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那个男配

第一百一十四章

带着疑惑的赵郁伫立墙角, 直到赵母出来喊他吃早饭,赵郁才怀揣疑惑的问母亲。

“娘,昨天这处是不是有个洞?”

赵母早上起来没注意这, 听了赵郁的话下意识瞥向墙角,当即‘诶’了一声。

“对啊!我记得昨天还有个洞来着, 今儿怎么没有了?郁儿你补好了?”

赵郁闻言没有说出自己今天早上的发现, 他母亲本来性格就胆怯, 若是说多了怕是会寝食难安, 于是赵郁顺势应了她的说法。

“对, 是我今天早起补好的。”

赵母碎碎念儿子砌墙的技术越来越好, 说着说着又开始伤感,她儿子本来是个拿笔读书的书生,如今却因为生活窘迫而被迫做这些粗活, 若非她这个做母亲的不中用,他也不至于如此境地。

赵郁压下心里的思绪,他习惯了他娘时不时的伤心愧疚, 安慰了一下便转移话题, 将母亲的注意力转移后才回书房看书学习。

说是书房, 其实是一处并不大的小屋子, 但胜在窗户朝南,开窗就有扑面的光映射进来, 又因为槐树挡住了大部分刺目白光,于是这映进来的光线就格外柔和不刺目。

他的书桌特意靠窗而放, 书架还是这屋子里原本留下来的,木头不是什么好木头, 上面也有斑斑蛀痕, 如今也只能凑合着用, 等过段时间他再自己打一个。

从赵家搬出来他除了之前攒下来的几只笔墨和纸砚,剩下的四书五经也都是他早年手抄本,多余的杂书寥寥无几,赵家人是不会给他多余的书的。

但即便生活如此窘迫,赵郁也并不自艾自怨,而是开始筹划如何为家里增加创收,总不能靠着那点少得可怜的钱坐吃山空吧。

他忽然想起早年借书誊抄的书店,心下有了打算,准备靠抄书赚些润笔,也好解如今燃眉之急。

而那厢的槐舟此刻正摆着腿坐在高高的树枝上,透过窗看向正在整理书房的赵郁。

现在的赵郁才十六岁,脸上还带着稚气,完全看不出原着里位极人臣的老狐狸样,可谓是实打实的少年人,而在这个永年县下辖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里,谁也想不到在几十年后能出这样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

赵郁是典型的寒门贵子,即便说是出生不大不小的家族赵氏,但他一路走来赵氏几乎从没给过他半分助力,反倒是等赵郁功成名就以后还得为了名声提携赵氏,整一拖油瓶。

槐舟伸手摘了一串槐花丢向整理好东西坐在桌前温习读书的人,白色的槐花在风吹动下飘****的穿过窗柩落在桌上,引起了书生的注意。

槐舟坐在树上,若非她故意显形是没有人能看到她的。

赵郁伸手捡起落在桌上的槐花,下意识抬头看向高高的树,只见树上垂落的白花随风摇摆,带来缕缕清香。

他看着手里的花,想了想,找出一本不常看的书压了进去。

赵郁把今日功课做完后便准备出门去,槐舟也跟着飘下树想要跟上,却愕然发现她居然不能离开本体超过十米,于是只能站在门口眼睁睁瞧着赵郁走远了。

‘这怎么回事?’

槐舟皱眉,心想她要真永远困在本体周围哪里也不能去,岂不是很影响做任务,要是以后赵郁进京赶考做官,她还在千里之外的长水村,这不就啥也不是嘛。

而世界意识也悄咪咪的联系上槐舟,把其中曲折告诉了槐舟。

因为是本世界唯一的鬼怪,她本来就不是正常出现的,世界意识给她开了这个挂,但真让她成为绝世无敌玛丽苏拥有直接干翻所有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他也只能在规则的范围之内给她开后门。

而她想要突破禁锢,那也只能循次渐进,慢慢来。

槐舟略感无语,什么循次渐进,什么慢慢来,这不还是啥也没说吗。

但她倒底不是两眼一抹黑的新手,虽说只能在规则范围行事,但她本生就已经突破了规则这个东西,既然是妖怪,怎么也不可能什么办法都没有。

槐舟沉思,忽然抬头看向满树的槐花,心下有了办法。

快到正午的时候赵母就要开始准备午饭,槐舟摘下一串槐花飘进厨房,趁赵母不备悄咪咪的摘下上头的白花投进汤里。

等正午拿了要誊抄的书回来的赵郁吃午饭时,看着飘着几朵槐花的汤,便对赵母道:

“槐树那么高大,娘你以后不要去采了,太危险。”

赵母先是不解,随后也看到了他碗里的几朵小白花,当下更加觉得奇怪。

“我没去采槐花啊,你这汤里怎么会有槐花?”

赵郁喝汤的动作一顿,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便又听赵母恍然大悟的道:“也许是做汤的时候树上的槐花不小心掉进去的,没事儿,槐花也能做汤的。”

赵郁这才入口。

随后的日子里母子俩的膳食中总能或多或少出现槐花,原先是以为偶然从树上掉下来的,后来为了防止赵郁和他娘怀疑,槐舟还特地压低了枝桠,让那枝桠上长满了白色的槐花,赵母本来就出生北方,见到这长势喜人的槐花就采了下来,当晚做了一道槐花炒蛋。

还别说,槐花的清淡配上鸡蛋的香气,还挺好吃的。

槐舟坐在树上看着俩人一口一口把那一盘子的槐花吃完,心下满意极了。

吃了她的东西,以后就是她的人了。

只能说妖精的诡计也十分多端。

而当天夜里,许是喝多了茶水,赵郁半夜起夜,甫一推开门出去,刚路过紧闭的厨房时便听到厨房里头传来轻微的响声,一开始他以为是老鼠,随后立马反应过来不对。

老鼠可不会乒乒乓乓的倒腾碗筷。

莫不是进贼了??

赵郁心下紧张,于是悄无声息的从角落里找出了劈柴的斧子,站在厨房门口深深吸了口气,随即一脚踹开门喊道:“好一个贼人!竟敢偷到我家来了!”

然而等他举着斧子定眼看去,只看到一尘不染的厨房,以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碗筷。

赵郁见此心下生疑,还是不敢放松警惕,随即紧紧握着斧子小心翼翼的走进厨房四下观望,当路过那放米的大缸时不动声色的放轻了脚步。

这米缸里头的米所剩无几,剩下的空间足够藏一个人了,赵郁再成熟也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走到米缸前做了好一番心里建设,然后乘其不备一手掀翻上头的木盖子全身紧绷,蓄势待发。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紧张就被眼前一幕震惊了。

只见原本还寥寥无几的米缸里头不知什么时候装满了白白的大米,在黑色的环境中白的那么显眼。

赵郁愣了大约三秒,随后不信邪的伸手去摸了摸。

真的是大米,还是新米。

试问哪个贼人夜袭他家不光不偷东西,还给他送了一缸米?

赵郁站在米缸前,当即眯起了眼。

世上从不会有白吃的午饭,赵郁尤其不信能白捡便宜,他盯着那一缸的大米,心里升起警惕。

做好事不留名的槐舟给给直乐的坐在槐树上瞧着满脸怀疑的赵郁,她这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啊,这米不是她偷更不是她抢的,永宁县的县令这些年没少收受贿赂,她就拿了他小金库里的一块金子买了粮食,不光分给了赵郁他家一缸,还给不少被这贪官坑的吃不起饭的人家送了粮。

她这是劫富济贫!

甭管赵郁心下怎么想的,槐舟就不信他会不吃。

然而槐舟倒底低估了赵郁,第二天一早赵郁就带着这些粮食雇了辆马车送给山上的寺庙去了,一点儿都没给自己留下。

槐舟知道后先是傻了,随后又有点儿生气,最后却不得不承认按照赵郁的性格怎么会收忽然出现的东西,不是说赵郁真的毫无私心,见到这么多粮食他怎么可能没有点儿想法,但他向来行事谨慎,比起想法他更担心会为此早来灾祸。

如今他脱离赵家,孤儿寡母住在乡下,是遭受不了一点儿意外的。

槐舟这点儿试探根本就是马屁拍在马腿上,啥也不是。

心里虽然理解,但这好心当驴肝肺的感觉还是不太美妙,槐舟今晚躺在树杈上看星星,越看越不得劲,还是有点儿可惜了那一大缸的好米,全便宜了别人,赵郁不光没吃到半点好处还倒贴了车马费。

她这是第一次帮任务对象没帮成,还坑任务对象,不得劲之后又开始心虚。

槐舟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让任务对象因此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他的人了,可千万不能讨厌她。

她当即飘下槐树,飘进了赵郁的房间,看着躺在**熟睡的赵郁,指尖隔空点了点他眉心,随即白光一闪入了他的梦。

赵郁的梦是在一处书院,里面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槐舟顺着声音走进书院,透过窗看向课堂上读书的孩童,瞄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想找的人。

去哪儿了?

这处书院不大,里面教书的是个老秀才,读书的孩子也仅有十三个,大大小小年纪不一,像一股脑的全塞进这读书了。

槐舟想了想,又转移视线看向别处,余光瞧见了一个蹲在角落里瘦弱的小孩,那小孩大约六七岁,小小瘦瘦的一个人就趴在窗户旁往里头看,嘴上认真的跟着老夫子念书。

“夫子,有人偷看!”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忽然发现了这个小孩,随即所有人都被吸引了视线,连老夫子都发现了他,而趴在窗边的小男孩慌乱的缩回了头转身就跑。

“赵郁!你个小娘养的也敢偷听我们上课!我回去就向我娘告状,让她打死你!”

原来那个喊小男孩的孩子是赵郁的嫡出弟弟,明明比赵郁小却看上去比他魁梧好多,一看就从小好吃好喝供着长大的。

小男孩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生怕被人发现。

就在他特别害怕的时候,一道脚步声缓缓出现在他面前,赵郁掐着掌心小心翼翼的抬头,却看到一个身着浅蓝色衣裙的姑娘站在他面前,那姑娘见他看过来,也跟着蹲下身和他平视。

“你是赵郁?”

赵郁观察了她,确定对方没恶意以后点了点头,“我是赵郁。”

即便狼狈的躲在角落里,但他的声音依然不见慌乱,是不像孩子似的沉稳。

原来小时候的赵郁就已经这副小大人模样了啊。

槐舟很是惊奇,随即想到她如梦的目的,便道:“永宁县的县令收受了不少的贿赂,你那一缸米是我拿他贪污的钱买的,不光给了你还给了不少深受其害的人家,我是劫富济贫,你不必如此谨慎他不会知道,没事的。”

在小孩子莫名其妙的眼神中,槐舟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

“好好读书,日后你定要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说罢,转身离开了。

第二日一早,初醒的赵郁回想起昨晚梦中的场景,渐渐开始怀疑起志怪小说的真实性。

是什么玩意儿入了他的梦?

作者有话说:

为什么米在夜里白的醒目,因为加了荧光剂。

赵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