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策略

第一章 巴菲特的成长史

天才的出现,既有自身天赋的因素,又有环境塑造的因素。股神巴菲特的成长经历,已经昭示出聚敛财富的捷径树立创富梦想,从点滴积累。巴菲特从读幼儿园开始,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童年的苦难更激发了他对财富的向往。股神巴菲特是从他自己作为一个11岁孩子那一刻开始投资,逐步地诞生的。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是史上影响

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

作为一个证券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巴菲特的父亲)在这次股灾中所受到

冲击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他工作的那家银行倒闭了,而比这更惨的是,他一生的

储蓄几乎都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

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导致霍华德巴菲特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为了生存,也为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亲霍华德决定重起炉

灶,他与好朋友乔治斯克莱尼卡在法纳姆大街的联邦州立银行大楼成立了巴菲

特‘斯克莱尼卡公司,两人决定一起经营证券投资、市政公司以及债券投资的业

务。但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当时的股市在经受了崩盘的洗礼后,已经

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而众多投资人也大多心有余悸,再加上全美小麦价格暴

跌导致的经济危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闲钱去投资股票,能生存下去就不易了。

因此,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的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不但没赚到钱,还将借来

的资金倒贴进去不少。尽管如此,巴菲特的母亲还是非常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

能让丈夫能吃饱肚子去做事,她常常减少自己的饮食;而为了省钱,她甚至在那

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没去过一次教堂,因为这样做能省下来29美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1929年的股灾是华尔街的投机商们乐极生悲闯下

的**,那么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的小城奥马哈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便属于天灾

了。沙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到了严

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

不过,童年经历的这些苦难对巴菲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对财富充满了

一种执着的渴望。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种强烈的渴望,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

丝毫动摇。时代与家庭让巴菲特过分早熟,这或许剥夺了他童年的些许快乐但

也让他经历了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所经历不到人生,学到了50岁的人都学不到

的人生智慧。

22

少年巴菲特最感兴趣的两件事

数字和股票

少年时代的巴菲特对数字和股票显得如饥似渴,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

钱的主意。

从巴菲特读幼儿园开始,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的时

候,他非常痴迷于用秒表来精确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他的姑姑

艾丽斯知道了巴菲特的这个愿望以后,就送了一块秒表给他。

伺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菲特的娱乐工具就只是这块秒表。他经常拿着它

的秒表,叫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

把每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弹珠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

弹珠扫进水里,同时按下秒表。它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

后击中水面,跳进水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第一个弹珠到达

目的地时,沃伦就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叉一遍的让

弹珠赛跑,想要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少年巴菲特似

乎从不会对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巴菲特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也这样。他通过赞美诗集中赞美

歌作曲者们的出生、死亡日期,来计算他们的寿命,以此消磨时间。

9岁的时候,巴菲特和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

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巴菲特家的地下室里。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

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巴菲特17岁那年,他被股票吸引住了。他从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里搞来

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解释这些

报价符号。他果断地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为自己和姐姐分别买进3股城市设施

优先股股票,在股价升至40美元时抛出,扣除佣金,获得5美元的纯利。看着这

具有历史意义的5美元,巴菲特感到想象中的金山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到了高年

级,学校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巴菲特是股票专家,就连老师也要从他那里挖一些股

票的知识。

1947年,巴菲特中学毕业时,在370人的年级里排名第16。威尔森年鉴上对

巴菲特的评价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家。

巴菲特的良师益友

影响巴菲特的三位智者

巴菲特能够长期保持出色的投资绩效,一方面来自他天赋的的数字**

度,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他独特的投资哲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深受以下三位智

者他的恩师和挚友的影响:

师从格雷厄姆

在美国,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巴

菲特却是家喻户晓。巴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

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巴菲特曾虔诚地说:“在我的

血液里,流着80(百分号)格雷厄姆的血。”可以说,没有格雷厄姆的教导,巴菲特或许也

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绝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和格雷厄姆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巴菲特拜读了格雷厄姆的著作《智慧型股票

投资人》。由于这个锲机,让巴菲特在1950年就读哥伦比亚商学院时,毅然投人

格雷厄姆门下,开始钻研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还是巴菲特的领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

个令人向往而又令人望而却步的城堡股市。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该如何

选择股票的系统方法,而在掌握这些方法之前,对巴菲特而言,股票与赌博之类

的伪科学并无二致。

格雷厄姆的教学方式,没有空泛的理论,都是完全基于实践。在格雷厄姆的

指点下,巴菲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价值投资的思想,系统地学习了价值评估的理

论和技术。

总结来说,这套理论只有一个简单的核心概念:投资人应该在股票价格低于

其内在价值时买进,在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格雷厄姆认为,投资人在买进股

票前应该要有足够的讯息,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并且计算出适当的安全边

际。所谓安全边际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

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

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正是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巴菲特在实际投资中不断总结合完善,终于建立

起一套完善合理的“巴菲特式”投资理论,并靠着这套理论建立了无比庞大的伯

克希尔商业王国。

巴菲特和费雪

如果说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使巴菲特永不亏损,那么菲利普费雪则使巴菲

特在永不亏损的前提下财富迅速积累。

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策略各有长处,然而却有巨大的不同,总体来说,主

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格雷厄姆只关注股价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便宜、有无安全边际,而

公司业务、管理、盈利增长不在其考虑之列,如其所言的“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

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而费雪则异常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

增长能力,把公司的管理阶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的前提。格雷

厄姆投资策略的致命缺点是买入便宜股票,而费雪全力寻找收益将大幅增长的

“真正杰出的公司”的策略,则刚好修正了这个“缺点”。

其次,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组合应该多元化,如果只买人一只或两只股票也

可能业绩很差,仅有安全边际并不能保证一定获利。而费雪认为,人的精力有限

的,如果过度分散化,势必造成投资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这样的

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费雪指出,“不要只顾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股票

才值得买。就普通股来说,多不见得好。”“把蛋放到太多篮子里,一定会有很多蛋

没有放进好篮子,而且我们不能在蛋放进之后,时时盯着所有的篮子。”事实上,

巴菲特正是靠了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便积累起巨额财富。这便是费雪的集中投

资原则。

第三,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一只股票在未来两年内不能达到获利50(百分号)目标

的,应该在两年期满后卖出。而费雪认为,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出手手中的

股票: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营运每况愈下,不再属于优质成长类公司的标

准;二是买人时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三是发现另一家前景更好的成长

股,卖出相对成长性不够好的股票。除此之外,仅仅根据市场每天的涨跌起伏来

决定是否卖出手中的成长股是非常愚蠢的。在费雪看来,只要优秀公司的价值在

不断增长,就会使其股价不断上涨;反之,业绩低劣的股票因为价值没有发生变

化,因而其股价也不可能持续上涨。

虽然巴菲特声称:“我的投资理念,85(百分号)来自格雷厄姆,15(百分号)来自费雪。”但是

他又说:“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很显

然,如果巴菲特只运用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他可以战胜市场,也可以赚到钱,但

可能不会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

28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构成了非同寻常的智慧组合,创造了堪称有史以来最优秀的

投资纪录。巴菲特的智慧是众所周知的。向巴菲特学习并不困难,关于他的章

和著作已经汗牛充栋,而他本人也经常发表章和公开演讲。但芒格却极其低

调,他本人很少公开发表意见。因此,芒格的天才以及对巴菲特的深远影响很少

为人所知,尽管后者很乐意承认这一点。巴菲特的大儿子就曾说:“我爸爸是我所

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巴菲特则这样评价他的

伙伴:“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

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

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芒格于1924年的新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

券,并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随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

“自治社区工程”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

1958年,父亲的离世给查理芒格留下痛苦的空虚感,不过这却打开了他人

生的新篇章。他在回家乡去料理父亲房产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比他年轻6岁的沃

伦巴菲特,那是一次会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见面,也是芒格常说的那种成功组合

的绝佳例证,几个好点子凑到一起爆发出惊人的结果。

在第一次会面后,巴菲特和芒格继续通过电话进行讨论,常常一谈就是几个

小时。芒格和几个朋友正打算开一家新的事务所,巴菲特却催他放弃法律做一个

专业投资人。虽然芒格已经和好几个搭档合作过了,巴菲特却基本都是孤军作

战。“我们看到双方都有些怪脾气,不过恰巧相当合拍,从此以后就以这样的形式

做了伙伴,”巴菲特说,“我们不是非常正式的合伙人,不过精神上我们从来都是

合伙人。”巴菲特有时候称芒格“世道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世道不好的时候就

变成资深合伙人”。

虽然见面后不久他们就决定合作,基于信任和双方对彼此智力的深深尊敬,

这种合伙关系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收购喜诗糖果是芒格和沃巴菲特一起做的最早的几桩交易之一,这也是他

们第一次公开收购的公司。芒格当时的主张认为,好公司值得付出某种程度的对

价来购买。最终,这间糖果工厂获得了高于净值好几倍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