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辅后院种田

第51章

屋里, 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顾恪决跟元阿笙。

“阿笙是想说那东西?”

“是。”

“你刚才也见过了,知道它的产量。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 这东西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

元阿笙眼珠微动。“我想知道, 你打算怎么做。”

“试种。”

“等有经验的农人将其摸透了, 便可以推广。”

元阿笙紧紧盯着他,试图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一丝丝的怀疑。

不过显然,面前的这人是老狐狸。他的道行还看不透。

“我刚刚还看到了一个东西。”

“与这个一样的。”

顾恪决抿了抿唇。他忽然有种抓不住眼前人的错觉。

他敛眉, 不顺着小少爷的话问下去。

元阿笙看他沉默, 轻轻笑了笑。他起身,在顾恪决的肩膀上拍了拍。“你怕什么?”

顾恪决摊手, 抓住自己肩膀上的手。“阿笙,你是我夫人。”

“我可不是。”

“你是。”顾恪决紧盯着他。“元阿笙, 你是。”

元阿笙蓦然一笑。“你说是就是,凭什么?”

顾恪决手一扯。

元阿笙猛地坐在了他的身上。他一个弹起,刚要跑, 边被顾恪决禁锢在怀中。

“元阿笙,你跑不掉的。”

“噗嗤——”

元阿笙忽然耸着肩膀笑得浑身发颤。

笑够了,他状似玩笑道:“得了。等你以后娶妻生子你就不这样想了。”

元阿笙掰开顾恪决的手, 立即出门。

开门的那一瞬,眼中的迷茫尽数被他收敛。

“阿凌也来了?”

燕凌坐在厨房跟小奶娃玩儿。他身边跟着守着后门的果大爷。一时间, 厨房被人挤得满满当当。

元阿笙忽而一笑。

“人多了,还真又几分过年的热闹。”

云潇院里,因为平日也没有什么来客, 所以客厅也并没有收拾出来。

这会儿人多, 大家本就是来玩儿的。也不是非要去客厅里面喝茶。所以只三三两两自己找地方呆着。随意便好。

“既然大家伙儿都来了, 不吃个午饭就说不过去了。”

“阿饼, 刚刚那番薯捡几个来。”

“阿团,另一个灶也烧火。”

“好嘞!”

既然今天得了新鲜食材。那少不得做上一做。

拔丝红薯,粉蒸排骨。

他额外做这两道,好让这些人尝一尝味儿,也更深刻地认识一下这东西的妙处。

元阿笙在灶头上忙碌起来,顾恪决才缓缓从另一个屋里出来。

他站在门口,定定地看着嘴角含着笑意的元阿笙。

目光一转,落在一旁的燕凌身上。

“顾叔。”

“身体可好。”

“好了。”在顾府,伺候的人不比皇宫的人多,但是待在这边心情好了,自然恢复得也快。

但是既然好了,那就意味着他该回皇宫了。

燕凌的情绪低落一瞬。

元阿笙没顾着他们的闲聊。专心将红薯干净了去皮。一半切丝,一半切块儿。

块状的红薯放在排骨底下上锅蒸。另一口锅烧了热油放糖下去炒糖浆,再放黄白交错的番薯丝儿下去。

温度极高的糖浆遇到番薯之后迅速粘连在上面。一起锅,在缓缓冷却的过程中,红薯丝上被裹满了一层晶莹的糖霜。

最美味的时候就是尚有余温,并不烫嘴的时候。元阿笙一个人能吃一盘。

等饭菜上桌,已经快午时末了。

顾恪决与顾行书对视一眼,缓缓将筷子伸向那拔丝红薯。

入口香甜,外面那一层被糖浆裹的口感韧道。里面依旧软糯。

而排骨底下的番薯沾了盐味,还有肉上的油脂渗透。依旧细腻,不过淡淡的盐味让其又多了一个味道层次。

不论是怎么做,都带着极强的饱腹感。

顾行书越吃越喜欢,一个人干了一大盘。

饭后,顾恪决领着几个人走了。不用想,也是商量这番薯的事儿。

走了好,走了他就不用心烦神乱。

“少爷,这番薯是哪儿来的?”

豆儿尝了一口便喜欢上了这个味道,这会儿吃了元阿笙用其做的两个菜,心里边更是欢喜。

“豆儿喜欢这个?”

“当然。”

“那剩下的咱们就不能吃,好好放着,等明年开春的时候种下去。”

“好,不吃。”豆儿咽了咽口水。“不吃。”

*

栖迟院。

不用顾恪决说,顾行书直接将挖红薯的事儿包揽到自己身上。

哪只知顾恪决直接制止了他。

“现在不是挖的时候,这时候有积雪,那番薯挖出来沾了雪后怕是极容易烂。”

“那暖房里面的呢?”

“挖。”

“既然你最开始是用藤条种下的,那这东西便是比我想象中的更容易活。”

顾行书想着自己院子外面那一偏无人看管的,已经死了的番薯藤。“那东西只要种下去,每年会自己发芽长出来。”

燕凌:“顾叔,这事儿要不要交给农司去做?”

顾恪决点头。“那阿凌想想,谁来做合适?”

“好。”

“顾叔,这东西除了好吃,还有何特殊之处?”

顾恪决眉头舒展。“阿凌,你可知一根藤下来能有几斤?”

“不知。”

顾恪决负手而立,心中的震撼依旧。

“我们大燕一直在找如何给粮食增产的方法,虽是有用,但为期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可是这番薯,一根藤可以长出来三四斤的量。”

即便是顾恪决没有一一将那地里的东西刨出来,但是阿笙说的,加上他看到的,让顾恪决不能不信。

“一株三四斤,一亩地按照土质、施肥等的差别。最少两千二百株,最多六千株。即便是按照一般的产量,那也是一亩六千斤。”

“六千斤!”顾行书因为过于震惊而张大了嘴巴。

顾恪决声音低缓,里面藏着势在必得。“大燕朝的一亩水稻,所收的稻谷也不过一百五十到二百五十斤。”

“若推广下去……”

燕凌:“那父皇就不用操心粮食不足的事儿了。”

若是把这个消息给父皇送过去,父皇也不用跟母后一直奔波在外了。

父皇一直操心国事,正是因为他太过于操劳,母后从不得以将他带出去。可是父皇那性格,就不是个能停下来的人。

即便是出去了,也是处处巡查。

燕凌声音里透着期待:“顾叔,我想告诉父皇。”

“嗯。”

“那顾叔,我是不是应该会皇宫了?”

“若你不愿,多呆两天也是可以。”

“好。”燕凌笑了起来,脸上不经意展露出孩子的纯真,“谢谢顾叔。”

*

燕凌又多留了几天,随后便带着人回了皇宫。

日子如水匆匆走,大雪的寒冷也挡不住云潇院里过节的热情。元阿笙领着院子里的人贴对联,挂灯笼,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这一天,院子里的所有人坐在一起围着火盆。

屋里,光线暗淡,元阿笙目光幽幽,放低声音给他们讲着鬼故事。

说到最恐怖的地方,门外忽然“吱呀”一声。

元阿笙身边有一个算一个,齐齐往边上的人身上蹭。

门开了,一道影子落入其中。

“噗嗤——”

烛光跳动几下,灭得一干二净。

一道阴影在月色下缓步而来,所有人抖啊抖,就连顾柳都抓着鼓起的衣服应景地来了那么几下。

顾栖:“毛病。”

“你们……”

“啊啊啊!!!鬼啊!!!!”

顾恪决站在门边,盯着里面笑盈盈对着他的元阿笙。“阿笙,我可以听一听吗?”

“咦?”

“等会儿,是主子。”

顾栖重新将灯光点燃。众人看清了顾恪决的模样。

“呼——”

“我好冷啊,我回去加几件衣裳。”

“我也是,我也是。”

“可我还想听。”

顾栖一把勾住顾柳的脖子往外面带。“你听什么你听,该睡觉了。”

一瞬间,元阿笙身边的人散了个干干净净。

元阿笙捂嘴大了个呵欠,眼角晕出些泪花。“这么晚了你还没睡?”

“过来看看。”

“这么冷的天,有什么好看的。”

“怕你冷。”

“大老爷们儿火气重,我一点都不怕冷。”元阿笙嘴皮子硬。

顾恪决发现自己每说的一句话都会被元阿笙反驳过去。夹枪带棍的,好不利索。

元阿笙不管他,径直往自己的屋里去。

顾恪决紧随其后,像是知道元阿笙要关门,他立马闪身进去。

“你想干嘛?!”元阿笙后退一步,身子像一根青竹而立。

“想不想去栖迟院守岁?”

“不去。天冷,不想动。”

“大晚上的,你还跑过来干嘛?眼底都是青黑,人都丑了。快回去睡觉。”

顾恪决从小到大没人说过他半分丑字,头一次居然是在小少爷这里听到的。

也不知道是谁昨天回来的时候盯着他看了大半条路。

顾恪决注视着牙尖嘴里的人,温声道:“我想跟阿笙和好。”

元阿笙连连往后退了两步。“我跟你什么时候好,又什么时候不好了?”

烛光闪动,贴着红色窗花的窗户上倒映着两个挨得越来越近的身影。

顾恪决倾身,平视小少爷的眼睛。

“阿笙,对不起。”

元阿笙一眼望入那包容的眸子。像被漫天的雨丝包裹,轻柔的被抚平了身上的倒刺。心里的那股气儿突然就没了。

只余下一点没有熄灭别扭。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绣着梅枝的衣摆。

“……是我自己的错。”

“我自己别扭,与你无关。”

元阿笙鼓起勇气抬头,他盯着顾恪决的眼睛。“你给我点时间,我想通了就好了。”

顾恪决握住手心,目光从元阿笙的头顶移开。

眸色如雾,声音却越发温柔。

“好。”

顾恪决转身出了门。他将门关上,在外面静静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

“瞧瞧,这是谁?”

“大过年的,居然还能被媳妇儿赶出房门。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笨儿子。”

顾恪决淡笑。“母亲。”

姜敏、顾行书一家子都待在栖迟院守岁。

一边是其乐融融的二儿子一家,一边是孤家寡人的大儿子一个。姜敏看不下去才撺掇着人去把阿笙叫过来。

结果啊,不争气!

官做再大,还不是进不了媳妇的门。

还得是她这把老骨头出面。

姜敏放下手里的瓜子儿,又揭开身上的毯子。

顾恪决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声音低低的。“母亲,阿笙累了。”

“累了又不是睡了。”姜敏起身,“一家人合该在一起守岁的。”

姜敏是个急性子,说完就匆匆带着丫鬟离开。

“夫人,大少爷说元少爷都累了。会来吗?”

“你们这些小丫头懂什么,累了才好。”

春和:“累了才好?”

……

顾恪决走了之后,元阿笙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怔愣地盯着炭盆。

桌前,只有一盏蜡烛明明灭灭。

第一个年。

这是他来这里过的第一个年。

以前是一个人。现在,若是他愿意的话,应该不只一个人。

元阿笙脸上扬起笑意。

这样就很好了,不是吗?

“阿笙在吗?”

温婉的声音自门口响起,看那门上的剪影,元阿笙一时还想不出来这人是谁。

“阿笙,是娘啊。”

元阿笙一惊,立马开了门。“您怎么过来了。”

“这会儿都守岁呢,就差阿笙了。走走走,跟娘一起,正好啊介绍介绍人给你认认。”

烛火柔和的光晕下,妇人是一脸的笑容。与当初见面时那一脸愁容的样子相差极大。

元阿笙不知道顾家人要一起守岁。但是即便他不想,顾母都亲自来了,元阿笙也不能不去。

他收拾收拾,穿得厚实了一点才跟着人一起出去。

元阿笙与姜敏并不熟悉,算起来只与她见过一次面。

一路下来,多半是姜敏在问,他答上一两句。不徐不缓,也不见的尴尬。

可推开栖迟院的门。

几双视线不约而同地看过来,元阿笙一顿。

“大嫂。”

顾行书一家子冲着元阿笙点了点头。

元阿笙:“顾二少爷。”

客客气气,看得顾母瞪了一眼顾恪决。她不在家的时候,自己不知道把人介绍给一大家子认识认识。

顾恪决没接收到自个儿母亲的视线。他往旁边挪了挪,让出自己身侧的位置。

“阿笙,坐。”

环顾一圈,除了顾恪决的身边就只有个小小的凳子。

顾行书见状,立马拎起自己的儿子就坐在了上面。

顾棋安起一个甜甜的笑。“哥哥。”

“该是叫大伯娘的,不过阿笙是男子,也跟着你大伯一样,叫大伯就行。”姜敏慈爱地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孙子道。

顾棋安眼睛一亮。“大伯羊~”

元阿笙看了一眼顾母,见她笑得愈发慈爱。喉头滚了滚,只能应了一声。

各自落座。

中间放着火盆,身上也盖着东西,不算冷。

等元阿笙一坐下,姜敏清了清嗓子,正式地介绍。

“娘之前不在家,回来了也忙。所以忽略了这么一件事儿。正好现在人齐了,娘知道你们已经认识了,但就当是满足一下娘的欢喜,让娘补上。”

“我们顾府人少。”

“你公爹也已经不在了。”姜敏的话滞了滞。

“我就两个儿子,大儿便是你相公。二儿子便是顾行书,夫人是明玉珠。膝下的孩子现在就一个棋安。”

“上头,还有祖母。”

“只不过她自从祖父去了,便搬家了佛堂。鲜少出来。得空啊,让云霁带着你去见一见。”

因着元阿笙现在是妾,姜敏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儿。

做夫人这事儿,得大儿自己跟阿笙说。但是不妨碍她先把礼给补上。

“这个是娘给的见面礼。”

“是你们外祖母给我的一对镯子。二儿那边给了,就差你这边的了。阿笙只管留着,也是做娘的一片心意。”

“这可使不得。”元阿笙连忙站起来。

顾恪决轻轻抬手,抵住元阿笙不断撤退的后背。“阿笙,母亲给的,留着吧。”

“这怎么行。”

“我又不是……”

顾恪决:“你是。”

元阿笙侧头,一眼撞进了顾恪决坚定的眸子中。

姜敏忽而一笑。她何尝看不出来元阿笙的顾虑。只不过这些东西,要自己的儿子自己去解决。

“长者赐,不可辞。阿笙,收下吧。”

元阿笙只能点点头,接下了这手镯。

坐回自己的位置,顾家人又热热闹闹的嗑瓜子儿。奶娃娃顾棋安欢欢喜喜的离开他的小凳子,扑入了元阿笙的怀抱。

“大伯羊~”

元阿笙低头,轻轻在他耳边道:“叫哥哥。”

顾恪决凝视这元阿笙的侧脸,随即轻轻对小家伙摇了摇头。

顾棋安笑得更是开心。“大伯羊~”

“哥哥好听一些。”

“大伯羊~”

元阿笙微恼,他低头,脑门抵着小娃娃脸挤了挤。“咱们之前说好了的。”

“棋安说话不算话。”

顾恪决轻轻翘了翘嘴角。

顾棋安见他大伯笑了,更是开心地“咯咯”直笑。

顾母余光扫过这边,欣慰地舒展眼角。

真好啊。

她这一高兴,愈发来了劲儿与媳妇儿子说着外面的趣事儿。

期间,丫鬟们来添了一次炭,又悄无声息地退下。

说了许久,茶都换乱几盏。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顾棋安已经与元阿笙说着悄悄话说得歪倒在他膝盖上睡着了。

元阿笙的头也一点一点的。

顾恪决掌心轻轻托住,放在了自己的肩头。他抬脚,踢了踢顾行书。

顾行书眯着眼睛,轻轻地将自个儿儿子抱进怀中。明玉珠又拿了身上的毯子给他盖上。

没多久,外面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

顾恪决捂住肩头元阿笙的耳朵,顾府里热热闹闹的鞭炮也响起。

脸侧挨着小少爷温热的额头。顾恪决眉眼舒展,温润清雅。

过年了。

“唔……”元阿笙被扰到了。

顾恪决抬手,托着人揽入自己的怀中。小毯子盖在身上,元阿笙蹭了蹭他的脖颈,安然入睡。

相处久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习惯了顾恪决身上的气息。

淡淡的,闻着就很安心。