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

第1章 毕业后,确定要走到哪一步3

朋友的事例很好地说明了做事业的步骤与历程。做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没有经验,更没有什么可以借助的人脉,如果贸然去创办公司或者去实现其他的宏伟大志,收获的可能多是失败。

我认为,如果你想尽快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先把它设成是看得见的,可以实现的阶段目标。如果想让目标看得见,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分成几个阶段,进行目标的细化与分解,每一个小目标都可以实现。因为如果无法实现,自己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普通人,当不知道实现目标还要多久的时候,通常会感到失望、沮丧、悲观,甚至中途放弃。相反,如果你能将这些小目标进行分解,在每个阶段都能有所进步的话,往往能更快地开始自己的目标,取得让自己更加满意的成绩。小目标的实现会让你心理上的压力不断地减小,这样,你开始无限地接近自己的大目标。最终的结果就是,你的目标实现,而且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你给自己订的目标太大太远,难以实现,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懈怠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厌倦。如果你将目标进行分解,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你自己心里面会有一本账,记着自己今天、明天……这些日子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哪些。

另外,如果想把自己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那么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要目标明确。如果你对于目标模糊不清,那么就是并没有想好怎么去做,这样又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其次就是目标要接近现实,有可能实现。如果你给自己订的目标太高太苛刻,那么实现的几率就会微乎其微,这种目标其实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三就是做事情要有条理,要一件接一件的完成,如果你订的目标太多,就会让自己的精力分散,反而会让自己穷于应付。

第四就是在分成小阶段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宏伟计划,这样就有了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而且还会让你激发斗志。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想一步登天,那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分成若干步,持之以恒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成功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

4.“先就业后择业”的曲线路线不可取

经济低迷、学历贬值的现实,逼得毕业生们赶快找船上岸——先就业成了关键,完全不管找的“船”牢不牢固,会把自己载向哪个码头。事实的真相是,很多高校为了就业率,只要求学生有份工作赶紧出校门,很多毕业生“被就业”了,而没有规划的就业,根本没有意义,未来的发展道路只会越走越糟。

在我看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必须建立长远规划之上,长远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职业选择。第一份工作,无论是行业、职能、企业性质、地域等等,都与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生就绑在上面了。

当今毕业生的择业观相当淡薄,在查看招聘信息的时候只会关注岗位与待遇,完全不会考虑行业前景,提升空间。所以在投放简历的时候,往往讲究“广撒网”,没有针对性,抱着逮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

我有个表侄儿是典型的“85”后,毕业两年,目前已经陷入了迷茫期。考大学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想去学什么,按父母要求读了国际贸易。学校的专业设置偏重语言类,而这些都是他毫不感兴趣的。因此可想而知,失望再加上混日子的态度,让他在整个大学期间只是虚度了无数光阴,根本没有什么收获。

毕业后,他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不愿找对口的,更加没有一个既定目标,胡乱地投了两份简历,最后,一家酒店录取他去做仓管,待遇一般,最重要的是工作比较清闲,他还挺满意。这一做就是两年,当他醒悟过来时,往昔的同学已经在各个领域小有成就,仓管的岗位看不到任何前途,也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同事大多都是中专生。他决定辞职重新找工作,可是两年间他没有任何学习进修,工作经验只有仓管,专业早忘得一干二净,生活圈子就是几个同事,而他的锐气已经被消磨掉,失去了卷土重来的勇气。最后,他还是跳槽到了一家超市做同类型的工作,综合各项待遇还不如原来在酒店,只有慢慢熬下去。

侄儿的问题就是没有择业观,盲目就业造成的,对前途规划的不明朗,让他陷入了恶性循环。得过且过的思想反映了很大一部分当代年轻人的毛病,没有认真地剖析自我,思考环境,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弯。

时局的限制也许不能给予过多选择的机会,但并不代表不选择,一味盲从,只要有份工,稀里糊涂就上班。等你一过黄金年龄,这才发现可选择的更少了,或者已经没得选择,这才追悔莫及。

实际上,工作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难找,机会很多,关键在于你如何选择,即使在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目标。做到“宁愿高傲到发霉,也不委屈地就业”。每个人情况不同,择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区别对待,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船”。

我认为,择业应该是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大学专业的选择就等于以后梦想的职业,扎实的四年学习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但是专业并不是决定行业的标杆,你大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善于学习,人在6个月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技能,很多行业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战经验。当然,除了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行业,比如医药、科研等方面。

兴趣可以保证工作热情,但也要保持理智,很多行业只有在进入后,才发现梦想照不进现实,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入行后想转行并不容易,一旦转行,就要面对陌生的人和事,之前的经验完全被推翻。

工作职能的选择则完全取决于性格,一定要选择能最大发挥潜力与天赋的岗位。一般情况下,一个销售人才不能去做技术开发的。选择生存的城市也是关键,不要为了体面蜗居在大城市,上海是“魔都”,北京是“帝都”,不是人人都等得起的!

我认为完美择业的标准是:热衷于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学习的。当你选定这个目标时,就要集中精力为之奋斗。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能够保证健康生活的工作。虽然刚毕业是打拼的关键时刻,但毕竟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畸形的工作环境会伤害身体,完全没有业余生活,每天都不快乐,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在某种意义上,职场没有成败,只有得失,一切要取决于你追求的是什么。

求职之初的毕业生通常毫无头绪,时间又不等人,想要在毕业后快速择业,实习是一条试水的好机会。实习的时候,可以尝试不同的选择,只有实习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了解理想与事实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实习的经验,可以增加求职砝码,择业面更宽。

5.大公司小公司,决定起点高度

大学毕业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为去大公司上班,还是去小公司上班而左右为难。我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决定着起点高度。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不能单纯地论断哪一个更好一些,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

据我观察,就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大学毕业生进入小公司工作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基本上大家都对于跨国企业很热情,对于考公务员很感兴趣。进入大型的公司工作是每一个的梦想。不过你应该看清楚,社会上更多的是小公司,民营企业,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大多数都流入民营企业。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即使你进入了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也未必就是职业起步的败笔,相反,可能是你人生的一种新起点。虽然起点的高度会不相同,但是那个公司的工作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将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重要的是努力的多少,而不是公司的大小。据我所知,很多杰出的经理人也是从小公司开始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