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民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第一,人民群众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我们的事业必将一往无前,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聚焦于、服务于、满足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二,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

序化。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只有这样,改革和发展才能凝聚广泛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并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将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将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行使的过程成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过程。

第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改革开放以来,从安徽小岗村村民探索“大包干”到创办经济特区的实践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创举都是从群众中来,最终又到群众中去。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发展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我们更需要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激发蕴藏于职工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尊重

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既是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一种执政能力、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应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二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始终相信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总结人民群众的发明和创造,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性实践开辟认识新境界。三是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保证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的结果。新的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全体人民积极投身这一宏伟壮丽的事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