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五)

随着火药的问世并用于军事领域之后,火炮便成为冷兵器时代演进至热兵器时代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人类工具之一。从早期发射实心球弹的滑膛前装炮开始,螺旋线膛、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这些新技术的伴随着人类将剧烈的爆炸物抛掷到远方同类头顶的愿望而不断发展。随着身管和口径不断的膨胀,最终人类终于在20世纪创造出了空前绝后的怪物—巨型火炮。

谈起20世纪的巨型火炮,在人们的记忆中曾留下过无数宏伟的身影,但无论是在一战伊始之初便轻松摧毁比利时门户—列日要塞的“巨炮之母”—假“大炮之王”阿尔夫莱德。克虏伯妻子之名的“大贝莎”,还是以史无前例的射程震撼塞纳河的“巴黎大炮”,甚至是纳粹德国无坚不摧的重炮—“多拉”,他们的体积和射程最终都不得不在加拿大籍天才科学家杰拉德。布尔博士疯狂的作品前面显得黯然失色。

虽然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外型,但是人类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巨型火炮无非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拥有超大口径可以发射超大威力的弹头,粉碎那些最坚固的堡垒;而另一种则具有超远射程,用于打击那些理论根本不可能够到的战略目标。可以说第一种巨型火炮不过是短兵相接中可有可无的重锤,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存在从内部攻破的可能。而随着人类战争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敌境进行纵深打击的目标显得更为迫切。最终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列库林公司的工程师昆达根据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多节远程大炮计划。

这是一种炮身长达150米,口径为150毫米的巨大管道,在使用时,需要将多节炮身组装在一起,顺着山坡布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倾角为55度。炮身从下到上呈多节形状,每一节炮身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火药室,许多节炮身连接在一起,像多节蜈蚣一样。在发射时,最下端的火药室先点火,使炮弹开始运动,随着炮弹快速地飞过各节的火药室,各节火药室也依次适时地点火,使炮弹不断地被加速。这样,可使83公斤的炮弹离开炮口的初速度达到1800米/秒,最大射程可达300公斤。从法国北部轰击伦敦也不在话下。按照昆达的预计该炮造成之后,每天能向伦敦发射600吨的炮弹。

虽然这种最终在加莱地区进行布置的名为v-3的超级巨炮,根本不像一件兵器,更像一个高压泵。但却仍是吸引了盟军的注意。1944年7月6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兰彻斯特型轰炸机群,携带重达5.4吨的最新式超级炸弹摧毁v-3发射台的发射斜坑。

虽然v-3型超级巨炮轰击伦敦的计划最终并未实现。但它的出现却意外的给了那些醉心于制造“超级大炮”的念头的武器专家们一个新的契机。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更大、更远,而是更高。作为弹道学方面的奇才,杰拉德。布尔博士一直深受德国这种超级大炮的影响。不过他的目标是将用现代化改造之后超级大炮将有效载荷发射入地球轨道。他射击计划的实施证明了炮射系统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上世纪60年代,他试图发明一种可以将物体射进太空的大炮,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对这个概念也同样很感兴趣,在他们的支持下,布尔博士很快研制成不同尺寸的超级大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巴巴多斯岛的试验基地用127毫米炮把弹头打上70公里的高空,然后用175毫米炮把弹头打上100公里的高空。最终在亚利桑纳将两根403毫米舰炮的炮管对接起来,把炮弹打上180公里的高空。

1964年杰拉德。布尔博士最终设计过口径达1米,身管长达40米,足以将过吨重弹头射入底层地球轨道的超级火炮系统。

但在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美国陆军和加拿大军方很快对这个思路失去了兴趣。虽然在美国政府停止资助前,“高海拔研究计划”已用“巴巴多斯岛大炮”进行了一系列向太空中发射借助火箭推动的太空探测器的尝试。但是这些成就对于已经对超级大炮陷入痴迷状态的布尔博士来说还远远不够。失去了美国政府的资助之后,布尔博士开始转向常规火炮的研制来筹集继续自己研究的资金,设计出了划时代的155毫米45倍口径榴弹炮,采用加长的炮管和加大的药室,达到30公里以上的射程。在空中支援制胜论的影响下,美国陆军对布尔博士的设计依然不感兴趣。

于是可怜的天才只得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化缘,最后在南非、奥地利、比利时和中国找到了知音,在布尔博士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这几个国家所研制的45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具有出色的弹道性能,弹头重量比北约标准155毫米弹差不多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50%.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甚至出现了美军的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射程和威力都远不及伊拉克陆军所装备的的南非g5型155毫米炮的尴尬。而布尔博士也受到美国政府“非法走私武器”的指控,并一度被关进了美国监狱。

但是正如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先驱和怪才一样,布尔博士的心思依旧没有离开自己所钟情的超级大炮。甚至到了只要有人出资试验他的超级大炮,魔鬼的活他也干的危险状态。在伊拉克中部地区扎巴尔―哈姆莱扬山的山坡上,布尔博士受命为巴格达的独裁者—萨达姆建造一门,射程高达1000公里,炮弹重达600公斤,可以发射生化炮弹,甚至可以发射核炮弹,乃至发射和摧毁卫星的超级大炮—“巴比伦之子”。

虽然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布尔博士的这一行为最终将无可避免的触怒与伊拉克日渐敌对的美国和以色列。但是谁也无法预想到,悲剧会发生的如此之快。1990年3月22日傍晚,就在“巴比伦之子”计划即将完成之际,布尔博士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自己的住所门前遭到不明身份的枪手袭击。他的后背和脖子中被射入了5颗子弹,一些人怀疑刺客可能是来自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的特工。但人们却不无理由相信真正的幕后黑手很可能是美国人。而就在布尔博士遇刺后不久,他的最后计划——“巴比伦之子”也随着他的死而寿终正寝了。在海湾战争开始之初“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士兵发现并彻底摧毁了布尔博士还未完成的“巴比伦之子”。

布尔博士是不幸的,在世人的眼前他那些天才的构想似乎永远无法成为现实。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很大程度上“巴比伦之子”仅仅只是布尔博士众多大胆设想之中唯一被曝光的一个而已。虽然美国在海湾战争之后对这个夭折的项目极近妖魔化之能事,但毫无疑问的是布尔博士虽然痴迷于超级大炮,但还远没有到丧失理性的地步,作为一个科学家布尔博士当然清楚萨达姆统治之下的伊拉克虽然富有,但是在众多基础科学领域却很难达到他的要求。“巴比伦之子”项目更多的仅是布尔博士的又一次大型试验而已。

几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布尔博士便将实现自己所设想的超级大炮的希望寄托在了遥远的东方。那里不仅有一群克勤克俭的探索者,更有着一位与他的众多设想不谋而合的天才。在那些到处遭受冷嘲热讽的年代里,布尔博士则来到过中国。和所有当时的西方人一样,布尔博士对这个仍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家充满了好奇。但就在向中**工企业推销自己的155毫米45倍口径榴弹炮的同时,布尔博士却意外的发现*竟也曾同样秘密的研制过一种超级大炮。不过开展这个名为“先锋”的项目中国人的目的竟是为了防御。

面对这个意外的邂逅,布尔博士显得有些喜不自胜。但就在他苦于难觅知音,一诉衷肠之际。一位同样毕业自世界知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被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评价为“可以抵得上5个师”的“中国航天之父”却亲自前来造访。那无疑是一次思想巨人之间的碰撞。实际上早在60年代反弹道导弹系统、地面相控阵雷达、超级大炮等一些崭新的概念便已经由中国的这位思维超前“航天之父”提出了。但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薄弱却束缚了中**工科学的手脚。超前项目浪费颇大,无所建树之余甚至让正常项目也受到了拖延。为了破解这众多的困局。“中国航天之父”必须借助另一位天才的帮助。

毫无疑问布尔博士正是“航天之父”所寻找的人。虽然对于弹道导弹防御领域布尔博士谈不上专家,但是他却清晰的指出了中**工在以“先锋”超级大炮项目上一个最重要的缺失—那就是“先锋”项目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在大气层之内的再入段进行拦截。一般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可以分为:助推段、自由段和再入段。

虽然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一致认为在大气层内进行拦截是最有效、最为经济的拦截手段。但是当目标弹群以每秒7千米的速度进入110千米到120千米的稠密大气层。其飞行时间将短到可怜,持续总长小于1分钟。而且随着目标弹群在大气层中的移动,大气层的密度在增加,空气动力学阻力逐渐产生。这个阶段也是攻击弹头施行种种突防手段的阶段。在大气层的作用下轻的假弹和重弹相继与目标弹群分离,轻的假弹和重的假弹也相继分离,加上种种末端机动的变轨。将是各种拦截手段都化作徒劳。

因此在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各超级大国均不得不转移战场。美国人开始尝试在大气层外的自由飞行阶段拦截来袭的目标。那是导弹飞行的最长阶段,持续飞行时间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但是却也是最难拦截的阶段。因为飞行最高点可达1200千米。

为此美国在里根总统时代开始部署天基反导系统,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防御系统,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事后美国人宣传这一计划不过是里根总统拖跨苏联的骗局。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他未发一弹在冷战中赢得胜利”。但事情真相却是,部署众多的天基反导系统所要耗费的资金远比五角大楼想象的要大的多。如果真的着手实施那么恐怕美国会苏联更早的破产。最终美国人不得不将助推段视为拦截的决定性阶段,但是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空军力量。美**队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攻击发起之后的3~5分钟之内将导弹摧毁在飞行的助推段结束之前。

不过这一切的问题在布尔博士的设想中都被轻松的化解了。首先“星球大战”

计划的出发点并没有错,唯一的问题在于演员出身的里根在很多问题上的设想太超前了。众多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微波等)的研制费用,。加上在太空中部署和维护众多天基反导系统的成本,仅在初始阶段便令美国国防费用急骤增长,美国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美国的国家负债是里根当总统前的3倍。但是这个复杂的计划却有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实现—那就是利用超级大炮。

当敌方向中国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或洲际导弹的信息被确认之后,中**方的导弹预警卫星将迅速跟踪目标,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算来袭导弹的飞行轨迹。

同时部署在拦截基地的超级大炮群将昂首耸立,在一声声的怒吼之中将数十枚拦截弹头射向近地的轨道。这些拦截弹头与其说是炮弹不如说是简易的攻击卫星。

它们将在进入轨道之后将在轨道之上等待那沿着固定轨道飞来的弹头。在这个阶段,这些“炮弹”与美国人研制的智能化、小型化的天基防御系统—“智能卵石”

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布尔博士的这种方法更为简单,发射成本更低。

在那次历史性的会谈之后,中**工的“先锋”项目悄悄的再度活跃起来。

虽然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这一计划已经被*永远的雪藏了起来。但实际上秘密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却从未中止,而且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一计划的进度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进入了冲刺阶段。布尔博士的设想正沿着一条快车道上进入实战部署的阶段。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秉承着这句古训,整个“先锋”项目无论是在中**队内部还是政府高层均只要少数几个人知道。而第一“先锋”超级大炮的部署基地也是在野生科考的名义下在木孜塔格峰的确建立了起来。选择这个荒凉之地。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交通又十分闭塞,所以人迹罕见。很难想象数以千计的中华英才正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驻就是十年。

“这就是我所守护的东西吗?”随着一声又一声响彻群山的咆哮,高斌埋首在雪中,莫名的震撼将所有的怨念化为感慨。“中国人竟拥有比我们更为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同样被眼前的现实无情的摧垮了。两枚印度最后的希望—携带核弹头的“烈火3”型中程导弹在大气层外被中国人用“大炮”发射的拦截弹撞毁。他永远不会想到这其中竟还有他同胞的一份心力,但是他却知道这一疏忽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场美国情报部门的大地震。

“百迷一疏啊!”在共和国的心脏北京,中华人*邦共和国总参谋长曹阳上将有些黯然的注视着眼前的林太平。“不!父亲,我想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对方的算计之中了。”虽然脸上仍挂着笑容,但是林太平一生之中却从未如此绝望过。“军队是什么?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还是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不!军队是人民的盾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温床。而在夜幕下的中南海中另一个声音正发出振聋发聩的严词。

“我们和我们在印度东海岸的海豹失去了联系。”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意外的一天,此刻在白宫一个来自五角大楼的电话再度让美国总统—迈克。李刚刚松弛下来的神经归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