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

第五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机制构建

第五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机制构建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不断推进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一节 学习动员机制建设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智力优势,教师党员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建立学习教育机制,是贯穿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一条重要生命线。

一、科学的学习理念

学习是一种精神活动,属于自我实现需要一级的最高层次需要。学习理念决定教师党支部建设成效。高校教师党支部和广大教师党员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超越传统理念,确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学习理念,为教师党支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强化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意识,自觉把学习贯穿生命全过程,作为生活常态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二是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更加突出学习的整体性要求,在抓好教师党员个体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抓好党支部的集体学习,达到相互启迪心智、共享学习成果、整体拓展思维的目的;三是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习最生动的意义在于创新,更新知识需要创新,运用知识更需要创新,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注重改造思维系统,善于在消化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四是树立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学习工作一体化,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人性化的学习内容

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于政治理论。教师党员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成就动机较强,职业发展诉求较强。学习既要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求灵活复杂的实践的考验,向优秀的党员干部学习,又要向群众学习,这样才能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让学习满足需要,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从内在激发教师党员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高校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等理论学科,聚集着大批理论专家学者,从事着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理论阵地”。对此,高校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理论人才和学科优势。一方面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教师党员,让广大教师党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另一方面要在教师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发挥好服务社会的职能,利用社会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村、企业、社区,把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传授给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并通过这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带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

三、有效的学习模式

高校广大教师党员的学习不必拘泥于以往固定的学习模式,根据自身文化基础和认知能力,着力抓好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的政治性学习、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实用性学习、以开阔知识视野为主的拓展性学习,把学习与岗位练兵、科技练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党员学习新理论、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建立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实践磨炼、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学习格局,把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一是搞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传播普及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不仅要做好传播普及工作,更要注重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多出学术精品;二是搞好教师党支部建设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以生动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加深理解与认识,切实将教师党支部建设融入到专业知识授课中,融入到学术团队的建设中,以科学的思维、发展的思维、系统的思维进行学习与研究;三是搞好教师党支部建设与生活体验教育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自己的思考、分析与判断去接触、了解社会,在激辩与研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理解,增强理论自觉自信。

第二节 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过程中,从远景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节的应用,主要是靠各级领导干部来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在创建过程中,态度怎么样、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成效及其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党员投入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建立健全领导协调制度

高校党委要把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立足高等教育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突出自身特色,确保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群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整体合力;成立教师党支部建设领导小组,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负责作用,加强协调,扎实推进,同时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形成浓厚工作氛围;要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各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教师党支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所在单位的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全程负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积极推动教师党支部工作;善于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增加对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物质支持,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等保障,积极为教师党员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健全舆论宣传制度

高校党委要善于统筹媒体力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及高校各类宣传载体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中的宣传舆论引导作用。校园网站、校报要开辟教师党支部工作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重要举措,宣传教师党支部开展自身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宣传广大教师党员的实际行动、实践探索、收获体会。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特别是从教学、管理、服务一线和普通党员中发现典型,深入挖掘和总结典型单位的新鲜经验、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不断扩大典型的标杆和辐射效应,为教师党支部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建立健全指导督查制度

高校党委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提出操作性强的措施要求,推动教师党支部建设深入开展。教师党支部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教师党员的特点,把工作的普遍要求与特殊需要相结合,分别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各级党组织带头人要经常了解本单位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高校组织部门要对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安排精选易懂的工作内容,来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要在每年度末向学校报送本年度教师党支部工作情况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适时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推广。

第三节 目标管理机制建设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管理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以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管理目标作为手段的教师党支部建设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整体性出发去分析、决策和实施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调节党、政、工、青、妇、媒体社会、高校等各种学习管理因素积极参与管理,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合力管理。

(二)科学性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必须依据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自身特点以及相关规律实施科学化管理,使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符合教师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规律,符合党组织建设规律,符合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与管理科学的原则和规律,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民主性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既是目标管理的客体,同时又要作为目标管理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其目标管理主体作用。当然,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民主管理要与纪律管理、集中管理和法制管理相统一,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原则。

(四)结合性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要与高校事业发展和其他一切工作管理相结合,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一个整体,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功夫,坚决克服“两张皮”现象。

二、目标管理的内容

(一)确立目标的要求

一是整体性,高校教师党支部织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各个管理要素,与各条块、上下的小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形成有机整体;二是先进可行性,拟定管理目标要略高于教师党员个体能力,又避免高不可攀,要实际可行,具有激励作用;三是针对性,针对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实际制定目标、计划,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四是动态平衡性,目标体系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在动态中实现目标的总体平衡;五是适中性,目标的大小,完成时间的长短,取得效果的好坏,应该统筹兼顾,以时间和要求适中为好,长期目标应分阶段实施,短期目标应有长期的考虑。

(二)目标管理的类型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种类繁多,应该依据不同标准划分类别,以便管理。一是依据内容分类,可以按照目标内容所反映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侧面和维度,将其划分为政治目标、理想目标、纪律目标、思想目标等;二是依据时间分类,可以按照目标的时间性特征,将其划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三是依据级别分类,可以按照目标管理级别将其划分为总体目标、主要目标和一般目标。不同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的,实现下一级目标是实现上一级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三)目标管理的环节

一是基础准备。收集信息,调查研究,掌握上级精神与近期形势,特别要将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实际学习需求情况搞清楚;二是确定目标。在明确上级目标和方针的前提下,明确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讨论、酝酿,确定高校整体目标,再确定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工作目标,建立科学、紧密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三是过程管理。在目标管理过程中,以目标体系为依据,不断检查评比,排除干扰,纠正偏差,实行严格有效的总体控制,直至目标体系实现;四是成果评价。对目标管理的成果、努力程度等作出科学评价,一般包括自我评价、民主讨论、成果评定等项内容。

三、目标管理的方法

(一)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连锁体

通过反复酝酿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总目标(总方针、定量目标、保证措施)、具体目标、个人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共同目标的协调和目标体系的及时调整。

(二)进行全员有效管理

一是把握目标的关联性,使之相互配合并围绕总目标进行;二是把握目标的从属性,使每一个教师党员明确自身的目标,推动教师党支部协同行动、共同提升;三是把握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调动每个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同时区分目标的主次,排列实践顺序;四是把握目标整合的一致性,使高校上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和各层次,从教师党员到教师党支部的目标都得到整合,以便形成合力。

(三)坚强的领导和强有力的实施手段

一是形成能够客观衡量目标达成度和实现成效的具体量化标准;二是组成坚强有力的目标管理机构;三是建立强有力的保证措施。

第四节 考核评价机制建设

如何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对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效果进行全程的考核、评价,对教师党支部建设进行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使教师党支部建设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对于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考核评价原则

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既注重对工作效果的评价,又注重对量化指标的考核。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既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现代知识的考核,又注重考核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取得的成效。

坚持弘扬优良学风与鼓励工作创新相结合,既引导教师党支部和广大教师党员在工作中切实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又鼓励教师党支部在工作制度建设、工作载体设置和工作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

坚持考核与使用相结合,既注重考核组织工作的情况,又注重将教师党支部建设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将理论素养、工作能力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评价内容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主要评价教师党支部班子对自身建设的重视情况和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考核:是否将教师党支部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是否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和明确工作职责,是否建立工作团队,是否设立党支部愿景目标和年度建设计划、团队工作规划和个人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团队计划是否和党支部愿景目标相统一,是否有工作活动记录等。

(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主要评价教师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及其由此形成的工作机制是否科学有效。重点考核:集体学习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党员轮训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是否健全、落实是否到位,以及工作制度创新情况。

(三)工作载体建设情况

主要评价工作载体建设是否健全、科学、有效。重点考核:教师党支部是否建立健全学习日制度、主题教育活动制度、专题报告会制度等,党组织“三会一课”落实开展情况,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和运用情况,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手段的运用情况,以及党支部工作载体建设创新情况等。

(四)工作保障情况

主要评价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物质保障、财力保障以及时间保障等相关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是否科学有效。重点考核:工作场所和学习资料、办公设备情况,经费是否专款专用,组织学习和脱产培训是否有时间保障,工作情况是否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和干部考核等。

(五)工作成果转化情况

主要评价教师党支部工作成果转化制度、转化方式、转化效果。重点考核:工作成果转化制度建设情况,工作成果转化方式是否多样,党支部班子和广大教师党员理论素养、形象提升情况,群众满意度是否明显提高等。

四、考核评价结果使用

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年度工作业绩考核、职称评审挂钩,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年度工作业绩和职称晋聘的重要指标,使教师党支部建设成效与教师党员的奖金、福利挂钩。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党员干部考核和新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考察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工作的用人导向,让那些勤工作、有能力、肯实干的干部受到重用,激励教师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把外部压力转化成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自觉工作的内在动力。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和等级进行评优评奖活动,评选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于先进集体和个人,既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又进行精神鼓励,激发每个教师党员、每一个教师党支部的内在学习动力,使评优评奖活动成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强大驱动力。

第五节 激励保障机制建设

良好的激励保障机制,能使教师党员符合党支部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的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对教师党员个体和党支部进行激发、鼓励。

一、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的原则

(一)体现广泛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坚持党组织建设中都设有激励措施,但广泛性不足。比如,已经把教师党员工作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但在高校中以职务晋升为发展目标的教师党员必定是少数,干部党员只是高校党员总数中很少的一部分;再者党组织开展的评比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由于名额设置有限,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党员能够获得荣誉,受到激励,这其中还要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分享有限的荣誉资源,大多数教师党员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正向激励,相反有时还可能导致负面影响。为此,高校在设计激励规划时,一定要认识到教师党支部建设是全体教师党员共同的事业,不是靠少数领导者和干部就可以建成的,激励的客体认定一定要针对全体教师党员,应开辟多种渠道,采用物质或精神激励的方式去挖掘每一位教师党员的个体潜能,使其释放更多的工作潜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二)体现层次性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作用行为,行为指向目标,激励过程就是指由需要激发动机,再由行动到达成目标的循环过程,良性的激励保障机制一定要遵从被激励者的需求而设定。高校教师党员群体在需求层次上看重尊重与自我实现两个层面,为此在激励方式的总体选择上应该更多侧重于精神激励。同时,由于高校的教师党员来自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在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时,要兼顾各个层次的需求,分类管理,量需而设。青年教师党员群体注重成长、成才与成就的

需求,可以采用理想与目标激励等方式;年龄长一点的教师党员注重尊重的需求,可以采取荣誉与情感激励等方式。

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的方法

(一)先进典范激励

高校要以典型带动、典型示范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树立一批鲜活的学习典型,广泛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为各个系列的学习典型搭建展示风采、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党支部建设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学习典型就在师生员工身边,使人感到他们可信、可敬、可学,学习典型的树立既使教师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也弘扬了进取精神、营造了发展氛围。

(二)用人导向激励

用人的导向是最大的导向。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大胆启用爱学习、有知识、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在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础上,突出把爱工作、好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水平作为衡量、选拔的重要标准,坚持优中选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牢固树立“不比资历比能力、不比学历比学识、不比文凭比水平”的良好用人导向。

(三)经济办法激励

制定鼓励从事党务工作的一系列奖励措施,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党员个人将自身工作成果转化为党支部群体工作果实。

第六节 理论研究机制建设

任何科学都是同科学研究结伴而行,共同发展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也是同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没有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不可能有深刻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也不可能有科学而富有成效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实践。

一、理论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党支部建设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知识一般表现为学科形态。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形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它们是整个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科学理论基础。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学科研究尚处在开创和发展阶段,理论知识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备。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一是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二是科学地揭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地位和基本职能;三是科学地揭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四是科学地揭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机制;五是科学地揭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严密的完整的系统,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础理论体系,必须注意正确认识和把握它的系统内部的整体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和体系功能的一致性。

(二)教师党支部建设应用理论研究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应用理论研究是整个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研究的主体部分。运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本原理去指导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就产生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应用理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应用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就是基础理论的实践化过程,也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实践的理论化过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应用理论研究的范围包括:一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服务问题的研究;二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载体问题研究;三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环境问题研究;四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管理问题研究等。

(三)教师党支部建设方法理论研究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方法理论研究属于实践技术理论研究,主要涵盖:一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决策科学化理论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目标、计划、实施方案和措施的决策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成败的关键,能否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做出最优化决策是衡量工作艺术和教师党支部水平的标志,进行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决策研究,必须做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决策体系完善化研究和决策技术研究;二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方法科学化和现代化研究,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目标,必须有科学而完备的方法,主要侧重于传统的方法手段的继承和发扬问题研究、创新方法研究和借助于现代高科技而产生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现代化方法手段研究等;三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技术理论的重要一环,也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当前,要着重抓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价值的特殊性与评价的特殊性问题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评价标准问题研究和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评价方法研究。

二、理论研究的程序

(一)选择研究课题

在选择研究课题即各种各样尚未被认识和解决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问题中,首先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高校教师党支部理论研究必须从选择研究课题开始,选择课题一般要遵循需要性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其中,需要性原则指明了理论研究活动的根本宗旨,创新性原则指明了理论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指明了理论研究活动的内在根据,可行性原则指明了理论研究活动的现实条件。

(二)提出研究假设

提出研究假设即对所选择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以及之间联系的性质、形式、结构、机制等作出某种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的推测性假设或构想。理论研究假设是深化课题的根据,收集资料的向导,也是探寻新发现的形式。建立理论研究假设必须有创造性思维,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或概括,或者原有理论的一种联结或推论。

(三)收集整理资料

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研究假设的指导下,尽可能全面丰富地收集研究资料,对所占有资料进行初步加工整理,初步揭示内在联系或规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资料包括经验事实与文献资料,经验事实资料通过社会观察、社会实验、社会调研等方式获取,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的方法获得。

(四)深入分析研究

在充分占有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研究资料基础上,围绕研究的课题,依据研究假设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推理判断,验证和修订原有研究假设,使自己的认识达到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产生创新性的理性认识,最终形成能够解答研究课题的科学结论。

(五)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以文字的形式概括和表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研究选题所预期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著作等,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程序的最后阶段,是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成果要具有促进研究工作更加严谨、准确、规范的功能。学术性较强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一般分为写作准备、草拟提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等四个步骤。

三、理论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可靠材料而深刻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座谈、个访等,调查完成后,要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

(二)实验研究法

依据研究目的,通过有控制地改变某些工作环境和其他条件,获得关于实验对象发生变化的事实资料,进一步探讨或验证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本质、规律或某种结论的方法。

(三)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查阅各种记载事实和理论成果的文献资料,摘取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利用书目、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查找文献的方法。

(四)理论分析法

在获取大量经验事实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从分析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方法,来加工整理感性材料,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逐步达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的逻辑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的研究方法是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过程中,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分别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它们各自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达到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是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研究对象感性材料的分析概括,实现了由感性具体向思维抽象的运动,完成对事物各个方面本质规定的分别把握。

(五)现代科学技术法

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中,借鉴或直接应用一些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而产生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方法。如系统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