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

第四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载体构建

第四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载体构建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按照深化内容、简化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时间求短、效果求实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载体,在改进组织活动内容形式、讲求实际效果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坚持和运用已形成的并行之有效的载体,不断增强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第一节 固本强基工程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就是要全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深入推进党务干部培训常态化建设

(一)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为重点,加强高校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落实培训经费。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搞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好高校教育培训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党务干部的能力素质,使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构建两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体系,结合上级精神和形势需要适时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各高校党委定期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新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必须参加上岗培训,教师党支部书记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二)加强教师党员教育培训

对高校教师党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师党支部建设实际需要,完善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通过举办短期班、专题班等形式,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党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要求。

二、深入推进发展教师党员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做好教师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对发展教师党员工作的规划指导,根据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制定教师党员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教师党员发展的数量、结构、比例和工作要求,坚持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发展教师党员工作。加大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力度,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教学科研骨干、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建立健全党支部联系人培养教育、院(系)党课教育、高校党校培训三级培养教育体系,对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要抓早、抓细,及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及入党动机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的锻炼、考察、培养,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性观念和党的意识。重视在学科带头人、归国留学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严把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关

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高校的特点,认真考察教师的入党动机和政治素质,坚决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吸收到党内来。确定好年度发展对象,做好近期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和预审工作,把好政审关,形成各种完整的书面材料。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保证新教师党员的质量。教师党支部讨论、审批预备党员,必须集体研究,逐个讨论表决。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考察,严格转正手续,按时进行审批。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支部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违反党章和有关规定发展教师党员的错误做法要及时进行通报,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建立发展教师党员工作定期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深入推进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化建设

(一)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促进教师党员发挥作用

制定并实施好教师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教师党员参加集体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建立健全高校党校及院(系)党校全员培训教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制度,依托党课教师人才库和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强化教育培训。定期开展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高校党委每年至少要调研分析一次,院(系)党组织每学期至少调研分析一次,教师党支部每季度至少调研分析一次,及时掌握教师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教师党员大会每季度一次,支委会每月一次,教师党小组会每月一次,党课每季度一次,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一次。认真执行教师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可与党员目标管理、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评先选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廉洁自律制度、党费缴纳制度(每月缴纳一次)等制度。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推行教师党员旁听基层党组织会议、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保障教师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充分听取教师党员的意见,党内重要情况要及时向教师党员通报。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关心教师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工作和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坚持普遍关爱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帮扶的具体措施。拓宽教师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建立教师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通过参加“三帮扶”、志愿服务、援助服务等活动,采取设立教师党员服务岗、党员责任区以及党员挂牌承诺等方式,增强教师党员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教师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联系高层次人才、民主党派、老党员、生活困难教师党员制度。落实好上级党组织服务党支部、党支部服务党员、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四、深入推进工作条件保障具体化建设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教师党支部工作经费列入高校年度财务预算,按照教师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200元的标准配备教师党支部活动经费。不断加大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教师党支部活动正常开展。

(二)落实阵地保障

加强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的资料室、实践基地等阵地的建设和投入。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信息化建设,搭建网上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为教师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设置教师党员活动室,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党员实践服务基地。

(三)落实人员保障

把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创造工作条件,落实同等待遇,完善激励措施,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一般占高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左右。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应设立办公室,可与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并配备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记入工作量,给予适当津贴补贴,工作实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奖惩制度挂钩。

五、深入推进考评机制科学化建设

(一)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工作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建立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坚持以考促建、以考促改、以考促管、考建结合、重在建设,结合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实际,设立切合实际的考评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分层次建设,科学评价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不断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

(二)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考核评价制度

按照教师党支部自查与高校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教师党支部建设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党委指导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制订工作目标,分类分级做好年度工作考核。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述职制度,就抓党建工作情况每年分别向上一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进行专项述职,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推优、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定期评议教师党支部工作,通过党支部工作总结汇报、党员群众评议、上级党组织考评、结果反馈、整改提高等环节实现评建结合、以评促建。

(三)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表彰激励机制

原则上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每四年评选一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适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推广党支部建设工作先进经验,加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努力在校园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第二节 学习教育工程

确立科学的学习内容一直是我党宝贵的经验财富,把确立科学的学习内容放在首位,既是我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又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根本原则。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积极组织教师党员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深入总结中国人民的独创性经验,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不断推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向前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本土化。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大趋势、大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合理吸收世界先进文明,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交汇相融,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质、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世界处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确定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时代特征出发,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策略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了我国的国内政策和对外工作的战略策略。

4.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下,充分认清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新特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时代脉搏和特征,把中国的发展、建设和改革事业,放到世界和时代的大视野中去观察,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各种复杂因素,抓住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提供的战略机遇,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提出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充满活力的理论观点、战略目标和策

略思想。

(三)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坚持内容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全部成果,就是要体现中国人民大众的意志,反映中国人民大众的愿望,贴近中国人民大众的需要,为中国人民大众乐于接受。大众化的重点应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当前中国人民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思想武器。

2.坚持形式大众化。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形式和中国风格相融合,形成了一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教师所喜闻乐见的中华民族形式、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民族化和表达方式的通俗化,让广大教师都能看懂、爱看、受益。

3.坚持手段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上,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信息化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问题,用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加以解决,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清楚、讲透彻,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由平面化、单一化向立体化、多样性发展。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使现代信息工具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阵地;实现正面引导与多种形式相结合,在继续运用举行报告会、编写理论读物、开设专栏、树立先进典型等方法教育引导干教师党员的同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创作演出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现在,历经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邓小平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辟地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阐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照抄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实际状况出发,走出一条适应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建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命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阶段。

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党员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认识理解,才能成为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思想上达成共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情感上,要着眼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运用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展现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真、善、美,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二)贯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的教育管理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必须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进一步发挥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覆盖到高校党组织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营造核心价值观念的和谐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三)践行、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其要求转化为党组织的集体意识和党员干部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重在践行,贵在示范。高校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导向明确,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文化思想阵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要着眼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着眼于树立和谐社会共同理想,着眼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着眼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载体,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员干部群众心中的认知,带动他们深入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做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南针、参照系,坚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才能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成立的。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史,是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自觉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

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这种历史必然性寓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只有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事实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

党的历史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总结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历史上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经验,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我们党在90多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光荣传统。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重视实践、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进一步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精神力量。

五、学习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知识

(一)学习教育知识,提高工作水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掌握高等教育有关工作知识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学习现代大学理念和管理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精什么”的原则,提倡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先进学习。特别要在解决高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中搞好学习研究,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争掌握本专业本领域的前沿知识,精通本职业务,熟悉相关业务,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用优良的作风、过硬的素质、一流的业绩,使高校教师党员共享事业发展的成果。

(三)学习法纪知识,提高从政修为

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反腐倡廉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他党纪政纪条规,提高教师党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新形势下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党员廉洁自律和依法办学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努力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进程。

(四)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研能力

科技知识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学习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丰富教师党员精神生活,强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科学化,荡涤各种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客观分析、认识、改造世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讲求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战胜愚昧走向文明,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丑恶现象影响的能力,进一步增加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内容。

六、学习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建设中工作,在工作中建设,把党支部教师与工作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建设工作一体化,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境界就真正提升到了高点。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立足实际,善于总结凝炼工作实践的独特经验,及时有效地找到解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借鉴国内外党组织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与同类高校党组织进行交流讨论,互换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提高教师党支部中广大党员的认识水平,从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此外,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还有许多值得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去借鉴、去示范,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纳和吸收,确保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节 活动立项工程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是指党支部紧密围绕高校中心工作,认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根本,以不断丰富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手段,以项目实施对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实际促进效应和项目实施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作为检验评价的标准,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进行创新性构想和探索实践。

一、立项的原则

(一)项目化的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以项目形式实施,通过项目化运作,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经费、有实效,并通过立项评比、过程监督、总结验收等环节,保证党建工作创新立项能够深入、扎实、长效开展,为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

(二)公平公正的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的评选与审批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各教师党支部所申请立项活动目的的明确性、内容的创新性、形式的多样性、操作的可行性等择优立项。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项目要有时代感、针对性,特别要注重实效性。

(四)全程监督的原则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精心组织、实施得力、有计划有总结。为了保证立项活动深入、扎实、有效,要全程化监督,并以此为抓手,推进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立项的标准

(一)有时代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展现教师党支部和广大教师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中勇攀高峰、再立新功的精神风貌。

(二)有创新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能充分调动起教师党支部和广大教师党员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并在项目主题和项目内容上有较好的创新,实效性、针对性强,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有实效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突出教育意义或社会意义,能够与高校的中心工作和本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与社会实际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使教师党员普遍受到教育和启迪;对提高教师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较强的激励。

(四)有普及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保障有力,教师党员参与率高,具有普及性。在项目创建中,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较好地发挥教师党员的主体作用。

(五)有代表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立项,要既能够代表经常性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水平,又能体现开展“创新性党建工作”的较高水平,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三、立项的办法

(一)一般项目立项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一般项目立项,是指教师党支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的具有创新性的党建活动项目,要求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能够调动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和普通群众的积极性,能够对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重点项目立项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点项目立项,是指教师党支部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围绕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的党建活动项目。要求覆盖范围广泛、内容鲜活充实、形式多样灵活,对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单位的党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第四节 工作创新工程

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关键在创新;解决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靠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坚持思想重视与行为实践相统一

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建设,从思想上重视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从行为实践上支持教师党支部活动,对于继续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识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只有人的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最终才会有理想的结果。广大高校教师党员,要进一步增强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高校党委的具体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把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作为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实现高校大跨越、大发展的机遇,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创造性、有效性。通过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把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真正办成高校党建满意工程,为高校有效开展党建与教学科研结合工作,积累好的经验,探索好的做法,做出好的榜样。

二、坚持自主开展与共建联动相统一

党的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高校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党建工作必须主动跟进,发挥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不断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着力创新,努力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开放式建设工作,实现教师党支部建设“点、线、面”统筹联动,各方面党组织力量和资源集聚放大,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都是自主开展为主的,自主开展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有其自控性、灵活性等优点。共建联动就是以共享资源为特征、按需设计为前提、打破各单位党组织界限、体现教师党员主体意识的开放型党支部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打破了以往高校党支部工作仅单纯向本单位党支部所属党员开放的模式,改变由上级党委指定的传统做法,在广泛征求教师党员意见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党建主题,并以此吸纳其他党支部的党员有选择地自愿参与。比如,同一主题活动,邀请同一单位的不同党支部参加、联合开展,以及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党支部之间共同组织开展,或者不同高校共同组织开展,还可以与社区基层、企事业党支部联合等,从而拓展教师党支部工作的维度,挖掘工作的深度。自主开展与共建联动相结合,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

三、坚持常规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坚持常规性工作与创新性工作相结合,不断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吸引力,不断塑造教师党支部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制定常规性活动方案是高校教师开展党支部工作的基础。每年伊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支部委员共同讨论并制定本年度支部工作计划方案,包括工作主题、时间、范围、目标、意义等,每学期进行党支部工作的小结,对已经开展的支部工作进行交流,并总结经验,没有举行的工作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修正。每月召开党支部例会,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党员责任区”“教师党员奉献日”“教师党员服务周”“特殊党日”等常规性教育活动,从而将党支部工作目标和任务寓于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工作中,促使教师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党性在工作中得到升华。

四、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相统一

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高校教师党支部必须丰富其工作内容,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进一步调动教师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是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一种形式。政治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党的报告或文件精神、党章知识、党的基本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等,教师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是进行教师党员教育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教师党支部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学习内容上要求新,不能满足于对中央文件精神的一般了解,要更加注重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师党员生活联系在一起。同时,需要打破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方式,发挥每个教师党员的积极性,突出教师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明确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铭记党员责任与义务,增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提升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党支部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科研工作中心,通过党支部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行政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教师党支部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工作脱节,又要防止以教学科研工作代替党支部活动,坚持做到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达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

五、坚持类型丰富与形式灵活相统一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党务工作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持续改进其活动方法,这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应该根据高校教师群体的特点,从各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主要包括五大类活动,一是政治水平类,活动可以与国家大事、政党大事、社会大事相结合;二是爱国主义类,活动可与教育基地、红色经典相结合等;三是教学科研类,活动与教学科研建设相结合,以党建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党的建设,通过教师党支部互助促教学科研发展;四是责任与奉献类,鼓励教师党员参与公益社团,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五是创新能力类,鼓励教师党支部根据院部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创新主题活动,提升党支部活动的凝聚力,同时,教师党支部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要将以集中开会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集中学习、社会实践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党支部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活动、党员教育方面的活动、发展党员方面的活动、党员管理方面的活动、民主评议党员方面的活动、创先争优方面的活动等,逐步实现教师党支部活动由集中、统一、呆板的工作方式,向分散、多样、灵活的工作方式转变,让教师党支部活动能够真正成为教师党员学习、交流的窗口,从而提高教师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兴趣,增强工作实效性。

第五节 标准化建设工程

创建标准化党支部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

一、把握创建基本标准

(一)班子坚强有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及支委(支部成员)岗位职责明确,坚持做到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清正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核心作用发挥得好;党支部书记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尽职尽责、业绩突出,廉洁自律、威信较高,带头人作用发挥得好。

(二)党员素质良好

教师党员能够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佳绩,在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起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在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高校改革发展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好、结构合理、群众认可。

(三)活动经常规范

教师党员学习培训经常规范,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培训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有保障;教师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有效,定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党员权利得到保障;发展教师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做到坚持标准、程序规范、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群众认可;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践载体特色鲜明、贴近实际、党员参与面广、有实际内容、效果明显。

(四)工作业绩突出

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求实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本单位各项任务的完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工作特色明显、成绩显著,得到本单位师生员工的公认和上级党组织的肯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党员和群众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强,工作氛围和谐有序,教师党员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党支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制度健全落实

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大会每季度一次、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每月一次和党课每学期一次)、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一次)、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党费缴纳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等,并取得较好效果。党内监督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没有不合格党员和违纪违法党员。

二、考评标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