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

第十七章 :潜能的巨大力量

1..一盏吊灯启发伽利略的发明

一盏吊灯,许多人都见过却并未多加注意,而这恰恰引起了伽利略的观察兴趣,并造成了他的重大发现,由此产生了古老的钟摆原理。

一天,17岁的伽利略走进当地一个天主教堂。这个神圣的地方让他若有所思,他抬头环视,天花板上悬挂着的那盏灯让他突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望着那盏由于一根绳索的断落而摇摆不定的灯,脑子开始飞速旋转:“灯的摇摆、长摆和短摆,应该不是同时发生的吧?”紧接着他默数自己的脉搏,想要验证他的这种猜测……他最终实验的结果是:凡是振动,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伽利略得出了著名的钟摆原理。一个伟大的发明仅仅来源于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这就是求知好问的力量。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伟人们。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而使电气发动机和电流传达变为现代最有力量的东西;贝尔发明了电话;马可尼发现了无线电。这些伟大的发明全都来源于发明家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所拥有的智慧仓库并不比常人大,但是制造的东西却比常人多很多,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原因。

他们的成功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充分地动用了自己头脑的每一寸,每当他们的眼睛看到有客人进来,并不是简单地问候一声,而是会不断地问:“你是谁?你进来做什么?你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你好像和别人不同?或许你能让我发现点什么……”他们总是乐于这样发问,从不觉得乏味。他们问“为什么”的习惯已经像疯了似的无法控制,因为他们脑子里有这样一种意识:你不晓得问题存在就不能够解决问题。

我们的大脑被如此神秘地构造出来,它绝不仅仅是个仓库,你必须把一切进入的事情加工整理,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找出来。

当然,虽然他们的问题如此之多,但并不是要拒绝某些东西的进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在作一个较为详细的盘查,并且有效地训练自己的感知。他们欢迎那些打扮怪异的东西,问问题也只是想了解得更多。而且时间长了他们总结出来一些经验,千万不可目空一切或者粗心大意。有些时候,重要的客人常常衣着朴素、不露声色,而实际上,他们也许很伟大。

每一个发明都是发问的结果,而发明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产生出发明,你必须不断地问,不断地回答。当你问得足够多时,你便会被引导到最紧要的问题上去,然后你就应当付出努力去解答。

无知的人多半是不喜欢问问题的,但实际上懂得问问题的人才不会无知。如果我们因为问问题而被说成愚蠢,很多时候原因只是被问的人无法回答,我们的问题会让他出丑。就像父母总是在答不上孩子的问题时便不许他再问,一个知识并不渊博的包工头也是害怕工人多问问题的。当然,会发问是一种艺术。一个人必须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问问题,而且不能

突破意识之墙,做最优秀的自己

够纠缠或对他人故意取笑。美国电力公司老板斯泰因·麦兹说:“如果一个人不停止问问题,世上就没有愚蠢的问题和愚蠢的人。”

2..铸造专家麦克兰因为发问获得成功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圆满回答,在我们询问问题求取答案的过程中碰钉子是很常见的事。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不幸的结果呢?著名的铸造专家大卫·麦克兰就曾经因为问问题丢掉了20份工作。他讲过这样一段事情:“我们在同一个铸型中做了50个铸物,每一次都会有20个左右的铸物坏掉。我对此作了仔细地记载,包括每一次铸造的日期。铸型是同样的,金属也一样,程序也是同一模式,可每次都有将近一半的铸物不合格。然后我去找工头理论,我认为是金属之中掺杂了某些别的元素,所以使铸物发生了变化。”

“好的铸物和坏的铸物所用的金属不是一样的吗?”他显得很不耐烦地问我。

“哦,是的,既然金属是一样的,那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可现在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假使我们能找出原因,会减少很多浪费。”我充满热情地陈述着我的观点。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工头立即辞退了我,理由是我超越职权。”

这真是一件倒霉的事,麦克兰不止一次像这样被辞退。但他并没有停止发问,相反,他始终坚持对有所怀疑的事情大胆提问,最后他获得了成功。事实上他的问题并没有错,是他问错了人,因为那个人并不晓得该怎么回答而且也不想回答。

那么,问问题所需要的技巧便是问该问的人,你必须找一个真正知道答案的人。去纠缠那些不晓得真相的人只会浪费掉时间,并且他们会因此不高兴。当然,你可以换一种方法,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也是最好的方法。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会将别人的话当做最后的判断。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想解决,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会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就以为真的不能解决。

爱迪生是一个从童年时期就爱问“为什么”的人,他试图为每一个问题找到更精确的答案。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朋友,发现朋友的手指关节肿大,忍不住发问:“怎么会肿呢?”朋友说他并不晓得原因。爱迪生又问:“你怎么会不晓得?那医生晓得吗?”朋友说医生们给出的说法大有不同,多半认为是痛风症。爱迪生好奇地问:“那可以告诉我什么是痛风症吗?”朋友解释是尿酸淤积在骨节里。爱迪生建议说:“我想你可以把这些玩意取出来。”朋友很是失望地告诉他,医生们并不知道如何取,因为据他们说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爱迪生感到非常生气,他不相信,他就像一头被红布**的斗牛一样,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埋在了实验室。他用试管试验尿酸能否溶解,仅仅两天时间他就得出了结论。他看见有两个试管内的尿酸已经被化学**融化。不久后,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被普遍应用的成果问世了。

爱迪生一生都在和“为什么”打交道,他虽然没能让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答案,但是他所得出的答案已经多得惊人。最重要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要让自己保持一种求知的状态。

组织美国羊毛公司的威廉·伍德说:“得到真正教育的唯一方法便是发问。我们只学我们要学的,你之所以问一个问题便是因为你想晓得它

突破意识之墙,做最优秀的自己

的答案,因为你想要晓得,于是心里便记得,所以一个时时产生问号的头脑是一项很大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