。会宁地形有利。它北有黄河、东有六盘山、南有华家岭、西有清凉山,境内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加之距离陇东、陕北根据地又比较近,红军不管作战还是转移都很方便。而且当地红军的群众基础比较好。

将三个方面军的会师地选在会宁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即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在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合后北上的途中,周恩来问毛泽东:“三军在什么地方会师比较好?”毛泽东笑着说:“那要选个好地方。去年和张国焘在两河口会合,那个地名就不好。两河口,结果刚合到一起的红军又分成两股了。”毛泽东扶在地图上看了一阵,用手指着会宁说:“会宁,这地方好,会而宁之,很是吉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