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该干什么

第1章 毕业后,确定要走到哪一步1

毕业后的人生,单纯追求速度是没有意义的,有时等待也比盲目行动好。首先是确定自己要什么,有的人把某个成功人士定为目标,有的人决定在几年之内成为行业标杆,有的人希望在35岁名利双收,确定自己要什么,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无的放矢,陷入茫然的状态。

1.最简单的方法,找一个灵魂偶像为奋斗的标杆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把一些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当走向社会之后,那些成功人士却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崇拜。其实无论选择什么作为偶像,都是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冀的表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偶像们的成功有时候就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毕竟,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时有些茫然,也许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容易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选一个灵魂偶像。

一个人如果有梦想,就会为自己制订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参照物当然就是偶像。在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没有经验可以参照,但是成功人士的经历却可以拿来借鉴、模拟,以激励自己保持上进心,不断向成功迈进。

值得提醒的是,大家在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成功人士所拥有的荣誉与财富的同时,应该要多想想别人是如何得到这些的,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记得在《鲁豫有约》的电视节目中,有个80后的男生非常崇拜企业家马云,他把这位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当作他的灵魂偶像。他经常关注偶像的消息,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传奇更是让他无比向往。他觉得人生只有如此,才不枉费多年的寒窗苦读。

大学毕业之后,这位男生并没有像别的学生那样听从家长的安排,而是自己选择了一份工作——去一家小的电络公司打工。其时家里已经托人帮他在老家县城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清闲不说,工资奖金、各种福利绝对是有保障的。男生却放弃了这一切,甘心留在大城市闯荡,哪怕碰得头破血流。

有许多人找工作非一流的大公司不选择,但是他却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小公司。在这里,由于人手少,他不得不负责很多的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有点傻,可他不仅乐此不疲,还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网络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为他一直期望自己能像马云那样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人脉的积累,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用一笔微薄的资金申请创办了一个网站,专门在上面刊登一些房产类的信息。在最开始的日子里,网站不仅无法赢利,而且还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困难的时候,他连吃午餐的饭钱都没了。

家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让他回老家发展。但是他想马云那么艰难都挺过来了,自己这点困难算什么呢?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勤恳地工作,终于让网站的搜索量大幅度的提高。一段时间后,吸引了很多房地产商的投资和加盟。五年之后,当他的同学们还在职场上苦苦挣扎的时候,他已经开上了名车,并在省城买了房子,钱也挣了不少,还成了当地的创业明星。

回首往事,他不甚感慨,在最绝望的时候,是马云的经历给了他信心和力量,是偶像的力量支持他咬着牙挺了过来,走向成功。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面对的是空白的工作经历,这个时候,可供选择的机会也不多。尽管如此,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因为你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决定着你将来的发展和命运。

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刚从校门出来,对这个社会并不了解,所以这个时候选一个灵魂偶像以供参考,大有裨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同的偶像决定不同的方向。我认为向自己喜欢的偶像学习,更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

当然,向偶像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等,这样只是最肤浅的做法。真正的学习,是从他们的创业经验中汲取力量,体会他们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等等。

刚毕业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些偶像距离你现在的生活很远,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能与他们比肩。但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你也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人人都有心目中的偶像,这些偶像相比较其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因为偶像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偶像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给自己奋斗的力量,因此,我建议最开始可以把偶像的成就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比如说上述例子中,男生就非常希望自己能达到马云那样的成就。虽然这个目标有些远,但是至少他在不断努力,而且还取得了远远大于同学的成就。树立这个目标的同时,他已经确定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开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据我观察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眼中的偶像在当初也有偶像,也正是这些偶像给他们奋进的力量的。比如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自己最钦佩的企业家是松下幸之助和韦尔奇,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管理著作是德鲁克的一系列书籍,这些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当初就是仿效这些企业家在中国做出一番事业来。

张瑞敏曾经直言不讳说自己从偶像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书,所以一开始在企业质量管理的办法上,我借鉴的都是松下的东西。”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张瑞敏的偶像,是因为他的那些管理企业的办法和传奇经历让张瑞敏心动。若干年之后,张瑞敏成了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我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在发挥作用。在学习他们这些优秀品质的时候,无形中也就提高了你自己的素质。而选一个灵魂偶像,还可以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明朗。

选一个灵魂偶像,是你确定人生方向的先决条件,也是确定自己行动目标的标尺。树立自己学习的偶像,当你真正的把偶像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

2.用一个苛刻的数字规定成功的年龄

成功如果只停留在幻想中,一如镜中月,水中花,对于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有些人奋斗了一生,都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你能说这是成功吗?我们要把理想变成现实,首先要有具体而清晰的目标。不妨用一个苛刻的数字来规定成功的年龄,这样你在向目标迈进的时候就会有紧迫感和压力感,就会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对于成功人士的年龄,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并没有什么死板的规定存在。但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有关人士曾对300多名事业较为成功的海归人士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他们创业成功的平均年龄为35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更小。

由此可见,青年时期正是创业的好时期。每个人都对现实生活不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但是,如果每天都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只能庸庸碌碌地浪费时间,维持一种饿不死也撑不饱的生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句话,这话告诫人们要在年轻的时候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要等年老后,一事无成而后悔莫及。当步入老年之后,鲜有人还能有所作为。因为在生理上,老人在精力和体力上失去了获得成功的砝码。

从前人的例子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巴金在25岁的时候创作了《灭亡》,郁达夫在25岁的时候写出了《沉沦》,马烽20岁的时候写了《第一次侦探》,而张天翼在21岁就出版了《沃半的梦》等。还有其他无数的事例证明,大部分人的成名都集中在了20到30岁之间。这是创业的最佳年龄段,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