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普渡

第763章 圣剑 (二合一章)

 “朕,李氏诵者,承太古先贤志,”

 “受命易位,重继人皇,再兴人道,改制应天,”

 “功成封禅,以告天地!”

 “今敕封五岳并四渎,以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镇我人道万古永昌!”

 李诵屹立封禅台,高举神剑,神态庄严肃穆。

 但看在玉墟仙宫中群仙眼中,只觉可笑无比。

 敕封自己臣下倒也罢了,毕竟身为皇帝,再是异想天开,臣子也能陪着你玩玩。

 可你连名川大岳,甚至五岳四渎都妄想敕封,岂非是无稽之谈?

 五岳四渎是什么?

 那可是大地地脉,风气之枢,天地乾坤,阴阳之炁,莫不依此枢脉流转。

 除四海之眼外,天地间,以此五岳四渎为最重。

 当初天帝封四海,以大法力大神通,辅以三界气运、周天星辰之力,生生造化出四海龙君,才勉强镇住四海气运。

 那五岳四渎,却也是无余力再顾。

 也就是群仙完全没有什么吐槽技能,不然非得狠狠地唾上一句:你这么牛比,咋不上天,和天帝肩并肩,连四海也一块儿给封了呢?

 却也不乏一些心念人族之人,为此暗自嗟叹。

 这唐皇终究是太过心急,也太过不知进退。

 大唐中兴,极盛大世,如今大好之势,自今而后,恐怕就要付之东流了。

 何其可惜,可叹,可悲,也可恨!

 李诵自然不知道群仙所思所想,他也不必知,或许也早所料。

 但他不会在意,大唐君臣,数百万强兵,都不会在意。

 箭在弦上,为人族气运,唯此一搏,虽死无憾!

 李诵目中庄严坚毅,执剑之手高举,另一手也慢慢搭上了剑柄,缓缓拉开。

 “嗡~……”

 一声剑鸣,明明极细微,却传入了所有人耳中。

 不仅是泰岳之上,山上,山下,山之外。

 四海八荒,但凡有人之所在,俱可听闻这一声剑鸣。

 如鸣在耳!

 甚至穿透了天地之隔,阴阳之限,上达九霄,下彻九幽。

 天界,玉墟仙宫,玉墟仙山,黄金佛国……

 幽冥,九幽黄泉,十殿帝宫……

 群仙,诸帝,所有在关注着这里的大神通者,尽皆满面惊愕。

 “怎么回事!”

 “难道是他手中那柄剑?!”

 “这是何剑?!”

 “不可能!世间怎会有如此神剑,剑未出鞘,便能威达三界!”

 “即便是有,又怎会落于那唐王之手,他何德何能!”

 “他想做什么?”

 李诵手中神剑,出鞘方才寸余,便绽放无边金光。

 泰山上聚集之人,只觉一片金光入目。

 似乎整片天地都陷入了浓郁的金光之中。

 夺目耀眼,除去金光之外,再无他物。

 便是天上地下,通过各种手段看向这里的仙神妖鬼,大半都被金光一刺,双眼生疼难忍,闭了起来。

 不过是出鞘一寸余,便有如此神威。

 若是其剑尽出,该是何等光景?

 莫说其余人,便是玉墟仙宫之中,如吕纯阳、紫虚元君之流,也不由为之动容。

 也有人暗中觊觎。

 如此神剑,该当能者居之,岂能落于区区凡俗帝王之手,暴殄天物?

 很多人都在盼着神剑出鞘。

 但李诵手执神剑,却没有再拔出。

 不是他不想为,而是不能为。

 这剑只出鞘寸余,便像是生了根一般,死死卡住,再也无法拔出分毫。

 少有人知,李诵虽贵为帝王,但一身武道修为早已登峰造极。

 数百年前,就已踏破冲霄极境,踏足五品先天,武道神通之境。

 一身气雄浑无匹,力可拔山托岳。

 但如今竟然拔不出一柄剑来。

 李诵心中一沉。

 但面上却未显分毫。

 此情此境,帝师也早有预示。

 此剑受他大唐人道气运毕竟时日太短,还无法完全与大唐国运相融,断然不会轻易受他驱使。

 能拔出一寸,已经是看在这数月之中,在含元殿上,受人道气运蕴养之德。

 李诵深吸一口气,双手捧剑,缓缓下拜。

 百官万军也随之拜下。

 一拜高天,二拜大地,中拜群臣百官,军将士卒,四方山川大河。

 振声高呼:“朕,大唐皇帝,李诵,继人皇位,封禅天地!”

 “有请圣剑重出,镇我人族气运永昌!”

 “请圣剑!”

 “恭请圣剑!”

 文武百官,百万军将,齐齐一拜,纵声高呼。

 众声如一,汇聚成潮,如涛如浪,层层叠叠,直震云霄。

 “嗡~!”

 一声剑鸣再起。

 清亮,高亢,彻达三界,远胜方才一声。

 天上,本是滚滚乌云如沸,狂风啸聚如罡。

 如今乌黑云层竟似被某种冥冥之性所浸染,渐渐替换成金黄色。

 那肆虐的罡风变得更剧,更急,更狂,甚至隐隐有从无形化有形之感。

 因为在震耳欲聋的呼啸声中,人们似乎看见虚空在一阵阵扭曲。

 那是风行过的痕迹。

 三界众仙神妖鬼,俱皆神色剧震,骇然不可置信。

 李诵却是神色欣喜。

 一手高举一柄出鞘神剑,通体金黄,绽放无边圣光。

 无边金色圣光如水摇曳,隐有无边光景显现。

 玉墟宫上,群仙纷纷立起,伸长了脖子去看。

 只觉其中似有日月星辰行运,山川起伏,草木森森。

 又有无数古朴文篆隐隐,闪烁着无量智慧华光。

 引得大唐群臣,天下众儒,俱都心有所感。

 顶放华光,胸透浩然,齐聚于天。

 浩然长河经天贯地,浩浩****。

 “此剑……!”

 吕纯阳双目怔怔。

 他没有去看那玩家转播的画面,而是透过九重云霄,俯视人间。

 手中酒樽倾倒,恍若不觉。

 此剑……

 该不会是传说中那柄剑……

 又怎么可能?

 那剑……分明只是传说。

 别人不知,他又如何不知?

 “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

 这便是自上古流传下来的传说。

 吕纯阳其实自太古之时便已成道,轮回数世,方才成就如今的纯阳真仙吕纯阳。

 有无此剑,他岂能不知?

 心念转动之间,忽感一道目光落到自己身上。

 微微侧首,便望见殿上宝榻上,那位紫虚元君也正向他看来。

 二人目光一沾即过,又各自恢复原状,似不曾发生。

 但彼此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愕,不可置信之色。

 不提周天异象纷逞,诸路仙神妖鬼惊震之心,李诵高举这柄出鞘的圣道之剑,振奋高喊:

 “人皇李诵,圣剑昆吾,金敕,诏曰:

 五岳、四渎,皆有常理,

 南方衡山,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敕汝司天王,掌星象分野,

 西方华山,万物滋熟,变华于西方,敕汝金天王,掌金银铜铁,

 北方恒山,万物伏藏,北方有常,敕汝安天王,掌江河淮济同,

 中央嵩山,世高惟岳,峻极于天,敕汝中天王,掌土地山川,

 东岳泰山,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神灵之府,敕汝天齐王!”

 话声一落,在三界众神通者惊骇欲绝的目光中,人间大地,五方五极,骤然有赤、白、黑、黄、青,五色光柱冲天而起,五色云气氤氲,弥漫周天,笼盖人间大地。

 有识之人,便不知其中玄要,也知这五色光五色云,必是因人皇金敕而起。

 适才心中讥笑之人,此刻都面如土色。

 金敕一下,天地景从。

 那唐王所封,分明已得天地所应。

 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白,北方属水,其色黑,中央属土,其色黄,东方属木,其色青。

 五岳化灵,造化出神!

 在众仙群妖万鬼瑟瑟之中,又有异象迭出。

 五色光转,五色云气滚滚洞开。

 南方天中,赤色光、赤色云滚滚汇聚,赤色巨龙咆哮而出。

 一人拨开云光,乘龙而出,服朱光之饱,戴日赤之冠,绽放九轮圆光,佩赤印,

 西方天中,白色光、白色云聚成白龙,一人着白袍,戴白冠,九道流光相随,佩白印,乘白龙而来,

 北方天中,一人服黑袍,戴冥冥之冠,佩玄幽之印,乘黑龙,

 看央天中,一人服黄袍,戴黄玉之冠,佩阳和之印,乘黄龙,

 四方岳神天王得人道造化而出,神威浩**如狱,涤**三界。

 玉墟宫中,紫虚元君再也无法按捺,猛然站起。

 吕纯阳也缓缓掷樽起身。

 殿上群仙满目呆滞,身抖似筛糠。

 有因震惊者,有因惧怕者,也有因激动者……

 “轩辕圣剑?!不可能!”

 人道圣剑,其名昆吾。

 却因相传其出于轩辕圣帝之手,又以轩辕圣剑称之。

 同样的尖呼声,起自三界各处。

 幽冥世界,十殿帝宫,传出声声哀叹,阵阵欢呼。

 “怎会如此?”

 “人族竟有如此气运……”

 “错了,错了,全错了……”

 “哈哈哈哈!”

 “轩辕圣剑!天命在我!天命在我!天命在我人族!”

 “人族当兴,人道当盛!哈哈哈哈!”

 “……”

 三界俱震,却也有疑惑生起。

 四方岳神已出,五岳为何独缺其一?

 李诵,眼见四方岳神乘四色云龙破空而来,心中大喜,目放炽光。

 群臣诸军,不少人更是喜极而泣。

 五岳独缺其一,李诵却也不慌。

 他谨记帝师交代,再次奉起手中人道圣剑。

 “酆台大帝金虹氏,太古少海氏与弥轮仙女之子,今敕汝为东岳之神,天齐王!”

 酆台大帝?!

 金虹氏?!

 三界惊愕。

 九幽之下,十位帝君中,最为神秘的一位。

 竟是金虹氏?

 少海氏、弥轮仙女,都是太古大神。

 与佛主、道主同流的存在。

 相传二神有子,名金虹氏,却从未有流传。

 竟是那位最神秘的冥界帝君?!

 三界诸神通者倒不是很怀疑其中真实性,毕竟他们对凡间帝王虽多有不入眼之处,却还是承认其地位之尊,不至于行此伪诈之事。

 但乍闻此秘,心中难免又生出异样。

 若真是如此,以这位根脚之深,出身之尊贵,又怎么可能受区区一位凡间帝王之封?

 正当人人惊疑之际,一个声音,似从无限久远之古,无限深邃之幽传来:“金虹氏领旨……”

 其声回**天地之间,九霄之上,九幽之下皆闻。

 李诵心中微喜,圣剑斜指:“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东岳当为五岳之长,赐号,岱宗!”

 “汝居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之界,当掌人间贵贱修短,生死轮回,九幽之序。”

 人道圣剑陡然射出一道金色云气,透穿大地,直达九幽。

 那极古极幽之声再起:“谢……人皇……”

 一尊极尊极贵的身影显化天地。

 足踏青龙,黑白二气于头顶相逐,浊浊黄泉于脚下激**,周身浑浑沌沌,难见其真容。

 三界诸神通者此时,竟皆生起一丝羡慕来。

 因为他们知道,有那无边人道气运相助,这位早已逝去的太古神子,怕是大道如坦途……

 而且还将掌管九幽冥界……

 天地都已应允,无人会怀疑其位正统。

 诸神通者眼巴巴地看向封禅台上的唐王,无比复杂。

 无比期盼,又有点后悔。

 后悔没有攀附过去,否则如今他们岂非也有神位加身?

 而且这是以人道气运加封,天地所应的神位。

 并非如天帝所封的傀儡神司啊。

 尤其是那些两头押宝的人间宗门,此时在玉墟宫中已经悔青了肠子。

 却又期盼着天帝降罪。

 那么此前种种,也不过是风光一时,终将化为云烟散去。

 是了……

 天帝!

 为何此时还不见动静?

 若让那唐王将四渎也封了神,怕是天界要来伐罪,也要付出极大代价了。

 “轰隆隆!”

 正当诸神通者心中升起此念,九霄之上,一声雷霆炸响,三界俱震。

 “李氏!”

 “你违抗天旨,触逆天条,罪大恶极!”

 “还不弃去手中魔剑,伏首乞罪!”

 云天豁然洞开。

 金光自九霄之中降下。

 一道接一道。

 瞬息之间,降下亿万道金光,如金砖一般,凭空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大道之上,云气滚滚,龙吟马啸。

 天兵天将结阵,骑乘龙兽天马,披执天兵,戈芒凛耀三界。

 这样的阵仗,莫说凡人,便是仙神也被吓得胆战心惊。

 “哈哈哈哈!”

 李诵却毫无所惧,反放声大笑。

 “来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