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

第56章 第56章

◎值得同情!◎

从一开始的质疑, 再到亲耳听见广播里传来的消息,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过去,全体军属们终于确信, 高考真的恢复了。

一些家里有孩子的, 此时盼着孩子赶紧放学回家。大学虽难考,可在这大院里,大家的思想觉悟都不低,没有任何一对父母认为高考与自家无关。

如果能考上大学, 成为一名大学生,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董晶梅和白主任站在一起, 两位女同志讨论着也得让自家孩子上大学去。

董晶梅的子女们, 有的结婚了,有的工作稳定, 就连当年闹着要买一辆自行车才愿意去上高中的小儿子,也已经有了着落。不过一向对文凭很有执念的她,还是认为应该鼓励孩子们去高考,虽然谁都不知道上大学之后意味着什么,但因隐隐约约总觉得,当跨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人生将会一定程度被改写。

白主任的孩子前些年响应号召, 下了乡。孩子走的时候很有壮志,可这些年,时不时就往家里写信, 让父母帮忙走动关系, 看能不能调回城里。白主任自然也心疼自己的孩子, 如今松了一口气, 但片刻之后, 又将心提到嗓子眼:“大学哪里是这么好考的,这些年在地里忙活,一下工就赶紧回去休息,生怕多走几步,晚上吃的杂米粥不顶包,估计早些年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早就已经丢了。”

“不好考,也得考。”董晶梅说,“这好歹是一个希望。”

白主任估摸着自家孩子此时也已经听说高考恢复的事,急着回家要寄一封信,督促孩子好好复习。

“对了,什么时候高考?”她问。

“没听说。”董晶梅转头问大家,“是什么时候高考来着?”

“我想想,刚才广播里说了,好像是——”

“哎哟,是哪天?”

“十一月底。”宁荞出声。

董晶梅愣了一下:“哪一年的十一月底?”

“下个月?”白主任惊呼一声。

“对对对,就是今年的十一月底。”

“刚才广播里说了,我一下子没回过神。”

“下个月就要高考了,这怎么来得及复习?”

好些个家属按捺不住了,连忙跑出去找自家孩子。

下个月就要高考了,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耽误。虽然谁都知道真正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万一呢?

不少人的孩子如今在正式单位当临时工,这会儿赶紧去单位找人。

大院里清静了些,董晶梅发现宁荞对高考的信息同样关注,今年江家的孩子们都还在校,没有高考资格,那么她如此关注,估计是自己也向往着大学学府。

董晶梅问道:“小宁同志,你也准备考大学吗?”

宁荞等了太多年了。

一开始,她满心期待,将家里的教材看了一遍又一遍,做足万全的准备,只等这消息的公布。可每一年的十月,都让她失望,前后等了数年,宁荞早就已经认定原剧情中这重大变化只是无稽之谈。

没想到,就在她已经放弃时,这一天真正到来了。

她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一时答不上来。

“考的。”江珩说。

宁荞一怔。

白主任同样望向江珩。

当年他刚结婚的时候,大院里人人都不看好这对新婚夫妻。他们都以为这家人的日子会过得鸡飞狗跳,娇娇新媳妇绝对镇不住江珩和他家的熊孩子们,可没想到,这五年间,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愈发好,小俩口的一刻都分不开,江副团长每一回去出任务,回来时他俩都是小别胜新婚,军车还没到部队,宁荞就已经上前去接了。

江源考上公安学校,离家两年,而后直接在西城参加工作,小俩口尚且觉得家中空落落的。如今,这家里的女主人要考大学,如果真考上了,一离家就是整整四年的时间,这不合适。

白主任想的是,江珩再宠媳妇,也没到这份上。

然而谁知道,江副团长竟先他媳妇一步,帮她做了决定。

“小宁同志,你真要考大学?”董晶梅诧异道。

宁荞转头看着江珩。

他的眼神,坚定平和。

宁荞不由想起很多年前,他们聊起过大学的事。那会儿恢复高考压根还没影,她只是记得原剧情的情节,问起他的想法。江珩说,如果她考上大学,就去上,即便分别两地,他也会想方设法,来到她的身边。

那会儿宁荞只当他是随口一说,自己的心中虽微微触动,可当年小俩口还没到不分你我的程度,她并不认为离家是很艰难的抉择。

现在,五年过去了。

他们变得密不可分。

夫妻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她认为自己应该先和他商量。

却没想到,江珩知道她的心意,直接帮她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大院里各个角落,都遍布着军属们的身影。

丁丽娟和方奇胜在遛弯,走得很慢。

当经过宁荞和江副团长身边时,他们的步伐放得更慢了。

白主任和董晶梅你一言我一语,很明显,江副团长并没有阻拦他媳妇去考大学的意思。

丁丽娟瞠目结舌,步伐加快,将爱人拉到一边:“你听见了没有?”

“媳妇,慢点走。”方奇胜忙说,“小心肚子里的孩子。”

“孩子!孩子!孩子!你就知道孩子,都不用管我的感受吗?”丁丽娟委屈道,“我问你,如果我现在没怀孕,你同不同意我去高考?”

“考什么啊,咱们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你去高考了,我怎么办?”方奇胜反问。

“江副团长和他媳妇的日子,过得比我们差?人家都愿意让媳妇去读大学!”丁丽娟一瞪眼,“你就是自私!”

方奇胜被媳妇劈头盖脸骂了一通,低着头跟上她的步伐,一个劲地哄着。

但这回,怎么哄都不见成效。

“他就是嘴上说说而已,人家还没有真去报名。”方奇胜说,“在外边给媳妇一个面子,回家让他媳妇自己主动放弃这个机会,外人才不会指指点点。”

“你就是酸!”丁丽娟气愤道。

“等他媳妇考上大学,真出岛去念书,你再跟我急。”

“呸,不见棺材不落泪!”

方奇胜被骂得蔫蔫儿的,回头扫了江副团长一眼。

这梁子结得更深了!

-

宁荞也担心江珩是在大院里被赶鸭子上架,不好意思拦着她。

回家后关上门,她才认真道:“我能理解,如果你真觉得这事不合适,我们就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江珩沉吟片刻,“不考了?”

宁荞抿了抿唇,一时没答上来。

再抬起眼,看见江副团长眼底的笑意,才知道他只是在逗自己。

“你真愿意吗?”

“愿意,但是不舍得。”

江珩说的是实话。

但停顿片刻,他又平静道:“不舍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放弃高考的机会,你会后悔。”

宁荞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了。

高考放宽了年龄限制,不满三十周岁的同志都可以报名,可这是因为,此次是高考恢复之后的第一年。谁都不知道等到了明年、后年,还有没有这么宽松的年龄限制,如果到了那时候,她没有资格报考,这一辈子就与大学校园无缘了。

这消息来得突然,江珩暂时没有时间去想分隔两地的思念有多磨人。

他只知道,他媳妇真的是个读书人。否则托儿所的工作如此繁忙,她回到家肯定就歇着了,不会时不时拿出书本,看个没完。

江副团长不愿意让她后悔。

他说了很多话,给媳妇分析利弊,等到最后,低笑道:“怎么倒变成我来说服你了?”

“真的可以去报名吗?”宁荞轻声问。

“尽快。”江珩说。

“为什么?”

“否则我会,”江珩低声道,“反悔?”

宁荞笑着扑进他的怀里:“那我明天就去报名!”

拥抱时,宁荞听着他平稳的心跳声,变得安心。

江珩说他会反悔,但宁荞知道,他不会的。

这些年,不管发生了什么,他都无条件尊重她的任何决定。

而她也应该下定决心,不因犹豫而打乱自己的步调。

-

贺永言听说宁荞要参加高考,变得心神不宁。

他和罗琴结婚之后,夫妻俩的感情,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挺好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媳妇有点别扭,让他琢磨不透她的心思。

高考已经开始报名,他想问问罗琴有没有兴趣去参加考试,但又不敢问。

生怕一问,倒是提醒了她。

这两天,罗琴从来没有主动提过高考的事。

但她单位里的工作很忙,早出晚归的,时常不见人。难得休息一天,贺永言也将自己的假期挪到同一天,却不想一早醒来,罗琴打扮得漂漂亮亮,说要和宁荞一起出门。

“你们去哪里?”

“教委。”

贺永言的天都快要塌了。

她要去教委报名参加高考?

“你要去——”

“回来再说吧。”罗琴指了指屋外,“宁荞来了,别让她等太久。”

贺永言往前一步,拉住他媳妇。

罗琴见状,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贺永言:!!!

他平时都是这么对部队里战友的。

难不成,他媳妇也是拿他当兄弟?

贺永言想起当时罗琴答应和他结婚时犹豫不决的态度,心都凉了半截。

等到他媳妇出门,他也消了假,回到练兵场时,冲着江副团长叹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娶来的媳妇,现在又要飞走了。”

江珩语气沉静:“不会,大学有寒暑假,我媳妇会回来。我一年到头也有假期,可以去学校看她。”

这番话,江副团长还没说完,但尚未有定论的事,他不习惯过早提起。

“不是你媳妇!”贺永言幽怨道,“是我媳妇。”

江珩:?

他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教委门口,已经有不少人排队报名。

教委的同志给他们分发表格,提醒该怎样填写。一些人没听清楚填写的内容,也不好意思多问。宁荞见了,便温声提醒,举手之劳而已。

将表格递上去时,宁荞彻底踏实了。

从教委出来,她步伐轻盈,一路和罗琴有说有笑,两个人还一块儿去茶楼吃了酸枣糕。

到处都是来报名的同志,其中有一看就很稚嫩的学生,也有穿着老式人民服的岛上村民和知青。

知青普遍手头上是有些钱的,难得从大队请假出来,经过茶楼,便也相约着进去吃一些小糕点。高考恢复的消息已经公布好些天了,但他们仍觉得不够真实,一个圆脸小姑娘冲着边上的人说道:“你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这都掐了多少次了,脸都掐肿了!”对方说。

“胡说!”小圆脸气呼呼道,“我的脸不是掐肿的,本来就胖!”

宁荞听他们的对话,不由笑出声。

那几位知青见她笑,也不恼,圆脸的小姑娘还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脸蛋,露出腼腆的笑容。

整个茶楼里,太多年轻的面孔,这些面孔都像是被高考恢复的消息所点亮,变得精气神儿十足,充满着朝气。

“还是吃快一点,赶紧回去干活。”

“都要高考了,还干什么活呀!”

“你没听生产队长说吗?咱们村里的干部托人让别的地方邮寄备考的书籍,大队长说了,到时候谁干活最卖力,就把书借给谁看!”

岛上没有新华书店,只有城里有,可得转船两个小时才能到,他们没有这么多时间折腾来回。上回其中一个知青装病蒙混过关,代表大家去买书,可人是回来了,两手却空空。这知青说,如今新华书店里备考的书籍供不应求,刚运到,就立马被人抢购一空,根本买不到。一些知青还不信,认为是他留了个心眼,买一本书自己藏好,不愿意让大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后来几个知青跑到城里看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

此时此刻,几个知青听了这话,立马将还没吃完的点心塞到嘴巴里。

他们得好好干活,才能得到备考教材!

几位知青的身影顿时急匆匆的。

望着他们的背影,宁荞不由想起聂园长对自己说的话。

在军区托儿所附近,就有一个村子。这村子不算偏远,步行过去不过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有一回聂园长听说村子里一些村民,需要背着嗷嗷待哺的小娃娃挣工分,心中不忍。宁荞与她商议,拿出托儿班里部分名额,留给村里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村民。

宁荞和聂园长便一同去了一趟这村子,烈日炎炎下,几个妇女用背带将小娃娃绑在背上,辛苦劳作,自己骨瘦如柴,小娃娃也被晒得小脸黝黑。

军区托儿所的园长和副园长提出可以免费让这几个孩子入园时,这几位女同志喜出望外,感激涕零。而后宁荞和聂园长,还看见地里很多知青同志。他们一遍又一遍挥舞着手中的锄头,神色麻木,豆大的汗珠滴落时,甚至没有抬手去擦一擦。

当时聂园长说,对于这些知青来说,劳作再苦再累,其实并不会打消他们的意志。真正让他们心中无望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而如今,他们的未来,终于不再迷茫。

-

从茶楼出来,宁荞回单位,将自己已经报名参加高考的事告知聂园长。

园长办公室的门敞开着,她说的话,其他同事们都能听见。大家嘀嘀咕咕,说是聂园长对这位年轻的副园长细心栽培,现在她说走就要走,恐怕聂园长会大失所望。

“高考?”聂园长认真听完宁荞的话,笑道,“这是好事啊!”

宁荞迟疑道:“聂园长,您放心,在备考期间,我不会影响到单位里的工作。”

聂园长起身,走到宁荞身边。

当年选择这年轻同志成为单位的副园长,不少员工都在私底下议论她太糊涂,做出这么冒险的决定。可后来,宁荞独自顶住压力,用她的能力告诉整个单位里所有员工,这个副园长的职位,她当之无愧。

入职之后,宁荞为军区托儿所办了不少实事,她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还从根本上改革了教师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就连拿出名额接受岛上村民的小孩,都是她提出的想法。

短短几年时间,在这位副园长的助力下,单位各部门的同志通力协作、并肩战斗,孩子们脸上天真纯粹的笑容,和今年年初招聘时托儿所外长长的队伍,都给了聂园长满分的答卷。

在单位期间,宁荞尽心竭力。

而如今,年轻人面对更好的机会,聂园长自然赞成她好好把握,尽可能争取。

“不要操心单位里的事,备考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你尽量把心思全放在这上面。”聂园长说,“我期待着咱们单位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宁荞也笑道:“聂园长,您别给我压力,很可能考不上。”

“有压力就有动力。”聂园长笑道,“一定能考上。”

办公室的门,始终敞着。

几个与宁荞熟稔的同事,也笑着鼓励。

“别在这儿耽搁了,赶紧回家备考去!”聂园长催促着。

等到望着宁荞的背影远去,她眼底有欣慰,更多的是感慨。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聂园长再不愿意放手都好,还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单位的宁副园长,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

她应该去寻找更加广阔的天空。

-

整个大院的家家户户,都进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有的家里孩子要备考,有的则是再过两三年就得参加高考了,基础得打实。

除了孩子们报名参加高考之外,在这大院里,竟也有不少军人的媳妇也报了名。

这会儿罗琴就和贺永言提起这件事。

“大院里婶子们还说军人的媳妇不会报名,毕竟爱人津贴高,住得也好,吃穿不愁的,没必要瞎折腾。真是瞎说,我那天都看见了,报名的人不少,像是浩竹、新柔,最近都在看书。”

贺永言神色黯然地抬起头。

罗琴继续说道:“有的是觉得机会难得,自己好歹是初中毕业,年龄也没到,有报考资格,去考考看,说不定就瞎猫撞上死耗子了。”

“还有的,是为了脱离现在的处境。”罗琴压低了声音,“你知道施建设的媳妇小霜吗?”

“她怎么了?”

施建设的年纪不小了,过去是部队里出了名的老光棍儿。好不容易熬到入伍十五年,才有了家属随军的资格,这才赶紧回村找了个媳妇,娶进门,带到岛上。

施建设的媳妇,比他要小十几岁,俩人一个五大三粗,一个斯文又秀气,看着不般配,话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大院里就没有秘密,听说是他媳妇赖小霜家里太穷了,见施家给的彩礼丰厚,直接把闺女嫁过来。结婚之后,赖小霜成天在家里哭,嚷着要回娘家,还说愿意把彩礼钱退还给他。

“大院里的婶子们都劝她,等生了娃就好了。家里有个孩子,他俩平时围着孩子,总归能说得上话。”罗琴摇摇头,叹气道,“赖小霜也是个可怜人,如果真能考上大学,估计她会提离婚的。”

“离婚?”贺永言的眼皮子直跳。

“不过我猜她考不上,说是有初中的文凭,不过也是当年他们公社初中刚办起来,妇女主任硬是给她争取念书名额,连学费都没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课。大学不是谁都能考上的,我看悬。”

“你是高中文凭啊……”贺永言觉得自己的婚姻也很悬,分分钟他媳妇会来提离婚。

“我是高中文凭,有什么用?”罗琴笑道,“总不能把我的文凭借给她吧。”

贺永言听得愣了一下:“你自己不用?”

“我又不高考。”罗琴说。

贺永言的脑子“嗡”一声,差点忘了思想。

他呆呆地看着罗琴,直到过了好久,她狐疑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你怎么了?”

“我以为你那天去教委,是报名去的。”

“我陪宁荞去报名,我自己没报。”罗琴说,“我的父母在岛上,工作也在岛上,再说了,结婚还没多久,现在跑去参加高考,你怎么办?”

贺永言欣喜道:“我还以为你也要提离婚!”

“好端端的,离什么婚?离婚是多光彩的事吗?”罗琴奇怪道。

贺永言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去。

也是得了这个机会,他可算能和媳妇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你以前说,是被父母催得紧,才嫁给我。”

“我父母催好多年了,我也没嫁别人啊!”

“那你是真心愿意和我结婚的?”

“不然呢?”

贺永言喜出望外,猛一下搂住他媳妇。

罗琴无奈道:“傻不傻呀。”

她敢爱敢恨,当年对江珩有好感的时候不在意旁人的议论,如今更不会为了父母的催促,着急忙慌随便找个对象就嫁了。

他们相识五年,一开始像冤家似的,其实也是不打不相识。后来差点要走到一起,又一不小心因误会而错过,最后还能到这一步,很不容易。

罗琴和贺永言的婚姻,才刚刚开始。

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

罗琴不及宁荞这么有信心,敢离家数年,去追寻梦想。

人各有志,她不愿离开父母、爱人,也不想舍弃这份工作。

放弃参加高考,她并不遗憾。

每个人的人生轨道都不同,罗琴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同样会绚烂精彩。

-

真正决定参加高考之后,宁荞一心扑进备考中。

早些年,她学习得很卖力,但后来以为高考只是原剧情作者胡诌,就懈怠了些。但好在她的基础还是扎实的,备考并不吃力。

新华书店的高考复习资料,宁荞到现在都没买到。

听说今天一早会有新一批书籍到店,她早早起床,整装待发。

从城里来回很耽误时间,可为了复习资料,多跑几趟也是值得的。

宁荞拿了一个包子出门,刚一踏出门槛,江奇、江果果就跟上来。

“小嫂子,我们陪你去。”

“你们不上学吗?”

江果果说:“请一天假又没什么,人多力量大!”

宁荞带着俩弟弟妹妹去坐船。

搭船需要两个小时,不过她现在已经轻轻松松,下船的时候还怪精神的,很有江老爷子的风范。

往西城的新华书店走时,一路上挤满了人。

这已经是常态了,宁荞见怪不怪,喊江果果记得跟紧自己。

江果果回头问江奇:“三哥,小嫂子是不是忘记我都已经上初一了?”

新华书店门口大排长龙。

书店还没开门,大家就都已经到了,有手表的,掐着时间点计算一会儿冲刺的时间。

边上路人问几点了,有手表的立马将手腕捂得严严实实,这外边站着的全都是竞争对手,可不能太好心。

宁荞屏住呼吸,等了好久。

当看着营业员同志将新华书店的大门缓缓打开时,她也做好向前挤的准备。

但实在是太难了。

她身材娇小,还没等往前冲,已经被挤到后边去。

江奇蹦起来,高呼一声:“都让开!”

不过压根没人搭理他,他喊了个寂寞,发现这么喊根本不管用,便直接使劲往里挤,挤得脑袋晕乎乎。

宁荞和江果果也没拖后腿,姑嫂俩用尽力气,但等到进了新华书店的门,里面刚摆上的书籍已经被抢光了。

“跟不要钱似的。”江果果小声抱怨。

一个大娘笑道:“小丫头,钱能买到知识吗?”

三个人兴冲冲地来,回去时两手空空。

宁荞有点失望,还不忘催他俩赶紧赶船去,这个点搭船回去,还赶得上下午的课。

“大哥!我抢到了!”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宁荞和江果果同时望向江奇。

江奇茫然道:“不是我,我没说话。”

三个人在新华书店寻找这熟悉的声音。

直到看见结账的柜台处,穿着公安制服的江源一脸激动地捧着一本高考教材,可能耐了。

宁荞看呆了,顺着江源的视线,还看见已经结好账的江珩。

江珩更能耐,手中拿着的是三本教材,种类不同,科目也不同。

兄弟俩注意到宁荞,刚要上前,却被拦了一下。

有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江珩说,愿意出高价,让他们让出一本。

江源正色道:“哄抬物价,牟取暴利,这是投机倒把的行为。”

那路人刚才一时情急,压根没注意到江源身上的制服,此时定睛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忙解释自己无心的。

投机倒把都上公安同志跟前去了,新华书店的员工掩着嘴偷笑。

边上没买到书的路人们,一脸羡慕地望着他们兄弟俩。

而后,他们眼睁睁看着,这对兄弟俩,将四本高考复习书籍通通交到一个漂亮的女同志手中。

这下,大家伙儿羡慕的对象,变成宁荞。

宁荞手中抱着四本书,沉甸甸的。

非常惊喜,也很珍惜。

“你们怎么来书店了?”宁荞问。

江源说:“大哥三更半夜就来单位宿舍找我了,我俩天还没亮,就跑到书店门口排队。”

他打了个哈欠:“幸好买到了,要不然白排这么长时间的队。”

江奇惊讶道:“哥昨天半夜去的城里?小嫂子,你不知道吗?”

“睡得有多沉呀!”

江珩失笑,牵住媳妇的手,扫了弟弟妹妹们一眼。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江源和江奇都已经不能称为孩子了。

不过大哥自小对他们管教严格,别说现在他俩十六七八岁,就算二十好几了,看见大哥,该怵还得怵。

因此大哥一个眼神飘过来,弟弟妹妹们立马住嘴。

哥哥又开始护着小嫂子了,不能说,说不得!

-

拥有四本高考教材的宁荞,简直是成了这家属院里的大红人。

好多准高考生买不到教材,都眼馋她这几本书,但大家也都是识趣的,不好真上门去借。

借书是不好意思的,可上门抄宁荞这些书本,倒不至于被拒绝。

江奇和江果果知道高考的重要性,绝不让人打扰小嫂子复习,但大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该给的面子还得给,对于一些平日里和他们家来往密切的家庭,兄妹俩愿意开一个后门。

只不过一天,最多只有一个人能进屋抄教材,而且不能在他们小嫂子面前晃悠,否则她会分心的。

丁丽娟和方奇胜听说这事之后,实在是无法理解。

就只是进屋抄高考复习资料而已,还得拍江奇和江果果的马屁?

但大院里的婶子们说,这复习资料,是江副团长和江源好不容易给宁荞买到的,宁荞愿意分享是情分,不愿意是本分。

方奇胜问:“你说咱这大院里的婶子们,觉悟怎么这么高?”

丁丽娟瞪他:“这大院里,觉悟最低的就属你,只有你不乐意让媳妇去参加高考。”

“还有贺副营长呢!”方奇胜说。

丁丽娟翻了个白眼:“我那天打听过了,是罗琴自己不乐意去,贺副营长知道她不愿意去高考,还松了一口气呢。”

方奇胜听着媳妇的话,如临大敌。

他媳妇这语气,怎么像是和罗琴关系不错?

他觉得,自己媳妇可千万不能与宁荞和罗琴这对“姐妹花”好好处。

否则,很有可能被她俩带坏。

时间愈发紧迫,宁荞一心学习,再没将多余的心思放在任何其他事儿上。

家里每天都安安静静的,江珩与两个弟弟妹妹,连走路时都尽量不出声,给她提供了最清净的学习环境。

宁荞每天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快到她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到了上考场这一天。

教委考虑到清萍岛的考生们若是出岛考试,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在考点边上开招待所,而出岛又需要搭船,精力上吃不消,因此申请在岛上安排考点。

军区高中的教室成为高考考点,全校学生们可以放假两天,江奇简直要乐坏了,一大早就在江果果面前嘚瑟。

江果果说:“你别开心得太早,明年就轮到你了。”

这番话根本打击不到江奇。

真正考上大学的能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去陪跑的。

给他的小嫂子陪跑!

这话,江奇不能在宁荞小嫂子面前说,因为大哥提醒过,小嫂子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不可以再给她造成心理负担。

部队的演习正好撞上高考这天,江珩很早就出门了。

出门时,他媳妇已经坐在书桌前,他便没有打扰,怕影响她的状态。

高考是每一位考生的大事,虽说宁荞早就熟悉去军区高中的路,但也不敢掉以轻心,提前几天去考场门口踩点,算上骑自行车过去的时间,这时间还不能卡死,得预留一些,否则太赶了。

大哥事先交代过,因此小嫂子准备出发时,江奇和江果果都很安静。

他俩在屋里没出来,等到听见小嫂子打开门的声音,才悄悄从屋里探出脑袋。

江奇已经长大了,对小嫂子没有这么深的依赖,明年高中毕业后,可能也会参加工作,到时候同样要离家。

江果果望着宁荞的背影,却有些失落。

从她九岁开始,小嫂子来到这个家,她们一日二餐都在一块儿吃。不管上哪儿,她都是小嫂子的小尾巴。可现在,小嫂子考上大学,会离开家,一走就是很长时间。

江果果根本就没有怀疑过小嫂子考不上大学,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知道,小嫂子很能干,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成。小嫂子如果考不上大学,那谁能考上?

“别难过了。”江奇说,“如果小嫂子去上大学,我们应该为她开心。”

“我当然为小嫂子开心啦!”江果果说到这里,抬头望天,惆怅道,“但谁来为我忧伤呢?”

“你怎么了?”

“小嫂子去上大学,你和二哥参加工作,家里就只有我和大哥。”

江果果强调:“只有我和大哥!”

她每天得和大哥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且到时候,她哥挂念小嫂子,估计在家里没个好脸色。

江奇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怜悯。

妹妹确实,好可怜哦。

值得同情!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轩言 21瓶;靜靜看書 6瓶;彩虹棉花糖、阡陌红尘、魈魈不知道哦、媛起一任、冲鸭小墩墩 1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