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普渡

第326章 天命在人!

 陈亦大摇大摆的驾云升空,自然不怕他们看见。

 反而是有意为之。

 反正都曝光了,干脆就多显摆显摆……

 当然,他更多的只是想加深一下震慑,免得别人毫无顾忌,想来就来,那不烦死?

 不说这小小插曲。

 陈亦这一去,在七天之内,辗转了十几个城市。

 不仅搞得诡异们风声鹤唳,连觉醒者的圈子都有些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却总算在第七天夜里,结束了他的疯狂举动。

 七天时间,十几个城市,7万余愿力。

 不是诡异太少,实在是太难找。

 陈亦有点怀疑,不是说诡异满世界都是?怎么他自己找起来就这么困难?

 他也不想想,7万多愿力,等于上万诡异,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个大灾难了。

 如果真的处处都是诡异,那大华这么多年来的作为不都是无用功了……

 实际上诡异让人头疼的地方不仅是它们的防不胜防,邪门至极的能力,更因为诡异会源源不绝的诞生。

 第七天夜里,准备好了的陈亦才慢悠悠进入了须弥空间中。

 原本的小岛小湖,还有那一叶小舟,就在那座须弥山虚影之上。

 只不过从这里向下望,那须弥山依然是不大不小,和在天柱下看没有任何区别。

 悬在混沌之中,一片茫茫缈缈,山上的胜景是一样也瞧不见。

 踏上小舟,以往去过的世界一一现出。

 【……

 《白蛇·缘起》世界(世界等级:五品)——805年-人间界-大唐(待开启,倒计时:00:01:02】

 颜色深红,只比第一个西游女儿国世界稍浅。

 并不是两个世界的等级相近,只是相对他自己而言,都已经超出了太多,多点少点已经没什么意义。

 显然,这个世界对如今的他来说,也是十分凶险。

 人间界……

 也就说,这世界不仅只有人间界。

 大唐,又是大唐……

 那里,会不会也曾经有一个三藏,也曾留下一本三藏手札?

 念头在陈亦脑中一闪而过,小舟载着他,在小湖上慢悠悠一**,渐渐没入混沌虚空之中……

 ……

 大唐自高祖龙兴,太宗兴“贞观之治”,威压四海,万邦来朝。

 经高宗“永徽之治”,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玄宗之时,天宝年间,达到了鼎盛的“开元盛世”。

 俗话说,盛极而衰。

 对于不对,且放一旁,这如日中天的开元盛世,却并没有持续多久,便爆发了“安史之乱”,盛世之貌,极转直下。

 天下动**,内有藩镇割据,国中民不聊生,混乱不堪。

 外有边患不宁。

 历经数代,方得安稳的西域,因朝中急调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平叛,边防空虚。

 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

 数十年后,安西北庭再失。

 大唐从此沦陷内忧外患之境,朝不保夕,岌岌可危。

 直至郭子仪辅佐当时只是广平王的代宗李豫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以不世之功进封,立为皇太子。

 即位之后,又以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平余孽。

 令煌煌大唐盛世化为乌有的安史之乱自此得平。

 但国中混乱、藩镇割据、西域不靖,大唐风雨飘摇之势,已难以挽回。

 期后仍旧叛乱不断,长安更是再被吐蕃攻破,幸得早被解除兵权的郭子仪起兵驱逐。

 至代宗逝,李适即皇帝位,便为德宗。

 两位皇帝都有中兴之举,奈何大唐山河早已支离破碎,积重难返。

 德宗在位期间,几经叛乱。

 更曾有泾源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德宗仓皇逃出,被叛军兵围一月有余,史称奉天之难。

 朝廷自此,威严扫地。

 数次叛乱,德宗因惧怕,更是将早已清除的宦官重新启用,掌控禁中军权。

 德宗病逝,遗诏太子李诵登基,年号永贞。

 805年,便为永贞元年。

 陈亦来到此界,刚刚赶上太子李诵登基之日。

 新皇登基,普天同庆,自然不难知道。

 他没有急着去寻找白蛇,更不想去找许宣。

 没准这时候,许宣这倒霉孩子还没出世。

 与“电影”相关的一切,他都不是很关心。

 反而在这数月之间,单人只影,游历了这早已几经破碎的大唐山河。

 对此间可算得上是了解甚深。

 只看历史脉络,似乎和他装在手机里的资料没有什么太大出入。

 当然,这仅仅只是表面。

 数月游历天下,自然不止是看到这些表面的东西。

 不提其他。

 初来此界,他那因八识大开,而变得愈发玄妙的般若观照,就感受到了一种和以往历经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东西。

 那是一种势,一种煌煌大势!

 哪怕是值此山河飘摇之时,这种大势,仍如烈火烹油般。

 数月之中经历见闻,山精鬼怪,魑魅魍魉,奇人异士,更是多不胜数。

 种种见闻,都让陈亦更加确定。

 这种煌煌大势,在于人!

 不是大唐,而是人,人道!

 天命在人!

 听闻人道之主,有周天星宿之神护佑。

 此天非彼天,此神非彼神。

 这周天星宿,尽皆蕴有灵光,此灵光,便是星神。

 非生非死,无知无识,冥冥中却自有感应。

 陈亦虽然境界浅薄,难以窥见。

 却不妨碍他脑洞大开,倒觉得是此界规则显化,这才是天。

 这人道之主,自然就是人间帝王。

 有朝堂诸公、世间大儒,读书修身,明正念头,胸中养浩然之气,上承星宿浩瀚,下禀人道正气,和合而成浩然之气,诸邪退避。

 又有兵家将帅,练武强身,血气充沛,挟人道杀伐之气,化为狼烟精气,上应星宿,以兵阵相辅,能诛仙戮神。

 其他佛道两门修士,精怪妖魔,也曾得见,为数不少。

 这方世界,确实是复杂得很。

 不过对陈亦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他思索许久,自己若能得到这种人道大势相助,别说搅局,这盘大棋,他也不是不能过上几回合。

 挟人道,抗天威!

 这是他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入局之机。

 既然要挟人道入局,那刚刚即位不久的李诵,自然是他最好的选择。

 通过手机里的资料,还有这数月间的了解。

 陈亦倒是对李诵此人有着颇多期待。

 这人即位之前,当了25年太子。

 于这25年中,亲身经历了无数藩镇叛乱,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攻讦。

 心中自有城府丘壑。

 难得的是,不管是民间、朝中风评,还是“历史评价”,此人都算得上慈孝宽大,仁而善断。

 唯一的遗憾,这是个病夫。

 不仅体弱多病,登基之前,双腿就已瘫痪,只能卧床。

 究竟能不能用,陈亦还得亲眼见过才行。

 此时,他便在去往长安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