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造车

原本还为这件事担心的王亚迪,经过陈江海这么一分析,也是恍然大悟,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王亚迪忍不住露出了笑容,由衷地说道:“陈总,还是您的眼光犀利啊!”

“没事,其实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已。”

陈江海摆摆手说道。

对于陈江海这话,王亚迪自然不会认同,认为陈江海就是谦虚。

跟着,陈江海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亚迪,对于比亚蒂的下一步发展,你有什么想法吗?”

说到这个,王亚迪顿时就认真了起来,微微倾身道:“陈总,我听说你现在准备搞电脑了?”

陈江海听了微微点头:“是的,你有什么想法?”

王亚迪直接点头道:“没错,比亚蒂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电脑电池。”

听到王亚迪这样说,陈江海满意的点了点头。

如果比亚蒂能够把电脑电池的成本降下来,对于国产电脑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好消息。

“王总,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陈江海说。

王亚迪赶紧道:“陈总您放心,对这件事情我有信心。

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

这个我自然知道。

陈江海笑着说道:“想要搞研发的话,时间和资金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听到陈江海这么理解他,王亚迪十分的高兴。

能够遇到这样的合作伙伴,真是他的一种幸运。

“谢谢陈总的理解。”

王亚迪拱手感谢道。

陈江海摆了摆手:“没必要说这个,那对于比亚蒂的未来,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了吗?”

比亚蒂的未来,陈江海知道可不仅仅是电池。

电动车,才是比亚蒂的未来。

陈江海从原来世界重生回来的那一年,刚好是比亚蒂造车爆发的一年。

它名下的超级混动DMI,可以说在车界掀起了一阵风暴。

陈江海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超级混动,提前给研发出来。

这样一来的话,属于华夏自己的汽车品牌,绝对可以提前闻名世界,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

听到陈江海这个问题,王亚迪微微一愣,然后认真地说道:“陈总,我想把比亚蒂发展成电池行业第一。”

在他看来,这个目标已经足够远了。

别看比亚蒂现在快成为亚洲第一了,可要成为世界第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陈江海点了点头,然后笑着问道:“难道你认为比亚蒂,只能成为一个造电池的企业吗?”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问题,王亚迪直接就愣住了。

难道比亚蒂能够在电池行业成为第一,这还不够吗?

“陈总,我有点不太懂你的意思。”

王亚迪皱了皱眉头。

陈江海扬手比划了一下道:“造车?

有没有想过这个。”

王亚迪听到后,当时就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造车,这好像跟现在的比亚蒂扯不上关系吧?

看到王亚迪没说话,陈江海也不着急。

思索了一会儿后,王亚迪依然搞不懂陈江海为什么突然说这么一个,索性直接问道:

“陈总,汽车这个东西我哪敢想呀!先不说其他,光是汽车需要生产牌照,这就不是我能够搞到的。”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王亚迪并没有讲。

那就是内燃机的技术,国内绝对是远远落后国外那些汽车豪门。

想要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在王亚迪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现在最好的汽车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国家以及岛国的手里。

技术封锁太严重了,想要闯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内的内燃机技术想要追上国外的话,王亚迪认为最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内燃机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了。

在底盘,变速箱等地方,技术也是相当的成熟。

而在这些方面,华夏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空白的。

想要短时间追上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事。

当年大众就凭一个过气的桑塔纳,就轻松碾压国内汽车行业了。

陈江海微微一笑:“我说的不是汽车,而是电动汽车。”

听到这里,王亚迪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没有想到,陈江海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想法。

愣了一会儿,王亚迪这才说道:“陈总,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恐怕还不能够为一辆汽车提供动力吧?”

陈江海微微一笑:“一块电池当然不行,可以把很多块甚至几百块电池组合在一起,再弄一个智能系统,我觉得问题就不大。”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想法,王亚迪忍不住点了点头,听起来倒是可行。

话是这样说,可是王亚迪还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毕竟这只是陈江海的一个想法,想要落实到实际上,可没有那么简单。

汽车,可不是电池,也不是无人机。

一台汽车,加起来几万个零部件,不是什么企业都有资格去涉足的。

就算是电动车的零部件少,可对于比亚蒂来说,这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能不能做好,王亚迪眼下实在没有什么信心。

其实现在通用,已经在做电动汽车了,并且有一部分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

不过,这些销售的车型全部在国外,华夏这边还是没有的。

现如今的电动车,可以说是相当的不行。

要知道,它的续航才一百多公里,根本就不太实用。

陈江海继续说,比亚蒂想要继续发展的话,就必须开拓新的事业。

现在国家已经在讨论新能源汽车了,这是一个机会。

比亚蒂要是能够提前进入这个行业,未来可期。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的担心立即就少了很多。

“陈总,这个消息靠谱吗?”

王亚迪忍不住问道。

陈江海点头道:“没错,如果有可能的话,新能源可能会成为八六三项目。”

有了这句话,王亚迪就更加放心了。

现在陈江海看好这个行业,同时国家也会支持的话,那这个行业的未来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其实王亚迪更相信的,是陈江海的眼光。

毕竟, 现在谁都知道陈江海的眼光,那绝对是万里挑一,极具前瞻性的。

之前陈江海投资的那些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可是现在都发展了起来,而且一个个都是炙手可热如日中天的样子。

每年为陈江海赚的那些钱,其他人根本就不敢去想。

如果陈江海认为电动汽车能够赚钱的话,那王亚迪愿意为此投入科研力量。

想了一下,王亚迪干脆地表态道:“陈总,那您说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这一手玩的真大(祝大家新年快乐)

陈江海竖起一个手指道:“这样,前期先投个一千万吧!”

“你这边负责研发汽车电池技术,我这边去跑一下电动汽车的生产牌照。”

这一千万在陈江海看来,就跟一块钱一样,根本就不值一提。

王亚迪有些诧异道:“陈总,要知道造车可不是造玩具,光有电池技术和汽车牌照可是不行的。”

“对啊,想要让电动车上路的话,这里面的技术可多着呢,我觉得咱们从现在开始准备,起码还要花上十年八年时间呢。”

陈江海直接说道。

王亚迪一想也是,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陈总,那我们是不是要找个合作伙伴呢?”

王亚迪随即又问道。

听到王亚迪这样说,陈江海直接道:“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要搞,就搞个大的。”

有这些年的准备时间,比亚蒂完全可以把整套汽车生产的流程,一步一步搞出来。

找什么合作伙伴,全部流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它不香吗?

一开始,王亚迪原本以为陈江海是想用合作的模式。

比亚蒂提供电池技术,再找一个能够造车的企业,两者合作把电动汽车给造出来。

可是现在看来,陈江海并不想再找一个合作伙伴,还是准备自己建一个汽车工厂。

要知道现在国内的车企,基本上都是合资的。

也就是说,华夏这边出市场,而外资那边出技术。

想要靠自己生产出一辆属于华夏的汽车,这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毕竟,在汽车技术方面,华夏实在是太落后了,让人连追赶的心思都觉得奢侈。

王亚迪沉吟了一会儿,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听到这个问题,陈江海则沉声说道:“如果华夏一天没有这方面的技术,那我们是不是一天就要被他们扼住喉咙?”

这一番话,彻底让王亚迪震惊了。

他没有想到,陈江海要进入汽车行业,竟然是因为这个。

爱国企业家,这个称号对于陈江海来说,真的是太合适了。

陈江海说的很有道理,华夏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陈江海一挥手,说了一句后世极为经典的顺口溜,“只要我们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以后比亚蒂在国际的汽车行业,都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陈江海这番话语,让王亚迪热血沸腾了起来。

在开拓自家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为国做贡献的话,王亚迪自然是非常愿意的。

激动之后,王亚迪又郑重地说道:“陈总,你知道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千万是远远不够的。”

一千万用来研发电池的话,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可要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生产线,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看的。

陈江海则不以为然地说道:“资金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计划的金额,足够支持咱们的事业了。”

不说陈江海手上的流动资金,光是陈江海拥有那些岛国的企业股份,这就已经足够了。

有技术,有资金,有方向,还怕研发不出超一流的技术?

有王亚迪带领,陈江海相信这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国内,正处于金融风暴后遗症中。

很多国企和外资企业,都面临了倒闭的风险。

他们此时最想做的,那就是把手上的企业,全部卖掉。

只要能够止损,那就是最好的。

这就是现在做这件事,最佳的时刻。

汽车用的最多的材料,自然就是钢铁了。

恰好此时国内的钢铁行业,正在遭遇滑铁卢。

国内很多的外资,都想把手上的这些亏损企业全部打包卖出去。

现在大部分的外国企业,都在开始撤资了。

撤不掉的,只能作为不良资产放在那里,不再管它了。

因为再管下去的话,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得不偿失。

如果有人愿意接手的话,他们自然是巴不得尽快出手。

比亚蒂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企业低价收购过来。

说不定经过这么一场收购大战,能够把整个车企的基本生产框架都给建立起来。

这样一来的话,比亚蒂说不定会成为华夏首个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车企。

要知道,现在的华夏,能够拥有全车生产资质的民族企业,根本就没有。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比亚蒂在汽车行业名声大噪了。

当然,想要让消费者买单的话,比亚蒂必须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才行。

不得不说,陈江海这一手玩的真大。

王亚迪听完后,被陈江海的大手笔给惊到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陈江海这真的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做事风格。

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一家拥有整车制造资质的车企,陈江海是怎么敢这样想的!

汽车可不是家电,一辆就要卖几十万,消费者的数量实在有限的很。

想要让消费者乖乖掏钱,必须要有过硬的质量和不凡的品质。

一旦造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导致亏损,那绝对是天文数字。

饶是这样,陈江海却是一点也不妥协。

要做的话,就要做到最好,成为第一名的存在。

至于亏钱的话,那是王亚迪需要担心的。

陈江海的话,他是不可能为这种事情担心的。

比亚蒂上辈子能够做到的事情,这辈子肯定没有问题的。

要知道,现在的比亚蒂,可是有秋海在后面做支撑了。

资金方面,绝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眼下陈江海手上掌握着这么大笔的资金,就是想着如何将它们都花出去。

投资电动汽车,未来的前景一片大好,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技术的话,陈江海眼下已经悄悄拥有了岛国两田的股份。

到时候就算从这两家岛国企业拿点技术出来用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么多的有利因素,比亚蒂要是达不到前世的那种程度,这才是不现实的。

陈江海坚信在自己的推动之下,比亚蒂是绝对可以实现超越,站得更高的。

很快,王亚迪就平静了下来,同时摆正了心态。

既然陈江海打算要做的话,那他当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自然是要坚定的为之付诸行动。

理由也很简单,他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陈江海给的。

陈江海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直都在思索着该如何报答。

现在陈江海想做这么一件大事,那他自然愿意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

感谢书友们一年的支持,爆发了一年,过年请我缓一缓,大伙儿也多多陪陪家人,年后继续爆发!

祝大家虎年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虎虎生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